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2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靳茂松;庞秀英;邢鲁旗

关键词:老年人, 心律失常, 住院治疗, 统计分析, 临床特点, 病例资料, 报告
摘要:老年人心律失常在临床十分常见,为探讨其临床特点,现将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院52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心律失常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甲亢性心脏病误诊32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是甲亢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临床表现有时无甲亢高代谢征象,极易误诊.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在1999年2月~2003年12月期间误诊的甲亢心32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崔超巍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芬太尼合谷封闭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人工流产术的手术效果,对126例人流病人施行芬太尼合谷穴位封闭,并对106例未用药者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效果有极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东侠;王光东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误诊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面部及双下肢浮肿、畏寒、心悸、乏力1年加重2周于2002年11月5日就诊于本院.患者平素体健,1年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浮肿、畏寒、心悸、乏力.在多家基层医院就诊检查.查: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稍偏高.心电图示:QRS波低电压,ST-T段缺血性改变.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血糖、肝功能正常.

    作者:范新功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腹膜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

    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科先后对3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肾功能衰竭1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肾功能衰竭5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6例,多囊肾1例,本组病例有10人先进行了血液透析后改为腹膜透析,20人直接行腹膜透析.

    作者:曾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盖诺加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去甲长春花碱(盖诺)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NP方案,盖诺25mg/m2d 1、8,加顺铂40~50mg d 1~3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结果: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13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33.3%.初治有效率40.0%,复治有效率22.2%.主要毒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结论:盖诺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个疗效较好、毒性中等的一线方案.

    作者:李泽锋;席辉;苏怀勇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123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出疹性疾病.此病多发于小儿,2岁以内发病率高.其主要特点为:高热伴皮疹、球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以及指或趾端特异性蜕皮.由于此病可引起心肌损害,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是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我科自1995~2003年共收治123例川崎病人,通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彩晓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性胃镜术的护理

    常规胃镜检查时患者有明显的咽部不适、屏气、恶心呕吐及躁动等痛苦感,往往难以配合,给胃镜检查带来困难,甚至造成机械性损伤.我院自2002年5月开始,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587例患者行无痛性胃镜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廖智慧;张君慧;汪克清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52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老年人心律失常在临床十分常见,为探讨其临床特点,现将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院52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心律失常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靳茂松;庞秀英;邢鲁旗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指肺内小于4cm的类圆形病灶,无肺不张、肺炎、卫星病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1],其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学的棘手问题,而鉴别其良恶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临床实践中要求将恶性肿瘤尽早切除以免延误,而良性结节则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作者:赵长红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20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治疗体会

    放射性肠炎是因盆腔或腹部疾病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小肠和结肠损害,常见的原发疾病是子宫、附件、膀胱、直肠的恶性肿瘤.对胃肠外科有特殊意义的是慢性放射性肠炎.由于综合治疗措施的运用,恶性肿瘤远期生存率不断提高,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亦增高.我院普外科1985年元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慢性放射性肠炎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生贵;王晓林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西咪替丁联合聚肌胞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25例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联合聚肌胞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西咪替丁联合聚肌胞连续结膜下注射.结果:治愈率达92%.结论:西咪替丁联合聚肌胞连续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梅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阿妥伐他汀降血脂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妥伐他汀的降脂疗效.方法:对90例高脂血症患者予以阿妥伐他汀10~20mg治疗4~8周,复查血脂.与治疗前比较.结果:阿妥伐他汀治疗4~8周后TC、LDL-C、TG均下降,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妥伐他汀降脂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盘丽;贾合磊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分娩产妇的心理护理

    妊娠、分娩、产褥、哺婴对于妇女是不同的应激,都能引起复杂的心理变化.我们通过对分娩产妇实施心理护理,总结出心理护理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玲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人工流产术后宫颈粘连5例报告

    人工流产是通过手术器械用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12周以内的手术,是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我国自首创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以来,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此法安全、有效、简便、快速,但手术后引起的手术并发症也有不少,例如宫颈粘连(包括部分宫腔粘连),亦称为Fristch-Ashermen氏综合症,据报道其发病率为0.31%.近几年,我站在手术后并发症的诊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其中收治的5例宫颈粘连报告如下:

    作者:张正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洛赛克与西咪替丁治疗晚期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对晚期肿瘤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比较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及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的疗效.结果:洛赛克治疗组及H2-受体拮抗剂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0%和1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同等条件下,洛赛克在治疗肿瘤晚期并上消化道出血较普通H2-受体拮抗剂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从敏;张雪玲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19例误诊分析

    我院1988年1月~2004年元月共收治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63例,其中误诊19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8例,就诊年龄11~67岁,平均58.5岁.有糖尿病史11例,无糖尿病史8例.糖尿病史0.5~16年,平均8.9年,误诊时间短者1.5天,长者达6天,平均3.5天.起病诱因: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7例,应用糖皮质激素2例,感染4例,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外伤及其他因素4例.

    作者:吕根才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诱发性排痰在胸科手术后的应用及效果

    胸科手术后患者因麻醉、手术创伤及机械通气等原因,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由于患者不能很好地运行自主排痰方法,或因害怕疼痛不敢用力咳嗽而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常规的电动吸引器负压吸痰往往只吸出大气道的痰液,且有不少副作用,如低氧血压、气管痉挛、气道粘膜受损、心律失常等,甚至危及生命的病例也有报道.而且此项操作属侵入性操作,会增加呼吸道的感染机会.因此,寻找有效排痰方法预防胸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的一个课题.自2000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诱发性排痰,有效地预防了胸科手术后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而致的肺部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英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溶栓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的高低与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有关,对AMI预后有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年1月~2002年1月收治的36例AMI静脉溶栓患者,男28例,女8例,平均年龄(50±9.2)岁.AMI部位:前壁13例,下壁14例,侧壁6例,多个壁3例.36例患者均符合溶栓适应证.溶栓距发病时间1h~12h.

    作者:于芝瑞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介入治疗在急性出血中的应用

    急性出血是常见病,病情变化复杂,经过许多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出血部位,或者明确出血部位不能立即手术,或者手术后愈合比较困难,同时会继发多种并发症.经过会诊后须进行急诊血管造影,了解出血部位,出血范围,确定治疗方案,尽快解决出血问题.我院从1999年至今进行检查1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吟池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

    目的: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本科32例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情况.结果:一次性插管成功率94%.结论:使病人无痛苦化疗,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云侠;王金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