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孔吸附树脂和Al2O3吸附提纯党参苷Ⅰ的比较研究

赵天波;王华琼;徐文国;童湘晖;李凤艳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提纯, 党参苷, 黄芪甲苷, 参芪口服液, 色谱, 品质评价, 富集, 对比研究, 补中益气, 氧化铝, 实验室, 桔梗科, 硅胶柱, 补益药, 植物, 无毒, 生药, 生津, 溶液
摘要:党参为桔梗科植物Codonopsis pilosula的干燥根,性味甘平、无毒,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等功效,为传统补益药[1].党参苷Ⅰ是其专属成分,对党参类生药的品质评价具有一定意义,韩桂茹等人已利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在实验室提纯出党参苷Ⅰ[2].张伟燕曾用色谱Al2O3从参芪口服液中吸附纯化黄芪甲苷,并评价该法吸附提纯的黄芪甲苷溶液背景较浅有利于测定[3].本研究根据党参苷Ⅰ的结构拟选用中性色谱氧化铝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做吸附提纯党参苷Ⅰ的对比研究.因为党参中党参苷Ⅰ的含量极低,经大孔吸附树脂(或Al2O3)吸附提纯的党参苷Ⅰ富集提纯液又通过硅胶柱富集提纯后才用HPLC-MS仪分析检测[4].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释药系统产品市场与中药复方释药系统

    作者从世界药物释药系统市场和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概况出发,提出了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采用制剂技术,将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和作用通过改变复方中效用组分的不同释药行为得到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

    作者:冯怡;徐德生;洪燕龙;张宁;马越鸣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粉防己碱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tetrandine,Tet)是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抗炎、抗肿瘤等作用,特别在心血管、免疫系统及抗肿瘤等领域的疗效引人注目[1].

    作者:刘产明;卢宇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本刊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独一味滴丸中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限量检查研究

    独一味滴丸是由中药独一味经提取、加工而制成的单味中药口服制剂,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之功效[1].在其制备工艺过程中采用了AB8型大孔吸附树脂,该树脂的残留物和裂解产物等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对其残留物和裂解产物进行了限量检查.本研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2],配以顶空进样[3],同时对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可能带来的6种苯系列残留物即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二乙烯苯进行检测,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独一味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景明;师霞;石建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麻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了麻黄属中生物碱、黄酮、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和鞣质等7大类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并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麻黄糖尿病相关活性、抗凝血、降压、免疫抑制、抗氧化及抗病毒等新的药理活性,为我国丰富麻黄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丁丽丽;施松善;崔健;王顺春;王峥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对叶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对叶大戟Euphorbia soror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对叶大戟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山柰酚(kaempferol,1),莨菪亭(scopoletin,2),山柰酚3-O-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quercetin,4),香草酸(vanillic acid,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E-p-hydroxy-cinnamic acid,6),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7),6,7-二羟基香豆素(6,7-dihydroxycoumarin,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维库;杨国恩;李茜;张晓琦;叶文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HPLC测定射干中6种异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月份南京栽培射干6种异黄酮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佳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结果:不同采收期的射干药材以4月的总黄酮含量高.结论:南京栽培射干的佳采收期应为4月.

    作者:秦民坚;吉文亮;王峥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两面针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两面针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及精制,并利用1H-NMR,13C-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乙醇提取液的氯仿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嘧啶(2,4-dihydroxypyrim-idine,1),紫丁香酸(syringic acid,2),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imethoxy-1,4-benzoquinone,3),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4),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paraben,5),顺-3-(2,3,4-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酸[(Z)-3-(2,3,4-trimethoxyphenyl)acrylic acid,6],5,6,7-三甲氧基香豆素(5,6,7-trimethoxycoumarin,7),stigmast-9(11)-en-3-ol(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两面针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是新天然产物.

    作者:胡疆;张卫东;柳润辉;张川;沈云亨;徐希科;梁明金;李慧梁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大孔吸附树脂和Al2O3吸附提纯党参苷Ⅰ的比较研究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Codonopsis pilosula的干燥根,性味甘平、无毒,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等功效,为传统补益药[1].党参苷Ⅰ是其专属成分,对党参类生药的品质评价具有一定意义,韩桂茹等人已利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在实验室提纯出党参苷Ⅰ[2].张伟燕曾用色谱Al2O3从参芪口服液中吸附纯化黄芪甲苷,并评价该法吸附提纯的黄芪甲苷溶液背景较浅有利于测定[3].本研究根据党参苷Ⅰ的结构拟选用中性色谱氧化铝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做吸附提纯党参苷Ⅰ的对比研究.因为党参中党参苷Ⅰ的含量极低,经大孔吸附树脂(或Al2O3)吸附提纯的党参苷Ⅰ富集提纯液又通过硅胶柱富集提纯后才用HPLC-MS仪分析检测[4].

    作者:赵天波;王华琼;徐文国;童湘晖;李凤艳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HPLC测定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内酯的含量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石虎E.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1].吴茱萸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日本庆松分离出的吴茱萸内酯,朝比柰[2]等认为吴茱萸内酯是微量成分.国内相继有对吴茱萸内酯含量测定的报道[3-5].作者收集了10个市售样品,测定并比较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内酯的含量.

    作者:洪玉梅;蔡嵩;王维皓;王智民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中药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的120位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按计划分组投药,治疗组70例(口服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对照组50例(口服都可喜),疗程为60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Bless-ed行为量表(BBS)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和都可喜均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积分(P<0.01).对痴呆的总体疗效,两药物效果相近.两药对记忆认知的作用也近似.对行为能力的改善方面,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的作用明显优于都可喜(P<0.05).结论: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对血管性痴呆有确切的疗效.同时在改善全身机能状况和减轻周边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爱华;田金洲;钟剑;杨承芝;时晶;尹军祥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齿果酸模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齿果酸模的化学成分,以探明其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凝胶、ODS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齿果酸模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helonioside A(1),没食子酸(2),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p-hydroxycinnamicacid,4),琥珀酸(5),正丁基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6),槲皮素(7),软酯酸1-甘油单酯(hex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3~6和8为首次从酸模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朱晶晶;张朝凤;张勉;王峥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板蓝根水提物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板蓝根水提物抑制H1N1型流感病毒细胞结合活力的机制.方法:显微镜检判定板蓝根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红细胞经流感病毒侵染后的形态学差异,通过毛细管电泳结合显微镜镜检、血凝滴度指标进一步阐述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生化机制.结果:经过板蓝根保护过的细胞,能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推测其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膜的作用来保护细胞.结论:板蓝根通过结合到细胞膜上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有效抑制了流感病毒对细胞的结合,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作者:陈智伟;吴灵威;刘树滔;蔡春平;饶平凡;柯李晶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加味当归补血汤预防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肿瘤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价格昂贵,应用受到限制.为此作者应用中药加味当归补血汤预防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对其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张梅荣;李冬云;张寅;陈信义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对犬心肌梗死影响的比较药理学研究

    目的:观察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对实验性犬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影响,阐明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理作用及特点.方法:采用心外膜电图标测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定量组织学(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活性的变化,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具有明显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明显减轻由心外膜电图标测的心肌缺血程度(∑-ST)及范围(N-ST);减小经N-BT染色所显示的梗死区;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引起ET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升高血浆6-Keto-PGF1α和6-Keto-PGF1α/TXB2的比值.结论: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对心肌梗死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金艳;马堃;李贻奎;张永涛;吴理茂;李向日;潘理;李连达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植物生长物质HKL-4对甘草叶片活性氧代谢及PSⅡ光化学效率调控的研究

    目的:研究在大田条件下植物生长物质HKL-4系统调控对甘草叶片活性氧代谢及PSⅡ光化学效率影响.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定期测定HKL-4对甘草叶片的活性氧代谢及PSⅡ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HKL-4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改善了活性氧代谢,延缓了叶片的衰老,提高了叶片的光化学效率(Fv/Fm).

    作者:李刚;段留生;王保民;何钟佩;李召虎;周成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RP-HPLC测定牡丹皮饮片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中药饮片牡丹皮中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YMC-C18柱,以甲醇-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针对不同类型组分,实行分段变波长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3 0~0.267,0.088 0~1.76,0.164~3.28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3%,101.7%,99.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丹皮及其制剂的质量分析.

    作者:王玉文;虞科;程翼宇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连解毒汤中3类成分

    目的:同时测定黄连解毒汤中3类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亭、盐酸药根碱、黄芩苷、栀子苷)的含量.方法:三波长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水-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45,280,238 nm.结果:建立了同时对黄连解毒汤中的5个成分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本法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论:为黄连解毒汤提供了更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作者:李新中;雷鹏;刘韶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灯盏花乙素苷元的胆汁排泄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胆汁中灯盏花乙素的高效液相-电化学色谱(HPLC-ECD)测定方法,研究灌胃给药灯盏花乙素苷元200mg·kg-1后,代谢产物在胆汁中的排泄方式.方法:Pront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50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2.6)-甲醇-四氢呋喃(60∶40∶10);流速1 mL·min-1,分析电压100mV.结果:灌胃给药灯盏花乙素苷元后,胆汁中主要以灯盏花乙素(灯盏花乙素苷元7-O-GlcA)的形式排泄.结论:口服灯盏花乙素苷元后,大鼠胆汁中没有原形药排出,只有代谢产物灯盏花乙素.

    作者:车庆明;陈颖;潘丽怡;何红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藏药牦牛骨炮制研究

    牦牛骨为牛科Bovidae动物牦牛Bos grunniens.的四肢骨,味辛、性温,归肝、肾经;功能温补祛寒,强筋健骨;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膝软弱.现代分析表明牦牛骨含有钙、铜、锌等多种元素和骨胶肽、多糖等,其促进骨骼发育和骨伤愈合的成分含量比一般食草动物骨骼高.由于生牦牛骨质地坚硬,不利于成分的溶出,炮制的目的在于使牦牛骨质地酥脆,便于成分的溶出;辅料醋能引药入肝经,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同时传统藏医药理论认为牦牛骨内在成分起滋补祛寒作用.因此,作者以牦牛骨水溶性浸出物和钙含量为指标,首次对牦牛骨进行了炮制研究.

    作者:黄一平;段金廒;季锡中 刊期: 2006年第20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