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雀黄素对离体人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薛晓鸥;曹爽;魏丽惠

关键词:金雀黄素, 人子宫肌瘤, 细胞培养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金雀黄素对体外培养人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比色法研究金雀黄素对体外培养人子宫肌瘤细胞影响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果:低浓度的金雀黄素对子宫肌瘤细胞无抑制作用,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金雀黄素对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可为临床应用金雀黄素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野拔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分离鉴定香薷属植物野拔子Elsholtzia rugulosa的化学成分,为该属植物的综合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用IR,NMR和MS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种化合物,分别为二十烷(eicosane,Ⅰ),三十六烷(hexatriacontane,Ⅱ),β-谷甾醇(sitosterol,Ⅲ),豆甾醇(stigmasterol,Ⅳ),山梨酸(sorbic acid,Ⅴ),桦木酸(betulinic acid,Ⅵ),7,4′-二甲氧基山柰酚(7,4′-dimethoxykaempferol,Ⅶ)和洋芹素(apigenin,Ⅷ).其中,Ⅰ,Ⅱ,Ⅴ,Ⅵ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发现.

    作者:赵勇;李庆春;赵焱;陈业高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黄芪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调查

    目的:摸清为害黄芪的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情况,为研究其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点调查,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共发现黄芪病害有7种、虫害有49种.结论:为害较严重的病害有白粉病和根腐病2种,为害较严重的虫害有小地老虎、芫菁及蚜虫等类害虫.

    作者:杨春清;孙明舒;丁万隆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中药材野生抚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野生药材采集与家种药材栽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药材生产方式.作者结合研究现状探讨了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概念、特征.中药材野生抚育的基本方式有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野生栽培等.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是中药资源学、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道地药材学等学科的交叉.中药材野生抚育实现了药材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可以应用于生长条件要求苛刻或家种后质量改变较大等类型药材.文中后简要分析了几个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成功典范,并指出中药材野生抚育开辟了中药材生产的生态产业模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需要更多企业介入,需要国家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

    作者:陈士林;魏建和;黄林芳;郭宝林;肖培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大黄配伍应用研究

    大黄味苦性寒,主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其力峻而下行,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等功效,因其疗效卓著,历代沿用不衰.特别是许多医家精于配伍变化,拓宽了大黄的适应范围,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现对其配伍应用进行梳理研究,希冀对合理应用大黄有所裨益.

    作者:唐迎雪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素馨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介绍了素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该属植物主要含挥发油、脂肪酸、生物碱、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其成分具有麻醉、镇静、镇痛、神经系统和毒性等多方面药理活性.该属植物在我国资源非常丰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正付;边宝林;田秀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煎剂药渣药味的尝检与饮片切制规格初探

    目前,市场中药饮片规格切制偏厚或过厚,矿石、贝壳类粉碎程度过大,使中药有效成分在煎剂中难于溶出,直接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笔者根据浙江著名中药师江照云老师从事中药药房工作56年的实践经验,对煎剂药渣的药味进行尝检,以判断饮片是否达到药汁基本溶出之标准,对制订合理的饮片切制规格提出建议.现介绍如下.

    作者:柳献云;江照云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三子胶囊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三子胶囊是新研制的蒙药制剂,由诃子,川楝子,栀子3味中药加工而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瘟热,眩晕,头痛,血热目赤等症[1].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有薄层扫描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3]等.为有效地控制其内在质量,本实验采用HPLC法对其栀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样品中诃子,栀子进行了薄层鉴别,结果满意.

    作者:温爱平;王烈群;新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上消合剂为主治疗食管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体会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因食管、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导致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从而引起食管炎症,临床常见两种类型,即酸性反流物引起的消化性食管炎和碱性反流物所致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1] .反流性食管炎病机的关键是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酸水上泛而发病,其病位主要在脾胃[2].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仍局限于抑酸药加食管动力药.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制剂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性反应、增进食管和胃的蠕动等功能,并且可以减少复发[3].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笔者以上消合剂配合西医治疗因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后胃食管吻合术后致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例3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芦柏震;严福来;章红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安徽亳州板蓝根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

    目的:为制定板蓝根规范化种植的操作规程提供依据.方法:进行安徽亳州板蓝根的种质资源调查和种子染色体的鉴定研究.结果:安徽亳州板蓝根种质资源有四倍体菘蓝和二倍体菘蓝.结论:确定二倍体菘蓝为板蓝根规范化种植的种质资源.

    作者:张丽萍;王斌;任小峙;余敏倩;汪宗喜;刘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太子参多糖制备工艺研究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为石竹科植物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精润肺之功效,实验研究证明,太子参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1].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太子参中的多糖,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对太子参多糖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佳工艺,得到了含量较高的多糖部分.

    作者:张陆军;丁怡;陈芸芸;王卫华;王伟;邢东明;杜力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山莴苣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山莴苣Lactuca ind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学及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正二十六醇(1),β-香树脂醇(2),对羟甲基苯甲酸(3),β-谷甾醇(4),木犀草素(5),齐墩果酸(6),α-香树脂醇(7),芹菜素(8),胡萝卜苷(9),槲皮素(10),槲皮素-3-O-葡萄糖苷(11),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12),芹菜素-7-O-葡萄糖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1),(3),(6),(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作者:范明松;叶冠;黄成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甘草附子汤的提取工艺

    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由甘草4 g,附子4 g,白术4 g,桂枝8 g组成.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其中甘草酸为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酸为桂枝的主要成分,其含量测定方法多,文献报道较多[1-4].甘草附子汤传统剂型为水煎剂,为将其开发为现代中药成方制剂,本室作了一系列研究.本研究采用50%乙醇对甘草附子汤进行回流提取,以浸膏得率、甘草中主要成分甘草酸的含量和桂枝中主要成分桂皮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甘草附子汤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

    作者:高秋涛;毕开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八珍汤对60Coγ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及脾细胞凋亡研究

    目的:探讨八珍汤对60Co γ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及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60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小鼠,动态观察其骨髓细胞、脾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观察到照射后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在6 h其凋亡数多,以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八珍汤组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凋亡数与模型组相比两者在6 h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12,18,24 h也能相应的拮抗细胞的凋亡.结论:八珍汤对60Co γ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及脾细胞凋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能也是八珍汤补血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弋清;罗霞;陈东辉;余梦瑶;程耀锋;张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参麦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Rosenberg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测定脑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结构及其Bcl-2基因、Bax基因表达;结果:参麦注射液减少大鼠脑出血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增加Bcl-2基因表达,降低Bax基因表达,使Bax mRNA/bcl-2 mRNA比率下降.结论:参麦注射液能调节凋亡基因,减少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作者:何泽云;屈波;李晓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梁金菇多糖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梁金菇多糖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梁金菇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等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 mRNA的表达.结果;梁金菇多糖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Fas基因的表达与K562细胞凋亡呈正相关.结论:梁金菇多糖具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Fas基因表达的上调可能是梁金菇多糖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月颖;刘正国;李兴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红心大白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材GAP基地红心大白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心大白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136个色谱峰,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2.24%.结论:红心大白菊挥发油中,雪松醇、喇叭醇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是其主要成分,以倍半萜类化合物喇叭醇含量高,占总挥发油量的13.9%.

    作者:杨秀伟;王莹;刘玉峰;陶海燕;刘海新;杨智;肖诗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准噶尔无叶豆挥发性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准噶尔无叶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1%.结论:准噶尔无叶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1-甲氧基-4-(1-丙烯基)-苯(61.8%).

    作者:丁兰;邓雁如;汪汉卿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熟地黄多糖对血虚模型小鼠的影响

    目的:观察熟地黄多糖(RGP)对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有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各组小鼠连续灌胃8~9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致化学损伤血虚模型,取全血测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同种供体小鼠骨髓细胞悬液,取脾脏固定,观察外源性脾结节形成,各组小鼠以60Co γ全身照射7.25 Gy,取脾脏观察内源性脾结节形成;各组小鼠60Co γ全身照射7.5 Gy,复制出放射性损伤模型,测外周血象和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结果:RGP各组对CY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下降均有拮抗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对小鼠脾结节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P<0.01),对于小鼠外周血象的放射性损伤,RGP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小鼠全血细胞减少(P<0.05),RGP低剂量组虽可提高损伤小鼠血细胞数量,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熟地黄多糖对于不同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下降均有拮抗作用,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分化作用.

    作者:黄霞;刘杰;刘惠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斑蝥成虫食物及投食方式探讨

    斑蝥为传统动物药,具有破血消(疒徽),攻毒蚀疮等功能,用于(疒徽)瘕,积年顽癣,瘰疬,恶疮死肌等症.另外,斑蝥素还有抗病毒,升高白细胞,抑制堇色毛癣菌等作用.近年来多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尤其对原发性肝癌有特殊疗效,是目前重要的抗癌、治癌和抗病毒的中药材.由于人工植被的改变、豆类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加上人为的大量捕捉,斑蝥野生资源越来越少,远不能满足药用需要,成为紧缺的动物药材之一.

    作者:陈仕江;程地芸;曾纬;任凌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白术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变迁

    目的:探索白术道地药材的形成历史和发展过程.方法: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结果:了解了于术、浙东术、歙术、祁术、舒州术、江西术、平江术等的形成历史和发展过程.结论:白术的道地药材始于宋代,成于明清时期,在发展中时有变迁.白术道地药材的兴衰与资源利用关系密切.

    作者:彭华胜;王德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