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赵佳丽

关键词: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更优(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96例冠心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中年龄≥65岁、吸烟、BMI增加、糖尿病以及高血脂者冠脉重度狭窄人数高于年龄<65岁、未吸烟、BMI未增加、无糖尿病史和无高血脂病史者,两者间比较(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吸烟、BMI增加、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与冠脉严重程度具有正性相关性.结论:老年化、吸烟、BMI增加、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会进一步加重冠脉疾病的严重程度,需及时加以控制,进而减少冠心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王班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应用影响因素浅析

    目的:对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几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100例儿科门诊接诊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管穿刺部位的选择以及是否无菌操作和留置针种类的选择以及护士的心理素质和穿刺技术以及送管及固定的方法和封管液的选择及封管方法和患儿家长的配合程度、药物刺激对血管壁的损伤都是影响幼儿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静脉留置针应用影响因素的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穿刺的成功几率,并且延长其留置时间,减少患儿的痛苦.

    作者:袁运鸿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X线照射与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二者诊断准确率.结果:X线片诊断准确率为78.1%,16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6.9%,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排螺旋CT能够多角度、完整地显示肋骨骨折情况,对提高肋骨骨折临床诊断准确率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攸力;阮长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的探索

    儿科属于临床上比较特殊的科室,以幼儿、儿童为主,他们的主诉能力、自控能力、治疗依从性及耐受性都比较差.在护理过程及疾病治疗中不能积极配合.经常出现哭闹、烦躁现象,因此有较高的护理难度(1),儿科中医患沟通受较多角色关系影响,导致医患沟通困难,因此护士进行沟通时使用的语言方式是劝慰性、称赞性,和家长沟通时应耐心倾听,向患儿和家属解释病情和医生保持一致,防止医护意见差异而导致家属不信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水平提高,对患儿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叶酸检测对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叶酸检测对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叶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改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叶酸治疗可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助于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作者:戴礼陶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花椒挥发油的镇痛作用探索

    目的:初步考察汉源清溪贡椒挥发油的镇痛作用,为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致痛实验观察镇痛作用.结果:ICR小鼠以0.05、0.1、0.2g/kg的剂量连续3天灌胃给药,均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和延长热板致痛小鼠舔足的潜伏期,其镇痛作用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花椒挥发油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RE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埃索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莫沙必利,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可显著缓解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脊椎微创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作用于脊柱为床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接受脊柱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数字分组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占优(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加快其康复进程并提升其生活质量,方法经验证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常玉萍;蒙碧艳;刘春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并膀胱挛缩一例报道

    目的:通过对一例氯胺酮导致的膀胱炎并膀胱挛缩的诊疗,探讨氯胺酮(K粉)引发泌尿系损害的可能发生的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例有滥用氯胺酮史患者的泌尿系统症状、体征、泌尿系统相关检查,根据其情况予以相关治疗方案(膀胱水扩张及膀胱药物灌注).结果:经过水扩张等综合治疗后,患者LUTS症状较前明显减轻,膀胱容量较前明显增加,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频率明显减少;结论:长期吸食氯胺酮可导致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其中以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为常见.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治疗方法也多停留在经验性治疗和症状的改善上;疾病早期为可逆性,治疗效果良好,后期继发的膀胱挛缩和肾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刘雄;杨昭军;刘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胸腔积液对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了解胸腔积液对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准确性的具体影响.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用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的患者50例,根据患者有无胸腔积液分为参照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两组采用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后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数据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对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的准确性并无明显影响,可以为临床判断患者是否为肺水肿或胸腔积液提供简便判断.

    作者:赵顺成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pac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关爱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pac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关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于本院实施人工流产的126例患者视为分析对象,基于患者入院顺序纳入关爱组与参照组(n=63).参照组实施常规处理,关爱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ac流产后关爱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HAMD评分.结果:关爱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关爱组患者的HAMD评分相对较低,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pac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关爱中的应用,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护理干预价值较高.

    作者:刘玄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新生儿下颌测温与腋下测温的探讨比较

    目的:比较新生儿颌下与腋下测体温法的差异,探讨新生儿颌下温度测量的可行性以及颌下温度测量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新生儿120例,在同一时间分别测量颌下与腋下温度.结果:颌下与腋下测得体温值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颌下温度测量可替代腋下温度测量,而且操作方便,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赵亚素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20例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或原有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病死率高,是临床危重症之一.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所致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已得到医疗的肯定[1],临床应用广泛,但对于严重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因无法进行严格气道管理和理想的呼吸支持,相关指南多列为禁忌症[2].近年来,部分文献显示无创通气对不同程度呼吸衰竭及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确切[3].我科于2016年1月至6月对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并对其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临床达到满意的效果,现汇总如下.

    作者:王瑞;刘素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120急救护理中常见的纠纷及防范措施分析

    研究120急救护理中的常见纠纷,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各种医患纠纷,保障生命健康安全,提升救助质量.

    作者:查秀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将17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观察组B、观察组C、观察组D和观察组E 5个组,每组34例,观察5组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E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差异显著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更宜使用综合护理的方式.

    作者:李东芨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饮食和运动疗法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1.67%,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67%,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上,实验组也要优于对照组,总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波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PPV)与内界膜剥离术(ILMP)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MHR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科接受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PPV治疗,观察组给予PPV联合ILMP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性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晶状体浑浊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疗效可靠,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东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住院病人原发性疾病及接受损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化疗及激素类药物治疗等所造成的抵抗力下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院内感染在流行病学和病原学方面均发生了变化,已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1.2].本文回顾了2010-2016年的6年间本院收治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5379例,分析菌种变化,以期对今后诊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杨红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保和丸合二陈汤加减辨治小儿食积咳嗽效果研究

    目的:本文就保和丸合二陈汤加减辨治小儿食积咳嗽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84例小儿食积咳嗽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对实验组患儿采用保和丸合二陈汤进行加减辨治,对参照组患儿采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保和丸合二陈汤加减辨治小儿食积咳嗽具有理想效果,可有效减轻患儿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作者:余昌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60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对比组间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血糖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且都未出现恶性事件.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患者血糖控制好,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莫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