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童玲;童坤;王元瑗;盖梅;朱长才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高校教师
摘要: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为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某高校教师628人,通过问卷和健康体检的方式收集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的血压(BP)、空服血糖(FBS)、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因素有学历、婚姻、睡眠、运动和体重(P<0.01),影响高血糖患病的因素有吸烟、运动和体重(P<0.01或P<0.05),影响高血脂患病的因素有吸烟、饮酒、运动和体重(P<0.01或P<0.05).结论 高校教师高血压、血脂异常及高血糖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影响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主要为睡眠、运动及超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峡库区湖北宜昌段蓄水前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掌握三峡库区宜昌段蓄水前后呼吸道传染病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三峡库区湖北宜昌段监测点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资料和呼吸道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资料,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峡库区湖北宜昌段蓄水前后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73.P<0.05),肺结核构成比较大(67.2l%),且蓄水后上升趋势明显(t=-5.80,P<0.05).结论 三峡库区宜昌段肺结核蓄水后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库区疾病监测.

    作者:杨小兵;赵鑫;贺圆圆;张皓;王蕾;蒋静;鲁亮;郭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合同制护士管理制度现状与对策

    限于编制限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公立医院开始招聘合同制护士[1].合同制护士在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都与在编护士有较大的差别,如何缓解合同制护士的职业压力、提升其职业能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始终是各医院面临的难题.该文试在分析合同护士职业现状的基础上就其管理制度创新问题进行探析.

    作者:胡玲;夏海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10年荆州市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荆州市四类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高危行为,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哨点监测统一方案的要求,对四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结果 男男性接触者(MSM)、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STD)、吸毒者(DUS)、孕产妇(PRG)4类人群中除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外,其他3类人群相对较高;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高的是MSM人群(2.23%),其次是DUS人群(2.00%);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高的是STD人群(3.50%),其次是DUS(2.54%)、MSM(1.98%)和PRG(0.49%);丙肝抗体阳性检出率高的是DUS人群(54.45%),其次是MSM(1.49%)、STD(0.50%)和PRG(0.25%).男男性接触者近6个月男性与男性性伴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频率每次都使用的仅占21.35%.结论 应加强对孕产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宣传,提高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各人群高危行为特征存在多样性,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力度,控制艾滋病在荆州市的传播流行.

    作者:毛安禄;肖林;石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汉阳区2010年食品安全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强化食品安全检测,加大对市场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升食品安全控制水平,为区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险因素,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汉阳区疾控中心于2010年9月开展了食品重点品种的抽检工作,抽检情况如下.

    作者:薛红;赵丽;何扬;艾运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沙洋县279个村级卫生室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荆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沙洋县卫生监督局对沙洋县13个乡镇,279个村(居委会)卫生室的消毒质量开展了监测,现将2007-2009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基本情况沙洋县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下游两岸,面积2 044km2,总人口约60万,辖13个乡镇,250个行政村,29个居委会.大部分行政村(居委会)设有1个卫生室,少数村设有2个,医护人员一般有1~2名,都具备有相应的执业资质,并取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执业许可.

    作者:唐明辉;徐清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陕西省基层疾控机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调查

    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能力是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重视.为掌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发展状况,以便继续深入开展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测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为质量检测和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于2010年7月,对陕西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质监测能力进行了调查.

    作者:陈萍;常锋;王林江;徐增康;盂昭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居住区大气中一氧化碳电化学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电化学法测定居住区大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居住区大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检测的电化学法,进行准确度、精密度、干扰试验及现场试验测定.结果 用主动式及被动式电化学仪器测定居住区大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其相对误差均<5%,相对标准偏差均<5%;常规浓度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丁烯、丙酮及乙醇干扰气体经活性炭和碱性过滤器过滤后,对测定的干扰率均<2%;现场试验测定的相对误差均<5%.结论 该电化学方法 适合于居住区大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测定.

    作者:谢曙光;吴培华;陈俐侃;周文珊;吴亚西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学生血防健康教育现况调查

    为了解疫区中小学校学生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考核评估学校血防健康教育现状和达标情况,2010年6月,对荆州区疫区中小学校开展了血防知识和血防行为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杨华凤;黄巍;何亮才;赵耀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为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某高校教师628人,通过问卷和健康体检的方式收集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的血压(BP)、空服血糖(FBS)、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因素有学历、婚姻、睡眠、运动和体重(P<0.01),影响高血糖患病的因素有吸烟、运动和体重(P<0.01或P<0.05),影响高血脂患病的因素有吸烟、饮酒、运动和体重(P<0.01或P<0.05).结论 高校教师高血压、血脂异常及高血糖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影响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主要为睡眠、运动及超重.

    作者:童玲;童坤;王元瑗;盖梅;朱长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湖北仙桃职业学院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的做法和成效

    为提高大学生对麻风病的认识,并通过他们向社会传播麻风病防治知识,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湖北省仙桃市职业学院开展了麻风病防治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该文就仙桃职业学院开展麻风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做法与成效进行探讨.

    作者:向宇;徐芳;陈普成;李涛;曲鲁清;刘飞;王明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北京地区出租汽车司机超重与肥胖调查及健康管理对策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出租汽车司机超重与肥胖状况,为做好出租汽车司机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地区5941名出租汽车司机进行体格检查,总结分析超重、肥胖的特征.结果 5941名出租汽车司机中超重、肥胖者4009名,占67.48%,超重、肥胖者罹患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异常的人数明显高于体质指数正常的司机.结论 出租汽车司机超重、肥胖发生率高,应加大健康管理力度.

    作者:王洪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考核结果分析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面,东临长江,西靠后官湖,南与蔡甸区、汉南区相邻,北与汉阳区升官渡接壤,三面环水,属低矮丘陵势地貌,属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50多年的防治,特别是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以来,血吸虫病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评价血吸虫病防治的效果,按照国家<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l5976-2006)[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10]757号)的要求,于2010年11月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家畜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进行考核验收,现将考核验收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唐丽;涂祖武;范宏萍;朱惠国;杨光斌;蔡顺祥;黄希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甲苯

    甲苯(toluene)主要由煤焦油分馏或石油裂解所得的一种芳香烃化合物,系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主要用作溶剂及稀释剂广泛用于生产油漆、涂料、墨水、粘胶剂、清洗剂,也作为原料用于生产尼龙、塑料、聚氨酯等高分子化合物,也多用于制造炸药,苯甲酸染料,合成树脂及涤纶等.汽油中也含有少量的甲苯.甲苯的职业暴露主要存在于喷漆、染料、橡胶及印刷业等行业生产和用作化工原料的行业中.

    作者:田炳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某电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笔者对某电厂新建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该电厂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规模为2×300 MW国产亚临界参数燃煤供热机组,年供电量为30亿度,年供热量8.961×106GJ.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等法律法规及标准.

    作者:金爱银;纪天鹏;贺勇;陈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鄂州市2004-2009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鄂州市2004-2009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鄂州市2004-2009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鄂州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共计15 882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为261.94/10万.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结论 2004-2009年鄂州市血源和呼吸道传染病上升,肠道和自然疫源传染病下降或平稳,乙型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为防控重点.

    作者:廖学舟;唐杰;王焕章;王黎明;洪孔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武汉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与生活方式调查

    目的 了解和研究目前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与生活方式的现状,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整群抽样原则,对同济医学院207名医学生和208名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与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调查员统一发放和回收.结果 与医学专业大学生相比,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较低,且男女差异显著;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相对不规律,医学专业学生生活习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 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饮食、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使之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高校大学生整体营养与健康状况.

    作者:蒋元源;姚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天麻含片的毒理和免疫功能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天麻含片的毒性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检测天麻含片的毒性,采用溶血素滴度试验、抗体形成细胞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检测天麻含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天麻含片对小鼠急性毒性大耐受量>32.0g/kg.bw,未观察到任何中毒表现;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 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未发现任何毒性表现,大无作用剂量>12.0g/kg.bw.功能实验结果 表明3.6g/kg.bw的天麻含片能明显提高血清溶血素的含量和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P<0.05),增强脾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P<0.01)以及明显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5).结论 未发现天麻含片对实验动物的毒性表现,天麻含片能显著性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田洁;田辉;王玉娥;柯翔鸿;刘瑶;卢笑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06-2010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制效果分析

    目的 对2006-2010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制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6-2010年荆州市9个县(市、区)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和血防综合治理任务完成及覆盖情况.结果 2008年后一类和二类重度流行村减少至0,2008年实现了疫情控制标准;2010年三类村较2006年相比增加了166.81%,四类村较2006年相比增加了82.51%,五类村较2006年相比减少了16.62%.2010年全市村人畜感染率均控制在2.5%以下.2010年未上报急感病人,2010年晚血病人与2006年晚血病人相比已减少108人,晚血病人每年都得到了有效救治,2007年后晚血病死率逐年下降.钉螺面积变化不大,阳性螺点逐年减少.综合治理投入较大,血防效果明显.结论 5年以来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逐年下降,血防综合治理效果明显.

    作者:彭孝武;王锦文;王加松;卢显辉;荣先兵;何亮才;袁梅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数据受多种因素影响,为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准确,规范检测行为,对采样前的准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分析结果数据计算、填写检测结果报告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样品的检测结果公正准确.

    作者:白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湖北省2010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04年后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与疫苗未接种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省级抽取10个县(市、区),调查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苗接种率及未接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2月龄内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联合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上述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达到89.64%,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1.13%.乙型脑炎疫苗、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第一针和第二针、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分别为71.82%、80.27%、73.74%、57.42%.适龄儿童DPT、OPV、含麻疹成分疫苗、A+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第一针、JE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80.10%、76.29%、82.35%、58.48%、59.93%.BCG未接种原因中孩子患病等客观原因占52.0%,OPV、DPT、MV、HepB、JE、MenA、MenAC、HepA未接种原因中缺乏积极性分别占该疫苗未接种剂次57.9%、47.7%、40.3%、45.9%、38.8%、44.6%、46.2%、39.0%.结论 免疫规划五苗基础免疫接种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儿童年(月)龄增长,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明显下降.适龄儿童家长缺乏积极性是疫苗未接种的主要原因.

    作者:赵明江;蔡碧;李宁;范自军;钱帮军;尹忠心;刘毅;宋焰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