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吴彩凤;殷惠军;王景尚

关键词:抗血小板,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黏附, 心血管患者, 血栓形成, 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 斑块破裂, 微循环, 综合, 狭窄, 死亡, 栓塞, 释放, 启动, 冠脉, ACS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处过多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启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高度狭窄或者完全闭塞,伴或不伴有远端微循环栓塞,从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造成心血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定义根据中国~([1])、美国~([2,3])和欧洲~([4-6])ACS诊治指南的定义,ACS包括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3种类型.

    作者:李勇;李延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指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而导致的肾脏损害~([1]).1964年吴松寒~([2])首次报道了木通致急性肾衰竭的事件,但并未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直到1993年Vanherweghem JL~([3])报道了比利时妇女因服用含有广防己的减肥丸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事件,马兜铃酸肾损害才得到广泛重视.

    作者:苟蓉;周莉;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与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对比分析

    皮肤溃疡是由各种内外因素造成的深达真皮或者皮下组织的缺损,可发生在机体任何部位,但以小腿以下多见.治疗药物很多,疗效不一.常用的药物有湿润烧伤膏、外用溃疡散、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抗生素、高渗盐水纱布湿敷等,但是这些药物对某些溃疡有较好的疗效,比如湿润烧伤膏对烧伤引起的溃疡,表皮生长因子对无感染的溃疡有较好疗效,但是对其他溃疡比如血液循环较差的溃疡效果欠佳~([1]).

    作者:黎昌强;廖勇梅;杜宇;陈德宇;熊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中医药发展及中药剂型品质提升,中医药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临床治疗与参与治疗有了较快发展.现将近10年来的临床研究现状作初步分析如下.

    作者:管昌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唯一还是多重标准?

    中医学起源于我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其概念、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有深厚的积淀,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中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宝贵的贡献;当今西方对中医的传播需求越来越迫切,研究中医、翻译中医文献,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语言学意义,还具有政治意义.在中医西传的过程中,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仍存在较多问题.

    作者:兰凤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处过多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启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高度狭窄或者完全闭塞,伴或不伴有远端微循环栓塞,从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造成心血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作者:吴彩凤;殷惠军;王景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加味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加味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13的影响.方法 154例患儿分为两组,并设健康组45例.治疗组79例采用加味射干麻黄汤,每天1剂水煎分2次口服;对照组75例采用孟用鲁司特,2~5岁4 mg,6~14岁5 mg,每天1次口服,两组均用药4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0及IL-13含量.结果 治疗前血清TNF-α(ng/L)、IL-13(ng/L)含量治疗组(2510±1500、60.76±23.67)及对照组(2890±1410、61.56±20.37)较健康组(709±280、39.49±3.09)明显增高(P<0.01);IL-10(ng/L)治疗及对照组(1546±1434、1823±1314)明显低于健康组(7123±2641,P<0.01).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13分别为960±420、43.67±12.37,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IL-10(6834±2216)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TNF-α、IL-13(2610±1220、50.56±19.56 )及IL-10(2529±122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07%,明显优于对照组(42.67%,P<0.01).结论 加味射干麻黄汤可提高临床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并可调节患儿血清TNF-α、IL-10、IL-13水平.

    作者:陈志兴;胡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抗瘤增效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抗瘤增效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确诊为Ⅲa、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疗加中药)3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29例,均采用NP方案化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口服中药抗瘤增效方.结果 抗瘤增效方配合化疗可改善大部分临床症状,提高中位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增加体重,减轻血液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CEA、VEGF、CYFRA21-1的水平,但在减小和稳定病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瘤增效方与化疗合用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吴继;徐振晔;王中奇;周卫东;邓海滨;赵晓珍;白冰;王立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调脾护心方的化学信息学研究

    目的 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对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的数据库进行了化学信息学分析,为调脾护心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导向.方法 对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分子特征描述符的分布进行了描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多维化学空间映射到二维空间以得到更直观的图像,同时运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与心血管系统重要靶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有良好的多样性,具有类药性质.采用Ligandfit作为采样工具,筛选出调脾护心方中的与心血管系统重要靶酶相互作用强的配体,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结论 计算机虚拟筛选是中医药研究的一个有力工具.

    作者:朱伟;黄钦;陈可冀;徐筱杰;阮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靶向抑制微小RNA-21提高白血病细胞对三氧化二砷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以微小RNA-21(microRNA-21,miRNA-21)为靶标的反义核酸(AMO-miR-21)提高白血病K562细胞对三氧化二砷(As_2O_3)的敏感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化学合成的反义核酸转染K562细胞.MTT法检测单独使用AMO-miR-21、As_2O_3以及两者联合使用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抑制率和IC_(50);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实时定量PCR检测miRNA-21表达水平的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miRNA-21候选靶基因PDCD_4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AMO-miR-21与As_2O_3联合使用后,IC_(50)从2.10 μmol/L降低到1.23 μmol/L,敏感性提高到单用As_2O_3的1.78倍;AMO-miR-21联合As_2O_3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单独转染AMO-miR-21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P<0.01),同时抑癌基因PDCD_4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AMO-miR-21与As_2O_3联合使用可提高K562细胞对As_2O_3的敏感性,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AMO-miR-21通过靶向抑制miRNA-21,进而上调抑癌基因PDCD_4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李育敏;谷景义;朱雪娇;陈万群;郭敏;姚君琳;林春燕;费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科研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内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更有利于阐明中医药理论的基本特点.目前中医药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医证候和中药药理分析等方面,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是研究结果大多为表象描述.今后应重视持续深入研究,整合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以深刻阐明中医药理论,推动中医药研究之现代化.

    作者:熊绍权;周岱翰;龙奇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药对是中药配伍形式中的一种.从某种角度上讲药对的配伍与应用具有特别的意义.所谓中药药对又称对药、对子药、姐妹药,专指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小单位~([1]).其组成虽然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其实质是七情配伍中除单行以外的其他六情的特殊配伍形式~([2]).

    作者:杨鸿珠;龚雨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次中青年学术研讨会暨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2009学术年会在福州召开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府逐瘀汤诱导内皮细胞促血管新生的基因调控研究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汤促进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 通过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体外成血管的影响,明确药物具有显著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药物对血管新生各调控因子的作用.结果 2.5%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作用48 h能显著促进ECV304细胞活性、增加S期细胞数目,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和促体外成血管作用.在此药物作用条件下,血府逐瘀汤上调4个,下调10个血管新生调控基因的表达.结论 血府逐瘀汤促ECV304参与血管新生的机制复杂,呈多途径、多靶点现象.

    作者:高冬;陈文元;吴立娅;郑良朴;林薇;宋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檗碱对胰岛素抵抗卵巢甾体激素体外合成和代谢的调控作用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胰岛素抵抗卵巢模型的功能和代谢变化,观察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中药单体小檗碱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卵巢,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卵巢胰岛素抵抗模型,通过检测培养液葡萄糖含量、激素水平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评估胰岛素抵抗模型卵巢功能的变化情况,检测胰岛素通路及激素合成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情况以及小檗碱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情况.结果 (1) Dex诱导卵巢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经浓度为300 nmol/L Dex处理48 h后,卵巢对葡萄糖的摄取量[(2.48±0.29)mg/g]较未用Dex培养卵巢48 h组[(9.05±0.75)mg/g]下降(P<0.05);在胰岛素刺激下,Dex处理的卵巢对葡萄糖的摄取量[(1.94±0.19)mg/g]下降,与未用Dex处理72 h组[(9.59±1.74)m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胰岛素抵抗模型理想.应用中药小檗碱后,卵巢葡萄糖摄取量[(13.95±3.30)mg/g]较模型组[(1.89±0.33)mg/g]明显升高(P<0.05).(2)模型组培养液中睾酮(T)和雄烯二酮(A_2)水平升高,孕酮(P)和17-羟孕酮(17-OHP)水平明显下降,小檗碱能显著进一步降低T和A_2浓度,并使得培养液17-OHP水平升高,但对P水平影响不大.(3)RT-PCR结果显示:Dex诱导后,卵巢17-羟化酶(CYP17)、极微染色体维持蛋白(MCM-2)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激酶B(AKT-2)、糖原合酶激酶-3(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应用小檗碱后,上述分子指标明显逆转.结论 (1)Dex能够诱导卵巢器官胰岛素抵抗,卵巢产生胰岛素抵抗对雄激素合成可能存在促进作用.(2)中药小檗碱能降低卵巢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和雄激素合成,提示对胰岛素有增敏作用的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秀秀;李威;刘逸超;侯丽辉;吴效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糖尿病大鼠虹膜微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速摄像技术和荧光白蛋白标记技术,动态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糖尿病大鼠虹膜微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并设正常组.治疗组灌服芪参益气药液,对照组灌服多贝斯液[1 g/ (kg·d)],疗程10个月.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速摄像动态观察虹膜微循环状态.结果 治疗组虹膜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虹膜血管内、外荧光密度降低,荧光渗漏面积及虹膜血管管径明显缩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在改善虹膜微血管流态方面的确有一定作用,可以促进血流加快,抑制血管异常扩张及改善虹膜微血管的通透性异常增高状态.

    作者:金明;刘海丹;张有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医体质和HBV感染结局的关联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观察中医体质类型与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临床状态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收集慢性乙型肝炎(CHB,120例)、慢性HBV携带者(ASC,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RHBS,60例)3组患者,前两组诊断均经肝活检证实.以王琦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HLA-DQA1基因型,比较组间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异及组间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1) CHB组阴虚质、痰湿质的分布频率(20.0%、12.5%)显著高于RHBS组(6.7%、1.7%),平和质的分布频率(11.7%)显著低于RHBS组(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3.500,95%CI:1.16-10.60;OR=8.400,95%CI:1.09-65.42;OR=0.161,95%CI:0.076-0.34;均P<0.05);(2)CHB组湿热质的分布频率(24.2%)显著高于ASC组(6.7%,P<0.05,OR=4.462,95%CI: 1.49-13.36),平和质的分布频率(11.7%)显著低于ASC组(45.0%,P<0.01,OR=0.285,95%CI:0.13-0.62);(3)HLA-DQA1*0201在CHB组的分布频率(38.3%)显著高于RHBS组(5.8%,P<0.01,OR=10.04,95%CI:4.48-22.48);HLA-DQA1*0102的分布频率(9.6%)显著低于RHBS组(36.7%,P<0.01,OR=0.183,95%CI:0.10-0.32);(4)HLA-DQA1*0201在CHB组的分布频率(38.3%)显著高于ASC组(7.5%,P<0.01,OR=7.667,95%CI:3.7-15.87);HLA-DQA1*0102的分布频率(20%)显著低于ASC组(9.6%,P<0.01,OR=0.424,95%CI:0.23-0.79).结论 中医体质因素和HLA-DQA1基因多态性均可影响HBV感染的临床结局,但其间关系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作者:荀运浩;施军平;过建春;石伟珍;刘长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在针刺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是现今公认的临床治疗性试验的金标准.根据设计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解释性和实用性两种,在针刺临床试验设计时可根据研究目的 的不同加以选择.本文主要介绍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特点及其在针刺临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今后应深入探讨如何在针刺临床试验中将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与其他设计方法进行有机地结合,尽可能设计高质量的,符合针刺自身特点的临床试验,以期更准确、客观地评价针刺疗效,推动针刺疗法在国际上的应用.

    作者:石广霞;刘存志;王麟鹏;朱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复方浙贝药物血清影响K562/A02细胞积聚外排功能和细胞凋亡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浙贝药物血清对K562/A02细胞积聚外排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Wistar 雄性大鼠4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血清组)、含阿霉素(ADR)血清组及含复方浙贝颗粒高[8 g/(kg·d)]、中[4 g/(kg·d)]、低[2 g/(kg·d)]剂量血清组.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不同时间药物血清干预后的K562/A02细胞内ADR和罗丹明123(Rh123)浓度;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K562/A02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 复方浙贝药物血清不同剂量组均能减缓K562/A02细胞内ADR和Rh123荧光下降速度,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较弱;K562/A02细胞早期凋亡率依次为:中剂量组24.60%、高剂量组11.21%、低剂量组5.71%、空白组1.40%.结论 复方浙贝颗粒体外能够抑制K562/A02细胞对药物的外排功能,并能够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郑智;李冬云;陈信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络欣通和左归丸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目的 探讨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和左归丸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含10%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和含10%左归丸药物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大鼠胚胎NSC,观察其促增殖效应和诱导分化效应,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和左归丸药物血清均可诱导绝大多数NSC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此外,两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培养的NSC生长.前者诱导NSC分化的进程虽比后者要慢,但诱导NSC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比率较高,其分化的神经元在细胞形态学上与发育成熟的神经元更为接近;后者促进NSC生长的效应较为显著.结论 脑络欣通和左归丸均能促进体外培养的NSC生长和分化,两者作用有一定差异;益气活血治法和补肾生髓治法对NSC进行诱导分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唐巍;王键;王又闻;倪朝民;陈业农;唐照亮;管叶明;俞丽华;李晓民;胡建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