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LA-DRB1*0701基因与吸烟在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中的交互作用

黄晓晖;陈思东

关键词:HLA-DRB1*0701, 乙肝疫苗, 无(弱)应答, 吸烟, 交互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HLA-DRB1*0701基因与吸烟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发生的交互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 选取1 342名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者128人作为病例组,在有应答者中按性别匹配随机抽取128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PCR-SS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HLA-DRB1*0701基因.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HLA-DRB1*0701基因与无(弱)应答的发生有相关性;基因与吸烟对无(弱)应答的发生有交互作用,显著增加无(弱)应答的发生,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与开始吸烟年龄的交互作用呈低暴露-基因效应;与吸烟年限及每日吸烟量的交互作用呈高暴露一基因效应.结论 HLA-DRBl‘0701基因与吸烟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发生有交互作用.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十堰市城区医疗机构2007年患者就医情况分析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广泛实施、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等多种因素,十堰市医疗机构的业务量普遍增加.为掌握该市城区医疗机构接诊情况,以便发现医疗市场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就医隐患,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十堰市城区部分医疗机构2007年全年医疗业务工作进行了调查.

    作者:刘海波;章先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三聚氰胺(melamine),学名三氨三嗪,简称三胺,别名蜜胺、氰尿酰胺.分子式:C3N3(NH2)3,分子量:126.12.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类有机化工原料.白色粉末状,无味,是常用的防火材料原料,被用于生产塑料、厨具、防火纤维、胶水和阻燃剂.动物食用后可发生肾衰竭并导致死亡[2].

    作者:王洋;王一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湖北省农村居民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KAP调查

    禽流感防治已成为我国一个重点公共卫生问题.截至2007年10月,湖北省共向国家报告13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和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此例患者已死亡).2007-2008年,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办公室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后续活动,湖北省为项目省之一.2007年11月,湖北省健康教育所赴项目县(市)黄梅县和恩施市开展了问卷调查,旨在为该项目的干预活动提供基线信息.

    作者:夏庆华;李玲;张楚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44例狂犬病临床特征分析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高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数、病死率高达100%.近年全国部分省份狂犬病的患病人数快速增长,据卫生部近几年来的疫情报告显示,狂犬病在我国37种法定传染病报告中死亡率排名第一.犬患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将近几年来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住院的144例狂犬病临床特征作一分析,探讨狂犬病的预防对策,从而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徐雯;俞薇;郭忠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厦门市2008年225家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餐具消毒是防止食源性疾病的传播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是餐饮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为了解厦门市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状况,进一步加强餐具消毒工作指导,厦门市CDG于2008年对225家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效果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洪华荣;白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深圳市空气污染与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对心血管疾病门诊病人量和住院病人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深圳市中心区两大型综合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病人量资料及同时期空气污染物浓度、气象监测资料,运用时间序列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深圳中心城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空气污染物与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空气污染物PM10、SO2、O3与医院住院病人量有一定相关性,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量增加,并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空气污染严重的11、12月份心血管疾病的住院病人量高.结论 空气中PM10、SO2和O3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环境病因,其中以O3影响大.

    作者:殷文军;彭晓武;宋世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诱发HeLa细胞株DNA-蛋白质交联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BBP(0、5、25、125、625 μmol·L-1)对HeLa细胞进行体外染毒2 h,利用KCl-SDS沉淀法检测DNA-蛋白质交联DPC效应.结果 不同浓度的BBP均能引起HeLs细胞DPC系数的上升,但这种效应在低浓度(5μmol·L-1)时不显著(P>0.05);而在高浓度(25、125、625 μmol·L-1)时,BBP能够显著地或非常显著地(P<0.01,P<0.05)诱导HeLa细胞产生DNA-蛋白质交联效应.结论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可诱发HeLa细胞株DNA-蛋白质交联.

    作者:方芳;唐蓓;黄思佳;常青;吴丹;郭靖;袁均林;杨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学新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问题已严重危害人们健康.营养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不能合理地选择和搭配食物.大学新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让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在选择食物上易出现偏差.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希望,提高他们的营养知识水平及合理选择食物的能力至关重要.为此,黄冈市CDC于2008年10月对黄冈师院的部分新生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调查.

    作者:朱然;戴本南;王宗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学校园欺负事件及其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欺负在小学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行为,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均产生不良影响[1].Olweus论述了学校情景中儿童侵犯行为的主要形式-欺负,并将其定义为:受害者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有意地、反复地、持续地施以负面行为,造成受害者心理或者身体的伤害或不适应[2,3].许多研究表明,受欺负对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4].研究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40%的学生在欺负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至少有23%的学生被欺负过[5].甚至被欺负的学生所产生的某些不良现象与欺负有关[6,7].目前学术界对欺负或受欺负的研究大多仅局限于学校环境中的欺负现象,而很少关注学生受欺负后出现的一些症状是否与受欺负有关,该文从学生被欺负的发生率和出现的一些症状进行前瞻性问卷调查,分析发生率和这些症状的相关性,为学生

    作者:张国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宜昌市368例海洛因成瘾者行为调查

    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是针对海洛因等阿片类药物依赖者采取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是目前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解自愿接受MMT海洛因成瘾者的行为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进而减少与滥用毒品有关的犯罪、疾病的传播,采用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评估基线调查表对接受MMT的海洛因成瘾者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亚玲;徐承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武穴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维护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周青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接种卡介苗致淋巴结炎一例报告

    湖北省嘉鱼县某镇预防接种门诊对辖区内的适龄儿童进行常规免疫接种卡介苗并发淋巴结炎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帮斌;潘荣华;耿协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HIV抗体阳性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自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以来,到2007年底,有230万15岁以下儿童感染上HIV,2006年新增感染儿童70万人,死亡57万人[1].预计到2010年,因AIDS失去母亲或双亲的儿童将达到2500万,15岁以下的儿童将超过1 400万[2].感染了HIV的儿童,大部分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少部分是由于输血感染.

    作者:丁海霞;王虹;鲁植艳;任善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4410例犬伤门诊病例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养猫养狗的家庭和个人越来越多,被猫狗等动物抓伤、咬伤的病例也逐渐增多,为了解佛山市禅成区南庄医院犬伤门诊2006年以来的犬伤病例暴露情况,掌握南庄镇犬伤流行分布,分析如下.

    作者:李锐冰;陈海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当代认知疗法述评

    认知治疗兴起于二十世纪中叶.不同认知疗法各有其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过程和方法,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认为人的思维对其情感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各种治疗技术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方式来达到消除或减轻各种心理问题及障碍的目的.认知疗法在当今被广泛应用和研究.其治疗范围已扩大至自杀干预领域及部分慢性精神障碍.但是对于认知疗法与认知学派的关系、与其他心理疗法甚至与药物治疗的关系仍未十分明晰.

    作者:谢博;林举达;焦桂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四川省汉源县蜚蠊种群构成

    蜚蠊(Blatta)是蟑螂的学名.5.12大地震之前汉源县未开展过蜚蠊种群调查,为防止灾后因病媒生物所引发的疾病流行,确保大灾之后不发生大疫的目的,在蜚蠊孳生繁殖活动高峰7月~8月与支援抗震救灾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联合,开展了蜚蠊种群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赫;岳金亮;刘斯;黄晓波;李成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武汉市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2008年4月以来,在全国手足口病疫情屡有发生.由于过去对手足口病的监测没有本底资料,报告的病例数也极少,为在疫情早期了解武汉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主要病原体,于5~9月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采集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实验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余滨;陈邦华;朱哲荣;陈剑;王远红;罗同勇;李秋玲;周敦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湖北省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查询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数据,对湖北省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湖北省2004年-2007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1起,发病13 890例,死亡66例,报告事件数和发病人数以传染病事件多,死亡人数以中毒事件多,事件主要发生在山区、边远地区和水网地区,发生时间为4~6月和9~10月两个高峰,在校学生为高发人群.结论 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传染病与中毒事件危害严重,乡中学和乡小学突发事件频发,应开展重点传染病的监测与预警,强化快速有效的中毒应急医疗救援,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建立多部门合作的联防防控机制,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作者:刘斯;刘力;朱建如;郑立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武昌区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05年武汉市武昌区发生麻疹暴发流行,2006年发病数急剧下降,2007年又有回升势头.为了解武昌区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促进麻疹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现将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鲁迎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某医院职工健康状况分析

    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医院工作队伍的稳定,还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院可持续发展.为了解某医院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某医院职工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体格检查.现将2008年度体检情况报告如下,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曹洪涛;韩炜;吴红霞;周容;张小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