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黄才国;刘小宇;卢小玲;焦炳华
通过对检验专业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打下基础.将两个医学检验班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教学中更多地结合实验室检验指标,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期末比较两者的病例分析成绩.试验组优秀率为84.4%,对照组优秀率为21.2%,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检验专业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讲解及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病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
作者:王艳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以临床七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新型的网络与多媒体结合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考试成绩对不同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短时间获取大知识量.实验组成绩与对照组成绩比较:试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F=72.360,P<0.001.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姜慧杰;王丹;李金萍;张在人;郭宏;舒圣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高精尖的辅助诊断方法并未显著降低误诊率和/或漏诊率,其因为与临床医生的临床能力存在某些缺陷有关,主要表现在考虑问题缺乏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在学生临床见习期间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和临床表现为基础课程(CPBCM)的教学方式的具体应用可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打开思绪,依托联想增长新的知识经验,实现知识的处理和转换,通过所见的实际病例验证我们的推测、不断更新或纠正临床思路,建立和完善发散性思维.
作者:王琦;王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病理学是医学留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对病理理论学习的理解和验证.文章主要讨论了留学生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总结其中出现的问题,就如何有效地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作者:薛敬玲;刁路明;陈洪雷;樊利芳;夏东;陈道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通过对尸检观摩在法医学教学中运用的探讨,了解尸检观摩在医学五年制法医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从尸体解剖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地位,尸检观摩的方式、内容及观摩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论述.尸检观摩不仅可以丰富医学五年制学生的法医学实践经验,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法医学学习的兴趣.在法医学教学中应有机结合尸检观摩.
作者:彭雪;靳占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了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及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写作能力,并能从整体的角度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该教研室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学习型论文的写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兴顺;解军;程牛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对PBL教学法进行改革,形成了以PBL教学法为核心、结合传统教学法的本土化PBL教学法,主要形式有:临床病理讨论方式、设疑式、试讲式,并将其应用于病理学方向专业学生的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同时总结了在PBL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解决方法.
作者:陈裕庆;张文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基于对生物化学的长期教学及教学改革的实践,对生物化学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旨在为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作者:郭小芳;田智;粟敏;刘立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教学录像是申报精品课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各太高校申报精品课程的网页上,自制实验录像仍然比较少见.该文结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制微生物学实验录像的优势和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作用,以及自制实验录像片需要重,解决的问题等,旨在号召各大院校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录像片.
作者:石立莹;钟启平;李梅;李晓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信息化教学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而产生的全新教学模式,能够提供充分的交互性,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信息化教学的这一特点与生理学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该文针对教育信息化形势下生理学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需要,对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计、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信息化教学的虚拟功能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以提高高校生理学的教学质量,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作者:高路;倪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初步探讨培养神经外科进修医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岗前培训,导师制临床带教,教学查房,临床专题讲座,医德医风缂肮姹芤搅凭婪啄芰Φ呐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就,使进修医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作者:陈立朝;许民辉;邹咏文;张云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是一个仿真的基于网络的可视化的三维实验室环境,客户端用户通过虚拟实验室可以实现学习媒体的情景化及自然交互性,弥补了传统教学条件的不足,避免了各种实验危险,彻底打破时空限制,更加关注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大大加速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作者:孙铭娟;王梁华;黄才国;冯伟华;焦炳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在医学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它为医学病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作者:石莺;杨梅松竹;龚兴牡;陈金华;王小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人体寄生虫学是整个留学生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是巩固并加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就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特点,结合留学生英语教学的实践,探讨留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医学院校开展留学生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王媛媛;杨小迪;孙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该文针对留学生组织胚胎学全英文教学这一特殊性,对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培养教师的英文授课技能;精心做好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师的自信心,采用简洁易懂的英语表达形式;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搞好多媒体互动式的实验教学并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等,将会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闫继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实验课是医学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巩固理论课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文分析了传统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的改革方向:重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改革考核制度,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王媛;黎志东;黄艳平;吴兴安;张芳琳;于澜;李炎;徐志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必修课程,本校根据学员基础及专业类型实施了模块化分级教学.此文主要探讨了关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及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并提出对学生的考核和能力评价应体现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作者:孔玉;李东方;张乐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近两年来,该院生物科学专业在课程设计上进行了教学改革.大学化学Ⅱ作为其中的一门试改课程,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能力培养及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以上措施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创新的有机统一.
作者:司友琳;张晖;陈少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等特点.开展信息化教学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创新型人才,但高校在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理念没有更新、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准确、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作者:顾春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该文主要分析了药物基因组学在研究生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特点,从教学内容、手段和教学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开展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医学研究生的药物基因组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张菊;李丁;李宏伟;梁平;黄启超;郭宴海;颜真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