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徐国兴;侯泽江;许建斌;黄丽英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益气补肾中药复方对高糖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s)增殖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RMCs为研究对象,用高糖和不同浓度的中药处理RMCs,分别作用24、48 h后,用噻唑蓝(MTT)法检测RMCs的增殖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FN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FN蛋白表达.结果 处理24 h和48 h,与对照组比较,单纯高糖组细胞增殖明显升高(P<0.01,P<0.01);FN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P<0.01);与高糖组比较,24 h时各浓度中药组RMCs增殖及FN蛋白及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时各浓度中药组RMCs增殖及FN蛋白及mRNA表达较高糖组明显下降(P<0.01,P<0.01).结论 高糖能够刺激RMCs增殖及FN蛋白及mRNA表达,中药处理24 h对高糖刺激的RMCs增殖及FN蛋白及mRNA表达的作用不明显,中药处理48 h能够逆转高糖刺激下RMCs的增殖及降低FN蛋白及mRNA的表达.
作者:刘丹丹;韩文霞;宋玉文;娄凯;于春晓;高聆;赵家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益气消癥法对雌激素诱导子宫肌瘤模型豚鼠子宫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2,MEK2)、磷酸化激活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的激酶(phosphorylation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去势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及西药组,并以正常组作对照.通过去势加皮下注射雌二醇(estradiol,E2)建立子宫肌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6组子宫组织MEK2、p-ERK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豚鼠子宫肌组织MEK2、p-ERK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中药高剂量组豚鼠子宫组织MEK2、p-ER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及西药组(P<0.01).结论 益气消癥法可能是通过干预MAPK/ERK细胞反应信号通路抑制肌瘤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作者:王娜;宋卓敏;阮氏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中药补肾强脊汤和清热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优效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将354例活动期肾虚瘀阻证和湿热瘀阻证AS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采取辨证论治,分别予补肾强脊汤和清热强脊汤加减,西药组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疗程24周,采用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价(asessment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AS)工作组制定的ASAS20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以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综合评价中医辨证治疗AS的临床疗效.结果 补肾强脊汤和清热强脊汤治疗AS患者24周后,ASAS20的达标率为86.7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5.47%,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BASDAI、BASFI、BASMI、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和PGA,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补肾活血、清热利湿活血立法处方的补肾强脊汤和清热强脊汤治疗AS有一定效果.
作者:冯兴华;姜泉;刘宏潇;王海隆;何夏秀;张华东;唐晓颇;许凤全;刘健;周翠英;刘维;周彩云;高明利;李振彬;姜楠;曹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法对老年痴呆小鼠脑内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AMP8小鼠,分为SAMP8对照组、针刺组、非穴组,并设同源SAMR1对照组.针刺组采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双)、足三里(双);非穴组取双侧胁下两个固定非经非穴点.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皮质和海马内p53蛋白表达;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颞叶、枕叶神经元细胞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质p53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SAMP8皮质内p53蛋白呈较高表达的状态,针刺治疗后明显下调,与SAMP8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与SAMR1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刺激对p53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海马组织内,各组p5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法能下调小鼠脑内p53蛋白表达,改善脑细胞病理形态,从而提高老年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其认知功能,且具有腧穴特异性.
作者:刘金凤;张莹;孙金平;徐思思;张雪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消炎止痛膏(东乐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疼痛进行临床观察,评价其治疗RA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外用消炎止痛膏,每次1~2贴/关节,以覆盖局部肿痛面积为准,每24国h换药1次,连续用药7天后停止用药1天,再连续用药7天.安慰剂组为消炎止痛膏模拟剂,用法同治疗组.以关节疼痛及VAS评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观察消炎止痛膏的临床疗效.结果 消炎止痛膏对RA疼痛的改善及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结论 消炎止痛膏外用治疗RA关节疼痛疗效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寇秋爱;李亮;要金元;王义军;马文辉;周彩云;房定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加味四君子汤对泼尼松干预的阿霉素肾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激素组、中药组、中药加激素组及正常组.各组于造模后7、21、35天收集24 h尿标本,以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以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F-κB ligand,RANKL)、骨钙素(osteocalcin,BGP)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胫骨组织中OPG、RANKL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第7、21、35天24 h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激素组及中药加激素组24 h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降低更明显(P<0.05,P<0.01);中药组治疗35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本组21天比较,激素组TRACP、RANKL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第21、35天,激素组TRACP、RANKL均升高(P<0.05,P<0.01),OPG、BGP均降低(P<0.05,P<0.01);与中药组同期比较,激素组、中药加激素组OPG均降低,RANKL均升高(P<0.05,P<0.01);且激素组TRACP升高,BGP降低(P<0.05,P<0.01);与激素组同期比较,中药加激素组OPG、BGP升高(P<0.05,P<0.01),RANKL降低(P<0.01);第35天,TRACP降低(P<0.01).(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第21天OPG、RANKL mRNA升高(P<0.05,P<0.01),第35天OPG、RANKL mRNA降低(P<0.01).与中药组同期比较,激素组OPG mRNA降低(P<0.01),RANKL mRNA升高(P<0.05);中药加激素组OPG mRNA降低(P<0.05).(4)与本组21天比较,激素组OPG降低(P<0.05),RANKL升高(P<0.05),中药加激素组RANKL降低(P<0.05).与模型组同期比较,激素组OPG降低(P<0.01),RANKL升高(P<0.01).与中药组同期比较,激素组、中药加激素组OPG均降低(P<0.01),RANKL均升高(P<0.01);与激素组同期比较,中药加激素组OPG均升高(P<0.01),RANKL均降低(P<0.01).结论 泼尼松能通过OPG/RANKL/RANK通路诱导骨质疏松.加味四君子汤在降蛋白尿的同时,可通过上述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从而减缓泼尼松诱导的骨质疏松的形成.
作者:郑京;刘加林;林敏芳;王振飞;刘慈赟;吴心虹;林华阳;陈彩凤;郑雪敏;陈小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针刺疗法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抗抑郁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选用1种SSRIs类药物口服,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疗法.连续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贝格(Asberg)抗抑郁剂不良反应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后6周末治疗组的愈显率提高了33.4%(P<0.05);治疗组HAMD量表积分降低,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因子在治后1周末、治后6周末交互作用的趋势不同(P<0.05);6周末治疗组SDS自评分降低,且减分率比提高了19.23%(P<0.05);治后6周末治疗组Asberg积分平均下降3.77分,对照组平均下降0.07分(P<0.05).结论 针刺疗法能提高SSRIs类药物抗抑郁效应,降低其不良反应.
作者:黄艳;王欣君;王玲玲;卢圣锋;朱冰梅;徐兰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 我国中西医结合教育现状我国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始于自20世纪50年代的西学中班[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西医教育已初具规模,许多中医院校甚至西医院校均设有中西医结合系,并有了相应的教材与师资队伍,但在中西医结合的教育核心问题--中西医结合点内涵教育,仍有不少的争论,例如中西医结合教育应以哪方面为主,中西医课程应如何设置等.
作者:黄汉超;陆晓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脑梗死患者外关穴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探讨针刺穴位对脑梗死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及针刺效应的机制.方法 21例脑梗死患者,病灶位于左侧基底节区.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穴位针刺组(A组)、非经穴针刺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7例.A组予针刺右侧外关穴,B组予针刺非经非穴位点(右侧外关穴旁10医mm点),C组为空白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PET/CT头部显像.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及SPM8软件分析.结果 与C组比较,A组脑内葡萄糖代谢增加的区域:双侧颞叶颞上回(BA38),右侧额叶额上回(BA9),左侧扣带回(BA24),左侧小脑前叶山顶,左侧小脑后叶蚓锥,右侧小脑后叶扁桃体;B组脑内葡萄糖代谢增加的区域:双侧额叶额上回(BA6、BA9、BA10)、额中回(BA6、BA10),左侧额叶中央前回(BA4),双侧海马钩回(BA36、BA38),左侧扣带回(BA24、BA31),左侧后扣带回(BA30),左侧楔前叶(BA7),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枕叶舌回(BA18).与B组比较,A组脑内葡萄糖代谢增加的区域:双侧颞叶颞上回(BA22、BA38),右侧额叶额下回(BA47),左侧小脑前叶山顶,左侧小脑后叶扁桃体.针刺外关穴双侧半球激活的脑区集中在健侧,双侧颞叶颞上回及右侧额叶额下回;小脑激活的区域集中在左侧小脑半球,左侧小脑前叶山顶及双侧小脑后叶扁桃体.结论 针刺脑梗死患者外关穴导致脑内局部区域葡萄糖代谢增加,PET/CT脑功能成像能够直观显示针刺穴位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变化.
作者:刘恩涛;王淑侠;黄泳;赖新生;唐纯志;崔韶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鉴于胃癌的高患病率、高度恶性和不良预后[1],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已成为胃癌防治的重要手段.胃黏膜在癌变之前多经历数年的癌前病变过程[2],如能及早识别癌前病变并进行积极干预,阻断其发展,将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3].笔者就胃癌前病变的概念认识、现代医学干预方法、共性问题及中医药逆转探索研究进行探讨.
作者:王萍;唐旭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现代疾病,它的发生与现代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然而应用CT和病理学等方法检测木乃伊心脏血管结构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在工业化以前的古代人群中就已较广泛流行,这提示衰老和遗传易感性或许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子.
作者:陈可冀;付长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检测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变化.方法 将1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及阴虚证5组,应用SELDI-TOF-MS分析其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观察肝癌介入治疗前后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蛋白指纹图谱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符合叶氏诊断模型者,肝郁证中质荷比(M/Z)为4 182 Da及6 589 Da、湿热证中M/Z为5 710 Da、阴虚证中M/Z为6 992 Da的差异蛋白表达下调;脾虚证中M/Z为5 816 Da、血瘀证中M/Z为4 297 Da的差异蛋白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介入前比较,符合叶氏诊断模型者,肝郁证中 M/Z为4 182 Da及6 589 Da、湿热证中M/Z为5 710 Da、脾虚证中 M/Z为5 816 Da、血瘀证中M/Z为4 297 Da的差异蛋白表达下调;阴虚证中 M/Z为6 992 Da的差异蛋白表达上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杨素芳;邱颂平;刘清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糖代谢异常与生殖功能障碍并存的一种特殊疾病,以慢性无排卵及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1].临床表现为闭经、多毛、肥胖、高雄激素及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增高,其病因复杂,治疗棘手[2].其发病率为5%~10%,占无排卵性不孕症的50%~70%[3].治疗以调整内分泌状态、改善机体生物微环境、促排卵为主,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有20%~25%患者对常用促排卵药物克罗米芬(CC)存在抵抗,促排卵率、妊娠率低.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可有效恢复正常的排卵周期,提高药物敏感性,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多胎妊娠的风险,但疗效不持久,如术后结合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卵及受孕机会,笔者观察卵巢打孔后服用中药养精种子汤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晨芳;李秀琴;闫爱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枸杞多糖的干预效果.方法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枸杞多糖灌胃,观察血糖、体重变化和24周时的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改变主要是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神经组织的线粒体病变和细胞的变性、凋亡.枸杞多糖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体重和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网膜超微结构病变明显减轻,且局限于内核层.结论 枸杞多糖可以明显减轻线粒体的病理改变,阻止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并非通过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发挥作用,有望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防治.
作者:郭健;徐国兴;侯泽江;许建斌;黄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中高发,可有疼痛、脊柱变形、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临床表现,其中脊柱椎体骨折多发[1].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可以迅速粘合骨折椎体并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但是无法避免再发骨折及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骨质疏松是引起再发椎体骨折的重要因素[2],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于缓解骨质疏松性疼痛及减少PVP术后椎体再骨折非常必要.目前临床多用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依替膦酸钠等)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使用3年后可减少40%~50%的再发骨折率[3,4],其主要作用是减少骨质吸收.
作者:徐世涛;谢伟;谭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对证使用有毒中药是控制其毒性的有效措施,用现代语言诠释其科学内涵对于健全和国际化推介中药毒性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采取能够反映中医学整体观的司外揣内研究思路和方法,从量-效/毒关系研究入手,建立恰当的对应证候动物模型,采用代谢组学、网络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理论和技术,构建并解析各层次分子网络,有望诠释有毒中药对证控毒的科学内涵.
作者:谭勇;李健;吕诚;何小鹃;姜淼;吕爱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饮控组、电针组、饮控加电针组5组,每组10只.治疗结束后,将各组大鼠经颈动脉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再分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加荧光标记的炎症因子分子抗体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明显上升(P<0.01),HDL-C明显下降(P<0.01),而TG变化并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饮控组、电针组及饮控加电针组大鼠血清TC、LDL-C明显下降(P<0.01);与饮控组比较,电针组及饮控加电针组大鼠血清中TC、LDL-C降低明显(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巨噬细胞含量增加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饮控加电针组巨噬细胞含量均明显下降,以饮控加电针组为甚(P<0.01);与饮控组比较,饮控加电针组大鼠巨噬细胞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ICAM-1、MCP-1、TNF-α、IL-6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饮控组、电针组、饮控加电针组各组ICAM-1、MCP-1、TNF-α、IL-6值均下降,但以饮控加电针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与饮控组比较,饮控加电针组IL-6、ICAM-1、MCP-1、TNF-α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的TC、LDL-C水平,减少大鼠巨噬细胞及其炎症因子ICAM-1、MCP-1、TNF-α、IL-6的含量,从而达到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作者:乐薇;肖颖;田佳玉;陈盈芳;金恒;马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防风通圣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表寒里热,表里俱实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4例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按中心进行分层,按2:1比例分为2组.试验组(216例)服用防风通圣颗粒(3 g/次,2次/天),疗程3天;入组时腋下体温高于37 ℃者每日加服1次;对照组服用防风通圣颗粒模拟剂(用法、用量及疗程同试验组).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体温复常率、体温复常时间、单项症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完成203例,对照组完成101例.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愈显率55.67%(113/203),总有效率93.10%(189/203),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24±4.46)分;对照组分别为5.94%(6/101)、36.63%(37/101)、(3.27±3.29)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体温复常率:试验组为87.50%(98/112),对照组为58.49%(31/5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体温复常时间: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单项中医症状疗效:服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获不同程度改善,两组3个主症发热、恶寒、大便秘结,治疗后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无明显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防风通圣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表寒里热,表里俱实证)安全、有效.
作者:王硕;赵婷;齐文升;刘永俊;杨秀捷;莫婷婷;王静;刘贵颖;高峰;刘荣奎;嵇焕盛;关世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中医辨证不同证型的临床指标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门诊和住院的257例男性痛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50名男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并收集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感染及其他炎性疾病.结果 在痛风患者中存在痰瘀互结、湿热瘀阻、脾虚湿困、气血亏虚4个证型,其中痛风急性期痰瘀互结证53例,湿热瘀阻证41例,气血亏虚证25例,脾虚湿困证17例;痛风非急性期气血亏虚证41例,脾虚湿困证40例,湿热瘀阻证24例,痰瘀互结证16例.局不同证型痛风患者血液常规(WBC、GR、LY、MO)及血生化指标(UA、Ur、Cr、ALT、AST、ALB、GLOB、TG、HDL-C、VLDL-C、apoA、apoB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中医证型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存在不同差异,并存在相关性.结论 在痛风的急性期以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2个证型为主,而在痛风非急性期多见气血亏虚证、脾虚湿困证2个证型.在痛风痰瘀互结证与湿热瘀阻证2型患者中炎症与免疫反应较为明显,提示对该类患者若采用清热化瘀等相关抗炎与调节免疫反应的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痛风气血亏虚证与脾虚湿困证2型患者中肾功能受损较为显著,提示对该患者以健脾补肾为主的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党万太;周京国;谢文光;青玉凤;潘舒月;张梦云;蒲梦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电针对完全福氏佐剂(CFA)致炎症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NR2B酪氨酸1472位点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10只)、模型对照组(CFA组,15只)和电针治疗组(EA组,15只).采用右后足底皮下注射CFA(0.1 mL/只),建立炎性痛大鼠模型.分别观察造模前、造模后24、25 h,3、7 d 5个时点的痛阈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造模后3 d时大鼠患侧脊髓背角NR2B酪氨酸1472位点磷酸化表达.结果 于造模后各时点,CFA组大鼠缩腿阈(PWTs)均低于同期N组(P<0.01);EA组大鼠PWTs于造模后24 h时明显低于同期N组(P<0.01),接受电针治疗后PWTs呈现升高趋势,尤以造模后25 h和3 d两个时点显著高于同期CFA组(P<0.01).造模后3 d时,与同期N组比较,CFA组大鼠患侧脊髓背角浅层p-NR2B阳性细胞率有明显升高趋势;与CFA组比较,EA组大鼠患侧脊髓背角p-NR2B阳性细胞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电针可有效对抗CFA诱导的炎症性疼痛,可能与其下调患侧脊髓背角NR2B酪氨酸1742位点磷酸化相关.
作者:梁宜;方剑乔;房军帆;杜俊英;邱宇洁;刘晋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