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及保存时限的方法探讨

张廷轩;孙丽静;张楠楠;王晓尧;金浩

关键词:氧气湿化瓶, 消毒, 方法及, 保存, 时限,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 氧气湿化液, 气溶胶, 控制医院感染, 氧气吸入, 患者, 细菌污染, 潜在危险因素, 呼吸道黏膜, 湿化装置, 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 治疗方法, 吸入治疗, 气管插管
摘要: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氧气湿化瓶是临床常见的氧气吸入治疗装置,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湿化液将氧气湿化,避免干燥的氧气刺激呼吸道黏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氧气的治疗效果。然而氧气湿化装置能够产生大量的直径<4μm的气溶胶,细菌污染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后,产生大量含有致病菌的气溶胶,随着氧气的吸入,沉积于患者的下呼吸道,成为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吸入含有细菌的气溶胶是导致肺内感染的诱因之一,占整个医院感染的第2位,对气管插管患者危害尤为严重。徐红云等[1]的研究发现,氧气湿化液的污染是造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氧气湿化瓶的污染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医院内氧气湿化瓶的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尤为重要。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置管冲洗在婴儿胆汁淤积症中的应用及护理

    婴儿胆汁淤积症是婴儿期肝胆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是活产新生儿的4/万[1]。临床以黄疸为主要表现,如果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拖延时间过长,易导致不可逆性肝硬化。我院外科自2008年8月至2013年4月对28例经保守治疗后病情仍进一步加重的胆汁淤积症患儿(除外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和染色体异常),采取了腹腔镜下胆囊造瘘置管冲洗治疗,经过围手术期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霞;高林;李炳;倪前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糖尿病足医学护理师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已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1]。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由于糖尿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15%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足[2],糖尿病足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建立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糖尿病足护理师的培训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建军;郑娜;郑洁;李炳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探讨

    微柱凝胶试验在我院已成为常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并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与鉴定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它充分利用了分子筛技术[1]、离心技术和免疫反应技术,具有标本用量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易于判读、结果可长期保存等优点,近年来在全国各大医院输血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关于其影响因素及与其他配血方法的比较也多有报道,笔者就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多年的应用体会作一回顾性综合分析。

    作者:李慧莲;李静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52例分娩结局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约为20%~30%[1],药物治疗多无效,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且创伤小、住院费用低,目前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191例,占同期子宫肌瘤保守性手术的32%(191/597),87例术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术后自然受孕并完成分娩者52例(61%)。回顾性分析总结52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分娩结局,旨在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妊娠分娩的影响。

    作者:张会敏;姬明杰;高淑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358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b)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H358增殖的影响,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体外培养人NSCLC细胞株 H358,随机分为正常培养对照组和1μmol/L吉非替尼处理组,培养1、3、5 d后,应用M TS法对2组细胞增殖速率进行分析;分别提取胞质、胞核蛋白,蛋白印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亚细胞定位变化情况;另外,对细胞中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M TS结果表明,1μmol/L吉非替尼能显著抑制 H358的增殖(P<0.01),并具有时间依赖性。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吉非替尼能够改变EGFR的亚细胞定位,减少其在胞核中的表达,此外,吉非替尼处理后 H358细胞内p-Akt的蛋白表达受到抑制。结论吉非替尼能够显著抑制H358细胞的增殖,减少EGFR在细胞核中的表达,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这可能是其抗NSCLC的重要细胞及分子机制。

    作者:张雷;李宝平;吴艳娟;任宏伟;王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龄患者麻醉67例临床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加,在手术中高龄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术中的各种并发症,以及高龄患者各器官功能的减退,都是患者在术后导致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据统计高龄患者在围手术期导致并发症和死亡的概率是年轻人的3倍,这其中2%和麻醉有关,因此要做好高龄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和术后突发情况的处理,保证高龄患者的生命健康[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7例高龄患者麻醉处理及并发症的控制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彩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河北省满城县2008-2012年传染性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长期低热或高热、乏力、消瘦、盗汗、胸痛、呼吸困难等。中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发病人数居世界第2位[1]。我县于2005年开始实施第4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按照结核病的诊断、登记、报告、治疗、管理以及结核病的转诊追踪程序进行结核病系统化管理。为了解我县肺结核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制定今后的肺结核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中心对2008-2012年报告的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清;尹金鸾;李延常;王桂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糜烂性食管炎53例疗效观察

    糜烂性食管炎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据研究,反流性食管炎在我国发病率达到8.97%,其中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1]。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原因至今是临床消化内科的一个重要课题,资料显示,其致病因素包括遗传以及生理因素,还有异物损伤、强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对食管的损伤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所导致的食管进行性炎症性病变,在内镜检查下可以观察到患者的食管黏膜发生破损,严重者甚至发展为溃疡或者糜烂。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多为反酸、嗳气、上腹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2],这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对53例糜烂性食管炎治疗,观察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的疗效,并与应用奥美拉唑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急诊科批量交通事故伤的急救组织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机动车数量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突发批量交通事故伤的急救处置已成为了急诊科的任务之一。突发批量交通事故伤有突发性、数量多、损伤的不确定性和严重性、病情发展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急诊科如何科学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有序的救治,科学的急救组织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救治的4次批量交通事故伤64例伤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牛东升;赵红亮;张爱莲;范丰兵;张芸华;刘蕊芝;李驹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auc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坏死,是引起老年人急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AMI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胸痛症状、心电图(ECG)改变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增高。

    作者:李桂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预防保健人员现况及服务能力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初级保健的主要承担者,是预防接种、慢病系统化管理、健康教育等预防保健功能实现的主体[1],卫生人力是提供服务的主要载体,人员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将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和发展[2]。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人员及服务功能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提出完善本区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服务的建议。

    作者:吕明月;李薇;赵彬;马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Sysmex XE-5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使用性能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血液分析技术从以前的三分类逐步转向为五分类,为临床提供多参数的检验项目,大大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血液分析的整体质量。我院新进的XE-5000血液分析仪采用激光流式细胞技术并结合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提高了细胞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同时还能进行体液标本分析,能及时地为临床及时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现对该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叙川;牟绍英;刘滔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我院医保前后两类人群药品消耗情况分析

    清河医院隶属北京市监狱管理局,肩负着北京市近半数在押服刑人员及所在地区干警、职工的医疗、防疫工作。从2012年开始,清河地区干职取消公费医疗制度,实行医保政策;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仍为全额国家经费支出。对我院干警职工和特殊人群(服刑人员)2011-2012年度药品经费支出、用药种类、数量等进行分析,为医院未来药品供应和药品保障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庄连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多层螺旋CT在儿童Wilms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文献回顾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 )对儿童Wilms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Wilms瘤的MS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结果肿瘤单侧多见,也可双侧。上极多于下极。肿瘤不均匀强化,常伴坏死、出血、囊变,少数有钙化;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典型CT表现,肿块可跨过中线,但不包绕腹膜后大血管。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7%,腹膜后、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多见。通过MPR 、MIP重建可清晰显示血管受累情况。结论MSCT检查可较准确对Wilms瘤定性,结合肿瘤范围、周围血管受累以及转移情况,对肿瘤分期、手术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同兴;徐辉;赵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腹针加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

    围绝经期失眠是指女性在围绝经期间(一般在45~55岁之间)出现的以夜间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甚至醒后难以入睡,白天困倦,疲乏无力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常伴有烘热汗出、心悸、健忘、月经紊乱、头晕、心烦易怒、焦虑等症状。

    作者:王铁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妊娠期合并症凝血四项指标参数变化及意义

    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严重的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更是在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给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凝血与纤溶系统平衡失调,使其比健康孕妇更易患血栓性疾病,本文通过凝血四项的检测分析,对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妊娠期合并症妇女进行比较,并对妊娠期合并症妇女治疗后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

    作者:李辉;李云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白血病患儿血浆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水平分析

    全球范围内由于恶性肿瘤而接受化疗的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极其常见,不明原因的发热是这些患者感染时的唯一征象。感染以及感染所引起的并发症是白血病患儿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一个主要原因。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mannan-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2, MASP-2)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MASP-2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分,通常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 ,MBL )结合,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当 MBL的胶原区暴露,或者凝集素区域结合可导致胶原区构象改变而暴露隐蔽位点,才能激活补体凝集素途径和胶原样区域调理吞噬作用清除病原体和受感染细胞[1]。研究发现,MBL 和 MASP-2与许多疾病的感染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例如血液病、风湿性关节炎、呼吸道感染等[2]。本实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探讨MASP-2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c febrile ,FN )的白血病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兆玲;薄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手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因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出血少及无明显瘢痕,已成为异位妊娠的常见术式。现就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361例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秀芳;童慕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双腔气囊导尿管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巧用

    宫腔镜检查以其直观、准确的特点,在妇科临床工作中已成为诊断及治疗宫腔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宫腔镜也是诊断及治疗宫腔粘连标准的方法,而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其中中、重度及宫角部的宫腔粘连患者术后有60%会再次发生粘连。为了防止再次粘连,常规的抗粘连方法为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及人工周期治疗,但多年临床效果欠佳。现在我科采用宫腔持续放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法替代常规方法,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中后预防再次粘连,经临床1年来103例患者使用,效果满意,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周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