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刘三康;付春梅;李章万
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现成药物,它是中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估计现有中成药约8 000种,其中不乏历史悠久、疗效卓著、影响深远的品种,如六味地黄丸、小柴胡汤、丹参滴丸等.
作者:庄毅;洪净 刊期: 2006年第22期
舒胸片由三七、红花、川芎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1],然而舒胸片存在着溶出慢、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低及服药剂量大等缺点.为提高其成分溶出,作者采用了固体分散技术,将其改剂为舒胸滴丸,进行了舒胸滴丸的溶出度研究与测定,并与市售舒胸片溶出度进行了比较.
作者:张汉杰;邱明丰;谢国祥;吴建兵;王誉洁;贾伟 刊期: 2006年第22期
母乳在喂哺新生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有增加婴儿免疫力和抗感染的能力而且营养成分合理,并能促进母体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增进母儿间的感情交流等.保障母乳喂养,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已成为所关注的问题.因此为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接受性好的催乳方法,对产后催乳药物生乳汁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鲁东红;贺晶;王正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碳源和氮源对甘草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和黄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和果糖以及不同比例的NH4+和NO3-,进行甘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并用HPLC检测愈伤组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2种碳源中,甘草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均以果糖为碳源时高.在用2%果糖作为碳源时,培养物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总和是3%蔗糖作为碳源的2倍.果糖作为碳源,在2%~6%时,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培养物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总和呈下降趋势,但其中甘草查尔酮的含量却增加5倍以上.硝态氮有利于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当NH4+/NO3-浓度比例为1/2时,甘草愈伤组织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总和达大值,为151.47 μg·g-1.铵态氮抑制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形成.结论:果糖作为碳源有利于甘草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硝态氮有利于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
作者:杨世海;陶静;刘晓峰;果德安;郑俊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复方杞芪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佳处方和工艺.方法: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复方杞芪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优处方和工艺条件;考察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收率.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杞芪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成品收率高.结论:用国产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红霞;贾晓斌;陈彦;潘国梁;成旭东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优选羊栖菜多糖酶法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以褐藻胶得率和羊栖菜粗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羊栖菜多糖酶法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酶量和酶处理温度对羊栖菜粗多糖提取有较大影响.结论:羊栖菜多糖酶法佳提取工艺为酶处理10 min,酶量1.2万U·100 g-1,pH4.5,45℃.
作者:张华芳;金京顺;谈荣梅;沈澄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各功效组分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损伤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家兔AS模型.将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9组,正常组,模型组,丹参组每日给予丹参0.5 g·kg-1,拆方1号低、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0.5,1.0 g·kg-1,拆方2号低、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0.75,1.5 g·kg-1,拆方3号低、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0.8,1.6 g·kg-1,连续给药60 d后处死.从大体形态、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方面观察药物作用,同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AS斑块面积、血管内膜厚度(IT)和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大黄(庶虫)虫丸各功效组分均能减少家兔主动脉内膜脂质沉积,使AS斑块面积减小(P<0.05);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纤维增生,减轻内膜增厚;降低IT,IMT,IT/IMT比值(P<0.05),干预收缩性血管重塑;减轻线粒体肿胀,减少泡沫样细胞形成.结论:大黄(庶虫)虫丸各功效组分均有一定的抗AS作用,其中以拆方1号作用为明显,这可能与其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破瘀生新等功效有关.
作者:姬媛媛;刘俊田;苟伟;王志东 刊期: 2006年第22期
三七花叶颗粒为三七叶茎和三七花提取加工制成,可清热、凉血、平肝潜阳,用于由血热引起的疮疖;由肝热引起的心悸、烦躁、眩晕、头痛、失眠等[1].三七叶茎及花中所含有的人参皂苷Rb3较根中高[2],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三七花叶颗粒中人参皂苷Rb3的含量,为控制其制剂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何轶;范震洪;赵静沛;鲁静 刊期: 2006年第22期
新清宁片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1]是由熟大黄经加工制成原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总蒽醌衍生物的含量,专属性不强.大黄中含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关于这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文献报道有比色法[2]、重量法、极谱法、容量法、光密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为了有效地控制新清宁片质量,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新清宁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行了含量测定.
作者:刘颖;韩曼雪;张小茜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建立三七药材及其制剂中三七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硼砂缓冲液(pH 9.18)为提取溶剂,回流提取药材及制剂中的三七素;以氯甲酸芴甲酯(FMOC)作为衍生化试剂,对三七素提取液进行柱前衍生化,采用RP-HPLC,ODS柱分离,并通过紫外检测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三七素的线性范围为1.76~352 mg·L-1,低检测限为60 μg·L-1.衍生化产物稳定,过量的衍生化试剂无干扰.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3%,RSD为1.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三七药材及制剂中三七素的分析测定和三七素的药物代谢研究.
作者:朱静;刘三康;付春梅;李章万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癌活性.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的抗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5个三萜类化合物,鉴定为α-香树素(α-amyrin,1),β-香树素(β-amyrin,2),乌苏酸(ursolic acid,3),2α-羟基乌苏酸(corosolic acid,4),蔷薇酸(euscaphic acid,5),坡模酸(pomolic acid,6),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8),2β,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β,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9),积雪草酸(asiatic acid,10),24-羟基委陵菜酸(24-hydroxy tormentic acid,11),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myrianthic acid,1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3),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14),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α-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15).结论:化合物1,2,4~15为首次从委陵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0,12,14和15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具有~定的细胞毒作用,其中化合物4和9抗癌活性较强.
作者:刘普;段宏泉;潘勤;张彦文;姚智 刊期: 2006年第22期
药学监护是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内容之一,随着中药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由此而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作者分析了本院2年上报的中药不良反应(ADR)病例124例,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翎;臧熙;白玉国;张爱琴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千里光中分得9个化合物,羽扇烯酮(1)、齐墩果烷(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生物碱adonifoline(5)、对羟基苯乙酸(6)、2-(1,4-二羟基环乙烷基)-乙酸(7)、金丝桃苷(8)、蒙花苷(9).结论:除化合物4和6,其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陈录新;马鸿雁;张勉;张朝凤;王峥涛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通过解剖观察蚂蟥主要内脏器官组织和皮肤结构,为蚂蟥类品种鉴别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石蜡组织切片和显微摄影的方法,对蚂蟥内脏器官,包括口、咽、食管、嗉囊、肠、直肠、侧盲囊、精巢、储精囊、输精管、射精球、前列腺、皮肤等进行解剖观察分析.结果和结论:明确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器官和皮肤的组织结构和作用以及皮肤黏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为进一步研究蚂蟥的生活习性、繁殖习性和人工养殖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飞;史红专;郭巧生;许刚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中药中农药残留分析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着重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如: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提取、加速溶剂萃取、免疫亲和色谱等和残留检测分析的新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柱切换高效液相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等,这些将给中药中农药残留分析带来了很大的进步,并使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分析逐步快捷、精确、标准.
作者:刘海涛;张本刚;陈建民;薛健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9β-二羟基去氢木香内酯(1),cynaropicrin(2),芹菜素(3),豆甾醇(4),4'-羟基汉黄芩素(5),咖啡酸乙酯(6),对甲氧基桂皮酸(7),木犀草素(8),胡萝卜苷(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丁香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11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东保;张卫;李明静;刘绣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广防己提取物(RAFE)所致的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广防己提取物(200 mg·kg-1·d-1)和马兜铃酸(AA,10.0 mg·kg-1·d-1)给予大鼠间断灌胃22周,造成大鼠慢性间质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标志性蛋白角蛋白(CK)、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致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表达.结果:经图像分析,RAFE和AA组肾小管上皮细胞CK较对照组表达减弱,而α-SM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细胞呈弱阳性表达、Vimenti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同时RAFE和AA组大鼠肾小管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各项指标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RAFE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促进了大鼠慢性肾小管上皮纤维化的发生,其中TGF-β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起到重要作用.RAFE所致大鼠慢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机制与AA作用相似.
作者:周素娟;杜贵友;赵雍;崔海峰;王秀荣;李丽;肖永庆 刊期: 2006年第22期
中药炮制辅料,是指对中药饮片具有辅助作用的物料,它和主药起到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从而改变药性的作用;在漫长的应用发展过程中,辅料逐渐成为传统中药的组成部分,同时辅料在炮制领域逐渐形成了自身作用,如:酒制升提引药上行,可增强温补肝肾、活血通络作用;醋制入肝,增强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作用.蜜制后有明显增强其润肺止咳的作用.另外辅料炮制还可缓和药性、消减副作用、改变质地、有利于中药的粉碎和药效成分煎出、矫味、矫臭等作用.辅料在炮制过程确实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毛淑杰;李先端;顾雪竹;程立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了解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病变特点.方法:以4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雌性组及雄性组,每组20只,给予10%CCl4 2 mL·kg-1,腹腔注射,3 d1次,实验周期为12 d.实验结束后,以乙醚麻醉加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肝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雄性组19例见灶状坏死,8例见脂肪变性,9例见海绵状变性,2例见纤维增生.雌性组20例见灶状坏死,9例见脂肪变性,1例见海绵状变性,1例见纤维增生.雄性SD大鼠肝海绵状变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雌性(P<0.05),但其他病变发生率,雌雄大鼠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四氯化碳可引起SD大鼠肝组织灶性坏死、脂肪变性、纤维化、海绵状变性.雌雄大鼠间肝组织灶状坏死、脂肪变性、纤维化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肝组织海绵状变性发生率雄性大鼠明显高于雌性大鼠(P<0.05).
作者:徐勤;沈逸萍;许安丽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我国7个省的药用植物丹参及云南省的黄花鼠尾和雪山鼠尾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方法:取根尖用冰水混合物处理,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 mol·L-1盐酸解离,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后,制片观察.结果:丹参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x=16;黄花鼠尾为2n=2x=16;雪山鼠尾为2n=4x=32,染色体基数x=8.同时还发现山东省和四川省的丹参体细胞内存在四倍体细胞型.结论:丹参、黄花鼠尾及雪山鼠尾的染色体基数为8,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6,16和32.染色体属于微小型及小型染色体,很难用于核型分析.
作者:赵红霞;张利;凡星;杨瑞武;丁春邦;周永红 刊期: 200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