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琳
目的 分析湖北省人群死亡特征和趋势,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08年疾病监测死因监测数据,采用Deathreg 2005死因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08年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73‰、5.23‰,5.94‰;男性死亡高于女性.死亡顺位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各年度间各疾病死亡率有所变化,但区别不大.0~岁年龄组死亡率为761.08 /10万,主要死因为围产期疾病的早产和窒息;1~14岁年龄组死亡率为21.02/10万,主要死因为损伤中毒;15~39岁年龄组死亡率为62.11/10万,主要死因是损伤中毒.40~64岁年龄组死亡率为564.35/10万,主要死因为肿瘤.6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为 5 560.87/10 万,第一位死因是脑血管病.结论 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是造成湖北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是慢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庆军;张岚;祝淑珍;李俊琳;傅义;杨树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广西玉林市疟疾监测结果,评价联防联控措施效果.方法 收集1992~2008年广西玉林市辖7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17年间玉林市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5.84 万人次,重点居民9.13万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0.17万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人群6.71万人次,四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4%、0.001%、0.704%和0.003%,共检出疟疾病例747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3.75%(28/747),输入性病例占96.25%(719/747),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6%(211/368746). 玉林市参加三省疟疾联防17年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99年起至今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发生,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3.230%降至2008年的0.036%.结论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得当,联防效果显著.
作者:陆运龙;詹晓瑜;卢耀娟;杜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基层社区作为利国利民的新型卫生保健形式,在疾病群防群控、流行病学调查、易感人群保护、传染源控制以及健康宣教和出院人员康复指导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为有效防控传染病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作者:彭邦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医院内设立预检分诊在国外主要是用来对急诊病人进行快速分级处理;预检护士视病情轻重将患者分为1~5个不同等级,表示病情由重到轻,不同等级的患者等待就诊的时间不同[1,2].我国大多数医院的预检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急、缓及所属专科,进行初步的判断,安排救治程度及分配专科就诊[3].
作者:幸小弘;彭孝武;严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指人们在咨询后,在知情和保密的情况下,对是否做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自愿做出选择的过程[1].VCT作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WHO推荐的有效干预策略,可以尽早发现HIV感染者,是对HIV感染者进行干预、治疗和关怀等工作的切入点.
作者:张德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2][3]是测定铅的经典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应用分液漏斗分层弃去水相以及将氯仿应用液经脱脂棉过滤到1 cm比色皿的步骤比较复杂、繁琐,不适合于大批量样品测定.
作者:李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武汉市属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2003年全市查出垸内钉螺面积349.67 hm2,占全市钉螺面积的2.54%[1].垸内钉螺面积虽然不大,但分布广泛,离居民点较近,人畜常到,受粪便污染较严重,人们因生产、生活活动极易感染血吸虫.
作者:徐明星;杨燕;姚群;罗华堂;黄四喜;程忠跃;胡来林;王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江陵县1999~200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陵县1999~2008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江陵县1999~2008年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9836例, 死亡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7.6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年均病死率为0.35%.2000~2001年报告发病率低,2007年报告发病率高,1999~2008年发病报告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开始呈明显增长态势;传染病的主要发病类型有所变化,由肠道传染病转化为血源和呼吸道传染病交替为主;发病的强势病种也发生变化,痢疾下降至第3位,血吸虫病、梅毒分别上升至4、5位.结论 近2年,血源及性传播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居一、二位,乙肝、肺结核分居病种一、二位,应加强对重点传染病防控.
作者: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1].由于建筑民工自发频繁的流动性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弱势地位,容易与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相联系,有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中的脆弱人群[2].
作者:邱兴庆;孟丽丽;吕涛;陶艳兵;徐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7月,位于湖北西南部的宣恩县李家河乡某中学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共发生病例40例,罹患率为2.65%,这是宣恩县近年来发生在学校的较大的一起甲型副伤寒疫情.
作者:易继宽;陈朴;胡儒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仍然是湖北省CT配置的政策性空白区,而事实上有些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心卫生院业务量已经超过部分县级综合医院.方法 根据新医改方案对未来整个医疗体系的布局,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已经明确的大方向.结果 当前符合既定配置标准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医院CT装备基本饱和,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配置CT的条件基本成熟.结论 研究者建议尝试以中心卫生院为突破口,坚持配置标准,规范配置流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医疗机构CT合理配置,拓展医疗服务.
作者:李陕生;周达;裴圣广;苗焕民;陈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农产品生产基地、个体农产品生产户粮食、蔬菜、水、土壤及养殖鱼、猪肉有机氯农药残留及降解状况.方法 按国标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对11类401份食品样品,水55份,土壤65份检测HCH和DDT.结果 粮食、蔬菜中未检出有机氯,其中4类食品HCH检出率是7.7%,DDT的检出率是6.23%, 个体农户农产品种植土壤HCH、DDT检出10份,检出率为47.6%;水样3份检出HCH和DDT,检出率为16.6%,HCH、DDT残留量与2001年结果比较,除水中降解速度缓慢外,土壤、鱼、鲜猪肉中HCH,DDT则降解较快.结论 有机氯农药禁用30多年了,由于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困难,其残留通过生物体的放大作用,影响了食品质量安全,造成了对人体的危害.
作者:邹琴;刘守亮;秦启发;骆胜超;杨素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纳氏试剂检测生熟豆浆的原理为:豆浆中脲酶在适当温度和酸碱度下催化尿素,转化成碳酸铵,碳酸铵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氢氧化铵,再用纳氏试剂测定氨[1],当脲酶反应阳性时为生豆浆,当脲酶反应阴性时为熟豆浆.
作者:何明辉;朱义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试点背景1.1 广水市社会经济与卫生基本状况广水市地处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汉丹铁路、武襄高速连接东西.国土面积 2647 平方公里,总人口93万,辖17个乡镇办事处.2008年,广水市实现生产总值106.42亿元,财政收入 61528 万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湖北省排名第25位.
作者:高忠明;胡晓云;柳东如;王劲松;宋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神农架林区是国家级贫困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大,林区外出务工人员不断扩大,人口流动比例逐年增加,结核病控制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延误治疗情况十分严重.
作者:徐雪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当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展,局部地区已出现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引起艾滋病流行危险因素广泛存在.黄冈市艾滋病疫情也同全国一样,自2003年以来快速增长,由传入期发展到快速增长期.为了解黄冈市艾滋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之间的流行病学特征,现对黄冈市1996~2008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许向东;戴本南;朱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自2009年3月18日以来,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相继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1],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此后,疫情向各国蔓延,短短数月疫情就已肆虐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将流感大流行预警级别提升到高级别6级,并宣称全球已处于2009年流感大流行的中期.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已于2009年4月30日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赢得时间,作者通过介绍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为科学、有效地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莫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职业健康监护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逐步贯彻、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量日益增加,职业健康体检机构也在不断增多,同时由于职业健康监护的特殊性,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者:姚惠琳;叶玲;曾玉宇;姚莉;卢锐;曾巧荣;张耕;姚道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深圳市曾经是麻风病的中度流行区,1962年麻风病患病率高达0.6322‰[1],经过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艰辛的工作和努力,1996年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患病率下降至1/10万以下,近几年一直维持在0.001 9%左右,处于麻风病低流行阶段,麻风病防治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早期发现及宣传教育方面为主.
作者:王志彬;赵敏;欧彩兰;杨世海;刘芳;成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已引起了普遍关注.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收治554例手足口病报道如下.
作者:龚慧欣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