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利;王智彬
我们自1998年6月~2002年3月间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163例,均经CT和/或腰穿证实,排除有糖尿病史32例,限于医院条件其余131例未查糖化血红蛋白,发现其中50%以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增高.现将其诊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惠大贵;郭香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低钠血症是老年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疾病的预后有明显的不良影响.现将我院从1996年~2000年收治的70例经颅脑CT证实诊断的急性脑卒中伴有低钠血症的1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乔冠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房颤患者纤溶系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交叉设计.选入30例慢性房颤患者分为三组,缬沙坦治疗组(口服80mg/天),苯那普利治疗组(口服10mg/天),对照组:三组均不限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各采静脉血1次,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型(PAI-1)活性t-PA抗原含量,PAI-1抗原含量.结果:三组的t-PA活性、t-PA抗原含量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PAI-1活性,PAI-1抗原含量治疗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无明显性差异(P>0.05).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相比较,t-PA活性、PAI-1活性和PAI-1抗原含量P<0.01,t-PA抗原含量P<0.05.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比较,tPA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t-PA抗原含量、PAI-1活性和PAI-1抗原含量均有差异(P<0.05).缬沙坦和苯那普利组比较,t-PA活性、PAI-1活性、PAI-1抗原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t-PA抗原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AT1受体拮抗剂和ACE抑制剂通过减轻内皮系统的损伤,对慢性房颤患者的纤溶系统有改善作用,并且AT1受体拮抗剂优于ACE抑制剂.
作者:刘军利;王智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旨在提高大肠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碘水灌肠造影CT诊断并经肠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38例进行分析;结果:38例大肠癌中Ⅱ期6例,Ⅲ期21例,Ⅳ期11例.结论:碘水灌肠造影CT诊断中晚期大肠癌能够很好的显示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艳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对1995~2000年在我院儿科新生儿组寄养的32例早产儿(不包括因病住院的早产儿)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韩金粉;马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1981年以来有8例小儿结核性腹膜炎,误诊为其它疾病,以致延误治疗,教训惨痛,现总结如下.
作者:龚剑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常见急症、重症.但由于老年患者生理特征的改变,往往缺乏典型胸痛,而以其他系统症状突出,常易误诊、漏诊.本文收集了1991年6月~2002年5月间我院61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亢凤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间综合征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生机理是由于有机磷农药的神经毒作用,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出现肌无力症候群,因它出现于急性胆碱能危象之后,迟发性神经病之前,为一组独立的症候群,故称之为中间综合征.
作者:张玉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胃或食管应激性溃疡大出血较为少见,这种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和复杂,有很高的死亡率.现将作者在1990年10月~2000年5月间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并结合发病机制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作者:李文灿;王争鸣;张效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于1999年10月~2002年4月采用盖诺(VNLB)、顺铂(PDD),组成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36例,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王明生;庄丽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7年6月~2000年6月我们收治创伤性膈疝17例,均经手术治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黄俊军;姚艳果;李廷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米索前列醇为一种新型的口服前列腺素E1(PGE1)衍生物,目前已广泛用于终止早孕,但其流产失败率和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仍是该方法的不足,相当一部分病人需以人工流产手术终止妊娠.为减轻人工流产手术的不良反应,我院于2001年11月~2002年5月,人工流产手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00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明丽;马菊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痔瘘是一种常见病,发病与久站、久坐、便秘、腹泻以及嗜辛辣饮食等因素有关.痔瘘病人男女比例约3:1,青壮年约占70~80%.由于痔瘘病人长期疼痛、便血、肛周炎症、局部糜烂、瘙痒不适等,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而痔瘘的疗效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祁美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性脊髓病是肝硬化少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临床少见,现将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在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中,宫腔积血为一常见类型,我院自2002年1月~2002年7月分娩总数2378例,产后出血51例,其发生率为2.14%,其中有17例表现为宫腔积血,现就这一类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于栋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例1,女,20岁.2001年6月20日因1h前火焰烧伤颜面部入院.诊断:烧伤2%Ⅱ度.给予1‰新洁尔灭、生理盐水依次冲洗后磺胺嘧啶银糊剂暴露疗法.全身应用注射用青毒素钠160万U 肌肉注射,1/12h,预防感染.0.5h后病人出现寒颤、高热,体温高达39.7℃.给予吲哚美辛片25mg口服,2h后体温降至37.8℃,4h后体温不升35.6℃.
作者:李士民;常贵华;姜文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世界各地脑血管专家从临床和动物实验方面都提出:缺血性脑血管病,应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可增加疗效和减少致残率.脑动脉、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或其他部位来源的栓子栓塞,都可引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为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致残率为目的,以早诊断、早治疗为手段,从中探索佳给药时间和尿激酶的使用剂量.
作者:李凤芹;李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近十几年来,急诊医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独立科学.从事急救专业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地被要求直接参与伤病员的救治已成为急诊医学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心肺复苏术中,急救护士所起的作用将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预后[1,2],现将我院急诊科1998年2月-2002年2月由护士参与施行的36例CPR术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宫玉红;付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先天性耳前瘘管口多位于耳轮脚前方,位于颌面部为人体暴露部位,手术切口愈合后常不同程度地遗留疤痕,有碍外观.真皮内连续缝合方法关闭皮肤切口,愈合后皮肤表面仅见切口线,无针眼疤痕形成,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我们于1988年~2001年共手术33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牛秀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本文应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剂(简称碧兰麻对口腔内科牙髓摘除术50例颗)患牙的麻醉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碧兰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腔科专用局部麻醉剂,它可取代传统的麻醉方法.
作者:韩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