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滴疏血通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孙桂芳

关键词:静滴, 疏血通注射液, 高血压, 心肺听诊, 门诊治疗, 患者, 动脉硬化, 脑栓塞, 高血脂, 头痛, 四肢, 脉搏, 活动, 呼吸, 过敏, 肝脾, 查体
摘要:患者女,42岁.因高血压、高血脂、头痛、困倦来我院门诊治疗.查体:血压150/100 mmHg,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自如,确诊为动脉硬化,脑栓塞.患者既往无过敏病史.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辨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药的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近年来关于中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应如何正确看待中药的不良反应,下面是作者根据现状谈些看法.

    作者:吴光亮;许东航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中草药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对具有农药生物活性的中草药资源研究情况、中草药源农药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并就中草药源杀菌农药研究开发中存在抑菌活性物质不明确、抑菌活性的中药资源研究不全面等问题提出设想和建议,可从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类传统中草药中寻找具有农药活性的化合物.

    作者:严振;莫小路;王玉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对我国不同产区的20个药用菊花栽培类型的药材样品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和测定,为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总黄酮和总挥发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20个菊花药材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绿原酸、总黄酮和总挥发油在各类型药用菊花中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药用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体现了我国药用菊花的多样性,其内在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徐文斌;郭巧生;李彦农;汪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山茱萸提取物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一氧化氮与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光化学法诱导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一氧化氮(NO)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含量的变化,以及中药山茱萸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环烯醚萜苷)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预先灌胃给药7 d后,制作光化学致脑梗死模型,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明显的梗死灶,脑皮层NO含量与NOS活性增加,NF-κB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山茱萸提取物能明显减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皮层NO含量和NOS活性,并显著减少NF-κB阳性细胞数量.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可通过影响脑内NO,NF-κB的水平发挥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春阳;李林;李宇航;艾厚喜;张丽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狭瓣鹰爪花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海南狭瓣鹰爪花茎的生物碱成分.方法:生药用70%乙醇提取,提取物酸水溶解,酸水液氨水碱化后氯仿萃取,氯仿部位用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NMR等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spinosine(1),3-hydroxynornucifefine(2),juzirine(3),artabotrine(4),liridine(5),assimilobine(6),isococlaurine(7),N-demethylarmepavine(8).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得.

    作者:韩长日;朱国元;陈光英;张汉扬;毕和平;方宏勋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复方安替威胶囊血中移行成分的富集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安替威血中移行成分的富集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复方安替威的主要入血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为考察指标,用HPLC测定含量,确定大孔树脂法富集复方安替威血中移行成分的佳工艺条件.结果:复方安替威胶囊内容物经水提醇沉后,以NKA-2型大孔树脂为吸附剂,3 BV的水洗脱除去杂质后,收集5 BV的50%乙醇洗脱液为佳富集工艺;终产物中绿原酸和黄苷芩的含量均较原复方安替威胶囊提高了近5倍.结论: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指导的大孔树脂法,是富集复方安替威血中移行成分的有效方法,也为其他中药复方的精制提供借鉴.

    作者:王喜军;张宁;孙晖;曹洪欣;孙文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静滴疏血通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42岁.因高血压、高血脂、头痛、困倦来我院门诊治疗.查体:血压150/100 mmHg,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自如,确诊为动脉硬化,脑栓塞.患者既往无过敏病史.

    作者:孙桂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干燥方法对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Angelica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及杭白芷A.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是常用中药材[1].白芷根较粗大,自然晒干需要的时间较长,遇阴雨天常常发生腐烂;有的白芷干燥采用硫磺熏干方法,但导致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显著降低[2,3 ].本试验采用室内阴干、户外风干、不同温度烘干和硫磺熏干方法对白芷进行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及不同烘干温度对白芷外观性状和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志梅;杨太新;翟志席;郭玉海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中药灌肠Ⅰ号对炎性肠病大鼠血象与病理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选择合适的大鼠炎性肠病(IBD)模型,观察中药灌肠Ⅰ号对其治疗作用,为IBD治疗寻找新途径.方法:Wistar大鼠8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sulfasalazine(SASP)组和中药灌肠Ⅰ号组,每组动物20只.分别在用药后4,7,14,21 d观察外周血细胞变化与肠道病理学指标.结果:给药7 d后SASP组和中药组外周血小板数都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SASP组对于IBD的远期治疗作用不甚明显,而灌肠I号确实有减轻IBD病变,促进其修复的作用,近期与SASP相当,远期优于SASP.结论:中药灌肠Ⅰ号有较明显的抗大鼠炎性肠病效果.

    作者:刘萍;杨洁;罗庆良;余祖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桑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作用.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其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化合物桑苷、异槲皮苷;生物碱类葫芦巴碱、胆碱、腺嘌呤;香豆素类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此外尚含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本实验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NIST谱图库检索鉴定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峰的相对含量.

    作者:汪芳;吉力;刘元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不同粒径的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吸收比较研究

    目的:考察不同粒径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对大鼠口服吸收水飞蓟素的影响.方法:以山榆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分别制备了150,500,1 000 nm 3种粒径的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给大鼠灌胃后,采用RP-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数据经3p97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口服150 nm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后的AUC分别是500,1 000 nm的2.08,2.54倍(P<0.05),这表明150 nm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其他2种制剂.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对水飞蓟素的口服吸收有着显著影响.

    作者:何军;侯世祥;奉建芳;蔡本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道德联盟公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复方四逆汤水煎剂化学成分研究Ⅱ

    四逆汤是东汉张仲景创制的经典名方之一,为<伤寒论>回阳救逆代表方,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3味药组成,方简效宏,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证[1],临床应用历千百年而不衰.近年来,通过实验确鉴其功,并已制成注射剂和口服液,不仅被誉为中医急救良方,而且广泛应用于各种杂病.

    作者:刘红霞;林文翰;杨峻山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乌梅中金属元素铁、铝、锰、镁、钙、钡的测定及其在水煎液中的形态分析研究

    乌梅是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实经熏制或烘制加工而成[1].本研究以四川优质乌梅为研究对象,对乌梅果肉及其水煎液的6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水煎液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战国;董团瑞;袁茵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知母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目的:研究知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知母根茎经过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运用GGMS技术,计算机检索结合人工解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2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0.83%.结论:知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醛类(31.15%)、萜类及其氧化物(20.66%)、烷烃及其含氧取代物(8.35%)、呋喃杂环化合物(6.41%)、非萜醇类(4.26%).含量在3%以上的化合物有12个,其中以龙脑含量高(9.35%).

    作者:陈千良;马长华;王文全;于密密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HPLC测定当归中藁本内酯的含量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Qliv.)Dials.的根,是中医常用中药之一,有活血化瘀、养血调经、镇静镇痛等功效[1].当归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成分,藁本内酯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国内外文献中有不少关于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的报道[2,3],但液相色谱方法报道较少,本实验建立了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当归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本法快速、灵敏、准确、重

    作者:王祝举;唐力英;赫北湘;张启伟;梁国刚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蜈龙抗癌颗粒治疗小鼠移植性肿瘤的药效学观察

    目的:观察蜈龙抗癌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Lewis肺癌、P388白血病、S180肉瘤和H22肝癌,每个瘤株重复进行3批试验,每批试验用小鼠50只,随机分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环磷酰胺(100mg·kg-1)组和蜈龙抗癌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对于Lewis肺癌和P388白血病瘤株,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生药10,25,40g·kg-1·d-1,对于S180肉瘤和H22肝癌瘤株,则分别为15,30,50 g·kg-1·d-1.观察用药后动物的一般表现、体重增长和肿瘤生长情况.结果:高剂量蜈龙抗癌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Lewis肺癌、P388白血病、S180肉瘤和H22肝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1%,30.8%,49.8%和52.3%.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对以上4种瘤株的抑制率分别为90.6%,77.2%,79.6%和60.3%.高剂量组荷瘤小鼠的体重增长减缓.结论:蜈龙抗癌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Lewis肺癌、P388白血病、S180肉瘤和H22肝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对小鼠Lewis肺癌的治疗效果明显.高剂量连续用药9~11d对小鼠有毒性作用.

    作者:刘亚千;李春海;杨更禄;陈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利用药用真菌深层发酵加工中药

    加工技术陈旧是中药现代化进展缓慢原因之一.药用真菌的深层发酵技术日趋成熟,利用它们的分解转化能力对中药进行发酵加工,可以提高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单位浓度;同时药用真菌亦会产生丰富多样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而且药用真菌还可对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进行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利用药用真菌发酵中药可开发包含多种活性成分的新型中药制剂,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及质量控制.利用药用真菌深层发酵加工中药为中药的加工开辟了新的手段.

    作者:杨海龙;陈高洪;章克昌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黄芪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水煎剂(HQD)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取18~22 g昆明小鼠100只,随机分10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灌服不同剂量黄芪水煎剂组,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组,黄芪与地塞米松并用组.各处理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6 d.结果:在不同剂量灌服给药组中,高、中、低剂量试验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好;在不同给药途径组中,吞噬百分率以腹腔注射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和灌服(P<0.01),但各组间的吞噬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在黄芪与地塞米松并用组中,黄芪能明显对抗地塞米松的免疫抑制作用(P<0.01).结论:黄芪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并能对抗地塞米松对其抑制作用.

    作者:宁康健;阮祥春;吕锦芳;程郁昕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比较

    天麻是主产于我国的名贵常用中药,实验证明天麻素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天麻在我国广泛分布,野生及栽培品种遍及西南至东北各地.由于遗传、生态环境、人工栽培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异.前人已对天麻种内不同变异类型及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作过分析报道[1],但目前尚未见较系统的对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比较分析.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来源于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及辽宁的14个不同地理分布的野生和栽培天麻进行天麻素含量的定量比较分析.

    作者:关萍;高玉琼;石建明;康冀川;陈放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