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王安翠;杨燕;陈曦;洪希成;陈冬峨
目的 为全面、准确掌握湖北省居民户碘盐覆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采用直接滴定法(GB/T13025.7-1999)进行盐碘测定.结果 共抽样检测102个县(市、区)的 24084 份盐样,合格份数 23062 份,不合格864份,非碘盐158份.全省碘盐覆盖率为99.25%,碘盐合格率为96.3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65%.结论 2008年湖北省碘盐覆盖率情况良好.
作者:石青;周素华;熊培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的慢性传染病.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做为湖北省唯一的省级收治AIDS患者的定点单位, 2004~2008年收治AIDS患者中12例患者死亡,现将12例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刘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江陵县1999~200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陵县1999~2008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江陵县1999~2008年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9836例, 死亡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7.6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年均病死率为0.35%.2000~2001年报告发病率低,2007年报告发病率高,1999~2008年发病报告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开始呈明显增长态势;传染病的主要发病类型有所变化,由肠道传染病转化为血源和呼吸道传染病交替为主;发病的强势病种也发生变化,痢疾下降至第3位,血吸虫病、梅毒分别上升至4、5位.结论 近2年,血源及性传播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居一、二位,乙肝、肺结核分居病种一、二位,应加强对重点传染病防控.
作者: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青少年肥胖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我国伴随经济增长和都市化进程,儿童青少年肥胖增势迅猛,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本文利用2006~2009年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吴育庆;黄通;周国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基层社区作为利国利民的新型卫生保健形式,在疾病群防群控、流行病学调查、易感人群保护、传染源控制以及健康宣教和出院人员康复指导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为有效防控传染病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作者:彭邦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母乳是婴儿好的食品和营养品.母乳喂养既经济、方便、抗病,又能增加产后泌乳,且量营养丰富,易被婴儿吸收.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向全球倡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作者:汪红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分析天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疫情策略,大限度地控制或减少麻疹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07~2008年该市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陶家春;孙援越;谢钧;马菲;杨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非经营性聚集餐饮服务主要是指居民在婚丧嫁娶、金榜题名、乔迁、祝寿等重大活动时,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举办者住宅庭院搭棚设宴席招待客人的一种餐饮服务形式.这种餐饮服务形式一般规模在10~100桌之间,已形成习俗,且呈现出向频繁的大规模发展态势.
作者:陈晓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避孕知识的普及,意外妊娠明显减少.但由于各种原因需终止妊娠的患者仍很多,1999年以前,人工流产数在1千万次左右[1]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人工负压吸宫术终止早孕,该方法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流产效果好,但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
作者:陈迎秀;张艳;王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职业健康监护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逐步贯彻、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量日益增加,职业健康体检机构也在不断增多,同时由于职业健康监护的特殊性,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者:姚惠琳;叶玲;曾玉宇;姚莉;卢锐;曾巧荣;张耕;姚道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类食品,它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猪肉加工而成各种猪肉制品,品种繁多,工艺各异,生产经营规模和水平高低不同.
作者:王颖;彭少杰;田明胜;李洁;张磊;徐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讨汽车车身制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进一步为汽车制造厂卫生防护距离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对具有代表性的车身制造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确定其特征污染物,调查企业周边居民的健康状况,根据现场特征污染物的实测结果,结合大气扩散模式,采用地面浓度反推法计算其卫生防护距离.结果 汽车车身的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和粉尘颗粒物,其中存在无组织排放的有苯系物和粉尘颗粒物,特征污染物为苯系物,用实测结果来推算其无组织排放量为1.77988 kg/h.结论 建议汽车车身制造厂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为300 m.
作者:曾玉宇;吴家兵;姚道华;祁成;梅勇;吴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神农架林区是国家级贫困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大,林区外出务工人员不断扩大,人口流动比例逐年增加,结核病控制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延误治疗情况十分严重.
作者:徐雪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基层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开展线索调查,分析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社区,利用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在充分培训的基础上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并在调查前和调查结束后1周内,对社区人群进行麻风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2008年,在11个社区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活动,培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务人员57名,覆盖社区居民 73800 人,82人次咨询了麻风病相关问题,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报告疑似麻风病病例19例,确诊病例0例.线索调查前、后,社区人群对麻风病基本知识及麻风病疑似症状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求医行为及对待麻风病人的态度行为明显改变(P=0.000<0.01).结论 在麻风病低流行的情况下,人口流动性大的城市中,利用基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网络,在培训好基层医务人员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结合持久的健康教育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是一种低成本、实用的麻风病主动发现方式.
作者:周国茂;李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有的医院甚至已超过50.00%[1],因此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增高.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为其近期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长期阴道出血、发热、腹痛等症状,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郎雁;陶晓玲;郑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68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荆州市疾控中心严格按照<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和<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了市疾控中心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从2009年7月开始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工作,通过不断实践,逐步完善指标分解、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工作,确保了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叶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苯甲酸和山梨酸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可以抑制食品中多种细菌、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防腐剂有防止食品变质、保持食品的鲜度和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作用,常用于各类食品的加工,水果和蔬菜的保质等.
作者:魏文华;徐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自2009年3月18日以来,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相继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1],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此后,疫情向各国蔓延,短短数月疫情就已肆虐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将流感大流行预警级别提升到高级别6级,并宣称全球已处于2009年流感大流行的中期.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已于2009年4月30日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赢得时间,作者通过介绍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为科学、有效地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莫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纳氏试剂检测生熟豆浆的原理为:豆浆中脲酶在适当温度和酸碱度下催化尿素,转化成碳酸铵,碳酸铵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氢氧化铵,再用纳氏试剂测定氨[1],当脲酶反应阳性时为生豆浆,当脲酶反应阴性时为熟豆浆.
作者:何明辉;朱义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广西玉林市疟疾监测结果,评价联防联控措施效果.方法 收集1992~2008年广西玉林市辖7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17年间玉林市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5.84 万人次,重点居民9.13万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0.17万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人群6.71万人次,四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4%、0.001%、0.704%和0.003%,共检出疟疾病例747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3.75%(28/747),输入性病例占96.25%(719/747),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6%(211/368746). 玉林市参加三省疟疾联防17年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99年起至今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发生,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3.230%降至2008年的0.036%.结论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得当,联防效果显著.
作者:陆运龙;詹晓瑜;卢耀娟;杜传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