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霞;张玉江
抗菌药是临床应用为广泛也是滥用明显的药物,抗菌药的滥用引发的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多,而且导致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因而合理应用抗菌药是临床用药的重要课题.
作者:王大平;魏红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根据近年的观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积极防治宫颈糜烂对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宫颈糜烂的程度、类型、对生育的要求,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单纯的药物治疗及药物配合光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瑞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不明原因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镜下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X线、CT诊断肺不张52例,经纤支镜观察、活检、刷检等明确诊断.结果 恶性肿瘤引起肺不张31例,结核11例,炎症10例.结论 纤支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肺不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万小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 tan virus)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典型病例临床上可分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在我们确山每年还有死于出血热少尿期病人,现将我院2002~2004年10月收治的出血热各期病人观察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宏丽;翟明眉;伍玉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在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B组(常规治疗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均较入院时改善.A组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并发症较B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日数较B组低,病死率明显下降,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A组出血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低分子肝素,无大出血发生.结论 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均肯定,可以降低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作者:王宏丽;王宏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1999年7月~2005年7月,我院经前路对胸腰段脊柱结核和肿瘤病人进行胸腰段内固定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手术成功与否与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前入路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较复杂,手术创伤大、失血多,且所需器械繁多,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全面熟悉和了解手术过程、各种器械的用途和性能,了解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才能默契地配合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现将本人对20例病人的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刘刚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2000年4月至2005年4月对38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患者行介入配合三维适形联合治疗肝癌伴有门静脉瘤栓的观察和心理护理.方法 采用OUR-QGD生产的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系统与介入等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与同期本院介入科单行TA-CE治疗的2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对比,肿瘤消退情况,生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手术过程中及时实施心理护理,可调动病人自身免疫系统,对瘤栓有效的控制,才能更好提高病人的有效生存期.
作者:阮红;王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结核性窦道,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多为淋巴结核破溃后形成,病史长,病情反复,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自1998年7月~2005年11月我们采用全身及局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祛腐生肌散外用治疗结核性窦道[1],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宋言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是目前惟一能使重度或全聋患者恢复听觉,回到有声世界和言语社会的医学装置.将其植入内耳取代丧失功能的耳蜗,使之重获听力即为人工耳蜗植入术.2001~2005年,我科成功地为6名儿童做了此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由于此手术是将一异物植入耳内,与一般耳部手术不同,更由于手术对象是聋哑人-社会特殊群体,因此,在护理上有其特殊性,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魏玉丽;张娜;卢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下肢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病变,初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疼痛、溃破出血、甚至致残截肢等严重后果.因其发病及生长的特殊性,治疗困难,复发率高.我院自2001年10月~2006年3月采用尿素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下肢海绵状血管瘤127例,取得较好效果.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春;董长宪;孙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在临床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方法 对4年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不一,形式多样.结论 明确诊断、具体分析、个体化综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必要的.
作者:贾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头体电针、穴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 115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用头针体针加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头针体针、口服汤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体电针穴注联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汤药口服.
作者:刘俊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乳腺肿块行二维、彩色多普勒(CDFI)和脉冲多普勒(PWD)显像检查,测量分析边缘形态、内部钙化、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情况及血流参数.结果 乳腺恶性肿块的声像特征:外型不规则,周边高回声,纵横径比值>0.77,后方回声衰减,血流速度(Vp)、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良性肿块.结论 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金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颅脑手术中,由于颅脑生理、解剖特点及手术操作等原因,术中出血较多,控制性降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使术野清楚,有利于手术操作.本研究总结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中复合艾司洛尔的应用效果.
作者:许鸿云;及时雨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经保守治疗无效难以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抢救危重患者生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对3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产科大出血患者急症子宫切除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予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衰)是新生儿期的急重症之一,也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不能正常排出由静脉回流的血液以致动脉系统的血液供血不足,静脉系统发生内脏淤血出现的不能满足周围循环、组织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并出现心脏形态功能的异常和体液的调节紊乱,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它具有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不典型、可呈爆发性经过等特点.临床上极易被忽略或漏诊误治,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失去抢救时机,甚至猝死.故掌握其诊治思路很有必要.
作者:申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一直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方式,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各种乳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可引起患侧臂腋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随着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手术操作也需要越来越精细,以尽可能的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自2001年以来,在一些乳腺癌手术中开展了对肋间臂神经进行解剖分型和保留的临床研究,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张恒伟;刘慧;崔树德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 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检查,并应用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均可确定诊断及分型、破裂口定位,并能准确测量术前所需数据.结论 结合轴位图像和后处理技术,MSCT能提供详尽、丰富、可靠的影像信息,在腔内隔绝术的术前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葛昊;陈新晖;李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我科近2年来运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7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杜文霞;张玉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做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每日1次,10d为一疗程,通过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76例89眼,总有效率为86.5%.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疾病效果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张海龙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