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研究

翁惠君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常规护理,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共9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率仅为4.44%,而对照组达到17.7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置换关节脱位的护理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置换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对策及其应用效果.方法:抽取98例在我院行全髓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换关节脱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訚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人员手术室职业危害与防护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害的分析,制定一套有效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预防与控制护理人员医院感染,大限度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危害的认识,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各个环节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全科培训,从心理、生理上防护,促使锐器伤教育实现进一步强化,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及反馈制度.完善防护设施,严格按照实际标准进行操作,防止患者发生感染,切断传播途径.结果:对手术室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应对防护糖力得以提高,减少了职业暴露造成的危害,有效地控制感染和被感染的发生.结论:手术室职业防护非常重要,重视和有效的职业防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月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牙周炎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血尿酸水平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牙周炎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选取2016年6月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200例牙周炎患者.根据根据牙周附着丧失的程度,将200例患者分为轻度组(AL 1-2mm,n=70)、中度组(AL 3-4mm,n=70)、重度组(AL≥5mm,n=60).选择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检验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血尿酸水平.其中hs-CRP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IL-6及TNF-α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尿酸采用双试剂速率法检测.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比较,不同程度牙周炎患者的hs-CRP、TNF-α、IL-6、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问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TNF-α、IL-6、血尿酸水平与牙周炎患病程度呈正相关,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OR=2.641、2.609、2.754、2.335,均P<0.05).结论:不同程度牙周炎患者的hs-CRP、TNF-α、IL-6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且与相关指标呈现正相关,可作为评价慢性牙周炎病变程度的可靠指标.

    作者:赵有新;王敏峰;熊斌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针对性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性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指导、运动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饮食指导,包括指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纤维物质等.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观察组相关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饮食指导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关血糖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风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郭选贤教授从温病指导治疗带状疱疹

    目的: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郭选贤教授根据临床症候将带状疱疹分为火毒炽盛型,湿阻肝胆型,气虚血瘀型,三大证型.分别给予清热泻火,透疹消疮;疏肝降逆,祛湿利胆;补气活血,祛瘀止痛等治疗措施.注重愈后的预防与转归,其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卢晨光;刘正元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四维超声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畸形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四维超声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畸形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疑似心脏畸形胎儿72例,胎儿入院后先行超声心动图进行筛查,对于疑似孕妇采用四维超声STIC技术进行诊断,采集数据并进行脱机分析,将四维超声STIC技术结果与尸检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四维超声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畸形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手术证实72处畸形,包括:心脏部分、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大血管部分.四维超声STIC技术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6.3%高于超声心动图的92.6% (P<0.05);四维超声STIC技术诊断对心脏大血管连接部位畸形及心外血管畸形诊断符合率为100%,高于超声造影的53.3%;四维超声STIC技术诊断诊断总符合率为98.6%,显著高于超声造影的68.0% (P<0.05);2种诊断方法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维超声STIC技术诊断准确率、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心脏畸形胎儿在超声心动图诊断基础上采用四维超声STIC技术辅助诊断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贵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miRNA-204和miRNA-672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患儿血清中miRNA-204和miRNA-672的变化,探讨在FS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FS患儿作为FS组,25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间表达变化.结果:(1) miRNA-204和miRNA-67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S组中miRNA-204和miRNA-672呈现高表达模式,提示两者与FS中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可能成为血清学分子标记物之一,为深入研究FS的致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徐健;刘金龙;江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体征及病症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相互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改善更好,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28.57%,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护理干预的效果,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并发症得到了降低,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关于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探究

    目的:为了探讨一下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存在哪些危险以及应该如何采取防范措施.方法:以我院的部分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做出分析.结果:手术后切口的感染人数达到了将近总人数的百分之三.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如果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后采用相应的医疗手段进行防范控制,从而减少伤口感染的几率.

    作者:彭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浅谈护士维持精神健康能力的自我培养

    如何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从塑造身心健康的自我,主宰自己,珍爱自己,摆脱旧的自我,冲破传统的束缚,勇于探索未知世界,清除无益情绪,无须强求公正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琼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超生引导下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硬外麻醉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0例择期行TURP的老年患者,年龄66-85岁,平均72.4岁,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55)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n=55),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用改良的Browage分组法评定运动阻滞效果.术后随访腰麻后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起效时间EA组明显慢于CSEA组(P<0.05),EA组中,有8例由于麻醉不全,有痛感后辅助静脉镇痛药,其中2例因不能耐受手术而改气管插管全麻;CSEA组中无1例辅助静脉镇痛药和改全麻.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CSEA组术后无1例腰麻后头痛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的TURP中,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与硬膜外麻醉比较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作为老年患者TURP的首选麻醉方法.

    作者:许晶;刘广涛;李海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卵巢癌的诊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卵巢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诊疗和护理方案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并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临床上关于卵巢癌的诊断、治疗以及护理的研究也较多,在本次研究中,即结合其他学者的文献研究、加以整理和分析,分别探讨关于女性卵巢癌的诊断、治疗以及护理工作.

    作者:唐玉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探讨如何将健康教育运用在社区寄生虫病防治中

    寄生虫病曾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常见的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的发病率已经有了明显的降低.但是由于现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居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鸡鸭鱼肉等家常菜,转而追求鲜美、生猛、新奇的饮食方式,因此诸如生鱼片、炝虾醉蟹、罕见的野味都让人食指大动成为很多的人饮食常态,也正因如此使得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有了上升的势头;农村城市化建设,很多农民都被征地住进了小区,为了解闷很大一部分人开始饲养宠物,久而久之与宠物同吃同睡已不足为奇,因此人畜共患疾病也呈上升趋势.健康教育是有效应对寄生虫病的一项重要策略,是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农村高发地区应对寄生虫病、预防寄生虫病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手段[1].

    作者:孙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氟伐他汀钠缓释片与速释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

    目的:对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氟伐他汀钠缓释片与速释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抽取5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为2组.比较两组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受试者在单次服用氟伐他汀钠缓释片时的药物代谢参数(CMax、TMax、T1/2、AUC0-∞、AUC0-24h与VZ/F)与单次服用速释胶囊相比均较优,P<0.05;受试者在多次服用氟伐他汀钠缓释片时的药物代谢参数(CMax、TMax、T1/2、AUCtau与VZ/F)与多次服用速释胶囊相比均较优,P<0.05;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氟伐他汀钠缓释片的CMax及TMax值明显小于速释胶囊且第7d药物代谢的动力学特点与第1d相比差异性较小,不存在显著的积蓄现象.

    作者:赵宸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脑外伤患者恢复期问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6年1至12月所接诊的脑外伤患者中盲选取96例,均分对观察组与对照纽,行不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各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外伤患者恢复期间给予有效康复护理干预,可实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改善.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6年10月实施治疗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依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手术切开复位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P< 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国定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建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产后定时子宫按摩对产后子宫乏力出血倾向产妇临床治疗效果初探

    目的:探讨对存在产后子宫乏力性出血倾向的产妇实施定时按摩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行自然分娩,伴产后存在子宫乏力性出血倾向的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产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纽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定时子宫按摩处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产后子宫乏力性出血倾向的产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定时按摩,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避免产后大出血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会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米力农治疗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使用米力农对急性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病人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病人则使用米力农治疗,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之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0%,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米力农对急性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朱菊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利肺片联合人参健脾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利肺片和人参健脾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符合喘证肺脾肾气虚型)随机分为2纽,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利肺片联合人参健脾丸口服.治疗1个疗程(30d)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BODE指数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ODE指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肺片联合人参健脾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显著,并能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王涓涓;邵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早期针灸与康复治疗应用在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评估早期针灸与康复治疗应用在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05月-2016年02月接收的71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治疗组(36例,实施早期针灸与康复治疗),对照纽(35例,实施单纯的康复治疗),比对两纽治疗有效率、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36例:治疗有效率97.22% (35/36),对照组35例:治疗有效率77.14% (27/35), (P<0.05);治疗前后两纽NIHSS评分做比对,结果差异明显, (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患者展开救治工作时,建议选择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在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改善机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郑维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