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北省性传播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

周翔;李玲;李旺华;詹发先

关键词:湖北省, 性传播疾病, 流行现状, 防治措施, 流行情况, 监测哨点, 合作项目, 工作方案, 发病率, 欧盟, 成果
摘要:为掌握湖北省STD/HIV流行情况,降低STD/HIV发病率,在建立STD/HIV监测哨点的同时,并按照湖北省欧盟STD/AIDS防治合作项目的工作方案,实施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宜昌市城区儿童乙肝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国已把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为反映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制定乙肝科学免疫策略提供依据,2005年宜昌市开展了城区儿童乙肝抗体水平监测工作,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春秀;岳娅妮;涂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尿中甲酸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在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塑料、板材加工、装饰装修、食品加工、医药生产等作业场所,均存在有害物甲醛的职业性接触.新装修的居室、驾驶室等也存在甲醛危害.空气中甲醛经呼吸道吸收后,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终以甲酸的形式从尿液中排出.尿中甲酸可以作为职业性接触甲醛的生物标志物,测定其含量可为评价环境受甲醛污染程度和评估人体接触甲醛剂量提供参考.该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尿中甲酸进行检测,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快速.

    作者:武运动;温新玲;姚永祥;罗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保健食品中总蒽醌测定方法的研究

    蒽醌类化合物在天然植物药中较为常见,它是甙类水解后生成的非糖化合物,如百合科的芦荟,豆科的决明子和番泻叶,鼠李科的鼠李中,特别是蓼科蓼亚科植物中广泛存在,如大黄属、酸模属、蓼属等,重要的植物药如大黄、何首乌、拳参等,各种蒽醌及其苷都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重要的是致泻和抗菌作用.有许多保健食品如减肥茶、降脂胶囊和芦荟制品都含有蒽醌类物质,正是这类物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保健作用,是必检的功效成分,其含量测定方法有重量法、荧光法、极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目前保健食品中总蒽醌含量检测还没有国家标准方法,作者参照药品检测方法,选用较简便实用的比色法来测定保健食品中总蒽醌的含量.

    作者:刘晓燕;曹祥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室内装修后苯系物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 了解新装修居室内空气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的污染情况及其变化规律,为装修后选择入住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新装修67户住户,交付使用后,连续半年监测室内空气中的苯系物含量.结果 居室内空气中苯浓度呈迅速降低的趋势,甲苯和二甲苯浓度变化呈现出相似的规律,在交付使用后2周监测出现一个峰值后,随时间的推移浓度逐渐降低.结论 经过7次连续半年的监测后,苯系物浓度基本可以降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以下.

    作者:迟欣;石玉琴;颜进;付承红;张本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仙桃市2003~2005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发病后死亡率为100%[1].仙桃市2003~2005年共报告病例27例,全部死亡.分析其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可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新玲;杨感深;刘同京;涂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甲醛致大鼠脑细胞DNA损伤的初步研究

    目的 检测大鼠脑细胞经不同浓度液态甲醛体外染毒后所致的DNA损伤.方法 Wistar大鼠脑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液态甲醛(0.005,0.025,0.125和0.625 mmol·L-1)中,染毒1 h,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的DNA损伤.结果 浓度为0.005和0.025 mmol·L-1的甲醛,可造成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而0.125和0.625 mmol·L-1的甲醛则引起显著的交联作用.结论 液态甲醛可造成脑组织DNA的断裂和交联.

    作者:周砚青;王昆;杨光涛;乔永康;彭光银;杨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武汉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视力状况调查

    为了解武汉市在校大学生视力状况,开展了此次调查,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陈刚;高斯媛;张楠;苏涛;王家春;鲁本麟;杨莉华;严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荆州市某社区慢性病患病率与危险因素调查

    为掌握荆州市中山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了解社区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和其他有关情况,找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制定社区疾病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于2004年4月~10月组织社区卫生专业人员对中山社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了慢性病患病率与危险因素的调查.

    作者:张家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鄂西南地区居民并殖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鄂西南并殖吸虫病流行区人群并殖吸虫感染现状.方法 对鄂西南4个山区县中12个自然村长住居民采静脉血1.5~2 ml,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并殖吸虫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ELISA检测血清5 255人(份),IgM阳性81人(份),阳性检出率为1.54%;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62%(38/2350)、女性阳性率为1.48%(43/2905),12岁以下儿童阳性率高为2.16%(28/1298),中学生和农民阳性率分别为1.82%和1.35%.对检出的全部阳性血清和部分阴性血清进行了复测,复合率为97.21%.结论 鄂西南4个县(区)居民并殖吸虫隐性感染依然存在;不能排除并殖吸虫对当地居民的潜在危害.

    作者:陈建设;张华勋;余品红;陈国英;王莉莉;黄光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Excel软件在消除丝虫病数据资料管理中的应用

    为总结我国消除丝虫病经验,迎接WHO 2006年对我国消除丝虫病工作的审评认证,中国CDC要求各省对历年来丝虫病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汇总,并限期完成.由于消除丝虫病数据资料涉及的年代久远,内容庞杂,资料跨度长,统计工作量大.因此采用传统的方法管理数据资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造成统计上的误差.为了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有利于WHO对消除丝虫病资料的审评认证,作者应用EXCEL软件,建立了湖北省消除丝虫病资料管理数据库,使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变得省时、省力、方便,现简介如下.

    作者:余品红;王莉莉;彭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某空防工程内空气中氡浓度水平调查

    氡是天然放射性铀系核素,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放射性气体.存在于室外空气和室内所有建筑物中.它是住宅内和工作场所一个不可避免的辐射照射源[1].空气中的氡及其子体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长期吸入高浓度的氡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使肺癌发病率升高.以往的调查资料中显示,在地下空防工程内的空气中氡浓度均远远高于其他地面建筑物[2、3].为了解某空防工程内空气中常年的氡浓度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的降氡措施.对该工程按季节和通风设施开启后不同时间的空气中氡浓度水平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强;王旭初;吴小辉;曹坚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湖北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了解湖北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 026份湖北汉族骨髓捐献志愿者HLA-A、B、DRB1等位基因(中低分辨),分析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南北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出A位点等位基因17种,B位点等位基因32种,特异性42种,DRB1位点等位基因13种.其中,A位点以A*02、A*11、A*24、A*33常见,B位点以B*46、B*40(60)、B*13、B*15(62)、B*58、B*51常见,DRB1位点以DRB1*09、DRB1*04、DRB1*15、DRB1*12、DRB1*08、DRB1*07、DRB1*14、DRB1*11、DRB1*13常见,来检出A*25、A*36、A*43、A*80、B*42、B*78.结论 湖北汉族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分布接近南方汉族人群之间,并有其自身特点.

    作者:朱远雁;尹平;沈钢;吴剑媚;刘光箭;邹洁;李王霞;张浩;章俊华;徐延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一例职业性黑变病伴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分析

    皮肤黑变病系由复杂的外因和内因所引起.职业性黑变病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8种职业性皮肤病之一,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慢性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本文对一长期接触石油分馏产品而患职业性黑变病伴原发性肝癌的一病例予以报道.

    作者:郝克文;郭友东;郝黎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正维皮康王杀菌效果和毒性试验观察

    正维皮康王由芦荟等复方中药和赋形剂制成的白色或微黄色乳膏,适用于皮肤的卫生护理,具有护肤、润肤、杀菌止痒的作用.为了解正维皮康王的杀菌效果和毒性情况,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标准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对其进行了杀菌试验及毒性试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国林;李克光;李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5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检测分析

    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问题特别是多重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医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被人们发现与分离出来,ESBLs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它的出现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实验室应及时、准确地检测出ES-BLs菌株,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株的扩散,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对从临床上分离的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均进行了ESBLs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郝;唐玉萍;许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湖北省性传播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

    为掌握湖北省STD/HIV流行情况,降低STD/HIV发病率,在建立STD/HIV监测哨点的同时,并按照湖北省欧盟STD/AIDS防治合作项目的工作方案,实施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作者:周翔;李玲;李旺华;詹发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肇庆市2005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广东省肇庆市近年来的麻疹发病率一直控制在2/10万以下,但2004和2005年有了一定幅度的升高,2005年达到了3.99/10万.为了解麻疹病例的分布、流行情况,进一步控制麻疹的发病及流行,制定和调整麻疹控制工作策略和措施,现将肇庆市2005年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冼国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烧伤继发湿疹创面的细菌学分析

    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和愈合后常发生创面及周围皮肤湿疹样改变.既往常考虑治疗过程中接触磺胺嘧啶、红花油、金万红等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着重给予抗过敏治疗.但临床上许多患者并未使用上述致敏外用药物,有些患者的湿疹甚至发生在创面完全愈合且停止治疗一个月以后.近年来,皮肤科学界逐渐重视局部微生物学变化在皮炎、湿疹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此类皮损处微生物学改变及抗感染治疗效果作了大量研究.但对于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期间合并湿疹的发生机制,以及与局部微生物学改变关联的研究报道不多.该文收集了近期收治的Ⅱ度烧伤继发创面湿疹样改变的患者创面微生物学资料并与原发急性湿疹患者创面微生物学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创面微生物学变化与烧伤继发湿疹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

    作者:陶宇莎;刘先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深圳市外来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调查

    目前深圳市人口约为1 200万,其中户籍人口为171万,80.00%以上为外来人口.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对发展深圳经济起了很大作用,但同时外来人口的频繁流动也加剧了深圳艾滋病的流行.据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深圳市共报告艾滋病患者510例,较2004年同期上升约50.00%,艾滋病流行星快速增长趋势.在检出的病例中,非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占90.00%以上,成为今后艾滋病防治的重要人群.

    作者:蔡文德;潭京广;罗贤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与消化内镜消毒进展

    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进行消化内镜操作的病人多,而医疗资源有限,目前国内多采用同一根内镜重复检查.由于操作过程中内镜密切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和组织等,若不进行严格消毒,较易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因此选择高效、安全和快速的内镜消毒方法日益被人们关注,电解酸性水消毒法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国内外较普遍应用的内镜消毒新方法.

    作者:熊汉华;刘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