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对左室假腱索的诊断及分析

冯景虹;杜秀春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左室假腱索, 彩色超声诊断仪, 心脏杂音, 心律失常, 临床资料, 超声检查, 日本, 年龄, 丹麦, 查体
摘要:本文将我院近几年对超声诊断假腱索81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81例均因心脏杂音,心律失常及查体而做超声检查,年龄2~61岁.使用丹麦2002型、日本阿洛卡50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氧氟沙星与先锋霉素Ⅴ对老年人肺炎的疗效.方法:经X线确诊的老年人肺炎共220例,分为两组,每组110例,一组给予氧氟沙星0.4g静滴,每日一次;另一组给予先锋霉素Ⅴ5.0g静滴,每日一次,疗程均为7~10天,于第4~10天分别观察症状、X线片、体征好转情况.结果:氧氟沙星组的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及X线片体征好转率优于先锋霉素Ⅴ组,P<0.05.结论:氧氟沙星对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先锋霉素Ⅴ.

    作者:仇海兵;朱庭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宫术安栓用于人工流产术320例效果观察

    早期妊娠人工流产在我国几乎都是在无镇痛条件下进行,显然孕妇紧张痛苦,同时面临迷走神经反射性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威胁,表现为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烦躁不安、头晕、胸闷、短暂意识丧失等.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自2001年3月以来,我院应用宫术安栓作为人工流产镇痛、扩宫及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冯秀芳;刘文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类肿瘤免疫与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们利用白介素-2(IL-2)治疗黑色素瘤转移性病灶和肾癌取得了一些显著的疗效,提示免疫反应可能介导持久的肿瘤的消退.对肿瘤的抗原分子识别为免疫疗法治疗肿瘤开阔了新的思路.临床研究发现利用肿瘤抗原的多肽可以引起较高水平的淋巴细胞抗肿瘤效果,尤其适用于药物治疗不佳的患者.通过体内细胞内转基因疗法,可以大大提高淋巴细胞识别肿瘤敏感性.

    作者:刘博;徐海栋;田野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满足老年患者情感需求的护理新模式

    在医学迅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拓展了护理工作的范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之中,其安全的需要始终被列为对老年患者护理的重中之重而倍受关注,实际上没有完全脱离生物医学模式功能制护理的框架,我认为老年患者情感需求的满足,恰恰是维护其健康极为重要的环节,那么作为一个当代新型护士应该认认真真地去深入了解认识老年患者的情感需求,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邓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Fibrinogen bound sialicacid,FSA)是纤维蛋白原多肽链N-末端糖链上边缘的成份.它的变化是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F和ADF诊断和分类的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1].测定原理:与纤维蛋白原(Fbg)结合的唾液酸(SA)经硫酸铵作用,与Fbg一起沉淀,在沸水浴中酸化水解,SA由结合型变成游离型.再经过碘酸氧化裂解成β-甲酰丙酮酸,后与硫代巴比妥酸(TBA)缩合成桃红色化合物,以唾液酸的含量表示结果.

    作者:王传芳;刘昌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在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应用

    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抽血,可减少穿刺次数,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痛苦小,并发症少,尤其像急性心肌梗塞等急症病人,多通道连续输液、采血更有意义,可以做到抢救及时、用药方便,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病人沟通,符合整体护理的要求.

    作者:朱小芳;畅晓艳;石志君;邢强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创伤性膈疝临床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开放性损伤多为子弹或刀刺伤所致的膈肌破裂,可同时损伤其邻近脏器.闭合性损伤多为高空坠落、车祸等所致,往往伤情复杂,病情危重,并且容易误诊和漏诊[1].我院心胸外科1989~1998年间共收治23例急性创伤性膈疝病人,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陶中良;程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氰咪胍致阳萎1例

    我院于2000年4月5日因静滴甲氰咪胍致阳萎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花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超误诊阔韧带肿瘤为子宫肌瘤1例

    我院于2002年2月18日因B超误诊阔韧带肿瘤为子宫肌瘤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6岁.闭经6年,半年前偶然触及下腹部一包块,近来有下坠、便秘感,且时有腹痛,曾在当地卫生院抗炎治疗无效.于2002年2月18日来我院体检.

    作者:苏连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门诊药房的药品发放及合理用药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之一,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调剂室药师的职责是合理的调配处方,迅速准确的将药品发放到病人手中,并耐心细致地交待所调配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保证病人正确执行医嘱,使药物发挥疗效,避免或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作者:刘新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护理

    肝癌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早期肝癌尤其是小肝癌无明显临床症状,待出现症状已属晚期,常因此错过治疗良机.肝癌的临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然而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一般小于20~40%,因此,多弹头射频肝癌治疗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先进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唐彩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

    β受体阻滞剂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等所致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治疗,并作为降压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者:王燕;陈世雄;丁文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狼疮性肾炎并发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狼疮性肾炎(L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常会并发多种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于造成周围神经损伤,产生神经痛等后遗症.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LN并发带状疱疹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路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DA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5例DAI的CT与MRI的表现.结果: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含液腔隙的变窄及闭塞.脑内小点片状出血灶,合并其他颅脑外伤的表现.MRI表现为脑深处散在卵圆形或片索状异常信号,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灶性出血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为高信号.结论:DAI是严重的脑外伤早诊断早治疗对其预后是有帮助的.

    作者:王玉强;张登科;常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128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是血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症状.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有多种因素,发病情况不同,病情表现不一.应尽早识别,及时处理.我院1999~2001年收治糖尿病128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陶学勇;秦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为探讨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对40例行PTCA术病人拔管后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拔管综合征8例(占20%).分析其原因,其中精神过度紧张及疼痛的3例,低血容量2例,空腔脏器剧烈扩张和回缩2例,穿刺部位有血肿1例.强调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充分而准确的局部麻醉,补充血容量,提高心率,及时有效地维持有效循环,预防胃肠道及膀胱剧烈扩张和回缩,以及预防穿刺部位血肿等措施,能降低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程慧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硝普钠在治疗急性左心衰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硝普钠是血管扩张药之一,该药对动脉及静脉均有作用,是均衡性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药物,为强烈的血管扩张剂[1],该药作用迅速,1分钟就可起效,疗效肯定,大多数急性左心衰应用该药都可得到有效的控制.我科自1997年6月至2001年6月对22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静脉点滴硝普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结合我科用药情况,谈谈近几年来在使用该药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作者:蔡美玲;罗素荣;时方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已有报道,并已取得较好疗效,但不同剂量LMWH治疗UA的疗效观察尚未见报道.近五年来,我院应用两种不同剂量LMWH治疗UA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左旋咪唑加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

    我院自1984年元月至2002年2月,应用左旋咪唑加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病患者871例,临床报道如下.

    作者:王基功;戎凤敏;祁崇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因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而发生的严重疾病,病情重、病死率高,存活者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等.

    作者:桑凌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