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及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王益华;吕翔;黄悦;樊克武;施广飞;戴小波

关键词:脾脏原发性肿瘤, 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基因, P53
摘要:目的:复习文献对14例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Spleen, PLS)进行免疫组化的研究,并检测其p53的表达情况.方法:对瘤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SP两步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免疫组化染色14例瘤细胞均表达CD45阳性,13例B细胞性均表达CD20阳性,其中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3/14例),可表达CD43、CD79α和bcl 2阳性;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4/14例),可表达CD79α、IgM、ALK阳性,IgD弱阳性;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2/14例),表达CD43、CD79α、bcl 2、IgM阳性,IgD阴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14例),表达ALK阳性,CD30、CD3弱阳性.1例周围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型(1/14例),表达CD45Ro、CD3阳性,CD30弱阳性.14例PLS中6例(42.9%)表达p53阳性,而21例慢性增生性脾炎对照组中仅1例(5%)表达p53弱阳性,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LS较罕见,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意义.PLS多为B细胞型,普遍认为与脾脏白髓中B细胞恶性变有关.PLS中可有p53异常蛋白表达,其预后较脾脏继发性恶性淋巴瘤及其它恶性肿瘤为好.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停跳与不停跳心脏瓣置换术心肌酶活性的比较

    目的:观察停跳和不停跳心脏瓣置换术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5 min,体外循环后2,6,24,48 h采血测定心肌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对照组再灌注后CK、CK-MB、LDH、AST明显增高,与实验组同时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不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有效降低心脏手术患者CK、CK-MB、LDH及AST活性,从而减少心肌损伤.

    作者:姜敏炎;陈亮;张剑平;吴伟敏;唐岳云;蒋平;李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患者γ干扰素及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化疗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体内γ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无心、肝、肾疾病及合并感染的住院AL患者为研究对象,初治复发AL及缓解AL各15例,ELISA法检测A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FN-γ,生化法检测LDH水平.结果:初治复发AL组IFN-γ、LDH化疗后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01),缓解AL组IFN-γ化疗后明显降低(P<0.01),LDH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缓解AL组化疗前IFN-γ与LDH之间正相关性(P<0.05),初治复发AL组化疗前及化疗后、缓解AL组化疗后两者间均无相关性.结论:化疗可抑制AL患者体内IFN-γ表达.

    作者:陆益龙;徐生祥;巴荣;朱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上颌窦口应用解剖与手术的研究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具10例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双侧上颌窦窦口走行方向、内径及长径、其内口和鼻腔开口情况,上颌窦裂口及上颌窦窦口构造.结果:10例上颌窦窦口内径为(3.7±0.9) (2.0~5.9) mm;长径为(2.8±0.8)(1.0~4.0)mm;上颌窦鼻内开口位于钩突外侧、筛漏斗下方,似漏斗嘴;位于钩突中段者6例(60%),钩突尾端者占4例(40%);有1例 (10%)存在副口,均位于窦口后下方,钩突尾端后,下鼻甲附着缘处.结论:上颌窦窦口周围结构(钩突、筛泡)的变异或病变直接影响到上颌窦口通畅.

    作者:夏国明;陆书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RhoA和蛋白激酶A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RhoA 对胃癌细胞迁移的作用和蛋白激酶A对这一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Boyden槽迁移率分析法和刮除-迁移分析法,观察RhoA激动剂LPA及PKA激动剂cAMP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迁移活动的影响.结果:加入RhoA激动剂LPA后,癌细胞迁移活动明显增强.加入PKA激动剂cAMP后再加入RhoA激动剂LPA,癌细胞迁移活动不再出现明显变化.结论:RhoA活化可促进SGC-7901细胞迁移,PKA可通过抑制RhoA活性而阻止该细胞迁移.

    作者:王瑛;陈永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IK细胞胞内Th1/Th2细胞因子

    目的:建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体外扩增的方法,并从单细胞水平分析CIK细胞的胞内Th1/Th2类因子产生的情况,进一步明确CIK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参与的免疫效应机制.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分别加入IFN-γ、IL-2和CD3单抗,体外扩增CIK细胞,再应用流式细胞术,经刺激、阻断、固定、穿透和标记等过程测定CIK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细胞因子培养两周后CD3+CD56+增加,培养至第21天、28天未见明显下降;诱导后CD3+CD8+细胞量与CD3+CD4+量相比明显增多;单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测定显示扩增后的CIK细胞Th1/Th2因子状态明显向Th1偏移.结论:采用多种因子组合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大量诱导出CD3+CD56+双阳性细胞,具高度增殖性,是一类新型的免疫过继疗法细胞;其偏移的Th1/Th2因子状态可作为解释其极强的细胞毒作用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文红;缪竞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测定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肺肾微循环变化

    目的:采用99Tcm-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肺、肾微循环的变化. 方法:将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P组,以5%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诱发ANP模型;应用99Tcm标记牛蛙红细胞技术制备放射性生物微球,测定制模后30 min、2 h、6 h、12 h的肺和肾脏血流量.观察肺、肾组织学改变.结果:99Tcm-牛蛙红细胞符合放射性生物微球在微循环研究中的各项理化指标的要求; ANP组各时相之肺和肾脏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镜下显示对照组肺、肾组织检查无明显异常,ANP组30 min即有组织学损害,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更加严重.结论:采用99Tcm标记牛蛙红细胞制备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是研究组织脏器微循环的可靠方法;ANP时肺、肾脏微循环血流量明显降低,导致肺、肾脏组织受损.

    作者:李龙;张建新;毛朝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几种人源乳酸杆菌对大肠埃希菌的生物拮抗作用

    目的:探讨生殖道不同乳酸杆菌菌株对大肠埃希菌的拮抗作用,筛选出作用较强者,用于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 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法,将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同时接种于MRS肉汤,在不同时间点取样并进行活埃希菌计数. 结果:所选乳酸杆菌都可将大肠埃希菌全部抑杀,但是不同菌株的拮抗效力不同. 结论:所选的4株乳酸杆菌对大肠埃希菌的拮抗能力不同,其中L. acidophilus 1和lb.paracasei ssp paracasei 3的抑菌作用发生较快、较强.

    作者:王丽莉;陈其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生物节律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特殊类型,同样存在着患者体内生物节律关系失衡,据时间生物学治疗的新观点,我们于2000年7月~2003年10月对56例CVA患儿按生物节律进行综合治疗,并与普通疗法28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海涛;周弘;束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中轻度低温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轻度低温的形成规律及其对麻醉恢复期寒冷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食管癌根治术患者20例,均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诱导前20 min开始每间隔10 min记录鼓膜温度.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术后1 h时的热舒适度评分和术后3 h内的寒战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鼓膜温度呈进行性降低趋势,鼓膜温度的降温速度、降低值在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h时的热舒适度评分为25±8,术后3 h内有13例患者发生了寒战反应.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会导致轻度低温,麻醉后第1 h降温较快,此后相对缓慢但仍呈持续性下降趋势.轻度低温可导致术后寒战和寒冷不适感.

    作者:肖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显微内窥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应用美国枢法模丹历公司第三代后路椎间盘镜系统进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ED)300例,报告如下:

    作者:蒋忠;沈伟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12例诊治分析

    糖尿病患者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感染又可加重糖尿病,诱发酮症酸中毒,增加糖尿病病死率.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是糖尿病的严重感染症,近年来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现将我院收治的肝脓肿患者分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作分析如下.

    作者:王秀华;徐志刚;吴晨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儿童肾细胞癌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肾细胞癌是成人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而儿童肾癌,尤其是伴砂粒体形成的乳头状透明细胞癌非常少见.我们收集3例报告如下.

    作者:姜锦贵;印洪林;周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ELISA检测HIV抗体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艾滋病的流行给人类的健康、生命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要了解和掌握HIV的感染情况,关键就是实验室的检测技术,而HIV抗体的检测是目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诊断中常用的方法,因此,提高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的发生,对诊断艾滋病十分重要.为了更准确、更严谨地出示检测报告,本室进行了ELISA检测HIV抗体的室内质量控制,现将质控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葛琴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结缔组织瓣旋转皮瓣在修复皮肤缺损中的联合应用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肩背部、上臂因皮肤张力较大,且皮肤较其他部位明显厚,若肿块切除后直接缝合,手术后容易留下瘢痕组织,甚至形成瘢痕疙瘩,严重影响病人的美观,瘢痕有时还会有针刺样的疼痛,容易导致医患矛盾.1999年1月~2003年12月笔者联合运用旋转皮瓣和结缔组织瓣对外伤后皮肤缺损和皮肤良性肿瘤、瘢痕切除后形成的圆形或类圆形皮肤缺损行整复术共17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斌;周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荧光实时定量RT-PCR观察伤寒杆菌鞭毛z66和d/j抗原基因表达方法的建立

    目的:构建荧光实时定量RT-PCR测定伤寒杆菌鞭毛抗原z66和d/j 编码基因mRNA的方法.方法:根据伤寒杆菌鞭毛抗原z66和d/j编码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其读码框架内片段,克隆进pGEM-T Easy 质粒.质粒经PCR鉴定后,纯化并定量,作为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标准品,并制作标准曲线.利用不同渗透压下的鞭毛素基因表达差异,比较三种随机引物(6、8、10核苷酸)与特异性引物的逆转录效果,以确定一种佳的随机引物用于多基因表达观察.结果:标准曲线有较好的线性(r=0.999),cDNA和标准品的PCR产物溶解曲线峰值一致.用8核苷酸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的敏感度高于6、10核苷酸随机引物,低于特异性引物,但用其观测z66抗原基因和d/j抗原基因在高、低渗时表达变化趋势与用特异性引物测得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用8核苷酸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同时测定伤寒杆菌鞭毛抗原z66和d/j 基因表达的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

    作者:徐顺高;黄新祥;周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羟自由基所致DNA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biloba Extract,EGb)对羟自由基(· OH)所致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生物化学发光技术,应用硫酸铜-邻菲罗啉-抗坏血酸-过氧化氢(CuSO4-phen-VitC-H2O2)化学发光体系中测定EGb清除· OH的数据,并通过发光抑制率分析EGb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EGb能显著降低发光体系的发光,而且EGb浓度愈大,发光抑制率愈大.结论:EGb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保护DNA免受· OH的氧化损伤.

    作者:李建萍;左克强;张小清;喻泽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88Re放射性食管支架的辐射场特性

    目的:探讨188Re放射性食管支架的辐射场特性,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核探测技术对仿生食管体模各代表位点测量其β和γ射线、韧致辐射剂量,并以数学公式模拟、绘制计算机软件.结果:188Re放射性支架的辐射场有其特性,β射线大射程为11 mm,90%剂量建成区在1.5 mm之内,95%剂量在2.5 mm范围之内,而在6.5 mm射程外的γ射线、韧致辐射能量仅占总剂量的4.21%.支架0°、90°、180°、270°平行点间轴向距离的吸收剂量均匀平衡一致,P>0.05.结论:188Re支架辐射以β射线为主体,γ射线、韧致辐射份额为4.21%.大剂量建成区恰好落在食管粘膜层0.5~1.5 mm范围内,适合为食管癌姑息性腔内放射治疗核素.

    作者:楚建军;金建荣;章国芬;许敏;赵涤非;王明智;孙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胆总管囊肿的影像学诊断26例报告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胆总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旨在对其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26例用B超(BUS)、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及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检查的胆总管囊肿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胆总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因检查方法的不同而表现也不同.结论:在胆总管囊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BUS可作为首选,而MRCP优于其他检查,因为后者是一种既安全而又可靠,诊断正确率也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傅建华;黄钟鸣;田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多年来对疝手术均沿用了传统修补术的方法,如Bassini法,Mcvay法,Halsted法等.这些方法操作繁杂、分离多、损伤大,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患者术后产生伤口剧烈疼痛,恢复时间较长.而且术后复发可达10%~15%.1993年被称为疝手术的里程碑[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解决了传统手术的许多缺陷.1997年我国开始开展此类手术,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好评.我院从1999年2月~2003年3月用此新手术方法治疗72例腹股沟疝患者,疗效满意.定期随访1个月至1年,无一例复发.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路斌;周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25-(OH)2D3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SHI-1 ppGalNAcTs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维生素D3的作用下,白血病细胞株K562与SHI-1 ppGalNAcTs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RT-PCR法研究在不同浓度维生素D3的作用下,白血病细胞株K562与SHI-1 ppGalNAcTs表达的变化.结果 1,25-(OH)2D3(10-6~10-8mol/L)可分别上调K562细胞株ppGalNAcT2、T4、T5的表达.但在SHI-I细胞株,随着1,25-(OH)2D3浓度的增加ppGalNAcT1表达增加、T3表达没有变化、T4表达减少.结论:白血病细胞株K562与SHI-1 ppGalNAcTs的表达不同.在不同浓度维生素D3的作用下,白血病细胞株K562与SHI-1 ppGalNAcTs表达的变化也不同,说明不同ppGalNAcTs对1,25-(OH)2D3的反应不同.

    作者:郭向红;莫建华;潘浩;金美芳;吴士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