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丽;张娜;卢伟
目的 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报道,观察22例病例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对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双硫仑样反应关键在诊断,以防为主,医务人员在应用上述药物时应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结论 治疗方法无特效药物,症状轻者对症治疗,重症患者应高度重视,尽量缩短低血压期.
作者:于芝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在临床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方法 对4年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不一,形式多样.结论 明确诊断、具体分析、个体化综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必要的.
作者:贾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软骨肉瘤,20例软骨瘤作对照,对其在软骨肉瘤不同病理分级、预后分组中的表达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研究.结果 软骨肉瘤组织中p16蛋白高表达(++)率与软骨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骨肉瘤复发组p16蛋白的高表达率与未复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高表达率与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在软骨肉瘤不同组织学分级间p27蛋白高表达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蛋白减少或缺失是软骨肉瘤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成学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 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检查,并应用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均可确定诊断及分型、破裂口定位,并能准确测量术前所需数据.结论 结合轴位图像和后处理技术,MSCT能提供详尽、丰富、可靠的影像信息,在腔内隔绝术的术前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葛昊;陈新晖;李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红唇的处理.方法 首先标记出唇红线.单侧唇裂在红唇内用三角瓣修整红唇.双侧唇裂沿前唇唇红线切开,将唇粘膜翻至口腔面,侧唇红唇与前唇红唇对位缝合.结果 4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红唇形成了特有的弓形,避免了红唇内唇粘膜的残留.结论 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应注意红唇与唇粘膜的区分,保持红唇自然的弓形.
作者:王国庆;王晓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是目前惟一能使重度或全聋患者恢复听觉,回到有声世界和言语社会的医学装置.将其植入内耳取代丧失功能的耳蜗,使之重获听力即为人工耳蜗植入术.2001~2005年,我科成功地为6名儿童做了此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由于此手术是将一异物植入耳内,与一般耳部手术不同,更由于手术对象是聋哑人-社会特殊群体,因此,在护理上有其特殊性,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魏玉丽;张娜;卢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引起发热的退热疗效.方法 将住院的64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抗结核治疗+抽取胸水+痰热清注射液)和对照组(抗结核治疗+抽取胸水)并进行观察体温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退热快,高体温明显降低.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对伴发热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退热疗效.
作者:张茜茜;赵业庆;田冬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颈阔肌复合式肌皮瓣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5例采用颈阔肌复式肌皮瓣治疗舌癌患者手术时舌体及其口底组织大块缺损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后舌体得到重建,口底缺损得以修复,随访患者吞咽功能与语言功能完全恢复,语音清楚.结论 颈阔肌复合式皮瓣治疗舌癌患者舌体缺损与口底修复疗效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做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每日1次,10d为一疗程,通过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76例89眼,总有效率为86.5%.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疾病效果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张海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在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B组(常规治疗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均较入院时改善.A组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并发症较B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日数较B组低,病死率明显下降,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A组出血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低分子肝素,无大出血发生.结论 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均肯定,可以降低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作者:王宏丽;王宏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化疗是治疗各种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部分患者经化疗后,临床症状可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但同时又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严重时可出现重度腹泻,肠道粘膜脱落、坏死、穿孔等,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正常治疗,甚至使治疗中断.为此我们在病人入院后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减少和减轻了胃肠道反应,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素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乳腺肿块行二维、彩色多普勒(CDFI)和脉冲多普勒(PWD)显像检查,测量分析边缘形态、内部钙化、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情况及血流参数.结果 乳腺恶性肿块的声像特征:外型不规则,周边高回声,纵横径比值>0.77,后方回声衰减,血流速度(Vp)、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良性肿块.结论 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金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抗菌药是临床应用为广泛也是滥用明显的药物,抗菌药的滥用引发的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多,而且导致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因而合理应用抗菌药是临床用药的重要课题.
作者:王大平;魏红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衰)是新生儿期的急重症之一,也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不能正常排出由静脉回流的血液以致动脉系统的血液供血不足,静脉系统发生内脏淤血出现的不能满足周围循环、组织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并出现心脏形态功能的异常和体液的调节紊乱,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它具有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不典型、可呈爆发性经过等特点.临床上极易被忽略或漏诊误治,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失去抢救时机,甚至猝死.故掌握其诊治思路很有必要.
作者:申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头体电针、穴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 115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用头针体针加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头针体针、口服汤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体电针穴注联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汤药口服.
作者:刘俊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后分别用吞咽障碍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魏新侠;张明;袁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分娩性臂丛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性病症,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病6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迎红;徐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1999年7月~2005年7月,我院经前路对胸腰段脊柱结核和肿瘤病人进行胸腰段内固定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手术成功与否与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前入路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较复杂,手术创伤大、失血多,且所需器械繁多,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全面熟悉和了解手术过程、各种器械的用途和性能,了解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才能默契地配合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现将本人对20例病人的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刘刚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2000年4月至2005年4月对38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患者行介入配合三维适形联合治疗肝癌伴有门静脉瘤栓的观察和心理护理.方法 采用OUR-QGD生产的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系统与介入等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与同期本院介入科单行TA-CE治疗的2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对比,肿瘤消退情况,生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手术过程中及时实施心理护理,可调动病人自身免疫系统,对瘤栓有效的控制,才能更好提高病人的有效生存期.
作者:阮红;王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48h,病人可出现应激反应状态.为了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人应激状态的临床特点,现对2003年7月~2004年2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观察,并总结如下.
作者:高鲜会;席孟杰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