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鄂西北地区宫颈疾病的调查分析

宋鑫;罗仪;陈双郧;刘永珍;何卫东

关键词:宫颈疾病,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通过对宫颈疾病的病因、发病情况的探讨,寻找早期预防富颈癌的依据.方法分析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及十堰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在该市及周边5县1市普查的宫颈疾病36 753例.结果宫颈炎性病变占宫颈病变88.27%,宫颈损伤及良性肿瘤等病变占1.79%,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占8.98%,宫颈浸润癌占0.96%.相关因素分析显示HPV感染、多性伴侣、性传播疾病史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宫颈炎症,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严格的宫颈癌筛查.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群体性腹泻的实验室分离与鉴定

    类志贺邻单胞菌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肠道病原菌,其引起腹泻暴发已有报道,主要引起霍乱样腹泻.表现为食物中毒症状时以腹泻、呕吐为主,该菌的实验室分离与鉴定没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人类的危害正被逐渐认识.2005年6月,十堰市某县城关发生一起类志贺邻单胞菌污染水源引起群体性腹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涉及人员多,影响面广而备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病原菌检测一度成为关注的焦点,现将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群体性腹泻的实验室分离与鉴定报告如下.

    作者:郑向梅;刘公平;崔龙;王滨;杜青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形势与任务

    湖北省血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50年的反复防治,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成效,先后有23个县(市、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0个县(市、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近些年来,由于受自然及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血吸虫病疫情出现明显回升,并且存在继续流行和蔓延的可能.突出表现在:血吸虫病感染人数增多,局部地区急性感染暴发流行,部分达到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疫情死灰复燃,严重威胁着疫区人民的健康.

    作者:戴裕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析免疫接种门诊示范点的作用

    为了全面规范蕲春县免疫接种门诊的建设,促进计免工作的持续发展.于2003年在基础好的县直机关和刘河镇试办免疫接种门诊示范点,对指导全县计划免疫工作开展发挥了较大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朝友;周学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屈家岭管理区疟疾防治工作调查报告

    为弄清屈家岭管理区疟疾发病情况,指导今后的疟疾防治工作,2005年9月6~8日荆门市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对屈家岭管理区疟疾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2005年10月17~19日荆门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同省疾控中心寄生虫控制部2名专家一起对屈家岭管理区2003~2005年疟疾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本富;李少华;屈军;裴速建;胡乐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

    强化政府公共卫生主导作用,全面提升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是宜昌市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卫生局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就加强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政策依据、现状和应对策略及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作者:贺会清;董美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营养与艾滋病防治

    自1981年全球首次报道艾滋病(AIDS)后,已有2 500万人死于AIDS.HIV/AIDS正在成为历史上具破坏性的流行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2005年全球有4 030万人[1,2]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其中2005年新感染病例490万.

    作者:杨明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对流动儿童试行预防接种网络化管理的观察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口的频繁流动,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流动儿童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已成为当前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预防接种管理的主要研究课题.该文介绍了对122名1~6岁流动儿童试行预防接种网络化管理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鉴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004年常德市城区餐饮从业人员的乙肝病毒检测分析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2004年湖南省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市13 580名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筛查,对HBsAg阳性者作两对半检测,并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作者:谢朝梅;沈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湖北儿童智商现状分析

    碘缺乏病(1DD)是严重危害湖北省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地方病.通过40多年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居民碘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碘缺乏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2000年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为了解湖北省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儿童的智力水平现状,2005年4月~5月对湖北省小学生进行了智商(IQ)水平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石青;李明健;熊培生;龚新国;尹坚;黄宝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678例性病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我国的性传播疾病(STD)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仙桃市性病的流行状况和发病因素,为预治工作提供依据,现对2004年1月~12月仙桃市报告的8大类性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甲醛致小鼠肺DNA蛋白质交联和DNA断裂效应的研究

    目的研究甲醛致小鼠肺DNA-蛋白质的交联(DNA-protein crosslinks,DPC)和致DNA的断裂作用.方法以小鼠肺为材料,经体外染毒后,采用KCl-SDS沉淀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液态甲醛染毒后肺部提取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物的含量及DNA的断裂效应.结果 KCl-SDS沉淀法,低浓度的液态甲醛(5μM,25 μM)不能引起DNA-蛋白质的交联(P>0.05),较高浓度(125 μM,625 μM)可以引起明显的DNA-蛋白质的交联作用(125 μM,P<0.05;625 μM,P<0.01).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显示甲醛在低浓度(5 μM,25 μM)时可以引起DNA链的断裂(P<0.01),在较高浓度(125 μM,625 μM)时可以引起交联作用(P<0.01).结论甲醛在较高浓度时可以导致明显的DNA-蛋白质交联作用,而在<25 μM时以DNA断裂为主.

    作者:吴凯;杨光涛;娄小华;彭光银;王黎明;李艳;柯翔鸿;杨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四湖区域灌渠增设阻螺设施防止钉螺扩散综合效益分析

    目的评价四湖区域灌渠增设阻螺设施防止钉螺扩散综合效益.方法沿各大灌渠源头增设阻螺设施、环境改造、工程灭螺为主的综合治理血吸虫病措施,并运用卫生经济学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螺情、病情等方面变化的综合效益分析.结果新建沉螺设施后,在灌区范围内,钉螺面积和居民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综合费用效益比为1:7.05,净效益费用比为6.05:1.结论兴建防螺设施,阻断钉螺扩散途径,形成单元性强的灭螺小区进行综合治理,是湖沼型渠网地区控制并消灭钉螺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作者:王文梁;王平连;秦琴;刘凤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三种行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分析

    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十分普遍,在我国已成为主要的职业健康问题.据报道,慢性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在职业性疾病的发生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职业性皮肤病,已严重地威胁着广大职业工作人员的健康.该次通过对黄石市冶金、建筑、纺织3种行业中主要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的调查,了解其患病情况和发生的规律,为制定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作者:张俐娜;张红娣;万松泉;熊昊;吴兰香;赵焕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蕲春县3例突发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处理

    全国血吸虫病网络直报系统于2005年8月4~17日警示,湖北省蕲春县发生3例急性血吸虫病.省血防办公室、省血研所专家及时奔赴现场进行调查和防治指导.

    作者:毛官祥;戴裕海;涂祖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45例回顾性分析

    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误诊率和死亡率高.为有效预防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降低误诊率,提高治愈率,对1998~2005年间武汉市第十二医院收治的4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桂珍;陈兰;李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食品无机砷含量分析及其限量值研究的进展

    砷及其化合物作为全球重点监测的30种污染物之一,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AIRC)证明为致癌物[5].砷的毒性随砷的存在形态不同其毒性差异很大,致毒性和致癌作用主要取决于无机砷的含量.目前,国际上对食品中砷的卫生学评价均以无机砷为依据[1],我国自70年代至今有几十种各类食品的卫生标准均是以总砷形式制定的,国内学者已认识到这种以总砷表示的卫生标准已无实际卫生学意义,因此已有学者进行了有关食品无机砷含量分析及其限量研究.

    作者:王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武汉市青山区室内赛车场空气卫生质量调查

    为保障人民群众在公共娱乐场所身体健康,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青山区卫生监督所会合青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的室内赛车场空气质量及工作人员身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楠;冯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DNA微阵列检测苯中毒细胞增殖与周期调控基因差异表达

    目的通过基因表达谱研究寻找苯中毒发病机制中细胞增殖与周期调控基因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含338条免疫相关基因的cDNA芯片检测7例苯中毒患者和7例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谱,观察其在基因表达谱上的差异.进行了基因表达谱聚类分析和比较;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所有芯片中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44条,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7个,主要包括有IFIM1、CDKN1B、RBL2、GSPT1、FOXO1A等;表达下调的基因17个,有CDC37、MDM4、EVI5、SKP2等基因;表达不一致的基因6个.聚类分析揭示40条基因的基因表达谱特征存在关联.结论通过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达的苯中毒相关基因,推测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调控可能在苯中毒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玲;吕必华;赵职卫;夏颖;张本延;毕勇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62家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2005年6月1~10日,黄冈市卫生监督局会同黄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黄冈市城区市直管辖的62家个体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消毒质量抽样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霞;刘凯;吕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焦化作业工人代谢综合征与脂肪肝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通过焦化作业工人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流行病学研究,为探讨代谢综合征、脂肪肝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冶金焦化厂焦炉和化产作业工龄10年以上的男性工人535人为暴露组:选择不接触或较少接触焦炉逸散物的该厂工龄1年以上的男性工人174人为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一般情况、职业史、个人史、血常规内科检查、血常规、血生化、乙肝五项、B超等.结果焦化生产场所不同程度存在焦炉逸散物(COE)危害,其中炉顶作业区苯并(a)芘(BaP)、苯溶物(BSM)危害比炉侧作业区和化产作业区严重,炉侧作业区BaP、BSM浓度比化产作业区略高.炉顶作业组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28.2%、10.4%、19.3%,炉侧作业组脂肪肝检出率为20.3%,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产作业组高血压检出率为31.7%,与对照组(17.2%)相比,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焦化作业工人中焦炉作业工人代谢综合征、脂肪肝高发可能与其职业暴露有关,COE有可能导致机体胰岛素抵抗(1R)而使代谢综合征和脂肪肝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济超;张晓敏;万才珍;孙晖;张望珍;潘亚芬;王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