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子宫切口延伸原因分析及处理

袁丽萍

关键词:剖宫产率, 子宫切口, 原因分析, 剖宫手术, 子宫切除, 相关因素, 围产医学, 术中出血, 手术技术, 计划生育, 处理对策, 优生学, 并发症, 输血, 麻醉, 报告
摘要:由于麻醉、剖宫手术技术的提高,输血的进展,又受到围产医学、优生学、计划生育方面的影响,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剖宫产子宫切口延伸是剖宫手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且是术中出血的重要原因,严重者须将子宫切除,故应予重视.现就其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进针方法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股静脉穿刺进针方法的对比,探讨两种进针穿刺方法的一次成功率的高低.方法:将需采血的124名婴幼儿,随机分别用垂直进针法和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结果:两组婴幼儿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经χ2检验,χ2=3.841,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斜刺进针法优于垂直进针法,尤其对初学者更适合采取斜刺进针法能节省人力,值得普及和推广.

    作者:蔡明;张梅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8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2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总有效率71.4%.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云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52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老年人心律失常在临床十分常见,为探讨其临床特点,现将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院52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心律失常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靳茂松;庞秀英;邢鲁旗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92例老年人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我院于1992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老年人自发性气胸92例,现与同期收治的中青年自发性气胸64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对比分析.

    作者:汤建;曹伟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19例误诊分析

    我院1988年1月~2004年元月共收治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63例,其中误诊19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8例,就诊年龄11~67岁,平均58.5岁.有糖尿病史11例,无糖尿病史8例.糖尿病史0.5~16年,平均8.9年,误诊时间短者1.5天,长者达6天,平均3.5天.起病诱因: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7例,应用糖皮质激素2例,感染4例,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外伤及其他因素4例.

    作者:吕根才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诱发性排痰在胸科手术后的应用及效果

    胸科手术后患者因麻醉、手术创伤及机械通气等原因,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由于患者不能很好地运行自主排痰方法,或因害怕疼痛不敢用力咳嗽而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常规的电动吸引器负压吸痰往往只吸出大气道的痰液,且有不少副作用,如低氧血压、气管痉挛、气道粘膜受损、心律失常等,甚至危及生命的病例也有报道.而且此项操作属侵入性操作,会增加呼吸道的感染机会.因此,寻找有效排痰方法预防胸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的一个课题.自2000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诱发性排痰,有效地预防了胸科手术后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而致的肺部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英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治疗指导

    我院自1999年8月~2003年8月,对65例脑卒中患者施行了出院后的康复治疗指导,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4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35~74岁,平均59.5岁.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8例,出血性脑卒中23例,混合性脑卒中4例.既往有高血压23例,糖尿病11例,高血酯31例.

    作者:孙文香;黄春玲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关节松动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腰腿痛病症,其发病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外伤造成纤维环的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我科自1998年10月采用关节松动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亮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123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出疹性疾病.此病多发于小儿,2岁以内发病率高.其主要特点为:高热伴皮疹、球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以及指或趾端特异性蜕皮.由于此病可引起心肌损害,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是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我科自1995~2003年共收治123例川崎病人,通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彩晓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临床路径在单纯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开发的护理标准化工具,运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对病种进行科学的路径设计,由医院里的一组人包括医生、护士及其他人员对某一种疾病进行监测、治疗、康复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程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医疗护理服务.2002年4月~2003年10月,我院对62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患者引入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以期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琴;刘凤玲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性封堵术的护理

    目的:介入性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7例的护理.方法:使用国产镍钛合金双面伞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股静脉,在ASD的左房侧释放大伞,腰部卡于缺损处,回撤至右房侧释放小伞,关闭ASD.结果:17例全部成功,术后24~48h予以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准确固定,未影响周围结构与功能.6月后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异常.结论:护理工作重点是术前心理护理,准备充分;术中心电监护,熟练掌握介入器材使用,熟悉手术步骤及术者的意图,配合默契;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栓塞、穿刺点出血、感染等.

    作者:王娟;王东平;江露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无痛术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

    绝经后的妇女,由于其生理上的变化,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差,使宫内节育器的取出难度增大.为减少受术者痛苦,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我院于1997年7月~2002年7月,对56例绝经妇女采用利多卡因和阿托品联合用药镇痛实施取环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鞠文博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钳刮术前的应用

    米非司酮作为受体水平竞争性孕酮拮抗剂,能拮抗孕酮对宫颈胶原分解的抑制作用,扩张和软化宫颈;米索前列醇是80年代人工合成的,具有口服活性的PGE类物,同体内分泌的PG一样,有短时间内促宫颈成熟的作用.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在钳刮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诱导宫颈成熟、扩张和软化宫颈,使钳刮术易于操作,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达到了消除手术并发症的目的.

    作者:杜玉玲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重症肺炎目前仍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上除应重视抗感染外,进行其他有效的辅助治疗也是很有必要的.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因其确切的疗效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应用IVIG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丽红;刘玉春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铅吸收患儿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儿童时期对铅污染有特殊的易感性.美国的资料报道,全美约有20%的儿童血铅在中毒水平.我国上海市内某些区估计有80%~90%的儿童血铅在中毒水平;北京的估计为51.6%[1].铅污染可以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严重的还可出现铅毒性脑病而造成不可逆的智力障碍等.

    作者:周玉梅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甲氰咪胍叶酸片联合治疗婴儿秋季腹泻117例

    我院于2003年11月~2004年1月用甲氰咪胍、叶酸片思密达、妈咪爱、ORS治疗秋季腹泻117例,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腹泻患儿20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7例,男62例,女55例,年龄≤6个月11例,1岁73例,2岁32例;对照组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6个月6例,1岁54例,2岁24例.两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脱水程度和性质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姚固英;杨万千;胡鸿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病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我科共收治有机磷中毒患者32例,其中发生呼吸衰竭9例.经用阿托品、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剂与对症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忠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发生妊娠等并发症的分析

    自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以来,随着绝育手术普遍实施,尤其是输卵管结扎术是广泛实施的手术,本人根据自己20多年的手术经验及本站收治的术后妊娠并发症的统计和分析,以其中的3500例输卵管结扎为对象,讨论其手术方法及时机与术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作者:张正华;裴伟杰;张艳丽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20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治疗体会

    放射性肠炎是因盆腔或腹部疾病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小肠和结肠损害,常见的原发疾病是子宫、附件、膀胱、直肠的恶性肿瘤.对胃肠外科有特殊意义的是慢性放射性肠炎.由于综合治疗措施的运用,恶性肿瘤远期生存率不断提高,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亦增高.我院普外科1985年元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慢性放射性肠炎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生贵;王晓林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救治的医源性影响

    目前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尽管有血液净化治疗,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寻求其转归规律及临床特点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对我院于1998~2003年诊断为急性肾衰的病人救治体会如下:

    作者:张秀麟 刊期: 2004年第22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