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参皂苷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p-ERK1/2与p-JNK表达的影响

王巧云;刘凤;吴峰阶;李金莲

关键词:人参皂苷Rg1,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c-Jun氨基末端激酶
摘要: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抗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低(10 mg/kg)、中(20 mg/kg)、高剂量(40 mg/kg)组及假手术组,每组1 8只.各组均腹腔注射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30 min,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24 h制备I/R模型.以Longa EZ法评定神经功能,尼氏染色、TUNEL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并计算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 1/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s,JNK)及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ed c-Jun N-terminal kinases,p-JNK)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率、p-JNK、p-ERK 1/2蛋白表达升高(P <0.05,P<0.01),锥体细胞存活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各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人参皂苷Rg1中、高剂量组大鼠锥体细胞存活数增加,海马CA1区p-JNK蛋白表达降低,p-ERK1/2表达升高(P <0.05,P<0.01).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有3-4层锥体细胞,排列整齐、紧密,高倍镜下细胞核大而圆,有1~2个核仁.脑组织缺血损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受损严重,CA1区失去正常结构,细胞排列散乱,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神经元皱缩,核固缩、深染,呈三角形、长条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聚集,核仁不清晰.与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比较,人参皂苷Rg1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率及p-JNK蛋白表达降低(P<0.05,P <0.01),锥体细胞存活数增加,p-ERK1/2表达升高(P <0.05,P<0.01).人参皂苷Rg1中、高剂量能够改善缺血神经细胞形态,减少神经细胞的丢失,其中,高剂量组作用强于低剂量组.JNK蛋白条带分为两个亚带,JNK1是分子量为46 kD的蛋白,JNK2分子量为54 kD.ERK蛋白条带也分为两个亚带,ERK1是分子量为44 kD的蛋白,ERK2分子量为42 kD的蛋白.结论 人参皂苷Rg1对I/R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调节p-JNK及p-ERK1/2表达水平有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选择76例2009年2月-2011年9月浙江省衢化医院ICU MO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理盐水100 mL加入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天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10,比较两组ICU停留时间及28天病死率.结果 治疗7天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TNF-α、IL-6、IL-10及PC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8天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减少MODS患者ICU住院时间,其机制与调控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方凯;王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及健骨二仙丸含药血清对BMSCs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补肾方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 MSCs)来源的前脂肪细胞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用经典化学方法诱导BMSCs为前脂肪细胞,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和健骨二仙丸含药血清(含量浓度均为10%,分别代表补肾阴、补肾阳和补肾填精方药),干预前脂肪细胞成骨分化过程;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real time qPCR),分别于第6、12和18天,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ALP、BGP、BMP2、BMP4、SPP1和IGF1 mRNA,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LPL、FABP4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对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与对照组比较,第6天各组基因表达无显著变化(2.0 >Ratio >0.5);第1 2天,金匮肾气丸组IGF1和RUNX2mRNA表达升高较为显著,相对表达量(Ratio)分别为2.97和1.81;第1 8天,各组IGF1 m RNA表达均显著上升,六味地黄丸组、金匮肾气丸组和健骨二仙丸组Ratio值分别为3.74、12.60和8.35;各组SPP1 mRNA表达也显著升高,Ratio值分别为2.94、3.18和2.62.对于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第6天,六味地黄丸组和金匮肾气丸组FABP4 mRNA表达显著下降(Ratio分别为0.47和0.40),其他基因表达均下调,但不显著;第12天和第18天,成脂分化基因表达变化均无显著变化(2.0 >Ratio >0.5).结论 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在补肾方药作用较晚时间出现表达上调的变化,而成脂分化相关基因在补肾方药作用较早时间即出现表达下调的改变,并且提示补肾阳法促进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程志安;韩凌;危建安;孙静;段晓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人参皂苷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p-ERK1/2与p-JNK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抗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低(10 mg/kg)、中(20 mg/kg)、高剂量(40 mg/kg)组及假手术组,每组1 8只.各组均腹腔注射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30 min,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24 h制备I/R模型.以Longa EZ法评定神经功能,尼氏染色、TUNEL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并计算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 1/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s,JNK)及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ed c-Jun N-terminal kinases,p-JNK)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率、p-JNK、p-ERK 1/2蛋白表达升高(P <0.05,P<0.01),锥体细胞存活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各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人参皂苷Rg1中、高剂量组大鼠锥体细胞存活数增加,海马CA1区p-JNK蛋白表达降低,p-ERK1/2表达升高(P <0.05,P<0.01).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有3-4层锥体细胞,排列整齐、紧密,高倍镜下细胞核大而圆,有1~2个核仁.脑组织缺血损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受损严重,CA1区失去正常结构,细胞排列散乱,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神经元皱缩,核固缩、深染,呈三角形、长条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聚集,核仁不清晰.与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比较,人参皂苷Rg1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率及p-JNK蛋白表达降低(P<0.05,P <0.01),锥体细胞存活数增加,p-ERK1/2表达升高(P <0.05,P<0.01).人参皂苷Rg1中、高剂量能够改善缺血神经细胞形态,减少神经细胞的丢失,其中,高剂量组作用强于低剂量组.JNK蛋白条带分为两个亚带,JNK1是分子量为46 kD的蛋白,JNK2分子量为54 kD.ERK蛋白条带也分为两个亚带,ERK1是分子量为44 kD的蛋白,ERK2分子量为42 kD的蛋白.结论 人参皂苷Rg1对I/R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调节p-JNK及p-ERK1/2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王巧云;刘凤;吴峰阶;李金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生大黄粉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hs-CRP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大黄粉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外科2009年7月-2010年3月住院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后第4天开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大黄粉5~10 9溶于40 mL温开水,口服或鼻饲2~3次/天,连续治疗10天.于术后第7、14天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补体C3、C4含量,采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hs-CRP含量,并记录两组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 stroke scale,SSS)评分.结果 与本组术后第4天比较,对照组术后第7天C3、C4含量升高,术后第14天SSS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术后第14天C4、hs-CRP含量降低,SSS评分升高(P<0.05).与本组术后第7天比较,治疗组术后第14天C4、hs-CRP含量降低,SSS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术后第7天C3、C4含量降低,术后第14天C3、C4、hs-CRP含量降低,SSS评分升高(P<0.05).结论 生大黄粉可显著降低HICH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hs-CRP含量,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方永军;张毅;柯尊华;周振国;周锋;柏鲁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地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地龙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麻痹,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等[1].现代研究发现地龙还有抗血栓、抗肿瘤、调节免疫、降压、抗心律失常、镇痛消炎等作用[2].其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龙的药理药效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新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笔者就近年来有关地龙药理研究的一些新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刘文雅;王曙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补肾解毒方与健脾解毒方含药血浆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补肾解毒方和健脾解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6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 0年4月-2011年1月门诊慢性HBV感染患者,根据患者免疫状态分为免疫耐受组(18例)、免疫清除组(18例),另选择10名健康人作健康组.分别采集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进一步分离提取培养DCs,采用大鼠补肾解毒方和健脾解毒方含药血浆进行干预.对DCs进行形态学鉴定,并检测DCs表型CD1α、CD80、CD86、HLA-DR表达,观察DCs培养上清液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的水平.结果 免疫清除组患者干预前CD80低于健康组(P<0.05);免疫耐受组患者干预前CD80、CD86、HLA-DR均低于健康组;免疫耐受组与免疫清除组干预前IFN-α低于健康组(P<0.05),免疫耐受组患者干预前CD80、HLA-DR、IFN-α低于免疫清除组(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各给药组CD80表达均升高(P<0.05).免疫耐受组患者干预后CD80、HLA-DR高于免疫清除组同期,补肾解毒方组CD86高于免疫清除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解毒方中剂量和健脾解毒方小剂量均能促进慢性HBV感染患者DCs功能的恢复,且补肾解毒方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DCs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欧松;孙克伟;彭建平;祁双林;闻杰;胡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败丹黄灌洗液鼻腔灌洗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影响

    目的 观察败丹黄灌洗液在围手术期鼻腔灌洗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wNP)患者的手术愈后影响.方法 选择90例2008年10月-2010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RwN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鼻内镜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同时采用鼻腔灌注抽吸装置进行鼻腔灌洗,治疗组采用败丹黄灌洗液,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盐水,将药液在鼻腔保留15 min.14天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1次/3天;第2个疗程,1次/5天;第3个疗程及以后,1次/7天,随着时间推移,灌洗次数逐渐减少.分别对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不适或疼痛4种临床症状进行VAS评分;鼻内镜检查采用Lund-Kenenedy量化评分法,评价息肉大小、黏膜水肿、瘢痕及鼻腔结痂情况,填写SNOT-20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上述评估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5、3、6个月进行,并在1年后对患者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后治愈率分别为79.25%和76.92%,总有效率为90.57%和8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鼻腔清洁时间及上皮化时间分别为(2.15±0.13)周、(9.17±1.67)周,早于对照组(2.65±0.15)周、(10.71 ±3.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8周时治疗组治愈而结束灌洗22例,对照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5、3个月VAS总分,及术后3个月单项评分,术后6个月、1年鼻漏评分均优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5个月鼻内镜总分和鼻黏膜水肿及鼻分泌物等单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术后1.5、3个月SNOT-20量表质量总分及五大指标积分较对照组积分减少(P<0.05).结论 败丹黄灌洗液鼻腔灌洗在鼻窦炎围手术期运用,能减轻术腔炎症反应,缩短术腔清洁时间,加快上皮化进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手术疗效,尤其在围手术期1.5 ~3个月,其治疗作用更为突出.

    作者:陈新野;张春林;洪海裕;张勤修;廖伟;陈默;陈舒琳;冯韶燕;周泽君;林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桂枝茯苓汤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YKL-40及hs-CRP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 (chitinase-3-like-1 protein,YKL-40)、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观察桂枝茯苓汤对其血脂、YKL-40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010年8月-2011年6月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桂枝茯苓汤口服,共4周.所有患者入院时按病情严重程度UA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及NSTEMI 4个等级.分析YKL-40、hs-CRP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间相关性.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后血清YKL-40和hs-CRP水平.结果 YKL-40及hs-CRP与病情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 =0.729,P <0.05;r =0.655,P<0.05);YKL-40与hs-CRP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r=0.848,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及YKL-40、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YKL-40、hs-CRP均降低,治疗后TG、TC、LDL-C、YKL-40、hs-CRP均降低(P<0.05),HDL-C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DL-C升高(P<0.05),YKL-40、hs-CRP降低(P<0.05).结论 桂枝茯苓汤能在西药抗炎、改善血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和YKL-40,升高HDL-C,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

    作者:裴强;桑文凤;赵习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益气祛湿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其疫调节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祛湿方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MG Ⅰ、Ⅱ型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祛湿方,每天1剂,对照组给予溴吡斯的明60 mg,每天3次,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同时作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7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愈显率45%,总有效率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gA、IgG、CD8升高,IgM、CD4、CD4/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gA、IgG、CD8升高,CD4、CD4/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恶心、呕吐,而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祛湿方可以明显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免疫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徐向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策略

    笔者通过总结文献和临床经验,分析术后胃肠功能的发病机制和中西医诊疗进展,提出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肠麻痹(动力不足),其病机主要为虚证,或者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策略应以扶正补虚或者扶正祛邪为主要治法.而大承气汤等通里攻下方药尽管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主要适用于以热结腑实为主症的急腹症或个别里热实证的术后患者,并不适用于择期手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的绝大多数患者.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H9c2心肌细胞凋亡和GSK-3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ischem ia-reperfusion,I/R) H9 c2心肌细胞凋亡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缺血台氏液对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模拟I/R处理,同时随机分为模型组(模拟缺血90 min,再灌注30 min)、姜黄素组(再灌注同时加入7.5 μmol/L姜黄素)和对照组(正常台氏液培养120 min代替模拟I/R),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SK-3、酪氨酸磷酸化GSK-3(pTyr-GSK-3)和丝氨酸磷酸化GSK-3(pSer-GSK-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9c2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t=10.439,P=0.000),模型组pTyr-GSK-3和pSer-GSK-3表达均显著增加(t=5.208,P=0.006;t=5.854,P=0.004).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凋亡率及pTyr-GSK-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8.325,P=0.001;t=-3.607,P=0.023),存活率及pSer-GSK-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9.165,P=0.001;t=3.747,P=0.02).结论 GSK-3的酪氨酸和丝氨酸磷酸化可能参与心肌细胞I/R损伤,姜黄素减少I/R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其通过减少酪氨酸磷酸化、增加丝氨酸磷酸化抑制GSK-3活性有关.

    作者:虞燕萍;周承亮;傅云峰;黄先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芍根方与西药对肺癌食管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比较

    放射治疗是肿瘤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其治愈率约占肿瘤治愈率的40%[1].在颈、胸部恶性肿瘤接受放疗的患者中,约60%会发生放射性食管炎[2].在对纵隔进行放疗中,食管炎的发病率为轻度22.5% ~64.2%,中度2.9% ~20.0%,重度约4.1%,严重的晚期放射性食管炎很少出现[3].即使仅照射肿瘤区,食管炎的发病率仍有22.5%[4].

    作者:张洁;张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病证结合、系统分段、多维指标中医临床效应评价方法建立初探

    基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成为了制约中医药发展瓶颈的现状,在集成、整合、吸收既往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医临床效应的病证(症/征)结合、系统分段、多维指标评价研究思路,并就病证结合、系统分段、多维指标中医临床效应评价方法的内涵及建立思路与实践进行了具体阐述.

    作者:王贤良;毛静远;侯雅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治疗小鼠肝癌免疫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对小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探讨β-榄香烯抗肿瘤的免疫机制.方法 制备Balb/c小鼠脾脏来源的DC并鉴定其表型,以Balb/c小鼠来源的肝癌细胞株BNL1MEA.7R.1(简称BNL)为靶细胞,募集富含肿瘤“信息”的抗原载体一自噬小体,制备DC/DRibble疫苗.预先免疫小鼠,分设对照组、β-榄香烯组、疫苗组、联合组,对照组皮下、腹腔注射PBS,β-榄香烯组和联合组连续7天腹腔注射β-榄香烯50 mg/(kg·d),疫苗组和联合组分别在第1天淋巴结注射疫苗,第3、5天皮下注射疫苗,第10天处死小鼠,无菌获得小鼠脾脏,制备悬液,分设不加刺激和Dribble刺激组,孵育72 h,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的含量.另外给予联合组小鼠脾细胞不同刺激,分设对照组、DRibble组、DC组、疫苗组,孵育72 h,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的含量.建立小鼠肝癌荷瘤模型,分为对照组、β-榄香烯组、疫苗组、联合组,治疗方式同上免疫方式,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大小及生存期,第23天处死小鼠,剥取肿瘤组织经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表现.结果 体外检测发现不同方式免疫后小鼠中,联合组IFN-γ分泌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β-榄香烯组、疫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给予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不同刺激,发现疫苗组、Dribble组均能刺激脾细胞分泌大量IFN-γ(P <0.01),当β-榄香烯刺激浓度10 μg/mL时,IFN-γ分泌明显增多(P<0.01);体内观察发现联合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瘤表面积、生存期与其他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组织HE染色可见周围结缔组织包裹紧密完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能够诱导特异性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增强,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免疫效应基础可能与增强DC抗原递呈功能有关.

    作者:倪菲菲;刘亚军;周浩;林琳;刘增巍;沈洪;王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清养透解合剂联合泼尼松片对SLE阴虚证患者Th1/Th2的影响

    目的 研究清养透解合剂联合泼尼松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阴虚证患者Th1/Th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LE的主要作用环节.方法 选择42例2009年8月-201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SL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另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职工和学生体检健康者1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健康组).两组均采用口服泼尼松片治疗,剂量根据SLE活动性指数评分及病情调整:重度活动期用40~60 mg/d;中度活动期用20~40 mg/d,轻度活动期用15~20 mg/d;稳定期用小剂量(<15 mg/d)治疗;病情稳定1~2周后严格按激素减量法渐次减量.病情复发或合并狼疮肾炎、狼疮脑炎用口服激素难以控制病情时,加用标准环磷酰胺注射液冲击疗法(0.5 ~ 1.0 g/m2体表面积,每4周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清养透解合剂治疗,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每天1剂,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均治疗6个月.健康组不予任何治疗措施.治疗前后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12)、Th2类细胞因子(IL-10、IL-4).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10、IL-4)升高,Th1/Th2细胞因子比值(IFN-γ/IL-4、IL-12/IL-10)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10、IL-4)降低(P<0.05),Th1/Th2细胞因子比值(IFN-γ/IL-4、IL-12/IL-10)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IL-4降低,IFN-γ/IL-4升高(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清养透解合剂联合泼尼松片能改善Th1/Th2细胞群失衡,能减轻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

    作者:黄钢花;陈银环;段红妍;刘叶;梁雪芬;何玉萍;文小敏;徐秋英;曾征伦;钟嘉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腺苷脱氨酶介导电针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效应的研究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穴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腺苷及腺苷脱氨酶(ADA)浓度的影响以及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探讨电针百会穴预处理缓解大鼠脑I/R的机制.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电针组、电针组、对照组,每组18只,对照组麻醉后不给任何干预,电针组大鼠给予电针百会穴30 min,假电针组针刺后不予通电其他程序同电针组,检测电针后30、60、120 min大鼠大脑皮质ADA及腺苷浓度的变化;建立脑I/R模型,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模型组(A组)、电针组(B组)、电针+腺苷A1受体拮抗剂(8-cyclopentyl-1,3-dipropylxanthine,DPCPX)组(C组)、电针+二甲基亚砜(DMSO)组(D组),脱氧柯福霉素组(E组)、生理盐水组(F组),B、C、D组于造模前2h给予电针30min,C、D组在电针前30 min分别给予腹腔注射DPCPX(1 mg/kg)、DMSO(1 mL/kg),E、F组于造模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脱氧柯福霉素(500 μg/kg)、生理盐水(1 mL/kg),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其脑梗死体积.结果 与假电针组比较,对照组各时间点皮质区腺苷及A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电针组60 min时ADA浓度降低[(315.0±22.9 U/L),P< 0.05],于电针后120 min恢复正常水平;电针组120 min时腺苷浓度升高[(20.4 ±2.2)ng/μL,P<0.05].与模型组比较,B、D、E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其他各组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百会穴对脑I/R损伤大鼠脑保护效应可能是通过降低大脑皮质ADA水平,提高腺苷含量,进一步激活腺苷A1受体而实现的.

    作者:王宏法;夏洪莲;秦金玲;郏丹赟;戴勤学;罗亮;莫云长;陈必成;王均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物质能量代谢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目的 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体内脂类、蛋白质、糖类和核酸代谢情况,从物质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脾虚证的病理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4例2004年6月-2005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和广东省中医院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健康人4名,钳取患者及健康人胃黏膜进行DNA芯片实验,利用BRB ArrayTools和IPA软件对DNA芯片双通道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获得15个与物质能量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占总差异表达基因(20个)的75%,其中上调基因1个,下调基因14个,11个基因为酶基因.其中脂类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ACAA2和CYP20A1,表现为脂肪酸分解和胆固醇转化降低;蛋白质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ALDH9A1、ASL、ASS1、PCYOX1L、RPS28、UBE2D2、UBXN1、B3GNT1、GCNT1和PPP1 R3C,表现为影响自主神经、尿素循环等生物学过程的氨基酸代谢降低,蛋白质合成降低,错误折叠蛋白泛素化降解增加,翻译后糖基化和磷酸化修饰降低;糖类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PPP1 R3C、B3GNT1和GCNT1,表现为糖原和聚糖合成降低;核酸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RMI1、SMARCD3和PARP1,表现为DNA复制和转录降低,DNA损伤修复增加.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体内脂类、蛋白质、糖类和核酸代谢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主要表现为酶基因表达下调,推测此可能是导致脾虚证营养代谢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杨泽民;陈蔚文;王颖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养心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寻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相关代谢组学标志物及养心汤对UA患者血浆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例2009年11月-201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循环二科门诊UA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10名为对照组(D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观察UA患者口服养心汤28天前后血浆代谢物成分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小二乘判别法进行分析,寻找UA的相关代谢组学标志物.结果 D、M(治疗组用药前)、G(治疗组用药后)三组间进行的PCA分析结果:三组样本全部集中分布于得分图的椭圆形(95%置信区内)的4个区域,M组内8、9、10号样品相对离散偏向D组,三组组间基本能分开,M组与G组间基本能分开.D组与M组间代谢终产物比较:UA组代谢产物中神经酰胺、甘氨胆酸、别胆酸、石胆酸、白三烯B4有明显升高.结论 神经酰胺、甘氨胆酸、别胆酸、石胆酸、白三烯B4可能是UA代谢组学标志物,养心汤对UA患者血浆中的某些代谢产物或代谢通路可能有影响.

    作者:于晓红;周亚滨;孙静;王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虎杖苷对小鼠脓毒症模型ALT、AST、TNF-α及COX-2的影响

    目的 研究虎杖苷对小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小鼠脓毒症模型,并设假手术对照组.在CLP手术前1h,采用不同剂量虎杖苷(50、100、300 mg/kg)干预,随后每6h观察小鼠一般情况,24 h后处死存活小鼠,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样本.分别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 )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并取部分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 CLP后24 h,小鼠死亡率高达50%,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显示病变明显,模型成功率达90%,相对于假手术组,血清ALT、AST活性、TNF-α 水平和肝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虎杖苷呈剂量依赖地改善脓毒症诱导的死亡率,抑制ALT、AST活性和TNF-α升高(P<0.05),降低肝组织中COX-2表达,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 虎杖苷有效地保护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NF-α生成和COX-2的表达.

    作者:李晓会;吴孟娇;张丽娜;郑佳佳;张力;万敬员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在不孕症患者中占15% ~20%,其病因尚不清楚.患者存在雌、雄激素调控异常,可表现为血清高雄激素浓度,如睾酮、雄烯二酮、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升高.PCOS也与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肥胖的异常程度有关.胰岛素抵抗可以导致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缺陷,而升高的胰岛素水平将会加重促性腺激素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此外,胰岛素抵抗一直伴随着脂联素水平的异常,瘦型或胖型的PCOS患者都比正常女性脂联素水平低.笔者就PCOS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手段,讨论PCOS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苏丹;张晋峰;侯丽辉;祁冰;李晨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