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服梅花点舌丹出现耳鸣1例

沈静萍;罗朝利

关键词:梅花点舌丹, 纯中药制剂, 消肿止痛, 无名肿毒, 人工牛黄, 清热解毒, 临床使用, 疔毒恶疮, 不良反应, 葶苈子, 石决明, 舌肿痛, 疽发背, 组方, 朱砂, 治疗, 珍珠, 咽喉, 血竭, 熊胆
摘要:梅花点舌丹系纯中药制剂,其组方为白梅花、蟾酥、乳香、没药、熊胆、珍珠、麝香、人工牛黄、硼砂、血竭、雄黄、朱砂、石决明、葶苈子.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要用于经络毒热引起的疔毒恶疮,痈疽发背,乳痈、坚硬红肿未消,咽喉、齿龈、舌肿痛,无名肿毒等症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患者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特报道以引起重视.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三七中分离微量成分三七皂苷R2的方法

    中药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滋补强壮,止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多种功效[1].

    作者:董阿玲;郑俊华;果德安;段誉萍;秦晨;范国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骨复活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及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复活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骨复活汤低剂量组及骨复活汤高剂量组,采用臀部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建立股骨头骨细胞坏死模型,每周观察动物,6周处死取材,制作HE病理切片,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骨复活汤可明显降低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 光镜下见股骨头空骨陷窝数较少,髓腔脂肪细胞较少较小,骨小梁稀疏、未见断裂.结论:骨复活汤对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明显防治作用.

    作者:田伟明;王文智;王鑫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补阳还五汤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AS)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于脑缺血15 min、再灌注24 h和48 h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星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表达.结果:缺血15min再灌注24 h后,GFAP免疫阳性反应达高峰,补阳还五汤可使GFAP免疫反应减轻;缺血15 min再灌注48 h后GFAP表达减弱,补阳还五汤可使其增强.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可能与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

    作者:赖真;王沙燕;耿小茵;邓常青;张阮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川滇腊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对川滇腊树叶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溶剂提取,用色谱法分离,用MS,IR,UV,NMR鉴定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即β-谷甾醇、齐墩果酸、2α-羟基乌索酸、阿克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作者:潘炉台;何兴萍;杨立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服六神丸出现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62岁.因感冒伴咽喉肿痛自行按说明书口服六神丸(苏州雷允上制药厂,生产批号990518),一次10丸,每日2次.

    作者:陈强;高翠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薄荷脑和冰片挥发性的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下颗粒和素片中薄荷脑和冰片的散逸规律.方法:GC和化学动力学法.结果:颗粒和素片中的薄荷脑和冰片在开放体系中的散逸均符合化学动力学的一级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薄荷脑和冰片在颗粒中的逸散速度较片剂快约4倍,并且冰片的逸散速度较薄荷脑稍快.结论:对同类产品的生产和稳定性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邹节明;王力生;文晖;王淑霖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叶用银杏园土壤及银杏叶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研究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因其叶中含有银杏黄酮等药用成分,可广泛用于制药,故近十年来叶用银杏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李庆康等[1]报道了种植古银杏与现代银杏土壤肥力之间的差异及变化情况,揭示了果、叶两用银杏长期(>20年尺度)在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管理措施下,土壤肥力并未呈现出明显下降的现象.但近年来有关银杏的研究多集中在银杏叶药用成分及营养成分的研究上,如银杏不同营养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及银杏的施肥效应研究[2~7],迄今对叶用银杏栽培对土壤质量影响,如何培肥土壤从而促进银杏生长的了解还很少,因此本文对不同生长年限(2~6年生)叶用银杏园土壤及银杏叶的养分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叶用银杏园土壤及银杏叶养分的动态特征,进而为叶用银杏规范化生产制订平衡施肥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郭巧生;张旭辉;潘根兴;刘丽;张绍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锦草中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地锦草中槲皮素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40∶60),检测波长37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槲皮素在0.0364~0.127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100.7%,RSD 2. 5%.结论:为地锦草及其制剂提供了分析方法,该法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邢俊波;水彩虹;刘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宣清消咳饮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型咳嗽32例临床观察

    风热犯肺型咳嗽是临床外感咳嗽中的常见证型.现代医学的许多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等均可出现.笔者于2001年4~11月采用宣清消咳饮对32例急性支气管炎进行了系统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锁超;孙自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服牛黄解毒片致药疹1例

    患者女,24岁.因咳嗽,咽喉肿痛,自行服用牛黄解毒片(天津市中药制药厂,生产批号0002312),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当日服药2次后于夜间口唇及面部出现大如绿豆,小如粟米,大小不等的红斑,淡红色小脓泡,边界清楚,在面颊部对称出现,连接成片状,稍突出皮肤表面,伴轻度瘙痒.稍有发热,体温37.8 ℃,但无寒颤,无其他不适.诊断:药疹.治疗予扑尔敏每次4 mg,维生素C 0.2 g,日服3次,嘱停止服用牛黄解毒片.2日后无新鲜皮疹出现,瘙痒减轻.5日后皮疹逐渐消失.

    作者:沈明惠;吴明燕;徐秀芹;岳树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常用虫类药材的显微鉴定

    目的:探索虫类药材的显微鉴别特征和方法.方法:利用OLYMPUS显微镜分别对药材及含有8种虫类药材的中成药进行观察比较与研讨.结果:可根据体壁细胞的纹理、毛窝的形态、大小及刚毛的特征进行区别.结论:该法可有效鉴别8种虫类动物药材,为含虫类动物药材的中成药鉴别及新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资料和依据.

    作者:刘宝玲;岩崎裕二;风见务;山森千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不同产地栀子生品中栀子苷含量的测定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Gardenia jasminoides Eills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传统中药,具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1].

    作者:吕茂平;周莉;阎静;王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落新妇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落新妇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用萃取、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用HR-EIMS,EIMS,13C-NMR,1H-NMR,DEPT,1H-1H-COSY,HMQC,HMBC谱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4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ol palmitate,I)、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岩白菜素(Bergenin,IV).结论:化合物I和Ⅱ为首次从落新妇中获得.

    作者:孙红祥;叶益萍;杨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湖北贝母的研究进展

    湖北贝母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已是贝母主流品种之一.其主要含有10种甾体生物碱,以及二萜及二萜聚体等成分.药理作用可松驰气管平滑肌和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毒性很低.湖北贝母的现代研究与传统中医经验一致,已被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值得进一步发展.

    作者:肖培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乌梅诃子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临床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其特点是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起居饮食等生活质量.笔者自1995~2000年采用自拟乌梅诃子合剂保留灌肠,配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此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绪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狼疮颗粒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狼疮颗粒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诱发家兔Arthus反应模型,观察狼疮颗粒的抗Ⅲ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刀豆球蛋白A(ConA)或脂多糖(LPS)分别刺激脾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转化,观察狼疮颗粒的对小鼠脾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采用诱发小鼠皮肤迟发超敏反应模型,观察狼疮颗粒的抗Ⅳ型超敏反应的作用;采用大鼠足肿胀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研究狼疮颗粒的抗炎作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狼疮颗粒的镇痛作用.结果:狼疮颗粒可抑制家兔Arthus反应,并显示量效关系;对小鼠T-及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尤以对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对DNCB所致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狼疮颗粒对大鼠足趾肿胀、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延长小鼠痛阈值.结论:狼疮颗粒具有较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刘莹;邢富强;刘进扬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茯苓中三萜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茯苓中三萜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测试方法.方法:利用RP-HPLC、线性梯度洗脱筛选佳测试条件,并应用LC/MS技术指认指纹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茯苓三萜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其中9个色谱峰被指认.结论:用文中的佳条件可较全面地反映茯苓中的三萜酸类成分,为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作者:丁岗;王振中;章晨峰;盛龙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药现代研究实验设计及创新思路

    中药现代研究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要求.但是,回顾一下我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药现代研究情况,以及我国中药现代研究及中药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不得不让人感到加入世贸以来,中医药遇到的挑战是严峻的、机遇是相对的.对于中医药科技界来说,更需要考虑和研究如何从根本上去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才能使其更好的走向世界、服务于世界人民.本文仅就中药现代研究的实验设计及创新思路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以供参考,不当之处,敬祈指正.

    作者:方文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吾尔药库乌提巴核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维吾尔药库乌提巴核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 ODS柱 ,流动相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淫羊藿苷在8.312~58.18 μg*mL-1呈良好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 98.6%,RSD 1.8%(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能够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艾合买提;闫明;艾尼瓦尔;徐芳;哈力克;努尔拉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黄芪、当归对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TNF-α,bFGF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对兔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4只,随机均分至假手术对照(对照)组、IR模型组和黄芪+IR组、当归+IR组.在肾缺血1 h再灌注48 h取肾组织作电镜检查,并测血清肌酐(Cr)、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结果: IR模型组肾组织变性改变显著,黄芪+IR组、当归+IR组病变轻微;IR模型组血清中Cr、肾组织中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bFGF显著降低.黄芪+IR组、当归+IR组Cr、TNF-α含量较IR模型组降低,bFGF增高.结论:黄芪、当归防治肾IR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TNF-α和bFGF等细胞因子的调控有关.

    作者:徐晓玉;李莉华;邬丽莎;赵春玲;林海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