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发热为首要表现的巨细胞动脉炎一例并文献分析

王丽敏;于静;高明利

关键词:
摘要:巨细胞动脉炎(GCA)病因不明,是成人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50岁以上患者的颈动脉的颅外分支,女多于男(2∶1),该病以颞部头痛、视觉丧失、颌跛行及风湿性多肌痛症状为主要表现.GCA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视觉丧失.本文报道一例以发热为首要表现的巨细胞动脉炎,并进行文献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D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功能及踝肱指数的影响

    2型糖尿病(T2DM)目前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官方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3.66亿,到2030年,糖尿病人数将达到5.52亿.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大血管并发症,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高达19.47%~23.80%.

    作者:周榕;王雅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压与一过性黑矇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性分析

    一过性黑矇往往首诊于眼科,多为头部及眼部缺血性病变及颈动脉狭窄的首发症状.患者主诉发生一过性黑矇时多为无痛性及无其他身体不适,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见或模糊,约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恢复.如不及时就诊治疗,一部分患者则会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急症,视力急剧下降至光感或眼前数指等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疾患.

    作者:吕茜;袁超;刘亚丽;杨艳红;王秀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输血改善贫血早产儿临床体征效果分析及机制研究

    临床上将胎龄低于37周的婴儿称为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器官发育通常不成熟,适应能力相对较差,且易并发各种并发症,其中早产儿贫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作者:隆维东;黄冬悦;肖剑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穴位按摩联合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积累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的黄染.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肝酶系统、血脑屏障等发育尚不完全成熟,体内过多的胆红素堆积,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甚至危及生命,存活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而致残.

    作者:缪彩华;吴利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成人退行性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定义为冠状面Cobb's角>90°、凸侧Bending位X线片矫正率<30%.

    作者:姜洋;冯皓宇;席镭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与CT对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评价

    甲状腺癌是过去几十年中,发生率增长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上升情况达2.4倍左右,这一现象的发生部分是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临床中隐匿性肿瘤检出率得到提高.经研究发现,10%以上甲状腺癌是偶然被发现,且大部分均是微小癌.笔者以96例甲状腺乳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患者及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锐锋;韩咏峰;蔡少雨;曾鹏程;漆平;麦耀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应用大株红景天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182例的临床研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患者多系统、多器官损害,脑损害为严重、为常见.除急性中毒可造成脑损伤外,部分患者经过2~60 d假愈期后,出现痴呆、精神症状、行为异常、二便失禁及锥体外系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称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ACMP).其临床表现多样,国内报道发病率10%~30%,国外为13%~50%.本研究采用大株红景天、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合法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惠敏;刘莎莎;胡晓娟;张超;王倩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腔镜下射频治疗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

    近年研究报道表明,膝关节软骨损伤是生活中常见的膝部损伤类疾病,人们在高强度运动时膝关节快速扭转、拉伸、挤压等,是其主要的损伤原因,会导致相应软骨组织水肿、碎裂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关节面软骨损伤,从而降低膝关节的灵活性,若不及时治疗,极可能演变成骨关节炎.

    作者:黄伟东;唐坚;唐凯;陈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扩张(CAE)相关性.方法 以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因胸痛就诊的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A组)、冠心病组(B组)、冠状动脉扩张伴冠心病组(C组)及冠状动脉正常组(D组),收集整理各组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测定各组RDW、血脂水平、相关炎性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分析RDW与CAE的相关性.并通过Mariks分型评价CAE严重程度,分析其与CAE的相关性.结果 A、B、C组与D组在与吸烟史、糖尿病病史、RDW、WBC、hs-CRP、IL-6、TNF-α、Hcy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E轻中度、重度组RDW分别为(12.0±0.6)%、(12.6±0.9)%,显著高于D组的(11.8±0.6)%(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RDW与WBC、hs-CRP、IL-6、TNF-α、Hcy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其独立变量为RDW、WBC、Hcy.结论 RDW与CAE及其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且两者相关可能与炎症机制有关.

    作者:陈国栋;叶健烽;李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鼻用氮(革)斯汀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全世界13~14岁的青少年患者数超过100万,其中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为14.6%,2002年我国青少年AR的发病率为27.6%0,临床相关研究证实,AR与支气管哮喘存在相关性,约有20%~38%的AR患者伴有支气管哮喘.

    作者:来利利;周瑞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毛细血管扩张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良性肿瘤,常在影像检查时偶尔发现,典型的FNH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但FNH其中一少见的亚型毛细血管型,其影像表现有所不同,文献少有报道,现分析病理证实的9例毛细血管型FNH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这种少见亚型的认识.

    作者:王凯;陈宏伟;鲍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以发热为首要表现的巨细胞动脉炎一例并文献分析

    巨细胞动脉炎(GCA)病因不明,是成人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50岁以上患者的颈动脉的颅外分支,女多于男(2∶1),该病以颞部头痛、视觉丧失、颌跛行及风湿性多肌痛症状为主要表现.GCA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视觉丧失.本文报道一例以发热为首要表现的巨细胞动脉炎,并进行文献分析.

    作者:王丽敏;于静;高明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低管电压结合大螺距技术行糖尿病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的发展成熟及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MSCT血管成像(MSCTA)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诊断、复查等.以往临床行64排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常设置管电压120 kV、螺距0.984作为扫描参数,导致受检者辐射剂量较大,由于放射线具有致癌、致畸等潜在损害,因此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尤为重要.

    作者:司成海;兰静;田珊珊;王利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脑的供血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的总称.临床主要四种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进展性卒中(SIE),完全性卒中(CS).TIA无脑梗死存在,而RIND、SIE和CS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存在.

    作者:吴丛琴;郭道骝;张晓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远期功能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远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67例联用运动疗法,比较2组远期功能状况.结果 随访时,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布、神经功能缺损分布、Brunnstrom偏瘫分级、日常生活能力分布明显改善(P<0.05),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增加(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布、神经功能缺损分布、Brunnstrom偏瘫分级、日常生活能力分布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ADL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功能预后.

    作者:王占想;林艳;毕俊忠;徐士军;董晓柳;张秀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脊椎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扫描,对比2组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以及不同脊髓损伤髓损伤程度患者ADC及FA值,并分析2组对象的DTI图像特点.结果 健康人FA值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低,而ADC值则较高.随着脊髓受压程度加重,ADC值呈明显升高、FA值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准确发现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变,其量化指标更有助于评估脊髓受损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蔡汉寿;刘涛;周洁;白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的研究进展

    小儿厌食的主要病机是脾运失职、胃纳失司.上世纪70年代末,江育仁教授通过对脾胃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结合其多年的临床体会,提出了“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科学观点,这一观点对小儿厌食、泄泻等常见脾胃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疗效显著.

    作者:张艳华;王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调节着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而雌激素的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来介导的.传统观点认为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通过经典的核雌激素受体介导完成,新近研究发现膜雌激素受体也可介导信号转导,且研究正在不断更新中,本文拟就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闫懿;敖锋;宋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现代化医院发展中人力资源信息化应用探讨

    随着医疗改革的加深,各级医院都在寻求自身发展的新道路、新模式,而人才是医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个不争的事实决定了人力资源的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的利用与调配将会成为医院发展的坚实动力.人力资源处的工作重心应当从注重医院人事的管理转向对医院人才的开发利用.

    作者:顾召华;杨波;顾华俊;汤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肝酶的相关性分析

    甲状腺激素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作用于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具有促生长发育,促进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等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甲状腺激素不仅局限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而且发现甲状腺激素和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肝损害等在内的多种疾病有关.

    作者:高珊;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