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娟;高海娥
神经衰弱是临床上常见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程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对其病因诊断以往依靠超声和诊断性刮宫,有一定的漏诊率.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推广,在其引导下行定位活检和相应治疗,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减少了开腹手术.现将我院应用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殷宝莉 刊期: 2003年第19期
我院从1997年6月~2000年6月采用综合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芝;王秋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新生儿颅内出血多是由于分娩时胎儿缺氧或产伤所致,是新生儿致死率较高的病因之一,好发于早产儿.2001年6月~2002年8月我院共收治此类患儿196例.其中治愈178例,好转8例,死亡10例,现将护理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非穿透性创伤性膈疝是临床上少见的疾患,急性期病人多因伴随伤情复杂和严重而影响其诊断,延误治疗,现将我院1992~2002年共收治的15例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东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自1984年瑞典国际专题学术会议上正式命名[1].我们基层医院并不少见,常发生在生育妇女阴道内,现将近10年内所遇3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晓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快速型心律失常,常突然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手段亦不断多样化,包括物理方法,药物,程控刺激,电复律等,现将我科1999~2001年药物治疗PSVT 32例报告如下.
作者:魏传峰;李建伟 刊期: 2003年第19期
2000年2月~2002年6月间,我科应用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呼吸衰竭20例,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董子云 刊期: 2003年第19期
妊高征是妊娠特有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可出现抽搐,抽搐一旦发生,母婴的死亡率极高.为保母婴安全,胎龄满36周的重度妊高征,经良好的治疗、控制后应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但由于产妇术中的刺激,术后24~48小时之内抽搐的发生率极高,严重影响母亲的安全,因此术后预防抽搐发生尤为重要.经临床观察,冬眠Ⅰ号全量用于预防重度妊高征术后抽搐,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晓娟;高海娥 刊期: 2003年第19期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加钳刮终止中期妊娠,具有安全、方便、并发症少、出血少等特点.总结我院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加钳刮终止中期妊娠316例,效果观察如下.
作者:时巧玲;张光成 刊期: 2003年第19期
在妊高征的基础上有抽搐或昏迷称为子痫.子痫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疾病,是妊高征发展到严重阶段,常直接危及母婴生命,其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与仔细观察及精心护理密切相关.现将我们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润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自1965年普遍接种麻疹减毒疫苗以来,已基本控制了麻疹的流行.我科自2000年2月以来,收治了20例麻疹病人,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42岁.并于2000年3月15日收治了1例临床罕见的重型出血性麻疹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丽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随着医院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而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肺结核是常见的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1].为探讨育龄期女性患者的心理特点,为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30例未婚女性患者进行有关心理方面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萃 刊期: 2003年第19期
近十多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再灌注治疗大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为了评价基层医院AMI治疗现状,现就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62例AMI患者资料作一总结.
作者:冉华中;时永联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目的:为探讨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鲁南欣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5例符合WHO-UAP的诊断标准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鲁南欣康组55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组50例(对照组).治疗组在口服倍他乐克,肠溶阿斯匹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AXaIU,皮下注射,每日两次,联合静脉点滴鲁南欣康20mg,每日一次,疗程一周.对照组给予口服倍他乐克,肠溶阿斯匹林,静脉点滴硝酸甘油10mg,每日一次,疗程一周.根据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EKG)变化,来判断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80%,EKG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EKGST-T明显改善为有效.结果:治疗组55例,显效率74.54%;有效9例,有效率16.36%;总有效50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50例,显效24例,显效率48%;有效11例,有效率22%;总有效35例,总有效率70%.两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对比,经统计学处理(x2=7.4362,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鲁南欣康静脉点滴能迅速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解除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严重出血等副作用,不必监测aPTT.临床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红心;赵维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一次性输液器,已普及到城乡各医疗单位,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感染,大大的减少了输液后的不良反应,我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茅彤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2001年1月~2002年10月,我们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稽留流产9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凤;陈媛媛 刊期: 2003年第19期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肌体缺氧,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紫绀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呼吸衰竭是引起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病死率高,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大量细致的护理工作.现就178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作者:赵不思;李淑芳;周艳萍 刊期: 2003年第19期
食道、胃手术后出血是手术后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和/或周围循环衰竭.出血可发生在食道、胃手术后近期内(1~20天),亦可发生在手术后远期.一旦发生,若诊断、处理不当,可能危及病人生命.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食道、胃手术后出血病例的诊疗体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合有关文献报道,指出引起食道、胃手术后出血的有关原因及处理原则,以减少其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付铭 刊期: 2003年第19期
典型的心肌梗塞(AMI)均有持续性心前区疼痛,但对于患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约有15~20%无疼痛症状,随年龄增加,疼痛逐渐减少,无痛性心肌梗塞是老年人心梗的重要特征.因而,应加强对无疼痛心肌梗塞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观察.现将我们对老年心梗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彩虹;丁淑妍 刊期: 200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