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股沟疝的治疗新进展

许志虎;陈荣芝

关键词:腹股沟疝, 治疗经验, 演变过程, 疝修补术, 进展综述, 腹股沟区, 方法, 发生机制, 解剖学, 多发病, 常见病, 原理, 外科, 术式, 手术, 经历, 经典, 复发
摘要: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方法能避免复发.自Bassini创立了经典的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随着对腹股沟疝的发生机制、腹股沟区现代解剖学原理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疗式,治疗经验的进一步积累,腹股沟疝的修补术式也日臻完善.现就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错构瘤1例

    患者女,45岁,因左侧乳腺肿块6年余,渐增大,于近期来我院就诊,初肿块直径为2cm,球形,质地中等,一直无症状.

    作者:裴少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肱动脉插管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护理

    目的:探讨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胰腺癌患者术前详细介绍本疗法的相关知识.术后防治毒副反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出血、血肿、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果:21例中11例获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2例恶化(PD).结论:区域性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效果副作用少,较常规全身化疗效果突出,选择肱动脉可不影响病人正常活动.减少了病人痛苦.严密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对提高疗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刘素文;王开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97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虽具有切口小,术后反应轻,散光度数小,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所需的各种昂贵设备以及医生较长而困难的学习过程,都大大限制了该手术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和推广.为解决这一难题,我院2002年4月~2003年4月,采用隧道式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97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文龙;吴华;高侠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肺脓肿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例

    1临床资料某男,68岁,胸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10余天,不发热,血象在正常范围内.X线平片示右肺上叶后段一块状阴影,边缘较清,大小约5~6cm,余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一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5~6cm,边缘稍模糊,密度较均匀,CT值35Hu,中心部密度稍低,CT值约18Hu,肺内余未见异常,纵隔内上腔静脉后气管旁示一结节状低密度影,边缘消楚,大小约1~7cm,未测CT值.

    作者:熊建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体会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治疗曾一度被提倡或被冷落,又有人提出个体化冶疗方案,但仍未排除早期手术治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积极的早期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目前争论的结果来看,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仍不能相互代替.因此,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善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洛汀新引起咳嗽误诊为支气管炎2例

    1临床资料例1,男,68岁,因阵咳、咳少量白粘痰3个月,经反复治疗无效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发烧、咳嗽、咳痰,在当地医院治疗好转,但咳嗽一直不消失,反复发作,呈阵咳,无血丝痰,无胸痛,曾多次治疗无好转.在多家医院给予胸部X线检查3次,都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但行抗炎治疗均无效,遂再次到本院就诊.

    作者:韩来祯;张林堂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腱鞘囊肿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对比

    腱鞘囊肿是体表囊肿为常见的一种,传统治疗往往以手术切除,但效果不甚理想.由于该病多发于关节和身体的受力部位,手术过程中不宜对囊肿周围组织创伤太大,以免伤及神经、血管和韧带而影响术后功能的恢复,对于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囊肿往往难于完整剥离,给术后复发造成隐患,笔者1995年~2003年间共收治此类患者169例,均以囊内埋线与囊内注药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克亮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糖尿病临床护理进展

    本文着重从糖尿病的护理方面的进展来论述.目前国内外多家学者报道,糖尿病的合并症累计十余大项.而其所分布的多个系统和部位,却鲜为人知.因此,实际操作起来,工作到位的问题很不易落实.而且全面细致的了解和做到多个方面和系统的护理就更不容易了.现在各个医疗单位均施行责任制护理,与病人零接触,从生活饮居到临床治疗护理均要有个较长的过程.尤其是对待中、晚期糖尿病患者,且出现多个脏器合并症的问题,乃是医学界较麻烦的课题.文章重点陈述全部的诊疗过程中的护理.供临床同道参考.

    作者:孙红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190例急性左心衰临床抢救体会

    1999年以来我院抢救急性左心衰190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90例,男118例,女72例,年龄14~98岁,平均64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66例,冠心病53例,高血压病51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其他6例.

    作者:孟宪臻;袁桂枝;薄丽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复方苯乙哌啶中毒32例临床分析

    复方苯乙哌啶为非特异性止泻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临床比较常用,如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我院自1998年3月~2003年9月抢救复方苯乙哌啶中毒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冀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由缺氧或产伤引起,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为主要特征.

    作者:李良荣;赵云战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脑瘤合并右侧股骨头骨折全髋置换1例护理体会

    随着髋关节人工假体手术的广泛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被认为是对关节破坏病变较好的治疗手段.但这些常见的重要手术能否成功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工作尤为重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因腑瘤过度服用激素而致双侧股骨头坏死,在我院行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成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玉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各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由于SLE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容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于1998年6月~2002年6月19例SLE误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高克毅;郭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1例肋间神经纤维瘤X线误诊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因右胸痛伴轻咳一月就诊.胸部正侧位片显示右胸内团块状阴影,大小约10cm×9cm×8cm,且边缘清晰,锐利、密度均匀,肿块上缘与第三前肋重叠一致,且肋间隙增宽,第三前肋边缘出现凹陷压迹,肿物与胸壁相连,上缘与胸壁变成钝角,下缘与胸壁交成锐角,且肿块显示分叶,未见周围骨质破坏征象,X线诊断为肺癌.住胸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所见,肿瘤位于第三肋间,脊柱外侧5.5cm包膜完整,呈囊性,内有少许坏死物,病理报告为肋间神经纤维瘤.

    作者:王秀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52例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征象,许多疾病可伴有胸腔积液.我院自2001年12月~2002年12月收治胸腔积液52例,均采用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俊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EPH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EPH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结果:EPH综合征是孕妇特有的疾病,约9.4%的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EPH综合征.其特点是孕20周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结论:EPH综合征应重点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子痫的发生.积极给予硫酸镁解痉,酌情降压,加强综合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后适时终止妊娠,可以降低孕妇及胎儿的死亡率.

    作者:仵婉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诊断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7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行胃镜检查8015例,男4142例,女3873例,年龄6~85岁.平均年龄39岁,<60岁4239例,≥60岁3776例.其中农村患者5786例,城市患者2229例.冬季检查1850例,夏季检查2274例.

    作者:熊弦;谢海燕;郑天燕;刘同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17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多年来收治的28例MM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MM患者,初诊时误诊17例,误诊率为60.7%.结论: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很容易误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田永军;胡惠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巨大盆腹腔包裹性囊肿误诊1例

    1临床资料患者范景春,女,52岁,住院号260737.因腹胀伴消瘦1年,发现盆腹腔肿物1周,于1998年4月21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腹胀、纳差,日渐消瘦,曾于多家医院就诊,均以腹水原因待查收入院,给予放腹水等对症支持治疗,未明确病因.

    作者:高永进;王淑琴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肝病性肾小球硬化症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21岁,因肝硬化脾切除术后2年,两下肢水肿,泡沫尿8天来院.原有肝硬化病史4年,化验三系减少,B超示肝硬化门脉增宽1.5cm,巨脾,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脾亢,而于2年前行脾切除术,后化验三系正常,但肝功能轻度异常.

    作者:李云生;陈晓莉;林曦;吴光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