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鲜会;席孟杰
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衰)是新生儿期的急重症之一,也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不能正常排出由静脉回流的血液以致动脉系统的血液供血不足,静脉系统发生内脏淤血出现的不能满足周围循环、组织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并出现心脏形态功能的异常和体液的调节紊乱,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它具有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不典型、可呈爆发性经过等特点.临床上极易被忽略或漏诊误治,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失去抢救时机,甚至猝死.故掌握其诊治思路很有必要.
作者:申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好发于小儿的急性全身性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本病心血管受累著,其严重并发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而成为小儿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1,2].
作者:苏武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在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B组(常规治疗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均较入院时改善.A组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并发症较B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日数较B组低,病死率明显下降,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A组出血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低分子肝素,无大出血发生.结论 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均肯定,可以降低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作者:王宏丽;王宏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结核性窦道,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多为淋巴结核破溃后形成,病史长,病情反复,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自1998年7月~2005年11月我们采用全身及局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祛腐生肌散外用治疗结核性窦道[1],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宋言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软骨肉瘤,20例软骨瘤作对照,对其在软骨肉瘤不同病理分级、预后分组中的表达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研究.结果 软骨肉瘤组织中p16蛋白高表达(++)率与软骨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骨肉瘤复发组p16蛋白的高表达率与未复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高表达率与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在软骨肉瘤不同组织学分级间p27蛋白高表达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蛋白减少或缺失是软骨肉瘤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成学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乳腺肿块行二维、彩色多普勒(CDFI)和脉冲多普勒(PWD)显像检查,测量分析边缘形态、内部钙化、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情况及血流参数.结果 乳腺恶性肿块的声像特征:外型不规则,周边高回声,纵横径比值>0.77,后方回声衰减,血流速度(Vp)、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良性肿块.结论 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金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在临床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方法 对4年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不一,形式多样.结论 明确诊断、具体分析、个体化综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必要的.
作者:贾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一直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方式,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各种乳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可引起患侧臂腋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随着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手术操作也需要越来越精细,以尽可能的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自2001年以来,在一些乳腺癌手术中开展了对肋间臂神经进行解剖分型和保留的临床研究,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张恒伟;刘慧;崔树德 刊期: 2006年第18期
Tourette综合征(TS)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以多发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07%,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1,2].为了解TS患儿的智力与心理行为问题,加强TS的诊治工作,我们分析了96例T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心理行为及智力水平进行测试,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学工;彭艳松;尝大芸;马波;张兰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根据近年的观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积极防治宫颈糜烂对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宫颈糜烂的程度、类型、对生育的要求,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单纯的药物治疗及药物配合光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瑞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头体电针、穴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 115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用头针体针加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头针体针、口服汤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体电针穴注联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汤药口服.
作者:刘俊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48h,病人可出现应激反应状态.为了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人应激状态的临床特点,现对2003年7月~2004年2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观察,并总结如下.
作者:高鲜会;席孟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分娩性臂丛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性病症,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病6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迎红;徐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后分别用吞咽障碍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魏新侠;张明;袁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 tan virus)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典型病例临床上可分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在我们确山每年还有死于出血热少尿期病人,现将我院2002~2004年10月收治的出血热各期病人观察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宏丽;翟明眉;伍玉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红唇的处理.方法 首先标记出唇红线.单侧唇裂在红唇内用三角瓣修整红唇.双侧唇裂沿前唇唇红线切开,将唇粘膜翻至口腔面,侧唇红唇与前唇红唇对位缝合.结果 4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红唇形成了特有的弓形,避免了红唇内唇粘膜的残留.结论 先天性唇裂修复术中应注意红唇与唇粘膜的区分,保持红唇自然的弓形.
作者:王国庆;王晓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抗菌药是临床应用为广泛也是滥用明显的药物,抗菌药的滥用引发的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多,而且导致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因而合理应用抗菌药是临床用药的重要课题.
作者:王大平;魏红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为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临床以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肢端发凉、疼痛、溃疡及坏疽为特征[1].目前,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群体在逐渐扩大,因此加强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护理,对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截肢率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路艳婷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39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每天3次,每次9g,治疗2周,观察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平均改善1.3级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心功能平均改善1级,总有效率为75.0%(P<0.05).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作者:崔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病死率跃到了第一位.临床上经抢救存活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由于恢复期较长,病人常常会产生自悲及恐惧等心理因素,促使或诱发第二次发作屡见不鲜,因此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真进行分析,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疾病的复发以及早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志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