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定时子宫按摩对产后子宫乏力出血倾向产妇临床治疗效果初探

刘会娟

关键词:产后, 子宫乏力倾向, 出血, 定时按摩
摘要:目的:探讨对存在产后子宫乏力性出血倾向的产妇实施定时按摩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行自然分娩,伴产后存在子宫乏力性出血倾向的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产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纽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定时子宫按摩处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产后子宫乏力性出血倾向的产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定时按摩,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避免产后大出血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患者,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纽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为17.39%相比于对照组的45.6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为13.04%相比于对照组的43.48%,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明显,孕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预后得到改善,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若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产后定时子宫按摩对产后子宫乏力出血倾向产妇临床治疗效果初探

    目的:探讨对存在产后子宫乏力性出血倾向的产妇实施定时按摩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行自然分娩,伴产后存在子宫乏力性出血倾向的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产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纽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定时子宫按摩处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产后子宫乏力性出血倾向的产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定时按摩,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避免产后大出血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会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的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刚出生的新生儿,因相貌特征相似,且不具备理解和表达能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身份识别,往往会造成抱错新生儿的情况.如若发生,会造成家庭的终身痛苦,当事人精神的严重创伤、医院的经济赔偿和声誉的影响.因此,医院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杜绝因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引起发生抱错新生儿的事件.

    作者:罗灿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4例.对照纽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控制血压,不实施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观与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94.12%、用药依从率100%、运动依从率94.12%、饮食依从率91.18%、监测依从率100%,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结论:将护理干预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其用药、运动、饮食、血压监测的依从性,对于其血压控制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蔡文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早期护理干预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为妊娠期糖尿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两组患者优良率进行相互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观察纽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6.67%,两纽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相互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非常高,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提高了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陆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的预防与护理

    CT增强扫描是在平扫的基础上,静脉快速注射含碘对比剂的检查方法,其应用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比剂在使用过程中有造成外渗引起疼痛或局部组织坏死的风险,因此做好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和渗漏后的应急处理和护理,对检查的顺利完成,避免医患纠纷等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郭柏芝;蔡围围;孟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48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急救及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宫外孕并失血性体克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11月所收治48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治疗和综合型护理,并配以剖腹探查术进行辅助治疗.对患者的病因、腹腔出血以及输血等在急救和剖腹探查术后的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8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在经过急救后,均得到明确确诊,在通过手术治疗并配以护理方法后的,均住院3~9天后痊愈出院.结论:对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能够让患者在佳时间中得到治疗,同时也能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谈惠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脑外伤患者恢复期问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6年1至12月所接诊的脑外伤患者中盲选取96例,均分对观察组与对照纽,行不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各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外伤患者恢复期间给予有效康复护理干预,可实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改善.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综合心理护理在不孕不育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综合心理护理在不孕不育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到2016年10月期间前来我科就诊的104例不孕不育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为两组,即一般护理组(52例)与综合心理护理组(52例),一般护理组患者行临床常用的一般护理,综合心理护理组患者除行一般临床护理外,还进行定期综合心理护理.结果:一般护理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综合心理护理组,综合心理护理组患者护理后再妊娠率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结论:综合心理护理能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提高不孕不育症患者再妊娠率,加强患者对临床的认可.

    作者:林彩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的60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予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组)、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组).观察两组诊断准确性及敏感度,分析观察组诊断图像.结果:结果可知,观察组诊断准确性为93.33%,敏感度为94.12%,较对照组数据——准确性75.00%、敏感度76.47%,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观察组诊断图像表现为子宫增大,部分伴有子宫形态改变;肌瘤内部回声为多样性,病灶边界较为清晰,存在假包膜病灶内部及外部均存在血流信号.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中,效果可靠,疾病检查准确度及敏感度均较高,可对子宫情况、肌瘤形态进行有效观察,有助于下一步治疗.

    作者:赵岩;周伟娜;朱晓娟;张倩;张月娥;白晓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共9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率仅为4.44%,而对照组达到17.7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翁惠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危出血倾向患者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过程的护理风险隐患及干预

    目的:探讨消除高危出血倾向患者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过程中护理风险隐患的措施.方法:针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制订各种干预措施.结果:风险干预措施的实施,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患者满意率.结论风险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使护理人员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降低风险,提升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质量,消除护理缺陷,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张慧;田晓华;刘卫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初次妊娠孕妇心理状态研究

    目的:对初次妊娠孕妇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指导建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自评量表对在我院建卡的初次妊娠孕妇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初次妊娠孕妇存在着来自身、家庭、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压力,会出现复杂的心理变化.结论:产前保健门诊应针对初次妊娠孕妇存在的复杂心理状态予以有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治疗,提高孕妇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围产期发病率.

    作者:吴淑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以头痛、头晕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危急重病,早期诊断后进行有效的及时干预对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有极大的提高,而临床上患者早期发病症状不一定典型,对临床医师的诊断有很大干扰性.本文对1例临床不典型心绞痛进行病例汇报、分析,旨在强调心电图及详细的病史询问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

    作者:胡伊良;宋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

    目的:观察使用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6例.所选取的患者全部使用舒喘灵气雾剂实施治疗,在症状基本消失之后停止使用药物.对照组患者加用酮替芬片,每天2次,每次1毫克.连续使用90天.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孟鲁司特每天1次,每次使用10毫克.连续使用90天.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74%,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马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检验质量的保证

    伴随着医学基础、边缘学科及技术的发展,检验料在更新设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先进的技术、新项目、科学的方法应用于医学检验,更多的专业技术和经验,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可行有效的措施方法,以质量为标准,服务为根本,科学为原则,为临床提供基本的依据.因此,必须提高检验质量工作,要保证准确发出每一张检验结果.

    作者:高立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研究

    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占主要地位,因其掌控了所在地区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预防环节、预警环节、处置环节和协调环节.想要进行有效的预警工作和预防工作,需充分了解该地区中极易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响应.导致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到局限的原因有很多,如:该地区的人力和财力等,这些原因均可影响疾控中心的正常运行.通过分配一些有利条件来凸显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停中表现出来的优势,给予实施有效的策略,为以后疾控中心的正常使用做铺垫.

    作者:王绘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细节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普及,大多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临床实践发现:神经外科患者通常病情较重、发病较急,护理工作的难度较高,需要护理人员采用细节化的管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和管理,细节管理已成为神经外科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于细节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作者:李俊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液氮冷冻联合派瑞松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对慢性湿疹患者实施液氮冷冻联合派瑞松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纽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派瑞松治疗,研究纽患者采用液氮冷冻联合派瑞松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纽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方面,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P<0.05).结论:慢性湿疹患者采用液氮冷冻联合派瑞松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于单纯采用派瑞松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且不易复发,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罗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探讨如何将健康教育运用在社区寄生虫病防治中

    寄生虫病曾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常见的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的发病率已经有了明显的降低.但是由于现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居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鸡鸭鱼肉等家常菜,转而追求鲜美、生猛、新奇的饮食方式,因此诸如生鱼片、炝虾醉蟹、罕见的野味都让人食指大动成为很多的人饮食常态,也正因如此使得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有了上升的势头;农村城市化建设,很多农民都被征地住进了小区,为了解闷很大一部分人开始饲养宠物,久而久之与宠物同吃同睡已不足为奇,因此人畜共患疾病也呈上升趋势.健康教育是有效应对寄生虫病的一项重要策略,是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农村高发地区应对寄生虫病、预防寄生虫病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手段[1].

    作者:孙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