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

谢莹;杭太俊;程赞;张正行;安登魁

关键词:中药,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建立多种中药中熊果酸与齐墩果酸含量测定方法,并确证两种成分的存在形式.方法:色谱柱 Shim-pack CLC-ODS,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87∶13∶0.04∶0.02),检测波长 210 nm.结果:RSD均小于2.5%,平均回收率为103%.结论:可同时测定熊果酸与齐墩果酸含量,可用于药材质量控制.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陆英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开发利用陆英植物资源,为制订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生药学研究.结果与结论:对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及理化鉴别,建立了方便有效的鉴别方法.

    作者:董立莎;舒建麟;杨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常见中药饮片中伪充品的鉴别

    中药饮片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近年来,随着对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市场上纯粹的饮片假冒品种明显减少,但在饮片中掺杂掺假现象却有增加趋势.笔者根据在药品监督检验中积累的经验,对常见的23种饮片掺入的伪充品的来源及主要特征进行鉴别(见表1),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丁维毅;傅光煜;赵莲芳;温良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服重感灵致药疹1例

    患者,男,65岁.2001年1月27日晚,自觉感冒,睡前口服重感灵(广东梅州制药厂,生产批号000952)6片,同饮水300 ml.夜间睡眠欠佳,自觉发烧,测体温36.8 ℃,四肢酸痛,头昏不适,无汗,较前加重.28日早饭前又服4片重感灵,饭后即发现额、耳前后及颈部发红,以为发烧,测体温仍为36.8 ℃,血压120/80 mmHg.约4 h后,从耳后开始至颈部延及面部、全身,尤以胸部、下腹部为重,出现针头大小红色丘疹,渐增多、密集,融合成片、高出皮肤、无鳞屑.29日,双眼睑轻度浮肿,结膜无充血,经医院诊断为:重感灵所致药疹.停服重感灵,给予扑尔敏8 mg/次,每日3次,维生素C 0.2 g/次,每日3次.10 d后随诊,皮疹渐退,呈暗红斑.

    作者:田德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本草正义》体例研究

    《本草正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中药学教材,由近代名医张寿颐(字山雷,江苏嘉定人,1873~1934年)著于1914年,经多年教学试用、修改,1932年由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刊行.

    作者:程东旗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大戟科4种药用植物及其内生真菌脂肪酸组分研究

    目的: 研究大戟科药用植物和其内生真菌相互关系,为探索大戟科植物生物活性物质来源,开发新药资源奠定基础.方法: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大戟科乌桕、大戟、泽漆、重阳木4种药用植物新鲜叶、茎及其28株内生真菌的脂肪酸组分,并比较它们的差异.结果:植物脂肪酸主要为α-亚麻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内生真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结论:内生菌可以自主合成脂肪酸,因此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参考依据之一.植物及内生菌脂肪酸在α-亚麻酸含量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推测可能和内生菌营养吸收及内生菌和宿主植物相互作用有关.

    作者:戴传超;余伯阳;徐增莱;袁生;袁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珍益母颗粒中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含量

    八珍益母丸具有补气血、调月经功能,为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的常用中成药[1].处方为: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等.由于传统丸剂制造工艺比较粗糙,同时质控标准较低,导致产品的质量不高.因此我们与武汉健民药业集团公司联合研制了八珍益母无糖颗粒.八珍丸或八珍制剂等复方制剂质量标准多采用薄层层析方法[2]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且测定的指标较少[3,4].本文报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八珍益母无糖颗粒中2种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含量.

    作者:李顺意;蔡敏;韩凤梅;陈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抗毒口服液中靛玉红定量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抗毒口服液中靛玉红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对抗毒口服液中靛玉红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靛玉红加样回收率为97.4%,RSD为2.08%.结论:本法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的定量方法.

    作者:刘宜生;王迪;张俊杰;陈金秀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炮炙甘遂引起接触性皮炎1例

    作者:张志国;黄霓晖;黄大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通淋冲剂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通淋冲剂的利尿通淋作用及其对急慢性泌尿感染的影响.方法:进行体内体外抑菌试验,抗炎免疫及利尿试验.结果:①在体外,通淋冲剂对所试的淋球菌等14株细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体内,通淋冲剂在6.6 g*kg-1*d-1剂量时对变形杆菌感染引起的小鼠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②通淋冲剂对酵母引起大鼠的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③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及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并且对胸腺、脾脏及肾上腺无明显影响.④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正常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作用.⑤对正常大鼠及水负荷大鼠有明显利尿作用.结论:通淋冲剂有明显的清热利尿,抗炎抑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为新药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亢泽峰;崔小兰;图娅;陈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草莓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草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和化学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果实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鉴定为环阿廷醇,14-甲基-豆甾-7,24(28)二烯-3β-醇和β-谷甾醇.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作者:阮金兰;陈静波;赵晓亚;孙南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制备鸡内金3种炮制品的体会

    鸡内金为常用的消食药,生品黄绿或黄褐色,厚约2 mm,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其常用的3种炮制品分别是砂烫、焦、醋鸡内金.现将我们多年来对鸡内金的炮制体会作以交流.

    作者:孙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研究Ⅱ.中药白芷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和花粉形态

    目的:为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而完善有关细胞学及孢粉学方面的资料.方法:对杭白芷、祁白芷和中药白芷的3种野生近缘植物--兴安白芷、台湾白芷、雾灵当归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对台湾白芷和雾灵当归的根尖染色体核型观察.结果:发现了中药白芷和3种野生近缘植物在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异同.结论:4类栽培白芷为同一类群的植物,并且与兴安白芷、台湾白芷、雾灵当归之间有相当密切的亲缘关系.

    作者:王年鹤;秦慧贞;舒璞;黄璐琦;王敏;袁昌齐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美国《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续3)

    多味药中间体: *将各单一植物的中间体(单煎而成)混合而制备:金银花和连翘中间体6 kg,含有3 kg的金银花中间体(1∶4固体提取物)和3 kg的连翘中间体(1∶6固体提取物).

    作者:叶祖光;王智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

    目的:建立多种中药中熊果酸与齐墩果酸含量测定方法,并确证两种成分的存在形式.方法:色谱柱 Shim-pack CLC-ODS,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87∶13∶0.04∶0.02),检测波长 210 nm.结果:RSD均小于2.5%,平均回收率为103%.结论:可同时测定熊果酸与齐墩果酸含量,可用于药材质量控制.

    作者:谢莹;杭太俊;程赞;张正行;安登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虫草菌粉对致敏豚鼠肺功能和大鼠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索人工发酵虫草菌粉防治支气管哮喘方面的新用途.方法:测定肺功能和肺灌流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结果:虫草菌粉5g*kg-1对致敏豚鼠抗原攻击引起的肺阻力增高和动态肺顺应性降低以及致敏大鼠肺灌流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都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结果提示虫草菌粉可用于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或与其它平喘药合用.

    作者:林晓霞;谢强敏;沈文会;陈莹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现状与对策

    农药的发明和使用是种植业发展的几个重大突破之一,使我们今天的的农作物产量有大幅度的增长,能够解决地球上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这些研究和发明在给农业和生产者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 ,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农药

    作者:薛健;杨世林;陈建民;张丽萍;马小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静滴穿琥宁注射液致重度血小板减少4例

    自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1年中,我院应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陆续发现4例出现血小板重度减少的反应,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4例,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32~68岁.3例患上呼吸道感染,1例患肺炎.4例均为住院患者,1例既往有先锋霉素过敏史.4例患者既往无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疾病,无食物过敏史.[收稿时间] 2000-09-21

    作者:李新华;申志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僵蚕、蜈蚣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通过药效学试验探讨僵蚕、蜈蚣醇提的必要性,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醇提工艺.方法:以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为药效学指标,比较醇提、水提及醇提后药渣的作用,并以含氮量及醇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与结论:醇提样品有明显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醇提工艺为醇提2次,第1次加4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1.5 h,第2次加3倍量60%乙醇回流提1.0 h.

    作者:杨永华;张水寒;徐琳本;刘春海;李跃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药制剂试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由于中药制剂研究的特点是多因素多水平、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人们越来越要求以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而寻求佳配方、佳工艺、佳条件.因此,根据试验目的,主动地把试验安排、数据处理以至优化计算统一考虑,从而减少试验次数,同时使各试验点所获得的数据含有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行合理的试验设计已成为中药制剂研究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

    作者:林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黄芪总黄酮对扑热息痛所致肝损伤的防护机理探讨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对扑热息痛所致肝损伤的防护机理.方法:用高压液相测定扑热息痛及代谢产物和苯巴比妥诱导睡眠模型研究黄芪总黄酮(TFA)对扑热息痛的代谢及TFA抗扑热息痛所致损伤的机理.结果:TFA可明显降低尿中硫醚胺酸的浓度,其变化与TFA浓度成反比;但对其它代谢产物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苯巴比妥诱导小鼠睡眠实验结果显示, TFA (100 mg*kg-1) 本身对苯巴比妥代谢无明显影响 (P》0.05), 扑热息痛 (400 mg*kg-1)可显著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 (P《0.001); 但TFA (100 mg*kg-1)明显缩短扑热息痛所延长的苯巴比妥诱导的睡眠时间(P《0.005).结论:TFA抗扑热息痛损伤的作用机理可能与TFA抑制扑热息痛某些代谢过程以及降低扑热息痛代谢过程中产生毒性代谢产物有关.

    作者:汪德清;Critchley Julian;丁保国;马艳青;赵海路;Thomas G Neil;田亚平;Tomlinson;CRITCHLRYLAH;James Anthony Edward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