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哮喘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科护理方式的探讨

张建英

关键词:哮喘病, 临床治疗, 全科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全科护理方式在临床护理哮喘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所收治的50例哮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全科护理方式,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总护理显效率高这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结论:哮喘病全料护理对患者病情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全科护理方式可有效控制患者哮喘发作,在临床值得推广.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简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救护理及其注意点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在近几年不断增多,并且还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有着极高的致死率,而且起病急,发病时病情严重,救治前和治疗期间都可能随时死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笔者结合一些资料以及自身的经验,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救护理以及注意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作者:韩宁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患儿采取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以及自理能力评价.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后,治疗组患儿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以及自理能力评价均显著由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以及自理能力,有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功能障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苏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14例脾创伤性破裂的救护体会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增多,交通事故频发;城市建筑如雨后春笋,建筑事故也偶有发生;此外还有些不经意的事故而导致人身伤害现象的发生.而事故中脾脏破裂是外部撞击导致的腹腔内脏损伤中比较常见的,其发病率在闭合性的损伤中占比约四分之一,在开放性的损伤中占比约8%左右,临床腹部外伤中脾破裂的救治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做好脾脏的急救护理能够很好地挽救病人的生命.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工抢救了14例脾创伤性破裂病人,现将救治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章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浅谈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加上国家对水质等质量标准要求的逐步加大{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生活饮用水的监测任务,对其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作为一名其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人员,从采样、环境、仪器、培养基和检验操作等几个方面,浅谈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伟英;张红兵;曾凡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在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化疗是运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现已广泛用于各种肿瘤患者,特别是对妇科滋养细胞敏感,可达到治愈的效果.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及时、优质、全方面的舒适护理,可以减少化疗毒副舒适护理在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中.

    作者:蒲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50例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目的:对50例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患者的发病原因、抢救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50例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中,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病变、急性中毒、继发性脑部病变和糖尿病并发症.抢救后,治疗有效率为96.0%,死亡率为4.0%.结论:急诊内科昏速患者发病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积极进行抢救,使得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晓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CT维修及管理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CT机的维修以及管理策略.方法:对当前我国医院在CT机的维修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找出对CT机维修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方法.结果:当前在对CT机实施维修管理时,出现的主要问题为维修管理方法漏洞、医院对CT维修管理不重视以及国家忽视对CT机维修管理.结论:针对当前在进行CT维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维修管理方法漏洞、医院对CT维修管理不重视以及国家忽视对CT机维修管理问题,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处理能够保证的CT机更好的得到维修和管理.

    作者:胡小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糖尿病人的营养需求和膳食搭配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5亿,中国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更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本文从我国糖尿病人口现状出发,分析了糖尿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血糖控制与饮食结构的关系,通过对糖尿病人的营养需求的解析,总结归纳了糖尿病患者健康膳食搭配的基本原则,常见食物筛选并提出了膳食搭配方法.同时,根据糖尿病的治疗原则,给出了糖尿病饮食要点.

    作者:徐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纽,每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和88.0%,观察组虽略高于对照纽,但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障碍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孟国尧;姜祥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奥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奥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吡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8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为(23.61±2.15)分,较治疗前的(15.26±2.51)分及对照组治疗后的(19.81±2.12)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可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陶涛涛;郑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急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纽则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急诊手术过程当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试论急诊护理工作的“人性化”

    南丁格尔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疗服务从“病”到“人”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推出了全新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的核心和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在管理理念、工作态度、工作程序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是当今护理工作的高境界.

    作者:姚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利肺片联合人参健脾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利肺片和人参健脾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符合喘证肺脾肾气虚型)随机分为2纽,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利肺片联合人参健脾丸口服.治疗1个疗程(30d)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BODE指数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ODE指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肺片联合人参健脾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显著,并能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王涓涓;邵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20例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纽,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20例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观察纽护理人员在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压疮护理、消毒隔离和质量检查等5个方面的质量评分和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度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关于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探究

    目的:为了探讨一下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存在哪些危险以及应该如何采取防范措施.方法:以我院的部分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做出分析.结果:手术后切口的感染人数达到了将近总人数的百分之三.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如果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后采用相应的医疗手段进行防范控制,从而减少伤口感染的几率.

    作者:彭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中药口服及穴位贴敷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中药口服及穴位贴敷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纽均接受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中药口服及穴位敷贴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在KPS评分和肺癌相关症状评分有明显改善,且KPS和肺癌相关症状的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中药口服及穴位贴敷能有效缓解和解除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负性情绪.

    作者:沈君霞;郑志;刘经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国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孕产妇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实施产时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分别为77.5%、22.5%,与对照组的55.0%、44.0%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更短,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产程进展,降低非必要性剖宫产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予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川峡;黄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120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因素探析

    目的:分析临床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病变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到2016年接收的120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特征及病变危险因素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20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神经异常的有95例,占据79.2%.正中神经右侧异常率为31.6%,左侧为20.0%;胫后运动纤维神经右侧异常率为10.5%,左侧为10.5%;腓总神经运动纤维神经右侧异常率为31.6%,左侧为33.7%;正中神经感觉纤维右侧异常率为65.3%,左侧为47.4%;尺神经感觉纤维右侧异常率为26.3,左侧为25.3%;腓肠神经右侧异常率为51.6%,左侧为47.4%.结论:糖尿病临床和电生理表现以神经受损为主,神经纤维受损、下肢比上肢重、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同型半胱胺酸以及血压都是危险因素.

    作者:王阳阳;王圆;李福祥;陈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辩证施护

    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阐述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经验,对腰椎管狭窄症进行临床分期,辩证施护,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姜金红;杭柏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收治的120例行口腔修复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及口腔检查的方式对其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主要包括牙齿龋损、牙列缺损、牙齿缺失及修复和牙周病等健康状况.结果:本组患者口腔健康问题检查主要以龋齿、牙龈出血、牙齿缺失、牙齿缺损、牙结石及牙齿松动为主,其中各项口腔问题均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以56~79岁接受调查患者的发病率高.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主要口腔健康问题为龋齿,且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龋齿数量随年龄也呈递增趋势.结论:多数口腔修复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指导该群体使用正确的刷牙与护理牙齿方式,对于预防以及降低口腔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林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