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良美;郭继志;吴炳义;汪洋;庄立辉;胡善菊;王建伟
目的 为了解医务人员的身体状况,找寻危害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的高危因素,从而进行有效防范.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3 331名职工体检结果 汇总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前5种疾病状况如下:心血管系统,以高血压病高(325例,占9.76%);消化性系统,以脂肪肝高(386例,占11.59%);泌尿生殖系统,女性以乳腺增生为高(1 225例,占36.78%),男性以痔疮为高(123例,占3.69%);代谢系统,以高脂血症为高(546例,16.40%);五官系统中,眼科以屈光不正为多(1 755例,52.69%),耳鼻喉科以慢性咽炎为多(980例,29.42%),口腔科以龋齿为多(488例,14.65%).总检疾病例次是19 648例,医务人员人均患病约5.89种.结论 医务人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要充分重视及保健.
作者:邱春芳;林敏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体检人群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评估回访式问卷调查对体检人群健康促进的作用和效果. 方法 依据脂肪肝发生的常见原因、预防要点及与日常生活习惯的关系,自行设计调查表,对体检的脂肪肝患者进行回访式问卷调查.结果 随机调查600例体检脂肪肝患者,回访496例,回访率82.67%.指导前脂肪肝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平均为58.42%,指导后为97.81%,较前上升39.49% .经χ2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脂肪肝相关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平均为63.00%.结论 回访式问卷调查对提高和普及体检人群相关疾病知识、改善不健康生活习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新民;章卫;曹露;郭俊;李莉;张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对未来的公共卫生工作者控烟态度的了解,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公共卫生学生健康促进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未来的公共卫生控烟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 对两所医科大学2004级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对控烟措施及吸烟行为的态度、个人参与控烟活动的意向及吸烟的动因,以及个人主动与被动吸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公共卫生学生的控烟责任感不强;公共卫生学生的控烟活动积极性不高;公共卫生学生对社交引起的吸烟是宽容的;男、女生吸烟行为是有差异的.结论 应丰富公共卫生学生的健康促进理论和人文理论,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建立正确的对待烟文化的态度,以期改变公共卫生学生的控烟态度.
作者:师新宇;郑建中;韩颖;李晓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世纪80年代后半叶,匈牙利的国民期望与国家社会主义卫生服务绩效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卫生政策主要集中在医院病床、会诊时间和医生的数量发展,后来成为垮台政府遗留的难题.20世纪90年代,匈牙利政府在卫生体制建设、卫生筹资、卫生服务支出、卫生保健服务提供、医院管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对匈牙利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作者:初笑宇;韩鹏飞;黄丽佳;隋丹;胡丹丹;卢祖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国际戒烟竞赛在拉萨地区开展情况,以此提高拉萨群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及群众戒烟行为.方法 选择符合2006年国际戒烟竞赛条件的拉萨市民330人,进行跟踪随访调查.结果 烟龄越长,戒烟的欲望越强,复吸率为21.70%.结论 吸烟者中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想要戒烟,一系列烟草危害和拒烟技巧等知识的传播与行为干预是降低烟民吸烟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嘎玛仓决;尼玛曲措;央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对培养药学本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其发散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师生互动有积极作用.结合医药市场营销学本科教学的特点与具体教学实践,对案例教学法在该学科教学的成熟运用作一探讨.
作者:程晓莉;王刚;涂自良;叶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并通过Gini系数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 每万人口社区卫技人员拥有量为10.16人,全科医生数量不足(0.91人/万人),医护比较低(1∶ 0.88);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较好.结论 应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确定位,优化专业结构;探索人力资源开发途径;加强全科医学培训;完善人事制度,吸引优秀人才.
作者:汪志宏;王云霞;贾利高;张俊超;张全红;卢祖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北爱尔兰在其社会经济背景下,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卫生体制的具体问题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通过改革,在组织结构、公共服务计划和规范、卫生资源筹资、卫生人力资源、卫生保健服务提供、卫生法制与管理体制建设等领域取得了较大成效.对北爱尔兰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分析有利于总结该国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为我国的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思考和借鉴.
作者:韩鹏飞;初笑宇;黄丽佳;隋丹;胡丹丹;卢祖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三峡外迁移民心理社会应激状况.方法 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对外迁山东的320名三峡移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团体用心理应激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移民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收入组移民心理社会应激比较,除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应对方式外,其他指标得分均有差异,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健康状况移民除消极应对外,其他心理社会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作者:姜良美;郭继志;吴炳义;汪洋;庄立辉;胡善菊;王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卫生事业中具活力、积极的因素.十余年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由启动转向深化,进而为国家与地方制定卫生人力资源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近年来,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研究由定性研究转向以定量模型研究为主,由宏观渐向微观研究深入,研究主体也趋于多元化.
作者:刘冰;王保郧;卢祖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老年重症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例老年重症肺炎病人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组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组,使用Dade Behring公司Microscan Walkaway-40仪进行痰病原学检测,以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标准进行药敏结果 判定.结果 两组细菌均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但医院获得性肺炎组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占比例(75.70%)较社区获得性肺炎组(53.30%)显著增加,革兰氏阳性球菌所占比例(24.30%)却较社区获得性肺炎组(46.70%)显著降低,两组细菌病原组成也显著不同.药敏结果 显示:两组细菌均表现出较高耐药性,而医院获得性肺炎组无论是革兰氏阳性球菌还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均较社区获得性肺炎组表现出更高的耐药性.结论 深圳地区老年重症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均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率高,尤其是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应引起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注意.
作者:姜春玲;朱仲生;张卫星;陈映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在校五年制高职护生职业道德素质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并对回收问卷进行客观地分析总结.结果 在校五年制高职护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不高.结论 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去提高在校五年制高职护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
作者:陈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引入第三方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旨在了解住院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情况,寻找影响患者满意度的根本因素,为医院管理者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县医院的120名住院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对个别住院患者或家属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住院病人对医院的总体满意度为83.70%.在各项满意度中,医德形象满意度高,为83.70%;诊疗费用满意度低,为77.17%.结论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进行合理分层,对不同层次的患者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同时努力降低医院的诊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医院环境和服务态度,是医院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作者:郭继志;姜良美;王建伟;胡善菊;郭程;胡跃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探究大学新生加入同乡会的心理成因有助于采取适当措施正确对待大学校园里这一常见的非正式群体.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 研究发现,大学新生加入同乡会的心理成因主要有4个方面:心理需求、文化休克、偏见意识和从众心理.
作者:程启平;罗本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对艾滋病患者的法律救济是防止艾滋病传播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分析我国在艾滋病患者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上的局限性,并提出如何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救济制度.
作者:高玉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美国拉美裔移民可获得的预防艾滋病卫生服务及影响这些服务利用的因素.方法 运用系统评价法选取关于美国拉美裔移民预防艾滋病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HIV预防干预措施包括行为、环境干预及预防HIV培训项目等;针对拉美裔移民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支持服务包括HARRT、AIDS药物援助、心理健康、药物治疗监测、机会性感染治疗等;影响这些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是药物滥用、心理健康、语言文化障碍等移民自身弱点及受到的歧视等.结论 拉美裔移民预防艾滋病卫生服务虽较丰富,但其利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桑向来;司红玉;杨飞;张胜林;孙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根据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 ,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提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措施.
作者:陈利民;张美兰;宫尚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其发病主要因素与基因突变和环境影响有关,但部分社会因素对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也有一定影响.对先天性巨结肠发病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社会因素3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陈卫坚;刘筱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高危新生儿的转归多伴有脑瘫、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语言发育迟缓、癫痫、视力损害、听力损害等后遗症,不仅影响儿童的生命质量,给儿童和家庭带来众多的身心痛苦,也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多种高危因素导致了高危新生儿的产生,正确认识高危因素,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高危新生儿的产生.
作者:程黎;刘筱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戒毒工作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有专业的社会工作参与.社工通过挖掘社会资源和社区优势,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实务的介入,注重戒毒者本身的权益保护和自我发展需要,能够推进对吸毒者群体的有效控制.
作者:黄永青;陈沙麦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