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毅;郭敏;莫永奎;朱意麟;王进声;滕建北
丹参水溶性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经药理实验证实有强烈的抗血栓、抗氧化、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1].目前,含丹参水溶性成分的药品众多,因此,有必要对丹参药材中水溶性成分的质量进行控制.文献中,对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有较多的报道[2,3],如比色法、纸色谱法、薄层法、HPLC等,但对丹参中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定量分析较少,而在2000年版药典中以水溶性成分为主的复方丹参滴丸的含量控制是丹参素.作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同时测定丹参药材中4种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该类制剂综合质量评价提供准确、快捷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杨伟;李永吉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考察<中国药典>所载3个品种大黄间泻下效应上的差异及原因,为进一步运用量化指标客观的评价泻下活性奠定基础.方法:以Bliss法计算小鼠泻下效应的ED50,比较3个品种间效价强度,测定结肠肠壁细胞Na+-K+-ATP酶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中泻下相关组分番泻苷A,结合型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游离型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泻下组分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游离蒽醌类、总番泻苷类含量.结果:3个品种大黄间泻下效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以泻下质反应为指标,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及甘肃产掌叶大黄的泻下ED50分别为0.37,0.99,1.83 g·kg-1.3个品种效价强度比为4.94∶1.85∶1.而对小鼠结肠肠壁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抑制作用,也存在品种差异,唐古特大黄的酶抑制作用强于其他2种.不同品种大黄泻下组分含量差异也较为明显.结论:大黄的3个品种泻下活性与泻下组分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导致临床处方和成药终疗效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家葵;李傲;王慧;徐晓玉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考察舒金克喘胶囊制备过程中麻黄、厚朴主要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和保留率.方法:用HPLC法追踪药材、醇提液、25%浓缩液、50%浓缩液、100%浓缩液、成品中盐酸麻黄碱、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去向.结果:成品中盐酸麻黄碱、和厚朴酚、厚朴酚的转移率分别为56.32%、14.43%、14.56%.结论:浓缩、干燥工艺应该在减压、低温下进行.
作者:林双峰;柯雪红;魏刚 刊期: 2006年第23期
针对牛黄解毒片(丸)的安全性问题,通过考证牛黄解毒丸源流和品种演变情况,分析雄黄功效历史的沿革、毒性和用法用量的记载,提出导致牛黄解毒片(丸)及含砷成方制剂的安全性相关因素,并对如何加强该类成方制剂的监督管理提出建议.
作者:张力;高思华;周超凡;林瑞超;柳长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樟子松针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各种有机波谱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叶酸(pinifolic acid,1),15-oxo-8(17)-labden-18-oic acid(2),15-acetoxy-labd-8(17)-en-18-oic acid(3),去氢松香酸(dehydroabietic acid,4),7α-羟基去氢松香酸(7α-hydroxydehydroabietic acid,5),7β-羟基去氢松香酸(7β-hydroxydehydroabietic acid,6).结论: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细胞毒实验显示化合物2,4~6对Hela和A549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张蓉;段宏泉;姚智;潘勤;张富赓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查找并发现参类药材的SNP位点,利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同时鉴别人参、西洋参.方法:查找GenBank上已收载的参类药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人参、西洋参的SNP位点设计引物,对PCR反应体系进行优选.在此基础上,对20个不同来源的人参、西洋参样品进行PCR扩增,根据各自的特异条带进行鉴别.结果:当退火温度为66 ℃时,出现249 bp条带的为人参,1 049 bP条带的为西洋参.该鉴别反应特异性高、重复性好,能在同一反应中准确鉴别人参、西洋参.结论: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能成功地对人参、西洋参进行鉴别,在中药材分子鉴定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崔光红;唐晓晶;黄璐琦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进行黄连Coptis chinensi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对32份黄连种质进行ISSR分析.利用TREEC0NW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16条引物共得到106条扩增条带,其中有51条呈现多态性,占48.1%.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825 8~0.935 1.聚类结果显示黄连种质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性,但可以看出来源于同一地区的部分黄连种质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栽培黄连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作者:陈大霞;李隆云;彭锐;瞿显友 刊期: 2006年第23期
超临界快速膨胀(RESS)制备微细颗粒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备超微粒子的新技术.作者对该技术制备超微颗粒的原理做了简要介绍,重点介绍该技术在制备超微颗粒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作者:张忠义;李红磊;雷正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根据药用植物资源面临的现状和自身的特点,以价值系数、分布系数、生物学系数、现状系数等4个大的方面,15个小项为标准,对药用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制定了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
作者:黄璐琦;唐仕欢;崔光红;肖培根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中药金思维对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蛋白激酶C(PK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金思维组殚(6.1 g·kg-1·d-1)和都可喜组(7.39 mg·kg-1·d-1).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各组大鼠海马区CRF,PKC蛋白表达量.结果:CRF:假手术组海马区可见少量阳性细胞;模型组见大量阳性细胞,着色深,随时间延长增多.金思维组和都可喜组阳性表达较少,着色较浅.模型组蛋白阳性表达面积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金思维组和都可喜组,P<0.01.PKC:假手术组海马区阳性表达颗粒少,模型组见大量阳性表达颗粒,金思维组和都可喜组阳性表达颗粒稀疏.模型组CRF蛋白阳性表达面积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金思维组和都可喜组,P<0.01.同时发现金思维组和都可喜组2组大鼠海马CRF,PKC蛋白阳性表达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脑缺血诱导CRF,PKC蛋白高表达是导致海马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金思维可下调脑缺血后CRF,PKC蛋白表达,这可能是金思维保护缺血后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尹军祥;田金洲;时晶;程龙;王永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独活属植物为二年或多年生草本,约60种,多数分布于欧洲和亚洲.我国有23种及3变种,主要分布西南地区[1].该属中有许多常用中药,如独活、糙独活、印度独活、狭翅独活等有祛风止痛的功效,椴叶独活有通经活血的功效,而二管独活在西藏民间用于妇科等[2].因此,研究该属植物的分类,不仅能作为经典分类方法的补充和改进,而且对有效利用该类群药用植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国明;刘国林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蚂蟥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及其摄食规律.方法:比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体重蚂蟥生长情况,以及蚂蟥在24 h之内的摄食规律.结果与结论:蚂蟥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25℃,其饱食量随着体重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摄食率随个体增大而有所降低.在24 h之内蚂蟥有2个摄食高峰.
作者:史红专;刘飞;郭巧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虫草多糖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虫草多糖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经过虫草多糖治疗4周后,大鼠肝脏用丽春红胶原染色观察大鼠胶原纤维沉积的变化,观察大鼠血清肝功能的变化,盐酸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Envision两步法测定肝组织Ⅳ型胶原含量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含量;酶图法检测肝组织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同时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结果:镜下检查可见模型组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形成;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MMP-2含量降低;组织Hyp含量,Ⅳ型胶原含量,Ⅰ型胶原蛋白表达,TIMP-2,MDA含量,均较正常组均显著增加,SOD活性下降,而虫草多糖组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使SOD活性升高,MMP-2含量升高.结论:虫草多糖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与促进胶原降解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李风华;刘平;熊卫国;徐光福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黑沙蒿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异野樱素(isosakuranetin,1),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2),金合欢素(acacetin,3),滨蓟素(cirsimaritin,4),鼠李素(rhamnetin,5),3,5,3′,4′-四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eupatolitin,6),5,7,2′,4′-四羟基-6,5′-二甲氧基黄酮(7),金丝桃苷(hyperoside,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作者:张卫;赵东保;李明静;刘绣华;汪汉卿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心脑舒通胶囊对急性脑缺血损伤过程中能量代谢障碍、自由基损伤及炎性因子表达等关键环节的影响,探讨缺血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脑舒通组、西药组,共5组,每组12只.心脑舒通组灌胃给予心脑舒通混悬液,西药组给予阿司匹林加尼莫地平混悬液,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术前3 d开始连续灌胃给药10 mL·kg-1,每天1次,至术后3 d共7 d.采用同种系微栓子体外注入法制备大鼠多发性脑梗死模型,缺血72 h后断头取脑,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患侧海马CA1区及皮层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光镜下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海马CA1区及皮层的表达,采用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中Na+-K+-ATP酶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心脑舒通胶囊能明显减轻急性多梗大鼠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改变,不同程度的减少海马CA1区及皮层神经细胞内TNF-α及IL-1β表达,显著提高海马组织中ATP酶活性(P<0.01)及LDH酶活力(P<0.01),能显著提高海马组织中SOD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心脑舒通胶囊具有一定的缺血损伤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改善缺血组织的能量代谢障碍和自由基损伤,抑制炎性因子过表达,多环节阻抑和调节缺血级联反应有关.
作者:张锦;张允岭;娄金丽;郑宏;刘雪梅;郝然;黄启福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索喷雾干燥工艺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球的优工艺参数.方法:以外观形态、包封率、收率等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优工艺参数:进风温度90 ℃,加料速度10 mL·min-1,雾化器转速50 r·min-1.结论:麦冬皂苷肠溶微球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影响微球成型的主要因素为进风温度;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中药微球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沈岚;冯怡;徐德生;林晓 刊期: 2006年第23期
通降颗粒是由苏梗、香附、枳壳、陈皮、黄连、乌贼骨、虎杖、吴茱萸和甘草9味中药经提取加工而成的颗粒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食道反流病.为保证本品的质量,以臣药枳实中成分柚皮苷为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作者参考有关文献,建立了通降颗粒中柚皮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本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通降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郭宗珍;王英锋;申严;郭雪清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通过离体和整体实验来研究川芎嗪(TMPz)代谢转化过程,探讨参与TMPz代谢的CYP450亚酶,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TMPz的UV-HPLC检测方法,测定大鼠血浆和肝微粒体温孵液中TMPz及代谢产物,分析TMPz代谢消除率与各诱导和抑制剂之间的相关性;Nash法测定肝微粒体温孵液中ERY N-脱甲基酶活性,探索其与代谢物生成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测定DEX,Ket在体诱导或抑制后,大鼠血中的TMPz药物浓度,计算和比较药动学参数.结果:特异性CYP3A诱导剂DEX组中TMPz代谢物生成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主要诱导CYP2B的阳,β-NF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强效的CYP3A抑制剂Ket则显著抑制TMPz的代谢;TMPz的代谢速率与CYP3A的特征性ERY N-脱甲基反应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在体诱导或抑制后TMPz的药动学参数中DEX组的CL(s)大于对照组,t1/2小于对照组;而Ket抑制的CL(s)小于对照组,t1/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3A是介导TMPz生物转化的CYP450亚酶,川芎嗪与CYP3A酶抑制或诱导药合用可能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况晓东;李新华;熊玉卿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红绒毛羊蹄甲Bauhinia aure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1),4-羟基苯甲酸(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甲酯(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3-醇(8),羽扇豆-3-酮(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除化合物5,8,11和12外,其余化合物均属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作者:尚小雅;李帅;王映红;王素娟;杨永春;石建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塞隆骨提取物对体外培养成骨样细胞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对其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法制备塞隆骨的脂、醇、水提物、水煎提取液及骨胶提取物,以大鼠成骨样细胞ROS 17/2.8为细胞模型,添加塞隆骨各提取物至大鼠成骨细胞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成骨样细胞凋亡比例.结果:1×10-2 g·mL-1塞隆骨脂和水提物对大鼠成骨样细胞ROS 17/2.8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P<0.01);与空白组相比,各塞隆骨提取物使成骨细胞的亚二倍体峰比例明显减少,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这些提取物能够降低成骨样细胞的凋亡率,推迟凋亡的发生.结论:塞隆骨通过促进成骨样细胞的增殖,降低成骨样细胞的凋亡率和推迟其凋亡的发生,来发挥健骨的作用.
作者:潘明;石珏;罗霞;侯若彤;余梦瑶;杨志荣 刊期: 200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