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次剖宫产的麻醉体会

张少泽

关键词:
摘要: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往往存在硬膜外腔粘连的可能,再加上妊娠本身也给孕妇带来了各种生理变化,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导致麻醉操作时间过长、麻醉阻滞不全甚至麻醉失败,由此而影响手术进程,给产妇造成身心上的痛苦,增加胎儿在子宫内的危险性.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和CT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对比并探讨X线平片和CT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结果 .结果:CT共检出118例,检出率为98.33%(118/120);X线共检出105例,检出率为87.5%(105/120);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10.699,P=0.001<0.05).结论:X线平片和CT联合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能够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赵启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α-硫辛酸与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7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各135例,观察组采用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4%,明显优于对照组8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为(49.27±3.73)m/s,明显优于对照组(45.02±3.2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治疗,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作者:魏微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88例、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30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缬沙坦、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2组空腹血糖、饭后1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为(5.21±1.54)mmol/L、饭后1小时血糖为(10.25±1.22)mmol/L、空腹胰岛素为(10.31±1.11)mmol/L、舒张压为(80.12±3.54)mmHg、收缩压为(130.41±2.44)mmHg,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疾病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励叶蓬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宫腔球囊填塞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与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产后出血患者时使用宫腔球囊填塞的效果.方法:收集产后出血患者共6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B-lynch缝合治疗,观察组接受宫腔球囊填塞治疗,将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水平均更优,P均<0.05.结论: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宫腔球囊填塞的操作更加简单,且患者的出血量更少,止血效果更加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机械通气临床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机械通气临床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危重患者(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抽球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机械通气临床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周明星;胡晓解;姚磊;贺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剖宫产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对剖宫产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患者,其中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作为观察组.并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与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与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比对照组的77.5%高,(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培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试论骨关节病的饮食与护理

    医学界在对骨关节病人的后期恢复进行分析以及研究时提出,科学的饮食以及护理对病人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价值,同时饮食护理在关节炎临床治疗之中有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骨关节病饮食与护理的实际情况,对科学的饮食与正确的护理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

    作者:杜秀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其中尤以产后2 h内出血为多见,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较常见原因,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并发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本文对我院2016年至2016年成功护理24例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作者:薛文雅;孟凡蕾;徐彩霞;王迪;张小菊;杨昊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意义探究

    目的:研讨腹部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全麻下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Ⅰ组按常规标准进行干预与处理,Ⅱ组施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观察分析两组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以及血压、心率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全麻苏醒期均有躁动表现,但Ⅱ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SBP、DBP及HR基础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苏醒期上述指标检测值相比,Ⅱ组均优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精心、有针对性的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事件的发生,并尽量维持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平稳,值得推荐.

    作者:孟蓓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浅谈呼吸科病房护理风险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的护理工作开始得到重视,而且由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导致当前的护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呼吸科病房常见的不安全因素,然后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病房护理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三点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何雪晴;杨艳;胡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思维导图在医学高职院校集体备课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医学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场所,保证医学院校教学质量尤为关键.想要保证教学质量,备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医学高职院校集体备课中的作用,然后对其具体应用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作者:王冬梅;苏友利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的8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采用手术室路径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董信喻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和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接受治疗的300例精神病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杀、外出等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安全隐患,而且能够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对精神科病房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进行使用.

    作者:张君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浅议妇产科医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妇产科是医院当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和部门,女性由于生理原因和社会观念,承担着生育和教育子嗣的作用.产后的妇女不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比较脆弱,因而相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素质来确保产妇安全和恢复的效果.

    作者:曾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夜间护理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效果的临床影响

    目的:分析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夜间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夜间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夜间护理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伟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医学专业学生实习管理机制探讨——以高职高专学生实习为例

    目的:研究医学人才培养的实习管理运行机制.方法:针对实习单位对学校实习管理和学生实习情况以及实习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座谈和个别访谈.结论:分析医学专业学生实习现状,获得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向,提出管理机制.

    作者:廖世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病毒性脑炎治疗研究进展

    病脑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全称是急性病毒性脑炎.急性病毒性脑炎是多种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脑炎,常见的病原多为肠道病毒、水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等 [1].

    作者:蒋晓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效果.方法:将X院收治的88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护理组(n=44).分别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和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护理组患者的自行排尿时间和残余尿量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采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尿潴留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洁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右美托咪定在中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期躁动应用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对中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期躁动情况分析与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11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7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在苏醒后出现躁动率、评分比较及相关平均血压、心率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躁动为3例(5.26%),对照组患者为12例(21.05%),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要低,并且在平均血压和心率方面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平稳.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对于全身麻醉中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镇静镇痛效果显著,降低中枢神经敏化,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薛彦坤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研究现状

    高血压脑出血病症在我国当前临床中,存在着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很大程度的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导致患者临床治疗预后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营养不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体内营养需求,同时还能够对多种术后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因此现针对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做出综述.

    作者:吕钘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