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5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分析

滕海风;李爱君;曲涛

关键词:癌患者, 核素骨显像, 骨转移, 恶性肿瘤病人, 肺癌, 现报道如下, 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 前列腺癌, 疾病分期, 骨痛症状, 乳腺癌, 发生率, 资料, 选择, 尸检, 方法
摘要:部分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易产生骨转移,往往无骨痛症状时就已有转移.恶性肿瘤病人有无骨转移对疾病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至关重要.但有许多骨转移不一定在X线片上表现出来.在肺癌的尸检中,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1.3%~32.5%[1].核素骨显像能早期诊断骨转移,被认为是诊断骨转移灵敏的方法.我们对自2003年3月~2004年6月185例确诊为肺癌患者的骨显像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12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胃肠道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胃肠道功能障碍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常见的合并症,如不尽快有效地治疗,会影响患儿的康复,甚至加重病情,我院采用洗胃+思密达鼻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中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0例烟雾病CT诊断误诊分析

    目的了解烟雾病的CT特点,探讨CT对该病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CT检查误诊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突发中风、半身活动乏力或瘫痪、头痛、呕吐等症状,而成人有2例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之症状,经CT检查后,4例儿童被误诊为动脉内膜炎,2例儿童误诊为大脑发育不良;2例成人为脑梗死,另2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MRA或/和DSA检查确诊.结论CT表现对烟雾病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而MRA和DSA则具有特征性表现.

    作者:武淮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26例

    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新生儿期特有的呼吸道疾病,是新生儿早期致死原因之一,病死率高.我院新生儿监护室近6年来收治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83例,其中26例重症MAS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报告如下:

    作者:万红;邹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导乐陪产分娩

    导乐是指一位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产前、产时及产后给予孕产妇持续的生理上的支持、帮助及精神上的安慰,使其顺利完成分娩过程.导乐陪伴分娩不仅是产时服务的一项适宜技术.亦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的新服务模式,在注重给予产妇全方位的支持,尤其是给予产妇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的同时,也减少了产时干预,降低了剖宫产和难产率,提高了产时服务质量,保证了母婴安全健康.

    作者:刘贺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水肿的X线诊断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引起肺水肿的X线表现.方法对38例肺水肿患者的X线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源性肺水肿35例,肾源性肺水肿2例,气胸抽气后肺水肿1例.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水肿直观、简洁、方便、准确的好方法

    作者:李菽波;牛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3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致急腹症临床分析

    近年来,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增加的同时,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的发病率随之增多,并已成为并非罕见和不容忽视的妇科急腹症,为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我们对经治的3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所致急腹症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左忠利;马宜红;王军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50例面部扁平疣的疗效分析

    我科于2000年4月~2004年8月观察了扁平疣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足部缺血程度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观察

    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是临床上致残的一个主要原因,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长期高血糖、代谢紊乱、高血脂、高糖蛋白等致病因子,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周围神经损伤,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增生.本研究旨在了解血尿酸(UA)在糖尿病患者足部血管缺血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以便更好的控制和防治缺血加重,预防肢端坏疽的发生.

    作者:康杰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9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194例临床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影像学表现的回顾分析,探讨其CT影像学特征,提高对HIE的认识,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用1996年新标准进行临床分度,用三结合法进行CT影像学分度.统计CT在初诊和回顾性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并对造成CT诊断假阴性的原因加以分析.结果CT影像学表现为轻度者70例,中度者83例,重度者41例,HIE合并各种类型颅内出血者79例;其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7例,脑实质出血9例(其中13例为复合出血).194例中,CT初诊与临床诊断符合者为154例,阳性符合率约为79%.结论HIE的诊断应以临床为主,必须有围生期胎儿宫内窘迫缺氧或/和新生儿生后窒息缺氧的病史,CT检查仅能作为重要的参考,但是它对于临床治疗能起到指导作用和对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价的作用.

    作者:张国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0例阑尾炎的误诊分析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在临床急腹症中占首位,一般典型病例根据症状、体征诊治并不困难,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有一部分发生误诊、误治.有报道急性阑尾炎误诊率在4.5%~5.6%[1].现就我院近年来诊治失误的10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李素国;安会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85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分析

    部分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易产生骨转移,往往无骨痛症状时就已有转移.恶性肿瘤病人有无骨转移对疾病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至关重要.但有许多骨转移不一定在X线片上表现出来.在肺癌的尸检中,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1.3%~32.5%[1].核素骨显像能早期诊断骨转移,被认为是诊断骨转移灵敏的方法.我们对自2003年3月~2004年6月185例确诊为肺癌患者的骨显像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滕海风;李爱君;曲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20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一次性米非司酮10mg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及可接受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年龄<45岁,无保护性交或避孕措施失败后72h主动要求采取补救措施200例,单次服用米非司酮2片(每片5mg)总量10mg,于预期下次月经日期第7d随访,了解妊娠效果,副反应及月经变化.结果根据Dixon方法计算,预期妊娠数为21、31,实际妊娠数3例,避孕有效率为85.92%,实际妊娠与预期妊娠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10mg用于紧急避孕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希华;郝改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内镜下胆管引流方法,它采用一细长的塑料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胃、食管、咽等,从鼻孔引出体外,建立胆汁的体外引流途径.我院于2002年开始此项工作,采用ENBD治疗40例,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宁心胶囊对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药(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的规范化治疗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心绞痛的伴随症状的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从中医角度探索治疗方法,宁心胶囊是我院研制的产品,我们观察了140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素芳;宋三军;陈林霞;程振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谷氨酰胺强化的胃肠外营养在胃癌手术后的应用研究

    营养支持已成为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许多病人得以转危为安.对于癌症手术病人尽管给予足够的胃肠外营养(PN),但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谷氨酰胺(Gln)目前被认为是重要的代谢调理剂,我科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谷氨酰胺加强的PN治疗胃癌手术病人30例,并设立对照组30例,以了解谷氨酰胺对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耿泽;任武;赵玉亭;宋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65例分析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妇科常见病.笔者自2003年2月~2004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症患者6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瑞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地奥黄芪注射液联合胰岛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我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地奥黄芪注射液联合胰岛素(RI)治疗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洪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1例毒鼠强中毒的救治体会

    毒鼠强又名三步倒、一扫光、闻到死等.化学名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是我国早已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灭鼠剂,它对人畜有剧烈毒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屡禁不止,造成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就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所收治的毒鼠强中毒21例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林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腋静脉留置针在NICU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NICU治疗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绝大多数患儿是通过外周静脉输液的,而长期禁食,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的患儿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及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和需长期治疗,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刺激破坏血管.我科采用BD公司INTIMAY型静脉留置针,推行腋窝内腋静脉留置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08例婴幼儿肠套叠的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6月以来收治的108例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08例病人中有42例误诊为儿科及外科其他疾病.结论婴幼儿肠套叠因临床表现差异悬殊,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认真体检并充分利用B超、X线可减少误诊率,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宋若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