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玲
颅脑手术中,由于颅脑生理、解剖特点及手术操作等原因,术中出血较多,控制性降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使术野清楚,有利于手术操作.本研究总结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中复合艾司洛尔的应用效果.
作者:许鸿云;及时雨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软骨肉瘤,20例软骨瘤作对照,对其在软骨肉瘤不同病理分级、预后分组中的表达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研究.结果 软骨肉瘤组织中p16蛋白高表达(++)率与软骨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骨肉瘤复发组p16蛋白的高表达率与未复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高表达率与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在软骨肉瘤不同组织学分级间p27蛋白高表达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蛋白减少或缺失是软骨肉瘤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成学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前期综合征患者82例,用中药柴胡舒肝散加减再配以西药镇静、镇痛、利尿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1个疗程,82例患者治愈60例,好转22例,治愈率达73.17%,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好发于小儿的急性全身性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本病心血管受累著,其严重并发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而成为小儿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1,2].
作者:苏武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抗菌药是临床应用为广泛也是滥用明显的药物,抗菌药的滥用引发的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多,而且导致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因而合理应用抗菌药是临床用药的重要课题.
作者:王大平;魏红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儿童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0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SSSS中44例发病前有明显的感染因素;发病年龄10d~8岁,平均2.88岁;发病突然,部分患儿临床表现凶险;对头孢唑林钠、盐酸克林霉素敏感.结论 SSSS可以治愈不留后遗症.
作者:甘才斌;卢晓燕;李万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不明原因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镜下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X线、CT诊断肺不张52例,经纤支镜观察、活检、刷检等明确诊断.结果 恶性肿瘤引起肺不张31例,结核11例,炎症10例.结论 纤支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肺不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万小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分娩性臂丛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性病症,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病6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迎红;徐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近几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临床细菌学检验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先进分析仪的投入使用,使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加强了传统鉴定细菌学的薄弱环节,通过细菌的特性、形态、染色及生化鉴定等确认,保证了仪器鉴定的准确性,为当今临床、科研提供一些准而可靠的数据,传统的鉴定方法在当今一些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其不足之处,现分述如下.
作者:邵华栋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颈阔肌复合式肌皮瓣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5例采用颈阔肌复式肌皮瓣治疗舌癌患者手术时舌体及其口底组织大块缺损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后舌体得到重建,口底缺损得以修复,随访患者吞咽功能与语言功能完全恢复,语音清楚.结论 颈阔肌复合式皮瓣治疗舌癌患者舌体缺损与口底修复疗效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48h,病人可出现应激反应状态.为了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人应激状态的临床特点,现对2003年7月~2004年2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观察,并总结如下.
作者:高鲜会;席孟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我科近2年来运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7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杜文霞;张玉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 tan virus)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典型病例临床上可分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在我们确山每年还有死于出血热少尿期病人,现将我院2002~2004年10月收治的出血热各期病人观察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宏丽;翟明眉;伍玉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在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B组(常规治疗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均较入院时改善.A组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并发症较B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日数较B组低,病死率明显下降,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A组出血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低分子肝素,无大出血发生.结论 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均肯定,可以降低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作者:王宏丽;王宏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提高糖尿病(DM)合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诊断的20例DM无痛性AMI的临床资料.结果 及时诊断8例,延迟诊断12例.结论 DM合并无痛性AMI表现无特异性,导致延误诊断因素多,提高认识和警惕性,改变思维观念和诊断措施,可有效避免延迟诊断.
作者:王现文;周成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乳腺肿块行二维、彩色多普勒(CDFI)和脉冲多普勒(PWD)显像检查,测量分析边缘形态、内部钙化、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情况及血流参数.结果 乳腺恶性肿块的声像特征:外型不规则,周边高回声,纵横径比值>0.77,后方回声衰减,血流速度(Vp)、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良性肿块.结论 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金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报道,观察22例病例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对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双硫仑样反应关键在诊断,以防为主,医务人员在应用上述药物时应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结论 治疗方法无特效药物,症状轻者对症治疗,重症患者应高度重视,尽量缩短低血压期.
作者:于芝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39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每天3次,每次9g,治疗2周,观察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平均改善1.3级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心功能平均改善1级,总有效率为75.0%(P<0.05).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作者:崔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1999年7月~2005年7月,我院经前路对胸腰段脊柱结核和肿瘤病人进行胸腰段内固定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手术成功与否与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前入路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较复杂,手术创伤大、失血多,且所需器械繁多,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全面熟悉和了解手术过程、各种器械的用途和性能,了解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才能默契地配合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现将本人对20例病人的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刘刚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病死率跃到了第一位.临床上经抢救存活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由于恢复期较长,病人常常会产生自悲及恐惧等心理因素,促使或诱发第二次发作屡见不鲜,因此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真进行分析,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疾病的复发以及早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志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