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69例原因分析

吴洁;任燕梅

关键词:继发性, 血小板增多症, 患者, 现报告如下, 不同疾病, 感染, 原发性, 反应性, 住院, 肿瘤, 诊断, 炎症, 手术, 贫血, 临床
摘要: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 T )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T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较为常见,多见于各种疾病,如感染、炎症、肿瘤、手术、贫血等。在ST的患者中,又以感染的患者多。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因不同疾病住院,诊断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669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实用医技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实用医技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婴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并心律失常一例

    患儿男,2个月15 d ,因“进食减少12 d”入院,患儿近12 d每次进食60 m L 牛乳,每日约6~7次(既往约130 mL/次,约6~7次/d),阵发性呼吸急促,偶有呛咳及轻微干咳,无紫绀、发热、抽搐、呕吐、腹泻等。既往无特殊疾病史;追问得知患儿母亲在怀孕初期有“感冒”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7.0℃,心率140次/min ,呼吸频率50次/min ,血压124/72 mm Hg ,体质量5.5 kg ,神志清楚,反应差,皮肤发白,未见黄染、紫绀、皮疹及出血点,前囟平软,口唇淡红,呼吸急促,可见点头呼吸及吸气三凹征,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腹软不胀,肝右肋下约6cm,脾左肋下约3cm,质韧,四肢活动、肌张力正常,肢体无水肿,末梢循环差,手脚凉,神经系统无异常。入院后急诊床边心电图示:交界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监护可见时有出现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床边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心扩大,室壁运动低平,左心室射血分数(EF)28%,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考虑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 ,EFE)。入院后予以抗心律失常(缓慢静脉推注普罗帕酮针心律失常缓解不明显,随即改为胺碘酮泵入)、强心(西地兰针)、利尿(呋塞米针)、抑制免疫反应(地塞米松针)、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及心肌炎性病变(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针,1 g/kg )、扩管(卡托普利)、营养心肌(磷酸肌酸钠针)、清除氧自由基(大剂量维生素C针)等治疗。患儿精神反应好转,吃奶恢复正常,尿量可,无呕吐,无发热,呼吸减慢,肝脏逐步缩小,末梢循环好转,手脚温暖,脉搏有力,心电监护示患儿心律仍呈紊乱性,可见心房扑动、窦性心律不齐、结性心律、偶见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未再出现。住院3d后部分药物改为口服(如西地兰针维持量改为地高辛口服,地塞米松针改为泼尼松片口服,胺碘酮针在静脉已经减量的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片),患儿心律逐步好转,心功能改善,住院1周时患儿心律恢复窦性,心率维持在120次/min左右,患儿精神反应良好,吃奶正常,无发热,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约2.5cm,质地中等,末梢循环可,手脚温暖,脉搏有力。住院治疗2周时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EFE声像改变,主动脉瓣少许反流,左室 E F 42%。患儿病情恢复尚可,带药出院(地高辛酏剂、泼尼松片、胺碘酮片、卡托普利、螺内酯片)巩固治疗,定期随诊(2周复查1次)。后续家长配合随访半年,期间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EFE声像改变,左室EF恢复正常。

    作者:朱辉银;余忠琴;李涛;肖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太原市居民居室合理选用墙面色彩的调查

    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已知、未知因素的影响,其内涵在不断扩充;相关影响要素将更多地被揭示、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色彩就是其中之一。人类的衣食住行一刻也离不开色彩,它对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居室墙面在其居住环境中所占面积大,因此,墙面色彩决定着居室氛围是否符合人们的生理、心理需要。为了解我市居民墙面色彩使用情况,2011年我们对太原市老军营居住小区、新南二社区的居民户进行了随机抽样现场调查。

    作者:程晓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老年矽肺并发结核32例临床分析

    矽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肺结核是矽肺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矽肺患者生存质量和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随着矽肺患者寿命的延长,老年矽肺患者合并肺结核也在增多。为提高对老年矽肺并发结核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本研究对我院1998-2012年确诊的老年矽肺结核32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骨科医院危重症监护病房现存医疗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及卫生法规的实施,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呈现上升趋势。而骨科医院危重症监护病房(IC U )患者的病情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其医疗风险明显高于骨科普通病区。所以,重视医疗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好IC U各环节工作的风险监控,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是骨科医院IC U病房管理的重中之重。

    作者:石荣光;李冬梅;牛雅君;王琳;郭玉芬;张瑞红;邢爱春;周月爽;崔明武;董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临床应用

    研究脑梗死发病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临床应用。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确诊脑梗死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小板参数,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尹转桃;王喆;张瑞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肺癌并发肺部感染160例临床分析

    肺癌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局部阻塞、出血、化疗及全身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常并发肺部感染[1],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对我院2010-2012年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60例临床资料及病原微生物的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一起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结核病暴发疫情的界定是指同一集体单位,短期内(1个月内)发现3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肺结核患者,以及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与对照人群相比,结核菌素试验的阳性率异常升高,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高校人员集中、密度大,学业压力大,学生居住环境相对较差,生活没规律,学生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有传染性肺结核发生,极易造成传播流行,常引起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恐慌。为了解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特征,为制订高校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对大兴区2009年一起高职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流行病资料分析。

    作者:赵淑娟;张悦琴;郭金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青年人颈椎病120例X线诊断价值分析

    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年龄增长的常见疾病,然而近年来颈椎病逐渐向年轻化、低龄化发展。本人收集了我院近几年经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120例,现就其颈椎X线表现征象分析如下。

    作者:吴永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河北省廊坊地区5岁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河北廊坊地区5岁儿童乳牙龋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提出乳牙龋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得5岁儿童711名,由监护人填写结构式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82份,应答率95.9%。结果25.2%的儿童每天至少进食1次含糖食品。55.2%的5岁儿童每天刷牙,2岁前开始刷牙的只有12.0%。家长报告只有18.3%的孩子使用含氟牙膏,超过60.3%的家长不知道含氟牙膏对牙齿的作用,66.3%的家长不知道窝沟封闭能防龋。绝大部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态度积极。龋危险因素存在城乡差异,且与家长文化程度相关。结论适宜在该地区有针对性开展乳牙龋综合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

    作者:高萍;李富者;孙鹏;刘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泡膜细胞瘤起源于卵巢特殊间胚组织,由卵泡膜细胞构成,属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其发病率低。由于卵泡膜细胞瘤能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作为其靶器官可引起增生性病变甚至癌变,患者常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本组报告25例如下。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近年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院内感染管理中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已经逐渐成为指导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1]。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国内、外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2]。标本采集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第一道程序,是标本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标本采集过程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因此为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的概率,现将本院2013年1月至6月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韩淑娥;孟芝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69例原因分析

    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 T )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T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较为常见,多见于各种疾病,如感染、炎症、肿瘤、手术、贫血等。在ST的患者中,又以感染的患者多。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因不同疾病住院,诊断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669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洁;任燕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氟氯西林钠的合成工艺

    氟氯西林钠早由英国Beecham公司研发。氟氯西林钠为第四代半合成的异恶唑青霉素,通过侧链改变使之具有一个受保护的中央内酰胺环,从而具有抗青霉素酶的作用,并对胃酸稳定,能口服,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的生物合成而起到强大的杀菌作用[1],尤其是对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很强的灭菌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在异恶唑青霉素中,有苯唑、氯唑、双氯及氟氯4种,它们有很相似的化学结构,抗菌作用也类似,但由于其在人体中的血药浓度及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不同,所以表现出的临床效果就有了很大的差异。受试者接受相同剂量的药物后,氟氯总血药浓度高于苯唑和氯唑,类似于双氯,但氟氯与人体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类似于苯唑和氯唑,低于双氯,所以氟氯游离血药浓度水平均高于苯唑及氯唑,并且几乎是双氯的2倍,明显显示出了强于其他3种药物的疗效[2]。现在该品种已载入2000版英国药典。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氟氯西林钠及其制备方法,先将 N1,N-二苄基乙二胺盐与氟氯西林酸混合生成盐,然后再用阳离子树脂置换得到氟氯西林钠,该方法产率不高并用到阳离子树脂,易引入杂质而且操作复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另一种制备氟氯的方法不仅操作复杂,且产品晶型较差,稳定性不好。本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优化物料配比,简化复杂操作,通过大量试验探索,得出了以下的合成路线,解决了以往工艺路线复杂,原料价格相对昂贵,成品纯度低、收率不高等问题。

    作者:周改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药剂科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将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药剂科的作用和价值将重新定位。当前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疑难疾病不断出现,要求医师掌握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的药物信息和知识成倍增长,合理用药至关重要。“以患者为中心”,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安全、经济、有效,将成为医院药剂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改革方向。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药剂科的管理工作,使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每个药剂科主任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能否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想法。

    作者:赵东彦;王海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女性生殖系统中肾管囊肿的组织学发生与临床研究进展

    女性生殖系统中肾管囊肿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良性疾病,恶变少见[1]。该病临床报道不多,且多以个案报道为主。囊肿可发生于子宫阔韧带、卵巢、输卵管、阴道、大阴唇等中肾管遗迹沿途分布的各个部位,少数情况可能发生于腹膜后等部位[2]。中肾管囊肿往往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容易与其他囊肿类疾病混淆。术前不能明确囊肿的组织学来源,术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3]。本文主要从中肾管囊肿的组织学发生、临床特点以及该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小结。

    作者:陈继明;高红艳;李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影响的调查

    肾病综合征(N S )是一种慢性病,病情容易复发治疗困难。住院期间除需医生正确诊断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外,出院后更需患者遵从医疗方案,正确认识疾病,从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为此,我们对63例出院NS患者进行调查,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遵医能力。

    作者:马志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颅脑外伤后凝血功能与其预后的临床研究

    颅脑外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颅脑外伤后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64%[2]。这种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常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然后继以纤溶亢进,增加了脑梗死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等继发性脑损伤改变,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急性颅脑损伤病死率和致残率。本研究收集我科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急性颅脑外伤病例1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变化特征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

    作者:阎涛;苏亦兵;史良;姚玉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Hsa-miR-340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研究hsa-miR-340表达上调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hsa-miR-340模拟物,瞬时转染膀胱癌T24细胞,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sa-miR-340在膀胱癌T24细胞中相对表达量,确定能够转染成功并有较高的转染率后,分别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转染hsa-miR-340模拟物前后对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①hsa-miR-340模拟物可在膀胱癌T24细胞中表达,并以RT-PCR验证相对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增殖实验中分别在48h和72h时把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对比,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增殖明显受抑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sa-miR-340过表达后,能使T24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有效抑制。③hsa-miR-340模拟物转染T24细胞48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实验组(11.37±0.41)%、阴性对照组(6.72±0.32)%、空白对照组(6.62±0.23)%,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sa-miR-340过表达使T24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结论hsa-miR-340可能参与膀胱癌的进展。

    作者:张博威;张叶飞;黄江波;董尚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