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6~2008年上海市猪肉及其制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王颖;彭少杰;田明胜;李洁;张磊;徐晨

关键词:上海市, 猪肉制品,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结果分析, shanghai City, 猪肉加工, 营养丰富, 我国居民, 微量元素, 肉类食品, 经营规模, 消费者, 氨基酸, 生产, 人体, 品种, 工艺
摘要: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类食品,它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猪肉加工而成各种猪肉制品,品种繁多,工艺各异,生产经营规模和水平高低不同.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注药治疗子宫切口愈合不良46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有的医院甚至已超过50.00%[1],因此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增高.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为其近期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长期阴道出血、发热、腹痛等症状,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郎雁;陶晓玲;郑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纳氏试剂法鉴定生熟豆浆的实验观察

    纳氏试剂检测生熟豆浆的原理为:豆浆中脲酶在适当温度和酸碱度下催化尿素,转化成碳酸铵,碳酸铵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氢氧化铵,再用纳氏试剂测定氨[1],当脲酶反应阳性时为生豆浆,当脲酶反应阴性时为熟豆浆.

    作者:何明辉;朱义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湖北省县以下重点基层医疗机构配置CT可行性论证

    目的 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仍然是湖北省CT配置的政策性空白区,而事实上有些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心卫生院业务量已经超过部分县级综合医院.方法 根据新医改方案对未来整个医疗体系的布局,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已经明确的大方向.结果 当前符合既定配置标准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医院CT装备基本饱和,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配置CT的条件基本成熟.结论 研究者建议尝试以中心卫生院为突破口,坚持配置标准,规范配置流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医疗机构CT合理配置,拓展医疗服务.

    作者:李陕生;周达;裴圣广;苗焕民;陈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职业健康监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初探

    职业健康监护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逐步贯彻、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量日益增加,职业健康体检机构也在不断增多,同时由于职业健康监护的特殊性,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者:姚惠琳;叶玲;曾玉宇;姚莉;卢锐;曾巧荣;张耕;姚道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综合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医院内设立预检分诊在国外主要是用来对急诊病人进行快速分级处理;预检护士视病情轻重将患者分为1~5个不同等级,表示病情由重到轻,不同等级的患者等待就诊的时间不同[1,2].我国大多数医院的预检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急、缓及所属专科,进行初步的判断,安排救治程度及分配专科就诊[3].

    作者:幸小弘;彭孝武;严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市孕产妇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与获取途径分析

    艾滋病母婴传播已成为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1].充足的艾滋病知识能够降低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2],充足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对于促进人群接受艾滋病自愿检测至关重要[3],一旦孕产妇人群掌握了充足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了解了医疗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作用,孕产妇人群对于艾滋病检测的接受程度将大为改善[4~6],而如果没有正确的艾滋病传播知识,会引起人们不必要的恐慌,加剧人们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7],从而对人们咨询检测艾滋病和寻求更多的医疗援助产生阻碍[8].

    作者:吴昊澄;李十月;燕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的糖精钠

    目的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糖精钠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方法.方法 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糖精钠的磺酰基团与亚甲蓝和乙酸铜定量生成的蓝色络合物被二氯乙烷萃取,在656 nm处进行比色测其吸光度.结果 糖精钠在0~3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6),低检出限为0.006 g/ml,加标回收率为99.651%~101.957%,变异系数为0.15%~0.66%.结论 此法能快速地检测出食品与药品中的糖精钠的含量,且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段鹏;庞伟毅;黄元新;何凤英;黄明立;韦小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天门市2007~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为分析天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疫情策略,大限度地控制或减少麻疹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07~2008年该市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陶家春;孙援越;谢钧;马菲;杨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全员推行绩效考核工作促进疾控事业科学发展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68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荆州市疾控中心严格按照<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和<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了市疾控中心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从2009年7月开始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工作,通过不断实践,逐步完善指标分解、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工作,确保了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叶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市2008年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做好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现将2008年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恶性肿瘤的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工作方针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惠玲;龚洁;杨念念;李芳;严亚琼;李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阴道炎相关行为因素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阴道炎的患病现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其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整群抽取某部队医院134名已确诊的阴道炎患者,以同一医院进行妇科体检的298名妇女为对照组,并分别进行现场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被调查的865名某医院妇科患者中,阴道炎患者134名,占15.49%;经多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阴道清洁次数、避孕方式、性卫生习惯、配偶卫生习惯是影响阴道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704(P=0.048)、-0.615(P=0.0445)、-0.465(P=-1.7993 E-18)和 -0.468(P=4.2676 E-13),其中避孕方式对阴道炎是否发生的影响相对大.结论 健康、科学的个人卫生行为和性行为是防治阴道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重视男性在预防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马利;王安翠;杨燕;陈曦;洪希成;陈冬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孝感市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控对策研究

    丙类传染病是<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的一类传染病,分析孝感市2004-2008年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后,发现丙类传染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也是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丙类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特别是要做好学校传染病风险排查,预防和控制丙类传染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聚集性疫情.

    作者:任勇;黄璟;刘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神农架林区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发现延误情况分析

    神农架林区是国家级贫困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大,林区外出务工人员不断扩大,人口流动比例逐年增加,结核病控制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延误治疗情况十分严重.

    作者:徐雪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江陵县1999~2008年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江陵县1999~200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陵县1999~2008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江陵县1999~2008年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9836例, 死亡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7.6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年均病死率为0.35%.2000~2001年报告发病率低,2007年报告发病率高,1999~2008年发病报告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开始呈明显增长态势;传染病的主要发病类型有所变化,由肠道传染病转化为血源和呼吸道传染病交替为主;发病的强势病种也发生变化,痢疾下降至第3位,血吸虫病、梅毒分别上升至4、5位.结论 近2年,血源及性传播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居一、二位,乙肝、肺结核分居病种一、二位,应加强对重点传染病防控.

    作者: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市霍乱弧菌中毒力相关基因及分类鉴定

    目的 为了解武汉地区历年收集的霍乱弧菌毒力相关基因分布情况,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方法 分别对霍乱弧菌中的ctxA、zot、ace、ompU、tcpA、toxR、tcpI与hlyA等基因进行PCR检测,并对所有霍乱弧菌进行PCR分类鉴定.结果 分离的大部分霍乱弧菌菌株携带有所有的毒力基因,有3株细菌仅有个别非核心毒力基因扩增阳性;该PCR方法分类对O1型所有菌株都能很好地进行分类鉴别,对O139型则与血清型鉴定存在不一致情况.结论 PCR方法对产毒型和非产毒型O1/O139霍乱弧菌以及O1/O139和非O1/O139霍乱弧菌鉴定效率非常好.

    作者:江元山;熊燕;陈智;龙一兵;朱焰;周军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湖北省2008年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全面、准确掌握湖北省居民户碘盐覆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采用直接滴定法(GB/T13025.7-1999)进行盐碘测定.结果 共抽样检测102个县(市、区)的 24084 份盐样,合格份数 23062 份,不合格864份,非碘盐158份.全省碘盐覆盖率为99.25%,碘盐合格率为96.3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65%.结论 2008年湖北省碘盐覆盖率情况良好.

    作者:石青;周素华;熊培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深圳市某区社康中心医务人员麻风病知识调查

    深圳市曾经是麻风病的中度流行区,1962年麻风病患病率高达0.6322‰[1],经过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艰辛的工作和努力,1996年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患病率下降至1/10万以下,近几年一直维持在0.001 9%左右,处于麻风病低流行阶段,麻风病防治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早期发现及宣传教育方面为主.

    作者:王志彬;赵敏;欧彩兰;杨世海;刘芳;成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兵人群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回顾性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Y群流脑IgG抗体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技术,对北京军区近4年来自7个省市的360名入伍新兵血清进行了Y群流脑IgG抗体检测,统计分析其阳性率.结果 发现各年间入伍新兵血清Y群流脑IgG抗体历年间无显著变化,为28.57%~60.78%,平均43.61%;抗体含量,为0.000~98.622 μg/ml,平均 4.590 μg/ml;地区间差别显著,内蒙古(60.78%)、陕西省(55.00%)和湖北省(48.33%)较高,山东省(28.57%)和北京市(33.33%)较低;入伍前工作与否,抗体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其差别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各地区隐性感染和时间长短有关.结论 入伍新兵人群中Y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为28.57%~60.78%,抗体平均含量,为4.590 μg/ml,并有显著性地区差异;所以,在新兵入伍期间,采取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有效预防措施.

    作者:俞苏蒙;叶晓波;邢云卿;孔健;蒋先敏;高彦军;冯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社区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效果分析

    目的 利用基层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开展线索调查,分析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社区,利用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在充分培训的基础上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并在调查前和调查结束后1周内,对社区人群进行麻风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2008年,在11个社区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活动,培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务人员57名,覆盖社区居民 73800 人,82人次咨询了麻风病相关问题,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报告疑似麻风病病例19例,确诊病例0例.线索调查前、后,社区人群对麻风病基本知识及麻风病疑似症状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求医行为及对待麻风病人的态度行为明显改变(P=0.000<0.01).结论 在麻风病低流行的情况下,人口流动性大的城市中,利用基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网络,在培训好基层医务人员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结合持久的健康教育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是一种低成本、实用的麻风病主动发现方式.

    作者:周国茂;李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形势下基层社区传染病控制有关问题探讨

    基层社区作为利国利民的新型卫生保健形式,在疾病群防群控、流行病学调查、易感人群保护、传染源控制以及健康宣教和出院人员康复指导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为有效防控传染病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作者:彭邦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