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平;周毅德;王明华
为了解2005~2006年荆门市城区生活和办公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对居室内和办公室内近两年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调查,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焦玲芳;范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制定流脑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流脑疫情预测、预警积累数据.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按3~5岁、6~11岁、12~15岁、16~18岁、19~25岁分组,每个年龄组抽取20~30人,分别在流脑流行的前、中、后期连续监测两年,采集调查对象的鼻咽拭子,进行带菌率监测.结果 流行前、中、后期带菌率分别为3.5%、5.4%、6.6%,流行后期较前期上升了3.1%;3期带菌率卡方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9.168,P=0.000).菌群分布主要是B群和C群,3期中,C群所占比例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24.7%、58.0%、60.8%.城市两年流行前期带菌率分别为2.2%、4.2%;发病率分别为4.5/10万和4.3/10万.年龄组带菌率与发病构成均以16~18岁高;流行前期流脑疫苗接种和未接种者带菌率分别为1.7%、4.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带菌率随流脑流行前、中、后期,呈不断上升趋势.以C群为主,C群已成为合肥市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
作者:王晓萍;靳玉惠;黄泓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1].近年来,病死数居我国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2006年全国狂犬病发病率比2005年增加28.48%,死亡人数占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死亡构成的25.51%[2],狂犬病对社会的危害日益加剧.对武汉市传染病医院近年来收治的125例狂犬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郑汉丹;周海兰;陈勇;牛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湖北省2006年8个县市报告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10起,累计发病831人.为了解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与变化,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现将湖北省2006年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蒋晓清;吴杨;李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96年以来,仙挑市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开展了对医疗机构以实验室监测为主要手段的消毒监测管理工作.经过11年的努力,该市消毒监测覆盖面已达到了100%.
作者:赵福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咸宁城区2006年继续实施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CUP).2006年对涉性服务人员开展了KABP(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并与2004年调查资料比较,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魏尊;陈大顶;陈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疾病,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作者:石荣兴;常宪平;马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多发病和慢性病,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指前列腺的基质和(或)腺体的增生.
作者:李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武汉市1992~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与发病特点及三间分布.结果 1992~2006年武汉市共报告乙脑病例433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0.41/10万,年均病死率2.31%,乙脑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且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无乙脑病例报告;发病季节在4~9月,高峰期在7~8月;病例主要集中于新洲区(占39.72%)、黄陂区(占31.87%)、江夏区(占12.24%)等郊区;15岁以下的患者占94.23%(408/433),散居儿童发病占61.20%(265/433).结论 武汉市乙脑发病主要表现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低年龄组为主.近年来乙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乙脑监测和防控依然不能放松.
作者:陈邦华;胡权;余滨;刘普林;高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研发武汉市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系统中,为解决不同疾病报表的填报问题,需要考虑不同报表的不同需求,统一网络系统报表管理体系,为适应这种特别要求,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方法,需要对多个报表单独设计,这样后台运数量会非常大,对硬件要求非常高,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我们选择XML技术应用到系统研发,探索XML技术在公共卫生信息网系统中应用.
作者:罗俊;肖鹏;庞延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作者:李军;余军;周水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7年7月13日,十堰市某建筑工地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中毒人数为26人,主要症状为:中毒者均有恶心、呕吐,少数有腹痛、腹泻、头痛,部分患者出现心慌、乏力症状.
作者:王滨;郑向梅;高景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1~2006年,武汉市连续6年开展了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免费住院治疗工作,653例(1 158人次)晚血患者得以免费住院治疗.2004~2007年,又连续4年对接受免费治疗的晚血患者进行了免费随访.
作者:杨燕;徐明星;罗华堂;周水茂;李群英;王浩;胡世全;张兆仁;程忠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由于其环境易被污染,而导致医院内感染,医院感染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均有严重危害.手术室又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担负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抢救急危重病人的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1],因此加强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现就汉川市中医院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进行探讨.
作者:陈凤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该文结合工作实际就打击非法行医过程中如何查处和搜集证据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1打击非法行医,首先要弄清无证行医和非法行医的区别无证行医是指医疗机构和卫技人员未经有关的卫生许可,没有取得必需的许可证照、证件就从事医疗活动.
作者:李佑升;周水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苏州工业园区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苏州工业园区2004~2006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苏州工业园区2004~2006年共报告麻疹28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52/10万,无死亡病例,3~6月份为发病高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15岁年龉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51.41%,流动人口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46.48%.结论 提高麻疹疫苗覆盖率,加强麻疹监测和麻疹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加强流动人口麻疹的预防控制,对高危人群开展麻疹疫苗普种和应急接种,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策略.
作者:邵光方;薛丽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痉挛或持续性疼痛、坠胀、腰腹部酸痛等一系列症状[1],重则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以致妨碍生活和工作质量.
作者:祝继荣;周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深入了解和探讨艾滋病患者在疾病困扰中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其应对方式.方法 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以自拟的半结构式访谈指引,对山西省某县3位艾滋病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和观察,访谈结束后运用主题分析法,找出有意义的研究主题.结果 艾滋病患者压力感受主要集中在:①对个人患病现实的感受;②对生死的强烈感受;③对社会隔离的感受;④对社会支持的强烈期盼.其应对方式主要表现为:①认知调整:②求助社会支持:③主动解决问题;④应对方式与其原人格状态有关.结论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况复杂,在未来的艾滋病防治与关怀工作中,心理关怀急需重视,开展社会支持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压力应对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海原;王艳军;张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充分了解湖北省荆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人员的现状,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疾病预防事业的需要,荆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2~3月对荆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人员现状进行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凌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原花青素(GPE)具有抗氧化、美白肌肤的功效,是目前所知较强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且没有副作用.
作者:田辉;钟平英;李应中;田洁;樊柏林;刘瑶;杨文祥;唐利军;龚晨睿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