王素敏
门静脉高压症是以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为特点的一组症侯群.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该病症病人晚期致死的直接原因.对此,传统的外科治疗中主要有分流术和断流术.
作者:钟先荣;李金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6例确诊为冠心病,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200mg/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120mg/L),伴或不伴甘油三酯>1.7mmol/L(150ml/L)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共8周;B组(对照组)38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d,共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第4周、第8周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肌酯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8周TC、LDL-C、TG的下降和HDL-C的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张纪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前期综合征患者82例,用中药柴胡舒肝散加减再配以西药镇静、镇痛、利尿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1个疗程,82例患者治愈60例,好转22例,治愈率达73.17%,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根据近年的观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积极防治宫颈糜烂对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宫颈糜烂的程度、类型、对生育的要求,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单纯的药物治疗及药物配合光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瑞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衰)是新生儿期的急重症之一,也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不能正常排出由静脉回流的血液以致动脉系统的血液供血不足,静脉系统发生内脏淤血出现的不能满足周围循环、组织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并出现心脏形态功能的异常和体液的调节紊乱,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它具有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不典型、可呈爆发性经过等特点.临床上极易被忽略或漏诊误治,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失去抢救时机,甚至猝死.故掌握其诊治思路很有必要.
作者:申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Tourette综合征(TS)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以多发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07%,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1,2].为了解TS患儿的智力与心理行为问题,加强TS的诊治工作,我们分析了96例T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心理行为及智力水平进行测试,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学工;彭艳松;尝大芸;马波;张兰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红唇的处理.方法 首先标记出唇红线.单侧唇裂在红唇内用三角瓣修整红唇.双侧唇裂沿前唇唇红线切开,将唇粘膜翻至口腔面,侧唇红唇与前唇红唇对位缝合.结果 4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红唇形成了特有的弓形,避免了红唇内唇粘膜的残留.结论 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应注意红唇与唇粘膜的区分,保持红唇自然的弓形.
作者:王国庆;王晓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颈阔肌复合式肌皮瓣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5例采用颈阔肌复式肌皮瓣治疗舌癌患者手术时舌体及其口底组织大块缺损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后舌体得到重建,口底缺损得以修复,随访患者吞咽功能与语言功能完全恢复,语音清楚.结论 颈阔肌复合式皮瓣治疗舌癌患者舌体缺损与口底修复疗效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报道,观察22例病例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对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双硫仑样反应关键在诊断,以防为主,医务人员在应用上述药物时应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结论 治疗方法无特效药物,症状轻者对症治疗,重症患者应高度重视,尽量缩短低血压期.
作者:于芝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在临床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方法 对4年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不一,形式多样.结论 明确诊断、具体分析、个体化综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必要的.
作者:贾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 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检查,并应用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均可确定诊断及分型、破裂口定位,并能准确测量术前所需数据.结论 结合轴位图像和后处理技术,MSCT能提供详尽、丰富、可靠的影像信息,在腔内隔绝术的术前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葛昊;陈新晖;李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是目前惟一能使重度或全聋患者恢复听觉,回到有声世界和言语社会的医学装置.将其植入内耳取代丧失功能的耳蜗,使之重获听力即为人工耳蜗植入术.2001~2005年,我科成功地为6名儿童做了此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由于此手术是将一异物植入耳内,与一般耳部手术不同,更由于手术对象是聋哑人-社会特殊群体,因此,在护理上有其特殊性,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魏玉丽;张娜;卢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我科近2年来运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7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杜文霞;张玉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好发于小儿的急性全身性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本病心血管受累著,其严重并发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而成为小儿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1,2].
作者:苏武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一直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方式,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各种乳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可引起患侧臂腋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随着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手术操作也需要越来越精细,以尽可能的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自2001年以来,在一些乳腺癌手术中开展了对肋间臂神经进行解剖分型和保留的临床研究,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张恒伟;刘慧;崔树德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乳腺肿块行二维、彩色多普勒(CDFI)和脉冲多普勒(PWD)显像检查,测量分析边缘形态、内部钙化、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情况及血流参数.结果 乳腺恶性肿块的声像特征:外型不规则,周边高回声,纵横径比值>0.77,后方回声衰减,血流速度(Vp)、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良性肿块.结论 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金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经保守治疗无效难以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抢救危重患者生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对3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产科大出血患者急症子宫切除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予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近几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临床细菌学检验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先进分析仪的投入使用,使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加强了传统鉴定细菌学的薄弱环节,通过细菌的特性、形态、染色及生化鉴定等确认,保证了仪器鉴定的准确性,为当今临床、科研提供一些准而可靠的数据,传统的鉴定方法在当今一些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其不足之处,现分述如下.
作者:邵华栋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头体电针、穴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 115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用头针体针加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头针体针、口服汤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体电针穴注联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汤药口服.
作者:刘俊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为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临床以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肢端发凉、疼痛、溃疡及坏疽为特征[1].目前,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群体在逐渐扩大,因此加强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护理,对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截肢率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路艳婷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