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崔琳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 世界卫生组织, 药物性, 死亡, 疾病, 滥用
摘要:药物的滥用、少用、误用不仅会引起疾病不愈,甚至会导致不必要的疾病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药物性损害已上升为全球死亡的第5位,全球有1/7的人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湖北省2008年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全面、准确掌握湖北省居民户碘盐覆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采用直接滴定法(GB/T13025.7-1999)进行盐碘测定.结果 共抽样检测102个县(市、区)的 24084 份盐样,合格份数 23062 份,不合格864份,非碘盐158份.全省碘盐覆盖率为99.25%,碘盐合格率为96.3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65%.结论 2008年湖北省碘盐覆盖率情况良好.

    作者:石青;周素华;熊培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某烟草公司烟草尘和噪声对作业人员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解某烟草公司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和烟草尘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为职业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测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和烟草尘的浓度,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卷包岗位噪声超标尤为突出,合格率为2.94%,配料岗位烟草尘浓度超标明显,合格率为25.00%.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卷包岗位听力损伤检出率高(25.43%),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均高于其他工种;877名作业人员中197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占22.46%,男女性别比较、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配料岗位肺功能异常检出率高(9.24%),未见烟草尘肺的发生.结论 该烟草公司作业人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源、降低烟草尘浓度,加强个体防护.

    作者:刘苏玫;徐士雅;姚勇;吴秋芳;严雁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湖北省人群死亡率及死亡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人群死亡特征和趋势,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08年疾病监测死因监测数据,采用Deathreg 2005死因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08年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73‰、5.23‰,5.94‰;男性死亡高于女性.死亡顺位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各年度间各疾病死亡率有所变化,但区别不大.0~岁年龄组死亡率为761.08 /10万,主要死因为围产期疾病的早产和窒息;1~14岁年龄组死亡率为21.02/10万,主要死因为损伤中毒;15~39岁年龄组死亡率为62.11/10万,主要死因是损伤中毒.40~64岁年龄组死亡率为564.35/10万,主要死因为肿瘤.6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为 5 560.87/10 万,第一位死因是脑血管病.结论 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是造成湖北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是慢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庆军;张岚;祝淑珍;李俊琳;傅义;杨树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纳氏试剂法鉴定生熟豆浆的实验观察

    纳氏试剂检测生熟豆浆的原理为:豆浆中脲酶在适当温度和酸碱度下催化尿素,转化成碳酸铵,碳酸铵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氢氧化铵,再用纳氏试剂测定氨[1],当脲酶反应阳性时为生豆浆,当脲酶反应阴性时为熟豆浆.

    作者:何明辉;朱义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宝鸡市2004~2008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宝鸡市传染病流行趋势和演变规律,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宝鸡市2004~2008年乙类传染病发病和死亡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465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7.46/10万,死亡率为0.18/10万,总病死率为0.07%.发病率前5位的病种为痢疾、肺结核、乙肝、丙肝、淋病;死亡率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艾滋病、出血热、乙肝、乙脑;病死率前4位的病种为新生儿破伤风、艾滋病、乙脑、出血热.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和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发病大幅下降,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利于降低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

    作者:陈小英;张克俭;田辉;包凤云;严钏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554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已引起了普遍关注.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收治554例手足口病报道如下.

    作者:龚慧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市水利工程治理垸内钉螺孳生地防治血吸虫病效果分析

    武汉市属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2003年全市查出垸内钉螺面积349.67 hm2,占全市钉螺面积的2.54%[1].垸内钉螺面积虽然不大,但分布广泛,离居民点较近,人畜常到,受粪便污染较严重,人们因生产、生活活动极易感染血吸虫.

    作者:徐明星;杨燕;姚群;罗华堂;黄四喜;程忠跃;胡来林;王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环境与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降解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农产品生产基地、个体农产品生产户粮食、蔬菜、水、土壤及养殖鱼、猪肉有机氯农药残留及降解状况.方法 按国标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对11类401份食品样品,水55份,土壤65份检测HCH和DDT.结果 粮食、蔬菜中未检出有机氯,其中4类食品HCH检出率是7.7%,DDT的检出率是6.23%, 个体农户农产品种植土壤HCH、DDT检出10份,检出率为47.6%;水样3份检出HCH和DDT,检出率为16.6%,HCH、DDT残留量与2001年结果比较,除水中降解速度缓慢外,土壤、鱼、鲜猪肉中HCH,DDT则降解较快.结论 有机氯农药禁用30多年了,由于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困难,其残留通过生物体的放大作用,影响了食品质量安全,造成了对人体的危害.

    作者:邹琴;刘守亮;秦启发;骆胜超;杨素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药物的滥用、少用、误用不仅会引起疾病不愈,甚至会导致不必要的疾病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药物性损害已上升为全球死亡的第5位,全球有1/7的人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

    作者:崔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湖北省县以下重点基层医疗机构配置CT可行性论证

    目的 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仍然是湖北省CT配置的政策性空白区,而事实上有些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心卫生院业务量已经超过部分县级综合医院.方法 根据新医改方案对未来整个医疗体系的布局,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已经明确的大方向.结果 当前符合既定配置标准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医院CT装备基本饱和,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配置CT的条件基本成熟.结论 研究者建议尝试以中心卫生院为突破口,坚持配置标准,规范配置流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医疗机构CT合理配置,拓展医疗服务.

    作者:李陕生;周达;裴圣广;苗焕民;陈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非经营性聚集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非经营性聚集餐饮服务主要是指居民在婚丧嫁娶、金榜题名、乔迁、祝寿等重大活动时,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举办者住宅庭院搭棚设宴席招待客人的一种餐饮服务形式.这种餐饮服务形式一般规模在10~100桌之间,已形成习俗,且呈现出向频繁的大规模发展态势.

    作者:陈晓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国产甲型H1NI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了解公众对甲型H1NI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接受程度及预防接种后的临床异常表现.方法 统计甲型H1NI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接种率及接种后24 h内所出现的异常反应.结果 共有13600人自愿按程序要求实施预防接种,占应接种人数的90.67%,共观察到126例临床不良反应(30 min内出现的有110例、24 h 内出现的有16例),占接种人群的0.93%,其中孕妇有2例,占不良反应人群的1.59%,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四肢关节痛、瘙痒、发热、疲劳乏力、胸闷、呼吸困难.所有反应均在24 h内消失.结论 甲型H1NI流感疫苗产品质量是安全的、可控制的、有效的,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率.

    作者:吴寿洲;龙元先;吴红英;唐利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的慢性传染病.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做为湖北省唯一的省级收治AIDS患者的定点单位, 2004~2008年收治AIDS患者中12例患者死亡,现将12例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刘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深圳市南山区2006~2009年中小学生肥胖现状分析

    近年来,青少年肥胖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我国伴随经济增长和都市化进程,儿童青少年肥胖增势迅猛,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本文利用2006~2009年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吴育庆;黄通;周国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市孕产妇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与获取途径分析

    艾滋病母婴传播已成为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1].充足的艾滋病知识能够降低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2],充足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对于促进人群接受艾滋病自愿检测至关重要[3],一旦孕产妇人群掌握了充足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了解了医疗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作用,孕产妇人群对于艾滋病检测的接受程度将大为改善[4~6],而如果没有正确的艾滋病传播知识,会引起人们不必要的恐慌,加剧人们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7],从而对人们咨询检测艾滋病和寻求更多的医疗援助产生阻碍[8].

    作者:吴昊澄;李十月;燕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形势下基层社区传染病控制有关问题探讨

    基层社区作为利国利民的新型卫生保健形式,在疾病群防群控、流行病学调查、易感人群保护、传染源控制以及健康宣教和出院人员康复指导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为有效防控传染病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作者:彭邦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习惯的影响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近年来由于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我国现在约有高血压患者1亿6千万[1],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0%[2],目前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24.70%和6.10%,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

    作者:陈玉林;李毅丽;郑芳;王英;吴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综合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医院内设立预检分诊在国外主要是用来对急诊病人进行快速分级处理;预检护士视病情轻重将患者分为1~5个不同等级,表示病情由重到轻,不同等级的患者等待就诊的时间不同[1,2].我国大多数医院的预检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急、缓及所属专科,进行初步的判断,安排救治程度及分配专科就诊[3].

    作者:幸小弘;彭孝武;严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微管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随着避孕知识的普及,意外妊娠明显减少.但由于各种原因需终止妊娠的患者仍很多,1999年以前,人工流产数在1千万次左右[1]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人工负压吸宫术终止早孕,该方法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流产效果好,但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

    作者:陈迎秀;张艳;王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湖北省餐饮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现状分析

    自从我国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2008年12月23日,武汉市汉阳区五里墩檀李湾等地又查获李某等4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酸性橙生产的卤鸭共计2549 kg,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震惊.

    作者:张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