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引致食蟹猴性早熟疾病模型建立及滋阴泻火中药治疗干预的实验研究

朱琳;蔡德培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性早熟, 食蟹猴, 滋阴泻火中药
摘要:目的 建立灵长类--食蟹猴的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引致的性早熟疾病模型,验证滋阴泻火中药对EEDs拟雌激素活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1)不同月龄组青春前期雌性食蟹猴喂饲高、低剂量EEDs,通过观察EEDs拟雌激素作用,以确定佳月龄、染毒剂量及染毒时间.(2)15只青春前期雌性食蟹猴随机分为染毒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染毒组喂饲壬基酚(nonylphenol,4-NP)及双酚A(bisphenol,BPA),治疗组将染毒物质及滋阴泻火中药合剂同时喂饲,对照组喂饲溶剂玉米油.疗程4周.疗程完成时,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取出子宫,测定其子宫湿重、子宫内膜及环形平滑肌厚度、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高度.结果 (1)20月龄为佳染毒月龄,低剂量EEDs为佳染毒剂量,4周为佳染毒时间.(2)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血清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显著增加,子宫湿重、子宫内膜厚度及环形平滑肌厚度、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高度显著增加(P<0.05).与染毒组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灵长类--食蟹猴由EEDs引致性早熟的疾病模型,证实了EEDs具有显著的拟雌激素活性,并验证了滋阴泻火中药合剂对其拟雌激素活性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5-FU联合人参黄芪复方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人参黄芪复方联合5-氟尿嘧啶(5-FU),在体外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克隆、凋亡、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其中效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细胞的周期及凋亡;Giemsa染色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结果 人参黄芪复方和5-FU均能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5-FU联合人参黄芪复方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人参黄芪复方或5-FU组(P<0.05),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人参黄芪复方和5-FU均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克隆形成、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抑制细胞迁移,而两药联用时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均明显高于两药单用(P<0.05),并阻滞细胞于G0/G1期;人参黄芪复方与5-FU联合应用时细胞克隆形成、细胞迁移面积均明显低于两药单用(P<0.05),且联合用药的中效浓度小于两药单用时的中效浓度之和.结论 人参黄芪复方和5-FU联合应用与两药单用比较,能更好的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期于G0/G1期,并抑制细胞迁移.

    作者:韦尉元;吴琨;王晓通;肖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毒结清口服液对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MGMT基因甲基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毒结清口服液对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血浆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常规化疗+毒结清口服液20 mL/次,每日3次)和对照组(30例,单用化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血浆中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检测外周血常规、KP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MGMT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甲基化率分别为20.00%、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显著提高,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治疗组毒副反应较对照组轻(P<0.01).结论 毒结清口服液对化疗有增效减毒作用,且不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其作用靶点可能是MGMT,通过对MGMT活性的调控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作者:荣震;许玥;莫春梅;练祖平;陈小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芪药消渴胶囊干预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7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芪药消渴胶囊对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前期患者116例,按2:1比例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其中中药组76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当控制饮食、健康教育、运动等一般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芪药消渴胶囊(0.4 g/粒)每次6粒,每日3次,对照组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胰岛素(FINS、2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TC、HDL-C、LDL-C)及中医证候疗效,并观察疗程结束及随访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FBG、PBG、HbA1c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尤以2h PBG下降显著,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皆能改善FINS分泌,尤以中药组2h INS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皆能改善患者血脂代谢,中药组TG显著降低,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医证候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及随访中药组复常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芪药消渴胶囊结合生活方式干预,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分泌、调节糖脂代谢,纠正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气阴两虚症状,有一定延缓或阻止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作用,较单纯生活方式持久有效.

    作者:倪青;张效科;崔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电针对高血糖冠心病老年患者全麻手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复合全麻对高血糖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60岁以上行四肢创伤后骨折复位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N组),电针复合全麻组(D组).两组均以丙泊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诱导维持麻醉.D组在麻醉诱导前以电针仪取穴内关及百会行电针诱导20 min,维持针刺至术毕.两组患者分别于插管前(T0)、插管后即刻(T1)、5 min(T2)、拔管后即刻(T3)、5 min(T4)、60 min(T5)、180 min(T6)测定血糖(FBG)、血浆血管活性物质血栓素B2 (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浓度,计算血糖变异系数(GluCV)和TXB2/6-K-PGF1α的比值,记录心电图ST段高度变化(mV,各时间点1 min内采样,取均值).结果 T0时两组所有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各时间点血糖、ST变化和TXB2/6-K-PGF1α均显著高于T0(P<0.05),D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TXB2/6-K-PGF1α及ST变化显著高于D组(P<0.01).两组各时点TXB2和6-K-PGF1α均显著高于T0(P<0.05),D组TXB2升高幅度明显低于N组(P<0.05),而6-K-PGF1α升高幅度明显高于N组(P<0.05).结论 电针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活性物质,抗氧自由基等作用,降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预后.

    作者:沈华;陈轶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单纯应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每次2.6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B组20例,单用硫酸羟氯喹片治疗(0.2 g,每日2次口服);C组20例,应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用量、用法分别同A、B组).3组以15天为1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在口干眼干症状评分、唾液流率、Schirmer试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IgG等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口干、唾液流率、Schirmer试验、ESR、CRP及IgG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C组优于A、B组,总有效率C组为85%(17/20),优于A组[80%(32/40)]、B组[75%(15/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 0.736、0.695,P>0.05).结论 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较单用中药/西药效果更好.

    作者:陈伏宇;薛斌;王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引致食蟹猴性早熟疾病模型建立及滋阴泻火中药治疗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灵长类--食蟹猴的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引致的性早熟疾病模型,验证滋阴泻火中药对EEDs拟雌激素活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1)不同月龄组青春前期雌性食蟹猴喂饲高、低剂量EEDs,通过观察EEDs拟雌激素作用,以确定佳月龄、染毒剂量及染毒时间.(2)15只青春前期雌性食蟹猴随机分为染毒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染毒组喂饲壬基酚(nonylphenol,4-NP)及双酚A(bisphenol,BPA),治疗组将染毒物质及滋阴泻火中药合剂同时喂饲,对照组喂饲溶剂玉米油.疗程4周.疗程完成时,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取出子宫,测定其子宫湿重、子宫内膜及环形平滑肌厚度、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高度.结果 (1)20月龄为佳染毒月龄,低剂量EEDs为佳染毒剂量,4周为佳染毒时间.(2)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血清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显著增加,子宫湿重、子宫内膜厚度及环形平滑肌厚度、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高度显著增加(P<0.05).与染毒组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灵长类--食蟹猴由EEDs引致性早熟的疾病模型,证实了EEDs具有显著的拟雌激素活性,并验证了滋阴泻火中药合剂对其拟雌激素活性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作者:朱琳;蔡德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60例轻、中度初发或复发型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清肠化湿方(由黄连6 g 黄芩10 g 白头翁10 g 煨木香10 g 炒当归10 g 炒白芍20 g 肉桂3 g 生甘草6 g组成)口服,每日1剂,煎两次,共得300 mL,分两次服用,并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随证加减,配合灌肠方(由黄柏30 g 苦参10 g 地榆30 g 白及9 g 三七粉3 g 锡类散1.5 g组成)灌肠,煎两次,混合浓缩至120 mL,每晚睡前灌肠,每连续12天后停灌2天;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 (0.25 g/片)口服,每次1 g,每日4次.两组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肠镜及病理疗效、缓解率,并监测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结束时,试验组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肠镜及病理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黏膜愈合率(分别为50.0%及43.3%)、缓解率(分别为36.7%、3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中仅对照组发生ALT轻度升高1例.结论 清肠化湿方治疗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是有效而安全的,而且对症状的改善优于美沙拉嗪.

    作者:贺海辉;沈洪;郑凯;顾培青;朱磊;刘亚军;刘增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报告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即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我国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共同发展的方针政策.随着我国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以及两种医药学的相互交叉、渗透,在我国产生了中西医结合医学.我国政府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制定了有关坚持中西医结合及促进中西医结合的科技方针和政策,保障了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不断发展,并且在我国首先将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一门学科被确立(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学科分类与代码>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招生<学科目录>).

    作者:毛平;孔令青;刘岩;穆大伟;张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人参总皂苷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苷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中水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探讨人参总皂苷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 DM法建立大鼠TBI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组、人参总皂苷治疗组.所有动物分别于伤后1、3、5、7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取损伤区脑组织,采用干湿重法测脑水含量,生物化学法测脑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脑外伤组同期比较,人参总皂苷治疗组脑水含量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脑组织内TNF-α、IL-1β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结论 人参总皂苷能明显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的程度,减轻神经行为缺损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脑组织中MDA生成,降低IL-1β、TNF-α的表达,提高SOD活性,抑制自由基反应,减轻炎症反应而起作用.

    作者:夏磊;陈泉;程冠亮;姜正林;高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白藜芦醇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综述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食用和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炎、抗增殖、抗氧自由基、免疫调节、植物雌激素等多种生物学功能[1].特别是近年来Res调节细胞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增殖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大部分风湿性疾病与免疫炎症、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通路相关,Res来源于天然植物,无毒、廉价,国内资源十分丰富,在风湿性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3].目前有关Res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研究较少,笔者就当前已开展Res在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的研究及其可能的作用靶点进行综述.

    作者:田静;陈进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冬凌草甲素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LP-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LP-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处理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LP-1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LP-1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LP-1细胞的凋亡效应,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 冬凌草甲素抑制LP-1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显示,随着作用药物浓度的增加以及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LP-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呈现核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等细胞凋亡的表现.冬凌草甲素作用后LP-1细胞中PDCD5、Bid mRNA表达上调,Bcl-2、NF-κB mRNA 表达下调.结论 冬凌草甲素通过上调Bid及下调Bcl-2 mRNA表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触发LP-1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亦可作为NF-κB活性抑制剂阻断NF-κB激活,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其中PDCD5作为凋亡促进剂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赵晶;张梅;陈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疏肝化斑汤加情志干预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α-MSH的影响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疾病,以中青年女性为多,大多表现为淡褐色斑,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在额、眉、颊、鼻、上唇等颜面皮肤[1],是医学美容界共同的难题,给女性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2008年1月-2011年9月,我院采用自制的疏肝化斑汤加情志干预治疗40例肝气郁滞型黄褐斑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柯友辉;陈浩波;苏文婷;杜晓靖;李剑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第四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学术纪要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于2012年10月20—22日在中国天津举行.大会共收到论文1 300余篇,参会近千人,其中包括来自美国、德国、日本、荷兰、阿联酋、马来西亚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专家学者43名.

    作者:王兴民;白人骁;葛文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HDI)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增殖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检测HDI对RPMI 8226抑制作用并筛选研究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技术使用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分布、FITC-CD44、PE-CD49d双标检测黏附分子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IL-6、VEGF含量;RT-PCR检测Bax、Bcl-2、Caspase-3、Survivin、IL-6、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HDI可抑制RPMI 8226增殖,同时诱导该细胞株早期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且呈浓度依赖.经0、20、40、60 μL/mL HDI作用后RPMI 8226上清VEGF含量降低且呈浓度依赖(P<0.01),IL-6含量增高(P<0.01),细胞表面CD44、CD49d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上调.经40 μL/mL HDI作用后,该细胞株Survivin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Bcl-2、IL-6、VEGF mRNA显著上调(P<0.01),Bax、Caspase-3 mRNA则上调不明显(P>0.05).结论 HDI可抑制RPMI 8226增殖,其机制可能和诱导细胞早期凋亡,细胞周期G1期阻滞,降低VEGF分泌,下调Survivin转录水平等有关.

    作者:张翔;叶宝东;林圣云;周郁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复方丹参片对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细胞模型Aβ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片对阿尔茨海默病(AD)转基因细胞模型β-淀粉样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前期试验已构建成功的转基因细胞模型做为AD转基因细胞模型,0.5、1、2、4倍复方丹参片饲养大鼠,取0.5、1、2、4倍浓度大鼠血清培养AD转基因细胞,并在24、48、72 h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基因细胞Aβ的表达情况.结果 24 h,1倍剂量组量效关系佳.结论 复方丹参片能减少AD转基因细胞模型Aβ的表达.

    作者:胡华;周德生;喻嵘;孙晓鹏;覃仁安;杨洋;王佳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针刺对慢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后静息态脑默认网络影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针刺前后静息状态(resting network states,RNS)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功能磁共振信息的变化,研究针刺镇痛后的持续效应及与脑默认网络的关系.方法 选取患者患侧下肢的环跳、委中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10次),运用RNS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全脑扫描,个体磁共振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提取DMN,进行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脑DMN功能连接,并分别与健康人的DMN对照(无针刺治疗).结果 所有受试者RSN的fMRI数据经数据分析后均可获得DMN图像,坐骨神经痛患者较健康人的DMN差异主要显示于前额叶内侧皮层和前扣带皮层,表现为这些区域活动的下降,经针刺治疗后,这些DMN活动下降的区域基本恢复正常.健康人的静息fMRI显示的DMN,主要位于楔前回、BA7、BA10和前扣带皮层.结论 RNS脑DMN的MRI影像,能够反映慢性疼痛,适合针刺镇痛后效应的研究.

    作者:李霁;董竞成;乐晶晶;汤伟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单组试验目标值法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中医临床研究因其自身的特点,有些时候不适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单组试验目标值法则可以作为替代的较理想的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单组试验目标值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医临床研究过程中的疗效指标选择、目标值的确定、病例标准、样本量估算、统计推断和结果解释等相关问题.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部分解决目前中医临床研究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季聪华;曹毅;陈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八珍汤改善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所致血液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只能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控制疾病进展,然而HAART需要终生服用,且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在治疗早期,严重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而中医药在改善这种毒副反应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患者更容易接受.本研究利用八珍汤加减改善HAART所致血液毒副反应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艳;何艳;姚运海;郑煜煌;何明大;曾飔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中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FD患者170例,按4: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136例)和西药组(34例).中药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方药,西药组根据罗马Ⅲ分型给予多潘立酮片或埃索美拉唑片.于治疗期第1、2、4周观察疗效:(1)临床症状评分;(2)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3)安全性;(4)依从性;(5)满意度;(6)复发率;(7)成本-效果(C/E)比值及停药后第1、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中药组136例,脱落16例;西药组34例,脱落4例,两组脱落率均为1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临床症状评分从治疗前的(5.62±2.30)分下降到治疗4周后的(1.41±1.2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4周时分别为38.24%、86.76%;停药6个月时分别为60.00%、65.00%;西药组分别为41.18%、79.41%;46.67%、5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生理健康总评分(PCS)和精神心理健康总评分(MCS)于治疗4周后均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6个月PCS、M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服药4周时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分别为95.59%和91.91%,94.12%和91.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1、3、6个月复发率中药组分别为10.29%、19.12%、29.41%,均较同期西药组(分别为17.65%、23.53%、35.29%)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E上,治疗4周时中药组:西药组为15.59:16.53,停药6个月时为22.27:28.28,进一步的增量成本-增量效果比值分析显示中药组在远期比值降低,由5.44降至2.3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FD 4周方案近、远期疗效确切,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中药辨证治疗F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从性和满意度,存在复发率低及成本-效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一宏;蔡利军;徐国萍;冯雯;金曼;吕宾;姜宁;乔樵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学习方法之我见

    现在有的医生认为,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两者之间的哲学思想、研究方法完全不同,很难真正有汇通之处,现时所谓的中西医结合,要么就是用现代的西医理论一点点地筛选中医体系或改造中医,要么就是形而上学地进行1+1式结合,所有这些做法,终只会降低中医的地位与价值,甚至灭亡中医,因此中医必须是纯中医,不能沾有任何西医的东西,西医亦应该走纯西医的道路.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片面而封闭的观点,因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两门医学都是开放的医学,一直都在自我更新,不断自我完善新的理论和观点.现代医学自清末传入我国以来,业已成为了我国的主流医学,中医生的行医环境已无可避免地与西医有接触.因此向西医学习,吸收西医先进观念,已成为中医继续向前发展的佳选择,同时也是一种历史趋势和必然.

    作者:黄汉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