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肪酸对大鼠原代肝细胞GCK与SREBP-1c基因的影响

龚斌;陈莉;黄邵鑫;潘袁慧;鲁雷;刘明伟;汪春红

关键词:脂肪酸, GCK, SREBP-1c
摘要:目的 探讨3种不同外源性脂肪酸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糖代谢相关的葡萄糖激酶(GC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饮食预防糖尿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改良二步胶原酶灌注法提取SD大鼠的肝脏细胞并进行培养;根据预实验的结果确定脂肪酸的用量;分别用0、3.2和12.8 g/ml的软脂酸(PA)、油酸(O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处理细胞6h;采取RT-PCR法检测GCK mRNA和SREBP-1c mRNA的表达量.结果 ①高剂量脂肪酸(12.8 μg/ml)处理时,PA组和OA组GCK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升高了40.14%和36.58%,SREBP-1c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升高了48.59%和2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剂量脂肪酸(3.2 μg/ml)处理时,PA组和DHA组SREBP-1c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3.13%和1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脂肪酸的种类和剂量都能够影响大鼠原代肝细胞中GCK和SREBP-1c基因的表达.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随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为规范医疗机构消毒管理,预防医院内感染,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医疗机构和病人的安全,更好地贯彻《消毒管理办法》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对全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进行了现场监测[1,2].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4家,市二级以下医疗机构5家,乡镇医疗机构31家,个体医疗诊所161家,村卫生室453家,共654家.1.2 内容 空气、医护人员手、灭菌医疗器械、物体表面及使用中消毒剂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作者:王晓梅;王永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宜昌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行为特征与艾滋病/性病感染现状分析

    近年来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居高不下,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09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报告显示[1],在估计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4万人中,经异性传播占44.30%,经同性性接触传播占14.70%.性传播已成为我国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1-3].宜昌市从2008年开始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大力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干预服务,截至2011年共发现并报告经同性性传播HIV感染者49人,占总报告数的14.20% (49/345),仅次于异性性传播.

    作者:王早霞;杜立毅;陈宏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病情儿童难治性肺炎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38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病情肺炎细菌谱发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按病情不同将难治性肺炎患者分为重症监护组(ICU组)和普通病房组,并将其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与普通病房相比,ICU组患儿年龄偏小,平均24.1 ±32.6月,男孩易患,常合并心脏病、败血症、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ICU组患儿痰培养和肺泡灌洗液培养细菌阳性率、超广谱耐药(ESBL)菌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②普通病房患儿痰培养结果分析,前2位病原菌依次为假丝酵母菌(11/129)、大肠埃希氏菌(6/129);BALF培养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2/129)、假丝酵母菌(7/129).③ICU组患儿痰培养结果前两位病原菌为真菌(17/109)、肺炎克雷伯菌(15/109);BALF培养则为肺炎克雷伯菌(12/109)、大肠埃希菌(9/109).结论 重症难治性肺炎患几年龄偏小,常伴有基础疾病;难治性肺炎病情细菌谱不同,临床需关注治疗过程中细菌改变,合理使用抗菌药.

    作者:黄成姣;周小琴;许慧;汤文;任加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低浓度混苯暴露对作业工人外周血象影响的调查

    苯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职业性苯接触可引起白血病.目前在高浓度苯暴露与外周血细胞的研究方面基本得到一致结论:与对照组人群相比,接触苯工人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改进,含苯合剂逐渐被替代,大型工业企业中多数工作地点的苯及同系物的浓度降低到了职业接触限值以下,工人接触的大多数为低浓度混苯,近年有研究发现低浓度混苯暴露对人体健康也有影响.近年在对外周血的影响方面有不同的观点.对某鞋厂工作环境中混苯(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了检测,并对该工作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外周血进行检测,以探讨低浓度混苯暴露对作业工人外周血的影响.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麻疯籽中佛波酯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综述

    麻疯树(Jatrophacurcas L.)为大戟科麻疯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丰富[1].麻疯树喜阳爱光,耐干抗旱,在裸露地均能生长,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的环保植物.麻疯树含油量高,可提炼作为生物柴油;油中富含氮,是一种高价值的有机肥料[2];种仁油富含脂肪酸,成分与商业食用油相近[3,4],鉴于麻疯树广泛的使用价值,因此被认为是有经济价值的绿色植物之一.

    作者:程贝;李光军;代凌峰;黄昆;张寅静;唐利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氟致L-02细胞脂质过氧化与DNA损伤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氟对L-02细胞脂质过氧化与DNA损伤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L-02细胞接触不同浓度的氟化钠24h后,检测L-02细胞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DNA损伤程度.结果 各氟染毒组细胞内L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SH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二者均与氟浓度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各氟染毒组L-02细胞DNA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氟可导致L-02细胞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氟所诱导的L-02细胞脂质过氧化与DNA损伤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作者:褚启龙;哈建利;王爱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RT-PCR检测技术在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的应用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国际上已发现2500多种血清型,几乎所有的沙门氏菌都能污染食物[1],是人畜共患的肠道致病菌之一,主要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如免疫学检测和表型特征检测都比较复杂,检测周期较长,灵敏度低,容易延误产品储存时间,使成本增加.目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是检测食品中各种细菌和病毒的主流方法[2],该方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与常规方法相比,不仅快速简便,而且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尤其在大面积检查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建立RT-PCR来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与常规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马红梅;张德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铁矿工人尘肺动态胸片诊断评片比较

    X线胸片是诊断尘肺的主要临床依据,我国第一版尘肺诊断标准1963年正式实施,于1986年进行了修订,形成《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5906-1986)(简称1986年尘肺标准)使用16年后,2002年进行再次修订,由于社会对尘肺诊断准确性的需求,2009年又颁布的修订的《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简称2009年尘肺标准).这些标准在不同的时期为尘肺诊断工作做出了贡献[1-3].国际上,世界劳工组织(ILO)也不断的更新尘肺射线照射的国际分类标准用以提供统一的阅片标准[4].

    作者:张浩;陈明惠;张海;黄希骥;刘跃伟;易婉珺;王松松;谢立亚;陈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一起学校肺结核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2年3月21日,恩施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报告发现,某县2012年第11周,即3月12日至3月19日肺结核病疫情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经核实为该县某中学高三年级学生3月开展高考体检发现病例后上网报告病例41例,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该次疫情所在中学的4 798名师生,包括教职工358人,学生4 438人,其中高三年级学生1 518人.

    作者:张慈枝;吴云;陈思强;周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宜昌市细菌性脑膜炎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类严重感染性疾病,在抗菌治疗时,考虑病原学特点和抗菌药物药理特性,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1,2].宜昌市及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卫生部首批指定的两脑监测机构.将宜昌市2006-2011年的脑膜炎动态监测到的患者的实验室结果,与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2011年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脑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1.1.1 社区感染组 以急性起病、具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脑膜刺激征的1 844例患者作为目标性监测的对象,留取患者脑脊液和血液标本.

    作者:刘文;吴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广州市食品中双酚A污染现状及人群暴露风险评估

    目的 检测广州市食品中双酚A的含量,计算居民通过食物途径暴露双酚A的水平进而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方法检测广州市动、植物食品中双酚A含量,结合居民膳食结构计算双酚A暴露水平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广州市动、植物性食品双酚A含量的在0.17 ng/g~7 ng/g之间,平均每标准人·日经食品暴露BPA的量为1 531.16 ng(25.52 ng/kg·bw·d),危害率为0.51×10-3.结论 广州市居民经食品暴露BPA低于国际限量标准(50 μg/kg·bw/d),无健康风险.

    作者:申元媛;赵娜娜;龙甲;张睿;贺栋梁;应晨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HPV-D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三级:CINⅠ级,轻度宫颈不典型增生;CIN Ⅱ级,中度宫颈不典型增生;CIN Ⅲ级,重度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90.00%CIN伴有高危型HPV感染[2].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切地认为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基本因素,根除HPV感染就可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2,3].有效的筛查及恰当的治疗完全有可能将其阻断在癌前病变或早期癌阶段[4].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的治疗预后相关性,同时研究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利敏;郑炜;张敦兰;雷燕;李红英;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湖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疾控人员队伍建设是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建立与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必须深入了解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整体提升专业人员业务素质.通过对湖北省各级疾病控制中心2011年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对全省卫生人力资源建设情况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作者:刘克浩;罗智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谈疾控大比武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效果

    近年来北京、重庆、四川[1-2]、湖北等省市掀起了疾控大比武的热潮.以湖北省为例,2010年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以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处置为主题,以分阶段实战演练的方式对该省17市、州和下辖区(县)疾控中心进行了考察.2011年该省各级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参与了6大类疾控专业(免疫规划技能、疟疾防治知识和镜检技能、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知识与技能、水质卫生化学分析知识与技能、疾病监测技能、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技能)的比武.2012年的比武活动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为蓝本,全面考察卫生技术人员跨学科的综合技能.

    作者:孙震;谭晓东;库盛国;丘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研究进展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属于弧菌科,弧菌属,1950年日本人藤野从大阪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早分离得到此菌[1].Vp属于嗜盐菌,大量分布在海域沿岸、江河人海口的海水和底泥中,对人类和鱼类均具有致病作用,主要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及伤口感染等疾病.目前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病原菌[2,3].我国沿海城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比高达50.00% ~ 70.00%[4-7],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已经取代沙门菌占据首位[8].虽然副溶血性弧菌源性的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逐年增加.但并不是所有的副溶血性弧菌都能致病,从海产品和环境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绝大多数是非致病菌株[9].

    作者:陈茂义;胡婕;陈婷;胡静荣;姚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纳米二氧化锆超细颗粒物对KB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 评估纳米二氧化锆(nano-ZrO2)对人类口腔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ZrO2颗粒(0、10、30、60、100、150、250 μg·ml-1)对Human epidermoid carcinoma(KB)细胞分别进行24、48、72 h的染毒,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①24、48 h低浓度纳米ZrO2染毒时KB细胞活性较高;②24、48 h高浓度nano-ZrO2染毒时没有对KB细胞的活性产生明显影响;③染毒72 h之后KB细胞活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nano-ZrO2对KB细胞也不具有细胞毒性.结论 在适当浓度下,nano-ZrO2对KB细胞活性无明显毒作用.

    作者:晏彪;胡浩;陈绍恢;刘旭东;闵安娜;李睿;余颖;杨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江汉平原某农村居民肥胖超重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江汉平原某农村>35岁居民肥胖超重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汉平原某农村1 692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35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6.52%、7.73%和24.06%,其中男性分别为23.82%、7.36%和20.49%,女性分别为28.41%、7.99%和26.57%.在不同年龄组中,男性超重肥胖患病率高为35 ~44岁年龄段,而女性患病率高的年龄段为45~64岁.超重肥胖患病率随着居民膳食消费水平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超重肥胖人群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3.21%和4.01%.结论 江汉平原某农村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现状不容乐观,需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与综合防治干预措施力度.

    作者:王家茂;李霞;文秀英;刘雄;张华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的糖尿病,无论其程度轻重或是否用过胰岛素治疗均称为GDM,其中包括孕前已患糖尿病或隐性糖尿病,孕后始被发现的糖尿病[1].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母儿身体均有许多不良影响.目前,常用筛查GDM的指标有空腹血糖(FPG)和50 g糖负荷实验(oral glucose challenge test,GCT).应用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 1c,HbA 1c)作为GDM筛查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增新;雷秀;许娟;郑开呈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十堰市霍乱弧菌监测与预警

    霍乱是由0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01)或0139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0139)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地表水以及海、水产品的带菌或污染是霍乱传播的主要媒介[1].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霍乱流行季节5~ 10月实施主动监测,主要采集与人群生活关系密切的河流、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各种水样、生鲜(冷冻)食品等样品进行霍乱弧菌监测检验.通过对十堰市2008-2012年霍乱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霍乱弧菌对外环境水体和生鲜食品等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滨;高景枝;郑向梅;吕均;李毓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武汉市江岸区2007-2012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出生缺陷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成为影响中国人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1].现将武汉市江岸区2007-2012年出生的54 428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辖区内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所有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产、死胎及计划内引产的围产儿(不包括计划生育引产的围产儿).

    作者:程忆文;汪静;王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