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统焕
脑梗死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增长,脑血管病发病因素的不断增加,脑梗死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及经济负担,所以应当对脑梗死病加以预防,发病后及时医治,做到分秒必争,不失时机地抢救.
作者:孙少曾;孙松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先天性无阴道是阴道发育异常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数需行阴道成形术治疗,阴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很多,但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1].我院自1990年开始,完成了40例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取得了满意效果,并对术式进行的分析探讨.现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袁俊斋;尚艳红;高志娟;贺湘云;郭桂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贲门癌病人进行术前空腹血糖测定来判断贲门癌外浸胰腺的程度,由此来判断其切除率及根治切除的可能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贲门癌病人(无糖尿病痛史)首先进行术前空腹血糖测定,高于5.88mmol·L-1为血糖值升高,低于此值为正常;然后术中探查贲门癌外浸胰腺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后将贲门癌病人空腹血糖值的升高与正常同癌外浸胰腺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104例贲门癌病人术前空腹血糖升高39例,正常65例.升高的39例中有27例外浸胰腺,甚至浸润固定,根治切除率为零.血糖正常的65例中未浸润胰腺,根治切除率为75.4%,两者的根治切除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X2=32.35,P<0.001),两者的切除率(根治切除+姑息切除)比较差异非常显著(X2=11.64,P<0.001).结论:賁门癌病人空腹血糖值升高预示已属晚期,癌外浸润胰腺较重,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切除率极低.它可作为术前判断贲门癌切除可能性较可靠的量化指标.
作者:杨玉;单铭铭;胡玉兰;孙书鹏;李明山;冀华逊;邓金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围心脏复苏期电击复律对心脏细胞的损伤.方法:将20例成年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自动复跳组(Ⅰ组,n=10)和电击复跳组(Ⅱ组,n=10),分别于麻醉前、开放主动脉即刻、术后24、48、72、96小时采中心静脉血,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心肌肌钙蛋白(cTnT)浓度,以NAC-act测CK、CK-MB浓度.结果:①CK、CK-MB值开放主动脉后及术后升高、以后逐渐下降.②cTnT两组术后升高,24小时达峰值.自动复跳组无1例cTnT≥0.2μg·L-1,电击复律组有6例≥0.20μg·L-1,占60%,且与电击复律次数呈正相关.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围心脏复苏期电击复律对心肌细胞有损伤,且与电击复律次数相关.
作者:徐传青;陈文钊;戴启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加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78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安体舒通+卡维地洛治疗.对照组:ACEI治疗.时间为三个月.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CHF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疗效较显著P<0.05,且无咳嗽等副作用.结论:安体舒通卡维地洛治疗CHF优于ACEI,且无咳嗽等副作用.
作者:邱元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异烟肼(INH)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在化疗过程中,常见兴奋、头晕、周围神经炎和肝脏损害等毒副反应,但一般症状轻微.然而,临床逐年发现INH引起多种少见不良反应.现将国内有关文献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韦立功;覃江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特点.方法:本文采用ELISA法对116例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进行了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及肝功能生化部分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中原地区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以甲、乙、丙为主共89例,占全部病例的76.7%.乙型肝炎77例,占66.4%,混合感染皆是与HBV的混合;未检出HDV、HEV,病原未明型27例占23.3%.未提示肝功能损害与病原学间的差异.结论:本地区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无丁型肝炎病毒及戊肝病毒.
作者:张帮杰;牛秀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7~2000年共收治严重胸外伤连枷胸伤员共17例,采用机械通气并及时处理多发伤及休克,使全组患者均获痊愈.
作者:龚泽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五年来行LC165例老年胆囊结石和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5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中106例(64%)合并有不同程度糖尿病或心和血管疾病及支气管疾患.术中发现15例(9%)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手术操作难度大.中转开腹1例,胆漏1例,无1例死亡.165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老年人可耐受LC,且安全可靠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仔细的手术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国庆;张超;王旺河;王继英;马玉春;郑万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结核性腹膜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使得一些年轻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警惕性不够,且因该病大多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现就44例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余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尼莫地平属钙离子拮抗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偏头痛、高血压等疾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发现本药致浮肿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玉响;田相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使用ST-E1透明管在胃镜下行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用硬化剂治疗效果.方法:用5%鱼肝油酸钠、凝血酶、美兰(标示剂)、GIF-PQ-30型纤维胃镜、GTF-140L电子胃镜、NM-K型穿刺针对26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剂治疗36次.结果:11例静脉曲张完全消失,5例无变化,总有效率80.8%.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时使用透明管后食道内视野清晰,便于硬化剂注射,使穿刺部位准确安全,透明管压迫止血成功率可达100%,该方法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唐成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滴耳剂鼓室压入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13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成治疗组74例96耳采用滴耳剂鼓室压入法,对照组62例88耳采用耳浴法,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67%.结论:滴耳剂鼓室压入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具有疗效高,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班统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文氏现象 在一系列P波中,P-R间期依次呈进行性延长,R-P间隔依次逐渐缩短,直至P波不能传入心室,发生心室漏搏,在漏博后的第一次搏中,P-R新时期又形缩短,而R-P间隔又形延长,以后又重复上述过程,这种现象称之为文氏现象.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降纤酶是我国新研制的高纯度单一组分的蛋白酶,已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但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报道较少,根据其药理作用及基础研究的成果[1,2],笔者将其用于UA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作者:孙习明;崔莉娟;黄彦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探讨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我们研究了106例老年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并按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无脑白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年龄、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及吸烟史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冠心病史在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分别为55.7%、38.7%、44.3%;在无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中发病率分别为34.0%、20.8%、29.2%;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血压病、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冠心病史仍为老年脑白质疏松症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史是老年脑白质疏松症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庆华;王菲;唐静怡;王成章;王玉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血清唾液酸(SA)是恶性肿瘤的参考标志物,虽不是特异性的指标,如各种感染、胶源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如能结合临床,正确运用、科学分析,在肿瘤普查、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恶性肿瘤术后的疗效及预后监测等方面仍有其重要意义.我们在临床应用上做了一些工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祥朝;马凤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环丙沙星在治疗难治性肺结核中的作用.方法:用含环丙沙星化疗方案治疗的实验组(68例)与不含环内沙星化疗方案的对照组(42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含环丙沙星的化疗方案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丙沙星可作为难治性肺结核化疗方案的首选协同药物.
作者:张玉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通过对1997年1月~1999年11月收治的73例戊型肝炎(HE)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HE以散发形式发病为主,黄疸发生率高,程度重,消退慢;血清TBil水平:中老年患者显著高于儿童患者(P<0.05),单纯HE与混合感染者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HEV与其它肝炎病毒混合或重叠感染的百分率较高(63.01%),感染模式以乙+戊为主(84.78%),混合感染是HE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HE患者组织学损伤较重,桥形坏死多见(9/24);HEV的存在对HBV的复制可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赵根成;王玉忠;路秀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2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有20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有18例肠梗阻发生时间在术后1周内,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腹痛相对较轻,有5例手术治疗,有3例为肠扭转、内疝等机械性因素所致,手术治愈.有2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再次发生炎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皆保守治疗,缓解时间为4~26天,平均为11.2天.结论: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中有不足10%为肠扭转,内疝等所致,诊断明确后应尽快手术;有90%为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先行2~4周保守治疗,过期无缓解再行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陆巧;翁清江;李慧成;黄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