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泽峰;崔小兰;图娅;陈惠民
目的:研究藏药山生柳的化学成分.方法:色谱法分离,理化法和光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地上部分分得4个化合物,β-谷甾醇、葫萝卜苷、木栓酮和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木栓酮为首次从柳属植物中得到.
作者:封士兰;苏策;段生玉;陈立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通淋冲剂的利尿通淋作用及其对急慢性泌尿感染的影响.方法:进行体内体外抑菌试验,抗炎免疫及利尿试验.结果:①在体外,通淋冲剂对所试的淋球菌等14株细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体内,通淋冲剂在6.6 g*kg-1*d-1剂量时对变形杆菌感染引起的小鼠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②通淋冲剂对酵母引起大鼠的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③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及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并且对胸腺、脾脏及肾上腺无明显影响.④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正常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作用.⑤对正常大鼠及水负荷大鼠有明显利尿作用.结论:通淋冲剂有明显的清热利尿,抗炎抑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为新药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亢泽峰;崔小兰;图娅;陈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大戟科药用植物和其内生真菌相互关系,为探索大戟科植物生物活性物质来源,开发新药资源奠定基础.方法: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大戟科乌桕、大戟、泽漆、重阳木4种药用植物新鲜叶、茎及其28株内生真菌的脂肪酸组分,并比较它们的差异.结果:植物脂肪酸主要为α-亚麻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内生真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结论:内生菌可以自主合成脂肪酸,因此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参考依据之一.植物及内生菌脂肪酸在α-亚麻酸含量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推测可能和内生菌营养吸收及内生菌和宿主植物相互作用有关.
作者:戴传超;余伯阳;徐增莱;袁生;袁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自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1年中,我院应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陆续发现4例出现血小板重度减少的反应,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4例,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32~68岁.3例患上呼吸道感染,1例患肺炎.4例均为住院患者,1例既往有先锋霉素过敏史.4例患者既往无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疾病,无食物过敏史.[收稿时间] 2000-09-21
作者:李新华;申志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作者:张志国;黄霓晖;黄大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八珍益母丸具有补气血、调月经功能,为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的常用中成药[1].处方为: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等.由于传统丸剂制造工艺比较粗糙,同时质控标准较低,导致产品的质量不高.因此我们与武汉健民药业集团公司联合研制了八珍益母无糖颗粒.八珍丸或八珍制剂等复方制剂质量标准多采用薄层层析方法[2]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且测定的指标较少[3,4].本文报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八珍益母无糖颗粒中2种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含量.
作者:李顺意;蔡敏;韩凤梅;陈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对地黄不同品种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方法: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合方差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同品种其地上部鲜重、单株块根数、单株产量都有显著差异.
作者:李先恩;杨世林;杨峻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多味药中间体: *将各单一植物的中间体(单煎而成)混合而制备:金银花和连翘中间体6 kg,含有3 kg的金银花中间体(1∶4固体提取物)和3 kg的连翘中间体(1∶6固体提取物).
作者:叶祖光;王智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前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应用剂量较大,不但产生副作用,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而且易于复发[1].为了减少副作用,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我科自1986年2月~1998年6月采用强地松与复方黄芪液合用治疗19例肾病综合征,于同期19例常规治疗比较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姜兴华;王敬敏;唐宁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多种中药中熊果酸与齐墩果酸含量测定方法,并确证两种成分的存在形式.方法:色谱柱 Shim-pack CLC-ODS,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87∶13∶0.04∶0.02),检测波长 210 nm.结果:RSD均小于2.5%,平均回收率为103%.结论:可同时测定熊果酸与齐墩果酸含量,可用于药材质量控制.
作者:谢莹;杭太俊;程赞;张正行;安登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测定抗毒口服液中靛玉红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对抗毒口服液中靛玉红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靛玉红加样回收率为97.4%,RSD为2.08%.结论:本法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的定量方法.
作者:刘宜生;王迪;张俊杰;陈金秀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为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而完善有关细胞学及孢粉学方面的资料.方法:对杭白芷、祁白芷和中药白芷的3种野生近缘植物--兴安白芷、台湾白芷、雾灵当归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对台湾白芷和雾灵当归的根尖染色体核型观察.结果:发现了中药白芷和3种野生近缘植物在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异同.结论:4类栽培白芷为同一类群的植物,并且与兴安白芷、台湾白芷、雾灵当归之间有相当密切的亲缘关系.
作者:王年鹤;秦慧贞;舒璞;黄璐琦;王敏;袁昌齐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农药的发明和使用是种植业发展的几个重大突破之一,使我们今天的的农作物产量有大幅度的增长,能够解决地球上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这些研究和发明在给农业和生产者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 ,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农药
作者:薛健;杨世林;陈建民;张丽萍;马小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归芍益智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处方中泽泻、白术进行鉴别,用HPLC测定芍药苷、川芎嗪的含量.结果: 在TLC色谱中能检出白术、泽泻;芍药苷的含量不少于1.08%,川芎嗪的含量不少于0.08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对处方中4味药材可准确、快速地定性、定量检测.
作者:朱丹妮;杨爱玲;严永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对草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和化学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果实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鉴定为环阿廷醇,14-甲基-豆甾-7,24(28)二烯-3β-醇和β-谷甾醇.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作者:阮金兰;陈静波;赵晓亚;孙南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对安徽银莲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和ODS柱色谱分离,FAB-MS和NMR技术确定结构.结果和结论: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和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庆文;叶文才;车镇涛;赵守训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药饮片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近年来,随着对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市场上纯粹的饮片假冒品种明显减少,但在饮片中掺杂掺假现象却有增加趋势.笔者根据在药品监督检验中积累的经验,对常见的23种饮片掺入的伪充品的来源及主要特征进行鉴别(见表1),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丁维毅;傅光煜;赵莲芳;温良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男,65岁.2001年1月27日晚,自觉感冒,睡前口服重感灵(广东梅州制药厂,生产批号000952)6片,同饮水300 ml.夜间睡眠欠佳,自觉发烧,测体温36.8 ℃,四肢酸痛,头昏不适,无汗,较前加重.28日早饭前又服4片重感灵,饭后即发现额、耳前后及颈部发红,以为发烧,测体温仍为36.8 ℃,血压120/80 mmHg.约4 h后,从耳后开始至颈部延及面部、全身,尤以胸部、下腹部为重,出现针头大小红色丘疹,渐增多、密集,融合成片、高出皮肤、无鳞屑.29日,双眼睑轻度浮肿,结膜无充血,经医院诊断为:重感灵所致药疹.停服重感灵,给予扑尔敏8 mg/次,每日3次,维生素C 0.2 g/次,每日3次.10 d后随诊,皮疹渐退,呈暗红斑.
作者:田德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药效学试验探讨僵蚕、蜈蚣醇提的必要性,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醇提工艺.方法:以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为药效学指标,比较醇提、水提及醇提后药渣的作用,并以含氮量及醇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与结论:醇提样品有明显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醇提工艺为醇提2次,第1次加4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1.5 h,第2次加3倍量60%乙醇回流提1.0 h.
作者:杨永华;张水寒;徐琳本;刘春海;李跃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由于中药制剂研究的特点是多因素多水平、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人们越来越要求以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而寻求佳配方、佳工艺、佳条件.因此,根据试验目的,主动地把试验安排、数据处理以至优化计算统一考虑,从而减少试验次数,同时使各试验点所获得的数据含有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行合理的试验设计已成为中药制剂研究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
作者:林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