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成;李永华;李秀婷;吉昕;张曼;汪之顼
目的 调查“非定态食物”的消费形态和成分参数状态分布,建立与相应形态对应的成分参数数据库.方法 于2011年采用自制膳食频率法在山东济宁、淄博,江苏南京、常州地区多阶段抽样进行膳食调查;市场采集样品,按照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进行食物水分测定,推算食物原料成分;实验室模拟食物样本,拍摄视觉图谱.结果 非定态食物在近1个月内的食用率较高,包子和豆浆类食物在外就餐比例分别高达55.6%和40.4%,粥和汤家庭自制食用比例超过50%,其中大米粥和豆浆每日摄入频率高达30.2%和22.2%.实验室分析大米粥100 g样品中含大米9.2 g;100 g豆浆中含大豆8.2 g;100 g猪肉包子中面皮含小麦粉42.3 g,熟肉馅重20.7 g.结论 非定态食物在日常膳食中占有不小的份额,需要对其成分参数进行研究,建立与相应形态相对应的成分参数数据库和视觉判断体系,为膳食评价者和营养指导者提供帮助.
作者:李小成;李永华;李秀婷;吉昕;张曼;汪之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市售绿茶中稀土元素的污染水平.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长春、石家庄、杭州和北京地区市售绿茶样品中16种稀土元素含量.结果 172份绿茶中稀土元素(以氧化物计)均有检出,含量为0.167~9.65 mg/kg,以轻稀土含量为主.与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了茶叶的稀土为2.0 mg/kg的限量要求相比,绿茶的稀土元素超标率为14.5%.结论 样品中稀土元素污染普遍存在,且存在超标现象.
作者:马兰;岳兵;周爽;赵云峰;吴永宁;赵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甘肃省不同儿童碘营养水平地区哺乳期妇女碘营养和甲状腺功能状况.方法 依据2009年甘肃省8~10岁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别选择尿碘中位数≥300 μg/L的武威市凉州区、200~ 299 μg/L的张掖市临泽县和100 ~ 199 μg/L的平凉市华亭县作为研究地点,并结合2014年8 ~10岁儿童尿碘调查结果,华亭县为碘过量地区、凉州区为碘适宜1地区、临泽县为碘适宜2地区.2014年对每个点按东、南、西、北、中随机选择1个乡,每个乡选择哺乳期妇女10名,进行尿碘和甲状腺功能检测,采集家中食盐进行盐碘检测.选择其中3个乡的60名8 ~10岁儿童开展家庭食盐摄入量调查.采集集中式供水出厂水2份,在其覆盖内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采集末梢水各1份;分散式供水每个乡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采集水样1份进行水碘检测.结果 碘过量地区、碘适宜1地区和碘适宜2地区水碘中位数分别为2.32、0.70和6.18 μg/L(P <0.05);盐碘中位数分别为25.3、25.0和28.6 mg/kg(P >0.05);人均日摄盐量分别为15.0、11.3和4.7g,日摄盐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过量地区、碘适宜1地区和碘适宜2地区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1.8、143.1和104.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过量地区、碘适宜l地区和碘适宜2地区哺乳期妇女促甲状腺激素(TSH)中位数分别为2.3、2.2和1.9 mlU/L,游离甲状腺素(FT4)均数分别为15.0、13.9和14.6 p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均数分别为5.0、4.8和4.6 pmol/L;TSH、FT4和FT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碘过量地区、碘适宜1地区和碘适宜2地区哺乳期妇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率分别为3.6%、11.3%和13.2%,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阳性率分别为3.6%、11.3%和1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4.3%、21.0%和9.4%(P>0.05),其中低FT4血症患病率分别为7.1%、4.8%和1.9%(P>0.05),亚甲减患病率分别为3.6%、11.3%和3.8%(P>0.05).结论 甘肃省三个地区哺乳期妇女碘营养总体适宜,但均有部分个体存在碘营养不足或碘过量;三个地区均有部分哺乳期妇女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应开展哺乳期妇女碘营养和甲状腺功能监测并建立哺乳期妇女正常甲状腺功能参考值.
作者:窦瑜贵;王燕玲;孙玮;曹永琴;朱小南;郑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时间对妊娠期小鼠体重、糖脂代谢和胰腺、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C57BL/6 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时间不同组,H1组交配前先后用普通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各喂养1个月,H2组交配前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两个月,而后两组均继续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实验结束.于孕7、10、14和17天测量小鼠体重、摄食量、能量摄入量和血糖水平.孕第17天处死小鼠,进行血清糖脂代谢指标测定和胰腺、肝脏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H1、H2组体重在孕前多个时间点均大于正常对照组;三组体重在孕期多个时间点均表现为:H2组>H1组>正常对照组.在孕第10天,血糖水平表现为:H2组>H1组>正常对照组.在孕第17天,三组血糖、胰岛素水平差异不大,但β细胞功能指数逐渐减小.血脂方面,H1、H2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病理学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胰岛和肝脏形态正常,其他两组均存在部分胰岛增生肥大和肝脏脂肪沉积,且H2组比H1组更为严重.结论 通过调控高糖高脂饲料的喂养时间可观察到C57BL/6 J小鼠妊娠期糖尿病渐进性发展的过程.
作者:任甲翠;丁叶;殷璐;秦蕊;佘远红;徐进;汪之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国普通农村老年人低体重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普通农村中25 464名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低体重率,对545名低体重者按照1∶2匹配体重正常者来探讨低体重的影响因素.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检测、身体活动、生活方式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结果 中国普通农村中老年人低体重率为5.27%,其中男性为5.52%,女性为5.05%.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低体重率有增长趋势(P<0.01).低体重中老年人在能量、总蛋白质、优质蛋白质、脂肪以及水果的摄入量低于体重正常的中老年人(P<0.05),而吸烟和饮酒的比例则高于体重正常者(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总蛋白质、水果、蔬菜的摄入是中国普通农村中年老年人低体重的保护因素,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是中老年人低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国普通农村中老年人低体重率处于较高水平,提倡中老年人增加高蛋白质食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戒烟限酒,防止低体重的发生.
作者:满青青;庞邵杰;王慧;李裕倩;李丽祥;王京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集数据采集、管理、质控、统计及可视化等于一体的全新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信息系统.方法 采用业务应用与权限管理相互分离,数据集中式管理的设计理念,通过B/S架构将权限管理、流程管理、质量控制等整合到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审核、数据分析等的全过程.结果 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三级审核、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展示等核心业务功能,以及权限、用户、角色等的灵活配置和统一管理;已经在全国31个省65个城市126个点的监测工作中使用,业务数据超过1600万条,数据量超过10 G.结论 新版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信息系统自上线以来运行良好,不仅可以满足监测工作的需求,同时也可为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平台和数据支撑.
作者:刘悦;郝舒欣;吕祎然;刘婕;徐东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状况.方法 数据来自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18岁及以上居民,共45 203名,计算其含糖饮料消费率、含糖饮料消费频率分布以及不同含糖饮料消费频次的百分比.结果 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率为50.1%,其中男性为49.2%,女性为50.8%;18 ~ 44岁、45 ~ 59岁、≥60岁年龄组人群含糖饮料消费率分别为65.4%、47.0%和36.3%.城市为49.0%,农村为51.3%;中国成人含糖饮料的每周1次及以上消费率为15.3%,每天消费一次及以上的消费率为1.3%.随经济水平的降低,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四类地区人群含糖饮料每周一次及以上、每天及以上的消费率呈下降趋势;碳酸饮料消费频次高,占39.8%,低的是乳酸菌饮料(10.8%),男性碳酸饮料的消费频次(44.8%)高于女性(35.3%),而女性的果蔬汁饮料、乳酸菌饮料、配置型乳饮料和咖啡则高于男性;随经济水平的降低,碳酸饮料和配置型乳饮料的消费呈上升趋势,而乳酸菌饮料和咖啡显著下降.结论 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较高,需通过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减少居民含糖饮料消费.
作者:郭海军;赵丽云;许晓丽;于文涛;琚腊红;于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铁是人体中含量多的微量元素,缺铁性贫血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铁的生理需要量作为制定其膳食参考摄入量的核心依据,对于缺铁性贫血的综合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成年人铁生理需要量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同位素标记法、代谢平衡法和要因加算法等.国外对于铁生理需要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数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近些年来的相关研究非常缺乏.而国内迄今为止并没有发表较为完整的铁生理需要量的研究.因此,加强对铁生理需要量的研究是目前较为紧迫的任务,尤其是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
作者:蔡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莱菔硫烷是十字花科植物中硫代葡萄糖苷的酶解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莱菔硫烷对重金属、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糖尿病模型毒物所致神经和生殖系统以及肝、肾损伤的拮抗效应,并归纳出可能机制:即莱菔硫烷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抑制细胞色素P450 2E1等Ⅰ相酶系,激活Ⅱ相解毒酶和Nrf2-ARE信号通路发挥其对化学毒物的解毒功能.
作者:李芳;方晟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能力验证计划,对全国实验室的生活饮用水中林丹含量检测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能力验证计划中使用的被测样品参考二级标准物质制备方法制备,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和线性拟合趋势分析法分别对其进行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将各参加实验室提交的结果进行迭代稳健统计分析,采用Z值评定各参加实验室的测试结果.结果 全国共309家实验室参加该项能力验证,获得满意结果的实验室286家,结果满意率为92.6%,可疑结果的有10家,结果可疑率为3.2%,离群结果的有13家,结果离群率为4.2%.结论 能力验证统计结果表明,国内实验室的生活饮用水中林丹检测能力总体较好,少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有待改进提高.
作者:曹宁涛;董梦萌;杨姣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丝氨酸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粘附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01~100μmol/L)丝氨酸处理,CCK8法、划痕实验和体外基质粘附实验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粘附功能;采用1 μmol/L丝氨酸处理,Western blot检测pERK和pAKT.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1 μmol/L丝氨酸处理组显著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且在48 h和72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μmol/L丝氨酸处理组24 h的迁移促进率为6%(P<0.05).0.01和l μmol/L丝氨酸处理组对HepG2细胞粘附功能的促进率分别为15% (P<0.05)和20% (P <0.01).1μmol/L丝氨酸处理组ERK和AKT活性(pERK和pAKT)明显升高.结论 丝氨酸通过促进ERK和AKT磷酸化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粘附.
作者:杨秋;刘轶群;王琴;韩枫;杜玉萍;孙丽翠;黄振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皂化技术结合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和2-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以相应氯丙醇计).方法 样品经氢氧化钠皂化后,经正己烷提取,大孔径碱性硅藻土小柱脱水净化,七氟丁酰咪唑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选择离子模式进行扫描,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两种氯丙醇在10~160 μg/L范围内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2.检出限均为0.03 mg/kg,定量限为0.09 mg/kg;在0.2和0.8 mg/kg两个加标水平下,测得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8.2%~ 106.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2%(n=6).结论 该方法选择性好、快速、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能够快速准确地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两种氯丙醇酯.
作者:周华;张蕴;张喆骅;祝华明;陈卫国;方春福;汪尤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描述2010-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高血压患病率.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个调查县(区)6~17岁儿童青少年35 657名.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高血压的判断依据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2010年).结果 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数据,经过加权处理.结果 经加权调整后,2010-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平均收缩压为101 mmHg,其中男孩102mmHg,女孩99 mmHg;6~11、12 ~17岁组分别为94和105 mmHg.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平均舒张压为65 mmHg,其中男孩66 mmHg,女孩65mmHg;6~11、12 ~ 17岁组分别为61和68 mmHg.6~ 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2.4%,其中男孩12.4%,女孩12.3%;6~11、12~17岁组分别为7.3%、15.6%.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收缩压为男孩高于女孩,贫困农村低;舒张压、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性别和地区差异.结论 应重视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状况,加强监测,尽早发现和诊治至关重要.
作者:于冬梅;许晓丽;高翔;房红芸;琚腊红;郭海军;郭齐雅;于文涛;贾凤梅;赵丽云;赵文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能力验证计划,对全国实验室的生活饮用水中铝含量检测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能力验证计划中使用的被测样品参考二级标准物质制备方法制备,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和线性拟合趋势分析法分别对其进行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将各参加实验室提交的结果进行迭代稳健统计分析,采用Z值评定各参加实验室的测试结果.结果 全国共590家实验室参加该项能力验证,获得满意结果的实验室533家,结果满意率为90.3%,可疑结果的有7家,结果可疑率为1.2%,离群结果的有50家,结果离群率为8.5%.结论 能力验证统计结果表明,国内实验室的生活饮用水中铝检测能力总体较好,少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有待改进提高.
作者:杨姣兰;曹宁涛;董梦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PCB)对小胶质细胞的神经毒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及PCB118、138、153、180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000、0.015、0.030、0.050、0.100、0.150 μmoL/L.通过对细胞存活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终确定后续实验染毒剂量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水平,其中除PCB118高剂量组为0.15 μmol/L外,低剂量组均为0.015 μmol/L,中剂量组为0.05μmol/L,高剂量组为0.1μmol/L.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经不同剂量PCB染毒后,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FITC 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荧光探针法(Fluo-4 AM)检测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变化.结果 PCB118、138、153、180均能抑制细胞活性,并随染毒剂量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PCB118染毒剂量在0.15 μmol/L时毒作用明显增强,存活率降低至(66.56±0.10)%,凋亡率升高至(27.39±1.80)%;PCB138、153在0.1μmol/L时存活率为(66.66±0.10)%、(67.17±0.12)%,凋亡率达到(48.77±2.43)%及(56.42 ±3.59)%;PCB180染毒剂量为0.015 μmol/L时细胞存活率为(92.07±0.38)%,凋亡率为(6.82±0.5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释放量与染毒剂量成正比,低剂量PCB118、138、153、180 LDH释放量分别为(523.78±13.58)、(430.37±22.03)、(540.58±13.08)和(411.88±21.92) 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B染毒组细胞内钙离子(Ca2+)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染毒剂量在0.015 μmol/L时PCB118、138、153、180组细胞内Ca2+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0.14 ±2.36)、(32.47±1.56)、(16.54±0.97)和(40.46土2.1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氯联苯可以引起神经毒性,升高LDH,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使胞内钙离子增加,导致细胞凋亡.
作者:路赵硕;朱敬丽;王鑫鑫;姚建;吴越;王德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并描述2010-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 058名6 ~ 17岁儿童青少年,测量身高体重,按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 456-2014)评价生长迟缓和消瘦情况.比较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四类地区及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状况.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标准人口数据,实施事后分层加权调整.结果 2010-2012年中国6~ 17岁儿童青少年的生长迟缓率为3.2% (95% CI2.6% ~ 3.8%),其中男孩为3.6% (95% CI2.9%~4.3%),女孩为2.8%(95%CI2.2%~3.3%),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5%(95%CI l.0%~2.1%)和4.7% (95%CI3.8%~5.6%),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依次上升.2010-2012年中国6~17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0% (95%CI8.0%~9.9%),其中男孩、女孩分别为10.4% (95%CI9.3%~11.6%)和7.3%(95%CI 6.5%~8.1%),城市、农村的消瘦率分别为7.8% (95% CI 6.6%~9.0%)和10.0%(95%CI 8.6%~ 11.4%),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依次上升.结论 2010-2012年中国6~ 17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总体较低,但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中存在的生长迟缓和消瘦状况问题仍应予以重视.
作者:房玥晖;赵丽云;于冬梅;房红芸;于文涛;郭齐雅;王寻;许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7岁以下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并计算脂肪重聚发生年龄.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6月抽取乌鲁木齐市7个区、1个县7岁以下9682名维汉(维吾尔族)儿童(男童5139人,女童4543人,汉族6152人,维族3530人),测量其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比较维汉民族男女童身高别体重(weight for height Z-score,WHZ)的差异,绘制维汉男女童WHZ曲线并通过双变量随机模型和自然增长模型推算维汉男女童脂肪重聚年龄并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年龄组的维汉男女童比较发现,低年龄组体格发育差异较为显著,并且在婴幼儿期各项体格发育指标均高于高年龄组儿童;在维、汉男童WHZ比较中,0月~(t =4.277,P<0.001)、6月~(t=2.133,P =0.033)、5岁~(t=2.278,P=0.023)、6~7岁(t=2.503,P=0.013)及各段合计组(t=5.23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维、汉女童WHZ比较中,0月~(t=2.533,P=0.011)和1岁~组(t=-2.141,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岁以下维、汉男童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高于女童(超重率:维族男童7.97%,女童5.46%,汉族男童12.55%,女童5.90%;肥胖率:维族男童5.58%,女童3.48%,汉族男童7.73%,女童3.92%),而维族女童超重-肥胖比(OOR=1.57)高于男童(OOR=1.43),汉族女童超重-肥胖比(OOR=1.50)低于男童(OOR=1.62).经数学模型计算汉族男童脂肪重聚发生早[3.94 (95%CI3.54~4.33)岁],其次为维族男童[4.17 (95%CI2.70~5.72)岁]和汉族女童[4.56 (95%CI4.14~4.99)岁],维族女童脂肪重聚发生迟[5.57(95%CI4.00 ~7.13)岁].结论 2015年乌鲁木齐市7岁以下汉族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高于维族儿童,且汉族儿童脂肪重聚年龄早于维吾尔族儿童.
作者:刘早玲;张乐;阿达力·别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分析24 h尿钠法评估食盐摄入量相较其他常用方法的优势.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共收集25篇文献,整理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24 h尿钠法在近几年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可靠性与精确性得到了公认.不可否认的是24 h尿钠法测量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但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断对其改善.24 h尿钠法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丁心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贫困农村地区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5年8月在湖南省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30个贫困县按乡级概率规模抽样(PPS)方法抽取1449名农村6~8月龄婴儿,采用问卷调查婴儿过去24 h喂养情况、基本信息和家庭情况等,按WHO《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要求计算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的相关因素.结果 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为95.4% (1382/1449).多因素分析显示,婴儿民族为土家族(OR =2.32,95% CI 1.55 ~ 3.47)以及主要看护人喂养知识不合格(OR=1.39,95% CI 1.10 ~ 1.75)是影响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数湖南贫困农村地区婴儿在6~8月龄时即添加了辅食;土家族、主要看护人辅食喂养知识不合格的婴儿是6~8月龄仍未添加辅食的高危人群.
作者:周旭;方俊群;罗家有;王华;杜其云;黄广文;冯彬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辛酸(C8∶0)、癸酸(C10∶0)和硬脂酸(C18∶0)对小鼠肠道外源性胆固醇吸收的影响.方法 将ApoE-/-小鼠按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含2%的辛酸、癸酸或硬脂酸的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6周.分别在实验开始、第8周和第16周时检测血脂及脂蛋白相关指标,在干预16周后,空腹灌胃3H-胆固醇,检测灌胃后1h和4h小鼠空肠、回肠和结肠段肠腔内容物中的3H-胆固醇含量,并检测灌胃后0.5、1、2和4h小鼠血中3H-胆固醇含量.结果 在干预第8周时,C8∶0组血清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低于C18∶0组(P<0.01);干预第16周时,C8∶0组及C10∶0组血清TC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C18∶0组(P<0.01).采用3H-胆固醇灌胃1h后,C8∶0组空肠中3H-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C18∶0组(P<0.05);肠腔内容物中3H-胆固醇含量在灌胃后1 h(P <0.05)和4 h(P<0.01)均显著高于C18∶0组;C8∶0组灌胃后0.5h和2h血中3H-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C18∶0组(P<0.01),灌胃4h后血中3H-胆固醇浓度的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C18∶0组(P<0.05).结论 辛酸可通过减少小鼠肠道中外源性胆固醇吸收,改善血胆固醇浓度.
作者:徐庆;张新胜;张永;刘英华;薛长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