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
原发性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心血管病之一,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惟一的治疗方法,而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及合适的剂型,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确定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与频度,进行合理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应首选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方案,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崔炳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1~2016.12我院152例冠心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人数为76例.其中常规组单纯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曲美他嗪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研究组及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82.89%,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经过治疗后发现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比常规组水平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用药,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提升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比较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患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每组40例.保守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组患者则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手术组治疗成功有效率明显高于保守组,总有效率为95%,而保守组仅为7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浩疗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首次治疗成功率优于保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继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将20-35岁未生育妇女流产后采取的三种避孕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依从性进行对比,以便提出适合该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不同生育间隔要求的可行的避孕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 月-2013年6月来我院行人工流产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20-35岁未生育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其相应的要求及其对避孕方式的依从性,选择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短效避孕药、男用避孕套三种避孕方式,术后1周,1月、3月、6月对其进行随访,了解各种避孕方式的使用情况及有无相关的并发症,以及是否有再次意外妊娠现象,指导后续使用,必要时增加随访次数.结果:半年随访率95.57%(1338/1400),安环组、COC组、男用避孕套组半年随访率依次为99,4%(.497/500)、94.5% (378/400)、92.6% (463/500),半年坚持使用率依次为99.19% (493/497),23.28% (88/378)、95 89 %(144/163);半年意外妊娠率4.48‰(6/1338).结论:安环组坚持使用率高,效果可靠且长效,副反应少,停用的自主性差;口服避孕药,避孕有效率99.8%,但固COC的使用方法较麻烦,是其不能很好续用的主要原因;男用避孕套的自主性和方便是其能得到很好续用的主要原因,但部分人群因不能正确全程佩戴使用,从而导致避孕失败.由此可见流产后的女性在充分了解了这些避孕方法的优缺点、有效率,自觉地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了高效的避孕方式后,非意愿妊娠率和人工流产率,特别是重复流产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保障和促进了女性的生殖健康.
作者:周丽娜;梁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为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240例艾滋病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然后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进行调查,记录调查结果,分析240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240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单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不良反应知识,有无治疗失败知识、有无提醒服药方法、是否信任医生:多因素为不良反应知识、治疗失败知识、有提醒服药方法、信任医生.结论:通过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改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提高艾滋病治疗效果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芝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对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0例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细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固术期护理模式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围术期护理模式对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秦香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积极心理学理论方法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RHMS评分和HEIQ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RHMS评分和HEI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积极心理学理论方法进行干预护理,能有效果提升护理工作效果,对患者的康复也有较大影响,应当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于晓婕;王璟;高安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又被称为喘憋性肺炎.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主要是因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由于其特点,一般是因为流行性感冒或是普通感冒导致的,因此在冬季较为常见,并且也会导致局部流行情况的出现.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会出现咳嗽、喷嚏和咳痰等诸多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会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毛细支气管炎大部分患者的年龄较小,在1岁以下小儿中较为多发,因此若没有对其实施及时有效并安全可靠的治疗,板有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在对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时,雾化吸入是得到较多关注的方法.
作者:王子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无痛人工流产术者的护理干预要点与效果.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选取所在科室5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25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得分.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更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得分更高,P<0,05.结论开展心理护理对无病人工流产术患者进行干预,患者的HAMA、HAMD评分较低,避孕知识和有效避孕措施得分较高,值得临床信赖.
作者:杨素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 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住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膝关节恢复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黎凤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老年呼吸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78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单一方案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联合方案组则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比较两组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细菌试验转阴时间、X线胸片正常时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时间;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联合方案组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高于单一方案组,P< 0.05;联合方案组细菌试验转阴时间、X线胸片正常时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时间短于单一方案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相近,P>0.05.结论:老年呼吸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氨沙星方案治疗的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实验室指标,促进炎症吸收和细菌转阴,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
作者:屠振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喉罩通气下全麻用于宫外孕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宫外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喉罩全麻,对照组采用气道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段时中心静脉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要明显低干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下全麻在宫外孕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同时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与探究普外科临床路径的构建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普外科就诊及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构建临床路径并给予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合格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构建临床路径并实施护理的效果较好.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针对于创新药的研发工作而言,其实一个不断研发探索的过程.针对于每一种药品来讲,都是有各自的研发规律和研究特点的,对于创新药来讲也是拥有自己的研发规律与特点.因此,在对创新药进行研究和审评时,一定要在遵循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与其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进行有序的开展.在本文中.笔者通过结合自身近几年的审评实践以及参照EMEA、FDA发布的IND申请药学研究技术,简单的对创新药药学研发的特点及其阶段性的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与讨论.
作者:赵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分析医院药房药品保管的措施及方法.方法:分析回顾医院近年来药品保管的措施,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医院药房药品保管措施.结果:在医院药房药品保管中,药品分类杂乱、保质期管理不善、不能很好地抓住药品管理动态是主要问题,因此,加强医院药房药品保管应该从速三个方面出手,进一步提高药品管理质量.结论:为了提高医院药品管理质量,首先应该依据药品类别,分别管理.其次应该做好有效期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后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加强药品动态管理.
作者:杨彩红;刘珊珊;柴立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1],患者可能发生失明、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等多种并发症[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临床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肾脏、神经、视网膜、血管方面并发症的可能性,并延缓其发生[3].胰岛素泵就是一种能够对糖尿病患者加强治疗的仪器,它在中国投入使用仅有十多年的时间,却已在各大医院中被广泛的应用,有效的缓解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使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4].但是,事实上,医院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有意外情况发生.接下来,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护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雪彬;邱俊霖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英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砚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实行预见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庆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道常见溃疡性疾病,发病中位年龄是30岁,以男性居多,秋冬季节高发,患者主述上腹部疼痛,且疼痛具有节律性和周期性,疼痛发生于用餐后2h、饥饿时和夜间睡眠时.患者痛感可随着精神兴奋、紧张等变化加重.目前临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主张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是有严格的临床指征.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人员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和操作掌握的程度不仅影响护生通过护士上岗证,而且关系到照顾病患的质量.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设立小组长、学生互为评委老师、探讨各种记忆方法、课前背诵课后小测验的方法提高学生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作者:林清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专门对重症病人而设的.因此,对ICU护士的专业素质及抢救配合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素质、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1].通过规范化的技术,使ICU护士获得有效的专业训练,提高了 ICU护士的整体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降低了职业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姜庆双 刊期: 2017年第18期