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武汉市水利工程治理垸内钉螺孳生地防治血吸虫病效果分析

徐明星;杨燕;姚群;罗华堂;黄四喜;程忠跃;胡来林;王浩

关键词:武汉市, 水利, 工程治理, 钉螺孳生地, 防治, 血吸虫病, 效果分析, Control, Schistosomiasis, 钉螺面积, 生活活动, 粪便污染, 居民点, 疫区, 生产, 人畜, 湖沼, 感染, 分布, 典型
摘要:武汉市属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2003年全市查出垸内钉螺面积349.67 hm2,占全市钉螺面积的2.54%[1].垸内钉螺面积虽然不大,但分布广泛,离居民点较近,人畜常到,受粪便污染较严重,人们因生产、生活活动极易感染血吸虫.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的糖精钠

    目的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糖精钠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方法.方法 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糖精钠的磺酰基团与亚甲蓝和乙酸铜定量生成的蓝色络合物被二氯乙烷萃取,在656 nm处进行比色测其吸光度.结果 糖精钠在0~3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6),低检出限为0.006 g/ml,加标回收率为99.651%~101.957%,变异系数为0.15%~0.66%.结论 此法能快速地检测出食品与药品中的糖精钠的含量,且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段鹏;庞伟毅;黄元新;何凤英;黄明立;韦小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社区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效果分析

    目的 利用基层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开展线索调查,分析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社区,利用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在充分培训的基础上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并在调查前和调查结束后1周内,对社区人群进行麻风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2008年,在11个社区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活动,培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务人员57名,覆盖社区居民 73800 人,82人次咨询了麻风病相关问题,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报告疑似麻风病病例19例,确诊病例0例.线索调查前、后,社区人群对麻风病基本知识及麻风病疑似症状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求医行为及对待麻风病人的态度行为明显改变(P=0.000<0.01).结论 在麻风病低流行的情况下,人口流动性大的城市中,利用基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网络,在培训好基层医务人员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结合持久的健康教育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是一种低成本、实用的麻风病主动发现方式.

    作者:周国茂;李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湖北省餐饮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现状分析

    自从我国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2008年12月23日,武汉市汉阳区五里墩檀李湾等地又查获李某等4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酸性橙生产的卤鸭共计2549 kg,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震惊.

    作者:张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兵人群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回顾性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Y群流脑IgG抗体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技术,对北京军区近4年来自7个省市的360名入伍新兵血清进行了Y群流脑IgG抗体检测,统计分析其阳性率.结果 发现各年间入伍新兵血清Y群流脑IgG抗体历年间无显著变化,为28.57%~60.78%,平均43.61%;抗体含量,为0.000~98.622 μg/ml,平均 4.590 μg/ml;地区间差别显著,内蒙古(60.78%)、陕西省(55.00%)和湖北省(48.33%)较高,山东省(28.57%)和北京市(33.33%)较低;入伍前工作与否,抗体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其差别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各地区隐性感染和时间长短有关.结论 入伍新兵人群中Y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为28.57%~60.78%,抗体平均含量,为4.590 μg/ml,并有显著性地区差异;所以,在新兵入伍期间,采取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有效预防措施.

    作者:俞苏蒙;叶晓波;邢云卿;孔健;蒋先敏;高彦军;冯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宝鸡市2004~2008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宝鸡市传染病流行趋势和演变规律,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宝鸡市2004~2008年乙类传染病发病和死亡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465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7.46/10万,死亡率为0.18/10万,总病死率为0.07%.发病率前5位的病种为痢疾、肺结核、乙肝、丙肝、淋病;死亡率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艾滋病、出血热、乙肝、乙脑;病死率前4位的病种为新生儿破伤风、艾滋病、乙脑、出血热.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和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发病大幅下降,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利于降低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

    作者:陈小英;张克俭;田辉;包凤云;严钏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市霍乱弧菌中毒力相关基因及分类鉴定

    目的 为了解武汉地区历年收集的霍乱弧菌毒力相关基因分布情况,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方法 分别对霍乱弧菌中的ctxA、zot、ace、ompU、tcpA、toxR、tcpI与hlyA等基因进行PCR检测,并对所有霍乱弧菌进行PCR分类鉴定.结果 分离的大部分霍乱弧菌菌株携带有所有的毒力基因,有3株细菌仅有个别非核心毒力基因扩增阳性;该PCR方法分类对O1型所有菌株都能很好地进行分类鉴别,对O139型则与血清型鉴定存在不一致情况.结论 PCR方法对产毒型和非产毒型O1/O139霍乱弧菌以及O1/O139和非O1/O139霍乱弧菌鉴定效率非常好.

    作者:江元山;熊燕;陈智;龙一兵;朱焰;周军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寻甸县2005~2008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指人们在咨询后,在知情和保密的情况下,对是否做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自愿做出选择的过程[1].VCT作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WHO推荐的有效干预策略,可以尽早发现HIV感染者,是对HIV感染者进行干预、治疗和关怀等工作的切入点.

    作者:张德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天门市2007~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为分析天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疫情策略,大限度地控制或减少麻疹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07~2008年该市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陶家春;孙援越;谢钧;马菲;杨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深圳市男男性接触者商业性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男男性接触者(MSM)商业性性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和场所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8年6~9月在深圳市对MSM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和高危性行为特征.结果 调查的455名MSM中,22.2%的人在近6个月内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其中仅向男性提供商业性行为和为两性均提供商业性性行为的分别占77.2%和21.8%,仅有1人只向女性提供商业性行为.近一次与男性(肛交)和女性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92.0%和78.3%,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42,P=0.120).在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101名MSM中,HIV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97%和7.92%,非商业性性行为的352名MSM中,HIV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5.40%和13.35%,HIV、梅毒感染率在两类人群中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6岁(OR,0.112;95%CI,0.026~0.489)、全职(OR,2.811;95%CI,1.168~6.674)分别为MSM人群近6个月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论 MSM人群中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比例较高,年龄和职业对此行为有关.

    作者:蔡文德;陈琳;赵锦;刘刚;石向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554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已引起了普遍关注.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收治554例手足口病报道如下.

    作者:龚慧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形势下基层社区传染病控制有关问题探讨

    基层社区作为利国利民的新型卫生保健形式,在疾病群防群控、流行病学调查、易感人群保护、传染源控制以及健康宣教和出院人员康复指导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为有效防控传染病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作者:彭邦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市孕产妇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与获取途径分析

    艾滋病母婴传播已成为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1].充足的艾滋病知识能够降低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2],充足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对于促进人群接受艾滋病自愿检测至关重要[3],一旦孕产妇人群掌握了充足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了解了医疗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作用,孕产妇人群对于艾滋病检测的接受程度将大为改善[4~6],而如果没有正确的艾滋病传播知识,会引起人们不必要的恐慌,加剧人们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7],从而对人们咨询检测艾滋病和寻求更多的医疗援助产生阻碍[8].

    作者:吴昊澄;李十月;燕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市水利工程治理垸内钉螺孳生地防治血吸虫病效果分析

    武汉市属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2003年全市查出垸内钉螺面积349.67 hm2,占全市钉螺面积的2.54%[1].垸内钉螺面积虽然不大,但分布广泛,离居民点较近,人畜常到,受粪便污染较严重,人们因生产、生活活动极易感染血吸虫.

    作者:徐明星;杨燕;姚群;罗华堂;黄四喜;程忠跃;胡来林;王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玉林市1992~2008年疟疾监测措施与联防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广西玉林市疟疾监测结果,评价联防联控措施效果.方法 收集1992~2008年广西玉林市辖7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17年间玉林市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5.84 万人次,重点居民9.13万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0.17万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人群6.71万人次,四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4%、0.001%、0.704%和0.003%,共检出疟疾病例747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3.75%(28/747),输入性病例占96.25%(719/747),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6%(211/368746). 玉林市参加三省疟疾联防17年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99年起至今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发生,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3.230%降至2008年的0.036%.结论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得当,联防效果显著.

    作者:陆运龙;詹晓瑜;卢耀娟;杜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黄冈市1996~2008年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展,局部地区已出现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引起艾滋病流行危险因素广泛存在.黄冈市艾滋病疫情也同全国一样,自2003年以来快速增长,由传入期发展到快速增长期.为了解黄冈市艾滋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之间的流行病学特征,现对黄冈市1996~2008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许向东;戴本南;朱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深圳市南山区2006~2009年中小学生肥胖现状分析

    近年来,青少年肥胖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我国伴随经济增长和都市化进程,儿童青少年肥胖增势迅猛,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本文利用2006~2009年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吴育庆;黄通;周国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市2008年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做好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现将2008年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恶性肿瘤的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工作方针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惠玲;龚洁;杨念念;李芳;严亚琼;李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湖北省县以下重点基层医疗机构配置CT可行性论证

    目的 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仍然是湖北省CT配置的政策性空白区,而事实上有些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心卫生院业务量已经超过部分县级综合医院.方法 根据新医改方案对未来整个医疗体系的布局,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已经明确的大方向.结果 当前符合既定配置标准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医院CT装备基本饱和,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配置CT的条件基本成熟.结论 研究者建议尝试以中心卫生院为突破口,坚持配置标准,规范配置流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医疗机构CT合理配置,拓展医疗服务.

    作者:李陕生;周达;裴圣广;苗焕民;陈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非经营性聚集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非经营性聚集餐饮服务主要是指居民在婚丧嫁娶、金榜题名、乔迁、祝寿等重大活动时,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举办者住宅庭院搭棚设宴席招待客人的一种餐饮服务形式.这种餐饮服务形式一般规模在10~100桌之间,已形成习俗,且呈现出向频繁的大规模发展态势.

    作者:陈晓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微管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随着避孕知识的普及,意外妊娠明显减少.但由于各种原因需终止妊娠的患者仍很多,1999年以前,人工流产数在1千万次左右[1]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人工负压吸宫术终止早孕,该方法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流产效果好,但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

    作者:陈迎秀;张艳;王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