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安替威胶囊大鼠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王喜军;张宁;曹洪欣;孙文军

关键词:复方安替威胶囊, 大鼠, 透表解毒法, 治疗呼吸道感染, 中药复方制剂, 作用机制, 组方依据, 有效方剂, 抑制效果, 血清药物, 双向调节, 实验研究, 力的作用, 解毒作用, 机体免疫, 化学研究, 抗病毒, 科学化, 金银花, 低剂量
摘要:复方安替威胶囊是以透表解毒法为组方依据确立的中药复方制剂,方中包含了具有轻宣透达作用的柴胡和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银花等中药,诸药合用共奏透表解毒之功效.实验研究表明,复方安替威胶囊具有抗病毒、抗炎、解热及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对SARS病毒有明确的抑制效果,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剂,尤其是在治疗SARS方面极具潜力[1].为了阐明复方安替威胶囊在体内到底以何种成分、何种形式发挥作用以及作用机制如何,本实验进行了该复方的大鼠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力求为实现该复方高效、低毒、低剂量的科学化改造奠定基础.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天南星科植物中黏膜刺激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天南星科植物可被作为观赏性和药用植物,但大部分都有刺激性毒性.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发现大多数研究报告均将其刺激性成分认为是该科植物中所含有的特殊生物代谢产物草酸钙针晶,这与本课题组前期对半夏研究中得出的半夏中草酸钙针晶是其主要刺激性成分的结论一致.草酸钙针晶产生刺激性毒性的机制被认为与其特殊的针形晶型,针晶上所附的蛋白酶类物质及植物中黏液细胞相关.

    作者:钟凌云;吴皓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野山楂根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雄性大鼠生炙鹕俗饔玫难芯

    目的:观察中药野山楂根水煎剂对雷公藤多苷所致雄性不育大鼠生育力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溶液(10 mg·kg-1),野山楂根水煎剂(1.8,5.4,18 g·kg-1)+雷公藤多苷片溶液(10 mg·kg-1)和蒸馏水(1 mL·kg-1)灌胃,8周后停用雷公藤多苷,中药组继续行野山楂根灌胃.4周后各组动物与成年雌性大鼠交配,观察交配雌鼠妊娠率和平均胚胎、黄体数.测定雄鼠生殖器官性腺脏器指数、附睾精子计数、活力、存活率,观察各组动物睾丸、附睾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睾丸组织睾酮(T),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结果:与雷公藤多苷模型组比较,野山楂根组交配雌鼠妊娠胎数、雄鼠睾丸、附睾脏器指数以及附睾精子计数、活力均有提高(P<0.05);野山楂根组精子超微结构较模型组有明显恢复;睾丸组织匀浆T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野山楂根能够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损伤作用,提高不育症模型雄鼠的生育力.

    作者:胡廉;徐惠敏;熊锦文;田永红;明钰;熊芬;熊承良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康艾注射液对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增敏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时80%以上的病例已属中晚期,手术加放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直肠癌术后放化疗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治疗中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大.本科于2003年7月~2004年6月共收治108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分为放化疗组和放化疗加康艾注射液组进行观察,发现康艾注射液既能增加直肠癌的放疗疗效,又能减轻放疗毒副反应.

    作者:常巧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康艾注射液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肺癌中的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70%为中晚期肺癌.中晚期肺癌患者往往选择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患者在放疗中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生存质量差等症状.在肿瘤治疗的同时,如何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状况及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降低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对临床意义重大.本科应用康艾注射液配合放射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发现康艾注射液既能增加肺癌的放疗疗效,又能减轻放疗不良反应.

    作者:陈凡;王晓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康艾注射液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04年1月~2006年1月,作者应用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3例,并与单用化疗治疗的32例作对照,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李建军;吴茂礼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仙灵骨葆与抗骨增生胶囊合用治疗骨关节病60例临床观察

    骨关节病是以软骨退变为核心的累及骨质、滑膜、关节囊关节其他结构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慢性炎症.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患有骨关节病的病人日益增多,治疗多以消炎镇痛为主,不良反应较大,根据其疾病特点使用仙灵骨葆和抗骨增生胶囊联合应用,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任少海;李运海;段泽敏;王秀达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掌叶大黄毛状根的诱导及其蒽醌类化合物产生的研究

    目的:研究掌叶大黄毛状根的诱导及蒽醌类化合物的生产.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LBA9402和R1601感染掌叶大黄外植体.结果:2种发根农杆菌均能诱导掌叶大黄产生毛状根,LBA9402比R1601表现出较强的对掌叶大黄的感染能力.毛状根单克隆DH7a(由R1601诱导)生长速度高于DH5a,DH5c(由LBA9402诱导),且明显比非转化根(NOR)快.DH5a中蒽醌类化合物以大黄素为主,DH5c则以大黄素甲醚含量高,DH7a中4种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含量相近,非转化根中大黄酚含量高,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在4种根中均较低.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系统,为研究大黄毛状根大量培养生产蒽醌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世海;刘晓峰;果德安;郑俊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HPLC测定3种岩黄芪中芒柄花素的含量

    新疆岩黄芪主要有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紫花岩黄芪H.austrosibiricum b.Fedtsch.和天山岩黄芪H.semenovii Regelet Herd,其药用部分是根.药典收载的是多序岩黄芪,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1].药理研究证明有强心、利尿、降压、护肝、抗肾炎和提高免疫等作用[2].

    作者:张烜;海力茜·陶尔大洪;徐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黄连解毒汤及其含药血清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黄连解毒汤及其含药血清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对比分析黄连解毒汤及其含药血清化学成分的异同.并用MTT方法比较黄连解毒汤及其含药血清对人肝癌Bel-7402、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 2种瘤株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10个来源于复方的原型成分,几个代谢产物,同时一些原方剂中的主要成分并未在血清中出现.黄连解毒汤及其含药血清对2种瘤株都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并呈量效依赖关系,但抑制程度不同.黄连解毒汤对人肝癌Bel-7402相对更敏感(Bel-7402的IC5o为185.34 mg·L-1,NCI-H446的IC50为264.68 mg·L-1),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对2种瘤株的抑制程度非常相似.结论:黄连解毒汤及其含药血清对2种瘤株抑制程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黄连解毒汤中各主要成分吸收入血后含量变化造成的.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黄连解毒汤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作者:孙健;温庆辉;李夏;宋宇;金瑾;马吉胜;周秋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HPLC测定溃疡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

    溃疡胶囊由瓦楞子、鸡蛋壳、陈皮等7味药组成,具有制酸止痛、生肌收敛的功效.原标准[1]仅收载了显微鉴别,无含量测定.为了更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作者采用HPLC对方中陈皮有效成分橙皮苷含量进行控制,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本制剂的质量.

    作者:周淑青;鲁敏;金樟照;虞和永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关于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对中药保护的思考

    根据我国现行专利法的规定,有关中药的处方、生产方法、医药器械等均可得到专利法的保护.这不仅有利于引进国外新的方法专利技术应用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和保护我国中药的自主研制与开发.中药的专利保护不仅在药物研究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对药物研究开发市场也起着积极的竞争作用,同时还能推动药物研究不断创新.但在实践中,我国中药专利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操作上的问题.笔者拟从中药专利保护现状着手,探究其中原因所在,并结合专利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梅智胜;肖诗鹰;黄璐琦;刘铜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紫花前胡分类位置修订的分子基础研究

    目的:从核DNA ITS序列角度阐明紫花前胡分类位置修订的分子基础.方法:PCR扩增、DNA序列测定、分支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得到紫花前胡、白花前胡、白芷、泰山前胡、骨缘当归的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其中紫花前胡和白芷、骨缘当归聚为一组,泰山前胡和白花前胡聚为另一组.结论:紫花前胡应为当归属植物,紫花前胡和白花前胡应分别入药.

    作者:刘春生;王朋义;陈自泓;王德群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丹参素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跨膜转运研究

    目的:研究丹参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机制.方法:通过研究丹参素在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及转运蛋白抑制剂对丹参素吸收的影响.用液相-质谱联用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结果: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到一定时间趋向饱和状态,并随丹参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双向转运的Papp比值即Pratio均大于1.5.在加入P-gp转运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后,丹参素Papp,A-B值显著增大,而Papp,B-A值显著降低.结论:丹参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可能主要是由P-gp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

    作者:朱狄峰;赵筱萍;程翼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消癥丸(青香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消癥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临床研究在5所医院进行,每家医院的试验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共240例.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法进行.试验组口服消癥丸外,同时口服乳结康安慰剂;对照组口服乳结康,同时口服消癥丸安慰剂.用药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评价情况等.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6%,2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在主症改善方面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中均未发生不良事件,安全性指标无异常.结论:消癥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疗效,具有舒肝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痰凝所致的乳腺增生病,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宗红心;赵长杰;赵长振;梁晓磊;朱振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节节草生药学的研究

    节节草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的地上部分.有关节节草生药学方面的研究[1,2]尚未见全面报道,在文献[2]木贼类研究中,对节节草的性状、显微、薄层已有涉及,采用薄层扫描方法测定山柰素的含量.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重新对山柰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更准确科学,为其质量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作者:许保海;张静;臧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钱草中熊果酸的含量

    连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等疾病[1].作者对采自贵州省贵阳地区的连钱草进行系统的提取与分离,发现熊果酸的含量较高.罗启剑等[2]曾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连钱草中熊果酸的含量.迄今为止,尚未见HPLC测定连钱草中的熊果酸含量的报道.因此建立了连钱草中熊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为连钱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张前军;赵超;杨小生;朱海燕;郝小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康艾注射液配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且发现时大多已失去手术机会,放化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为此,作者选用康艾注射液合并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48例,以同期单纯放化疗病例48例作为对照组,对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变进行比较.

    作者:周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桔梗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蜜桔素(tangeritin,1),桔梗皂苷元甲酯-3-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platyco-digenin methyl ester,2),桔梗酸A内酯-3-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 platicogenic acid A lactone,3),桔梗皂苷元-3-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digenin,4),deapio-platyconic acid A lactone(5),deapio-platycodin-D(6),platycoside-G1(7)和platycoside-E(8).结论:化合物1,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李凌军;刘振华;陈赟;田景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罗布麻花中挥发性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

    罗布麻花为夹竹桃科罗布麻属植物罗布麻Apocymum venetum L.的干燥花[1],具有降血压、抗凝血、抗衰老、镇静安神、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2].目前对罗布麻叶的成分研究较为深入,但尚未见对罗布麻花的研究.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布麻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为罗布麻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龙;王伟;王如峰;丁怡;邢东明;杜力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