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璐;刘铜华;王智民;肖诗鹰
目的: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中药药性的客观真实性.方法:利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在左金丸、反左金水煮液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本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了左金丸与反左金的药性差异.结果:左金丸、反左金水煮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菌的生长,温热药方反左金使细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显著减小,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释放显著增加.寒凉药方左金丸则使细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减小,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释放有所增加,两者存在较稳定的差异.结论:微量热法可作为刻划中药药性的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周韶华;肖小河;赵艳玲;代春美;朱军成;刘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为制定板蓝根规范化种植的操作规程提供依据.方法:进行安徽亳州板蓝根的种质资源调查和种子染色体的鉴定研究.结果:安徽亳州板蓝根种质资源有四倍体菘蓝和二倍体菘蓝.结论:确定二倍体菘蓝为板蓝根规范化种植的种质资源.
作者:张丽萍;王斌;任小峙;余敏倩;汪宗喜;刘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梁金菇多糖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梁金菇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等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 mRNA的表达.结果;梁金菇多糖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Fas基因的表达与K562细胞凋亡呈正相关.结论:梁金菇多糖具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Fas基因表达的上调可能是梁金菇多糖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月颖;刘正国;李兴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为石竹科植物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精润肺之功效,实验研究证明,太子参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1].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太子参中的多糖,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对太子参多糖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佳工艺,得到了含量较高的多糖部分.
作者:张陆军;丁怡;陈芸芸;王卫华;王伟;邢东明;杜力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三子胶囊是新研制的蒙药制剂,由诃子,川楝子,栀子3味中药加工而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瘟热,眩晕,头痛,血热目赤等症[1].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有薄层扫描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3]等.为有效地控制其内在质量,本实验采用HPLC法对其栀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样品中诃子,栀子进行了薄层鉴别,结果满意.
作者:温爱平;王烈群;新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imth,异名有重楼,蚤休,白蚤,独叶一枝花等.为百合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同属植物有10余种,分别为华重楼,金线重楼,轮叶王孙等.分布于我国的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其药用部分为根茎,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临床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阑尾炎,蛇虫咬伤等.
作者:梅中青;梅益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我国药品专利保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专利制度作为知识产权制度的一部分,从产生到现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成为保护技术方案的为重要的法律手段之一.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相继建立了专利制度.我国专利制度建立时间较短,1984年3月20日中国<专利法>正式公布,于1985年4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了3种专利,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采用先申请制;发明专利采取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引入了巴黎公约所规定的优先权制度;对外国人实行国民待遇.1993年和2000年,我国分别对<专利法>进行了两次修改,在立法上已经达到了世界上发达国家专利法的保护水平[1].
作者:吴小璐;刘铜华;王智民;肖诗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金雀黄素对体外培养人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比色法研究金雀黄素对体外培养人子宫肌瘤细胞影响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果:低浓度的金雀黄素对子宫肌瘤细胞无抑制作用,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金雀黄素对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可为临床应用金雀黄素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薛晓鸥;曹爽;魏丽惠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中药通光藤Marsdenia tenacissim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对云南昆明产通光藤的醋酸乙酯可溶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已鉴定出其中5个化合物:大叶牛奶菜苷丁(Ⅰ),大叶牛奶菜苷乙(Ⅱ),牛奶菜醇(Ⅲ),二氢牛奶菜醇(Ⅳ),喙柱牛奶菜苷乙(Ⅴ).结论: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光藤的醋酸乙酯可溶部位含有较多的甾体酯苷类化合物.
作者:邢旺兴;陈斌;宓鹤鸣;杨根金;吴玉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八珍汤对60Co γ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及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60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小鼠,动态观察其骨髓细胞、脾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观察到照射后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在6 h其凋亡数多,以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八珍汤组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凋亡数与模型组相比两者在6 h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12,18,24 h也能相应的拮抗细胞的凋亡.结论:八珍汤对60Co γ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及脾细胞凋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能也是八珍汤补血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弋清;罗霞;陈东辉;余梦瑶;程耀锋;张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介绍了素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该属植物主要含挥发油、脂肪酸、生物碱、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其成分具有麻醉、镇静、镇痛、神经系统和毒性等多方面药理活性.该属植物在我国资源非常丰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正付;边宝林;田秀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进行研究,一般认为是以陈克恢先生从中药麻黄中提取出麻黄碱作为西药为起始,以后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也大多都是如此进行.今就中药现代研究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简述如下.
作者:方文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改进2000年版<中国药典>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50%乙醇回流提取;Hypersil-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3∶97),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室温下进行测定.结果:天麻素线性范围为0.040~4.0 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RSD为0.87%(n=9).结论:采用2000年版<中国药典>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天麻素提取不完全,检测灵敏度较低.本方法灵敏、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吴春敏;陈海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熟地黄多糖(RGP)对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有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各组小鼠连续灌胃8~9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致化学损伤血虚模型,取全血测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同种供体小鼠骨髓细胞悬液,取脾脏固定,观察外源性脾结节形成,各组小鼠以60Co γ全身照射7.25 Gy,取脾脏观察内源性脾结节形成;各组小鼠60Co γ全身照射7.5 Gy,复制出放射性损伤模型,测外周血象和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结果:RGP各组对CY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下降均有拮抗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对小鼠脾结节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P<0.01),对于小鼠外周血象的放射性损伤,RGP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小鼠全血细胞减少(P<0.05),RGP低剂量组虽可提高损伤小鼠血细胞数量,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熟地黄多糖对于不同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下降均有拮抗作用,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分化作用.
作者:黄霞;刘杰;刘惠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前列中空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寻找治疗前列腺炎的新型中药栓剂.方法:将大黄、丹参、川芎3味中药进行提取浓缩并灌装于半合成脂肪酸酯制成的空心栓壳中,制成中空栓.结果:前列中空栓各项指标符合标准.结论: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无刺激性,可进行临床使用.
作者:于西全;杨忠东;吴燕;杨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由甘草4 g,附子4 g,白术4 g,桂枝8 g组成.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其中甘草酸为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酸为桂枝的主要成分,其含量测定方法多,文献报道较多[1-4].甘草附子汤传统剂型为水煎剂,为将其开发为现代中药成方制剂,本室作了一系列研究.本研究采用50%乙醇对甘草附子汤进行回流提取,以浸膏得率、甘草中主要成分甘草酸的含量和桂枝中主要成分桂皮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甘草附子汤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
作者:高秋涛;毕开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山莴苣Lactuca ind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学及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正二十六醇(1),β-香树脂醇(2),对羟甲基苯甲酸(3),β-谷甾醇(4),木犀草素(5),齐墩果酸(6),α-香树脂醇(7),芹菜素(8),胡萝卜苷(9),槲皮素(10),槲皮素-3-O-葡萄糖苷(11),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12),芹菜素-7-O-葡萄糖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1),(3),(6),(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作者:范明松;叶冠;黄成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分离鉴定香薷属植物野拔子Elsholtzia rugulosa的化学成分,为该属植物的综合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用IR,NMR和MS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种化合物,分别为二十烷(eicosane,Ⅰ),三十六烷(hexatriacontane,Ⅱ),β-谷甾醇(sitosterol,Ⅲ),豆甾醇(stigmasterol,Ⅳ),山梨酸(sorbic acid,Ⅴ),桦木酸(betulinic acid,Ⅵ),7,4′-二甲氧基山柰酚(7,4′-dimethoxykaempferol,Ⅶ)和洋芹素(apigenin,Ⅷ).其中,Ⅰ,Ⅱ,Ⅴ,Ⅵ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发现.
作者:赵勇;李庆春;赵焱;陈业高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材GAP基地红心大白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心大白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136个色谱峰,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2.24%.结论:红心大白菊挥发油中,雪松醇、喇叭醇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是其主要成分,以倍半萜类化合物喇叭醇含量高,占总挥发油量的13.9%.
作者:杨秀伟;王莹;刘玉峰;陶海燕;刘海新;杨智;肖诗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Rosenberg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测定脑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结构及其Bcl-2基因、Bax基因表达;结果:参麦注射液减少大鼠脑出血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增加Bcl-2基因表达,降低Bax基因表达,使Bax mRNA/bcl-2 mRNA比率下降.结论:参麦注射液能调节凋亡基因,减少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作者:何泽云;屈波;李晓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